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著名蚕学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西南农业大学原蚕桑系系主任易永教授因病抢救无效,于1999年12月3日23时45分在西南农大不幸逝世,享年79岁.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悼念易永教授.易永教授1920提12月13日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自幼勤奋好学,立志报国.1946年于四川大学农学院蚕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四川大学蚕种场场长、西南农学院教务科科长、函授科科长、蚕桑系系主任、中国蚕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蚕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蚕桑学会副理事长、《蚕业科学》、《四川蚕业》和《蚕学通讯》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2.
《蚕学通讯》2011,(1):61-61
2011年1月16-17日,日本归国学者、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刘庆信博士来所访问,为师生做了"Functional Analysis of APT/TDF in the Eye Formation of Drosophila"和"Midline Governs Axon Pathfinding by Coordinating Expression of Two Major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西南农业大学建校45周年,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多名来宾、校友和近万名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叙友情,商讨发展农业科教大计.11月1日上午,在西农大操场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和大型团体操表演,由各院系大学生组成的方队和鼓号队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展示了九十年代西农人的风采.庆祝大会上,校党委书记张郁、校长刘鸿仁分别讲了话,他们向来宾和校友介绍了西南农业大学建校  相似文献   

4.
《蚕学通讯》2011,(3):60-60
2011年5月6日,陶红博士在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行了畜牧学博士后出站学术报告会。陶红博士是向仲怀院士招收的第一位蚕丝文化研究方向的博士后,她的出站报告题目为蚕丝文化起源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蚕学通讯》2008,28(2):46-46
2008年6月23—24日,印度中央蚕丝局迈索尔蚕业研究所所长C.K.Kamble博士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李龙副所长的陪同下,对西南大学蚕学所进行访问,先后参观了所实验室和家蚕基因资源库,并与夏庆友教授等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6.
《蚕学通讯》2011,(3):16-16
2011年5月15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长汪建教授、全志武博士、张阳博士一行应邀来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考察和交流。来访期间,汪教授与向仲怀院士、夏庆友教授、何宁佳教授等就桑树基因组测序项目的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参观了我所桑园基地。汪院长的来访极大地推进了桑树基因组测序项目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首届国际蚕学学术讨论会在杭召开经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由浙江农业大学主办,蚕学系承办,中国农科院蚕研所等单位协办的中国首届国际蚕学学术讨论会于10月7日~10日在杭州召开。来自日本、印度、韩国、泰国和中国的131名代表出席了大会。本次大会以...  相似文献   

8.
陶红 《蚕业科学》2012,38(1):173-180
夏庆友教授(主持人):今天下午,我们请到西南大学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主任、文学家张诗亚教授,为我们讲解《蚕学宫赋》,我先简单介绍张先生为什么为我们做这么一场讲座的原因.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这么一座大楼,即我们大家今天坐在这里的一栋大楼,大楼完工后,张诗亚教授应向院士之请,为大楼命名,叫蚕学宫,进一步,张先生又为蚕学宫写了一篇赋,叫《蚕学宫赋》.他花了很长时间,完成了大作《蚕学宫赋》.接着,张先生的文稿又由他的老师——著名的书法家——西南大学文学院的老教授秦效侃先生,书写了精彩的书法长卷,这幅长卷,现在就挂在我们大楼的一楼大厅里,张先生的书法作品《蚕学宫赋》,挂在我们三楼的会议室里.这两幅作品展出以后,受到各方专家、学者、来宾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9.
<正> 1.剑蚕菜剑蚕菜是一种喂畜、养蚕、蔬菜兼用的一年生或越年生作物。株高1.5—2米,日生长率2.8—3.3厘米,一般每隔8—10天即可重复利用一次,年可利用8—10次,亩产青饲料1.5—2.5万公斤,是美国籽粒苋的2.6倍,串叶松香草的1.9倍,聚合草的1.2倍。剑蚕菜是一种高蛋白饲料作物,干物质含粗蛋白质25.40%,亩产粗蛋白质390—650公斤,是其他青饲料的5—8倍。富含畜体所必需的21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适口性  相似文献   

10.
《蚕学通讯》2011,(3):20-20
应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夏庆友教授邀请,著名天然产物分析化学家、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研究署研究员、西安大略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加拿大南方作物保护与食品  相似文献   

11.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金秋十月,巴蜀成都仍是一片葱绿的世界,来自全国各地的家禽学专家汇聚一堂,隆重举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会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令人感动的是88岁高龄的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家禽育种学专家邱祥聘先生仍然精神矍铄的端坐会场、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和报告。为了弘扬老一辈学者专家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业界的精辟的见解,在邱老的应允下,本刊专题采访了邱祥聘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当我国黄牛事业迅猛发展,并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时候,我国著名畜牧学家、黄牛科学学术带头人、全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发起人之一、《黄牛杂志》主编—邱怀教授却永远离开了我们!邱老为我国黄牛事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五十多个春秋,生命不息、耕耘不止,在养牛科学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创建了不朽的业绩,赢得了世人的尊崇。 邱老著述等身,成果累累,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邱老作为学术带头人以《黄牛杂志》、黄牛研究室(养牛教研室)为依托,所培养起来的优良科学传统,在跨世纪的今天看来尤其显得宝贵。这种科学传统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学术民主黄牛研究室(养牛教研室)承担有教学、科研和杂志编辑等工作。多年来,不论是安排教学计划,还是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邱老总是召集有关会议,鼓励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在不同意见的讨论中,邱老从不以老者、名者自居,总是平等地同大家一起讨论,仔细听取别人发言。对于同他意见相佐的,更是耐心听取,对则采纳。因此,大家也敢于发言,愿意发言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对于有关学术问题,邱老从不轻易作结论,而是鼓励我们多讨论,并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多年来,我们这个集体内学术民主的空气很浓,因而这个集体有很大活力去完成多方面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蚕学通讯》2011,(2):8-8
2011年4月22日,美国乔治亚医科大学教授Han—feiDing博士,应崔红娟教授的邀请对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进行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代方银 《蚕学通讯》2009,29(1):60-60
在农业部948计划“十一五”重点项目的资助下,2008年12月3—8日,西南大学鲁成教授、夏庆友教授、何宁佳教授、代方银教授、徐汉福副教授一行5人,前往日本蚕学研究中核机构——九州大学、农业资源研究所、东京大学等进行了交流访问。  相似文献   

15.
《蚕学通讯》2011,(3):4-4
2011年6月23~25日,美国托莱多大学Kam Yeung博士应崔红娟教授的邀请对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进行为期3天的学术访问和交流。交流期间,Yeung教授受邀在西南大学主办、蚕学所承办的"2011微孢子虫与微孢子虫病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精彩报告。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省蚕茧主产的桑塘地区,单位面积产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正努力创蚕桑稳产高产的更高水平。新蚕区发展速度也比较快,故对如何总结新、老区蚕桑生产的经验,以促进新蚕区的蚕桑生产向稳产高产的深度进军,已成为新区蚕桑发展的迫切要求。为此,省蚕学会理事会根据蚕桑生产发展的形势需要和蚕学会会员的要求,于六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德庆县举办新蚕区稳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蚕丝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蚕业科技的繁荣与进步,推动我国蚕丝业稳步发展和扩大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影响,使我国不仅是世界蚕丝生产中心,而且成为世界蚕丝科技研究和教育中心.经国家科委国科外审字(95)2157号文批复,由浙江农业大学主办,中国蚕学会、  相似文献   

18.
宋心仿 《蜜蜂杂志》2003,(12):37-38
王贻节 ,著名养蜂专家 ,原系山东农业大学牧医系主任、养蜂研究室主任、山东省蜂业协会理事长、山东省蜜蜂育种站站长。王教授是我国蜜蜂育种学奠基人之一 ,也是我国科学养蜂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王贻节教授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 ,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 ,就力求从养蜂生产最为需要的饲养管理技术入手 ,对蜂群的春、夏、秋、冬四季管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特别在实现蜂群良种化 ,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方面 ,他狠下了一番功夫。 1 978年初 ,他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了组建省实验种蜂场的建议。当建议被采纳 ,有关领导为场长人选犯愁时 ,他毫不犹豫地…  相似文献   

19.
作为日本当代蚕业界权威之一的吉武成美教授,尽管与世长辞已阅3年,但他来华讲学时的音容仪态,至今尚在听讲者的记忆之中。八十年代,吉武教授多次来华考察讲学,并与中国蚕业界人士促膝座谈,为促进两国蚕业科技的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特别是在对蚕的起源与分化这一高深学  相似文献   

20.
蚕丝业的基础在于蚕茧.蚕茧生产同整个农业生产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从共性来说:它们是与自然、生物、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要受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制约.从特殊性来说:由于蚕桑这个劳动对象和生产过程的特性,更受气温、雨量、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重庆、涪陵、万州、黔江等地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幅员广阔,群山俊秀,耕地和非耕地资源丰富,土质良好,立体种植的潜力大;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宜桑宜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蚕桑生产的宝地.广大农村通过多年栽桑、养蚕生产的实践,培育了成千上万户有经验的蚕农和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