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长沙市市区公路主干线的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主要有植物护坡、土工格室植草护坡、框格结构植草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多种护坡技术结合等,指出其分布、适用范围、常用的绿化植物种类及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边坡绿化技术要点分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上海农业科技》2010,(6):103-104,99
笔者论述了公路边坡植物防护的主要形式,如种草、铺草皮、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框格防护、合成材料植被网草皮护坡、喷混植生植物护坡、绿化笼砖护坡、香根草生物边坡防护技术、客土喷播技术等,同时提出公路防护工程设计要紧紧抓住设计对象的土质、水文、气候等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防护形式,才能确保公路边坡绿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宁南山区生产建设项目边坡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已经采取的不同边坡防护措施,进行措施综合比选,并给出最适宜使用的边坡防护措施。结果表明,5类边坡的最优防护措施分别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填方斜坡适宜拱形骨架植草护坡;黄土丘陵沟壑区填方陡坡适宜浆砌片石护坡;黄土丘陵沟壑区挖方缓坡适宜植草护坡;黄土丘陵沟壑区挖方斜坡适宜菱形骨架植草护坡;六盘山土石山区挖方缓坡适宜植草护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某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为例,主要阐述的对象时生态护坡关键技术,本文主要阐述了三种生态护坡技术,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和复合式生态稳定护坡技术,通过对这三种技术的使用,还对工程的进行了三年的生态监测,同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工程护坡植物生长比较好,起到比较好的护坡作用,该护坡工程减少了河岸土壤的侵蚀,提高了河岸的稳定性,而且对提高河岸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加强了生物多样性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生物护坡技术及砂堤堤防的特点,分析了砂堤生物物种选择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砂堤生物防护模式,并进行了效益分析,以为辽宁省堤防边坡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假俭草作为先锋植物在道路边坡生态修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通常是工程防护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然而不同道路边坡立地条件差异显著,要实现合理的绿化与护坡,应当重视护坡植物的选择。以深圳市横坪快速路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开展护坡假俭草林草间植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结果显示,以假俭草为先锋植物的坡面林草间植植被生长迅速,在施工完成后6个月植被覆盖率即达到80%~85%,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自然生长,并与周边景物高度融合,无退化现象。以假俭草为先锋植物的乔灌草藤花相搭配的多元结构模式能快速固定裸露坡面土壤基质、保持水土及恢复生态景观,生态防护效果、效益良好,在这一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态护坡是指用活的植物覆盖坡面,使用有生命的植物与非生命的材料有机结合的方式代替纯工程防护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技术。生态护坡不仅可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加固边坡,提高边坡表面抗冲蚀能力,而且是一种最经济的防护形式。国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生态护坡的研究,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国内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始而全面展开,已取得部分成果。总体上看国内研究多集中于水土保持学方面的研究,而对坡面植物根系的工程力学作用以及植被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防护研究开展较少,在理论研究上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在植被护坡的植物选择上多采用进口草坪植物,本地物种应用较少。我国是竹类植物种类最多、利用最早的国家,竹类植物主要生长于山地及坡地地带,其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加固边坡表层的功能强大。探讨竹类植物在生态护坡中应用的可行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边坡植被护坡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宝汉高速(宝鸡至汉中)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采用了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并在生态防护的基础上,兼顾良好景观的形成。根据目前国内外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运用植物学、水土保持工程、风景园林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介绍了宝汉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探索了一条成本低、效果好、适合宝汉高速公路边坡实际情况的生物复合护坡十大理想模式,使生态防护既能满足护坡固坡、防止冲刷的工程要求,又能因地制宜。该技术与周围生态景观有机地相结合,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护坡植物选择原则及植物生态特性,结合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特点及护坡植物的研究应用情况,筛选出了30余种适宜的护坡植物,并提出了护坡植物的建植原则、方法、模式及建植后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生态护坡应用及护坡植物群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被的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2个方面分析了生态护坡的作用机理;介绍了生态护坡技术方法和适应范围;从植物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理论出发,结合植物生物学特性,根据中国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列举出了适合于中国6大区域生态护坡的植物群落,并提出草灌结合种植技术为生态护坡最佳植物群落选择的理论;最后对生态护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志勇  何晖  江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37-9238
介绍了安徽省铜黄高速公路462标段石质边坡生物防治体系建植和养护的施工过程,就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提高我国石质边坡防护体系草坪的建植和养护水平。  相似文献   

12.
坡面液压喷播绿化草种及组合的筛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立地条件和生物学特性 ,选择狗牙根 (Cynodondactylon)、百喜草 (Paspalumnotatum)和弯叶画眉草(Eragrostiscurvula)在深圳市赤红壤阳坡上单独或按不同比例混合喷建了 8种不同类型草坪 ,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并采用层次分析 (AHP)结构模型对不同草坪进行综合评价 .筛选出了本立地类型的适宜草种和优化草种组合 .结果表明 :弯叶画眉草、百喜草是本立地类型建坪的理想草种 ;在立地条件差的陡坡上 ,混喷草坪的综合功能明显比单喷草坪好 .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野生护坡草本植物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野生护坡草本植物的筛选为目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选定的16个指标属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的重要指标按权重大小依次是:根系密度、生长速度、耐瘠薄性、抗旱性、根长、地上生物量、株型、使用年限。通过大规模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对黑龙江省境内7条主要高等级公路边坡常见的21种草本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野苜蓿(Medicago falc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旱麦瓶草(Silene jenisseensis)、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马蔺(Iris lacteavar.chinensis)、紫花地丁(Vi-ola alisoviana)、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飞蓬(Erigeron acer)、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平车前(Plantagodepressa)12种植物各项指标表现优秀,可作为黑龙江省及气候类型相同的寒区主要的公路护坡先锋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14.
雨水叠加利用对干旱牧区牧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干旱牧区利用雨水灌溉青贮玉米的可行性,在不同的坡度上布置产流区向下方汇水,形成雨水叠加以增加下方土壤储蓄的雨水,从而增加常量提高雨水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5°坡面和12°坡面径流区的集水效率分别为82.5%和87.3%;12°坡面上青贮玉米的长势、产量和水利用效率较5°坡面的高,12°坡面和5°坡面上的青贮玉米的平均株高为71.8和34.1cm,平均产量为18.6和0.63t/hm2,水利用效率分别为126.41和44.23kg/(hm2.mm)。研究结果可为在干旱牧区利用雨水叠加措施种植青贮玉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宁杭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及防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准确地评价高速公路边坡5种常用灌木的生态防护效果,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绿化现状的调查,把试验取样地点设置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边坡,通过挖掘法挖取植物根系,观察根系的构型;使用根系分析仪测定根系的形态学指标(根长、根体积);通过简易的设备和直剪仪测定根系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综合分析根系的形态学指标和力学指标,测得5种灌木对于生态边坡的防护效果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夹竹桃(Nerium indicum)、伞房决明(Cassia corymbosa)、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相似文献   

16.
陈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511-5512,5514
对邵(邵阳)怀(怀化)高速公路隆回至洞口段石质边坡进行了植被灌草化建植,建植时应做到:①根据研究区域的气候特征,选择狗芽根、百喜草、类芦等草种作为先锋种,选择耐旱、耐寒、耐瘠薄土壤的乡土灌木种——夹竹桃、紫穗槐、火棘及猪尿豆作为建群种(又称目标种),选择乡土植物——刺槐、山合欢等小乔木作为伴生种;②植被灌草化建植时,首先应进行坡面处理,然后用锚杆固定,在纱砂浆凝固且硬化后挂网,再分基层喷播和面层喷播2步进行基材喷播,喷播完成后及时覆盖无纺布。在灌草化植被形成后经调查发现,绿化覆盖度达90%以上,各项技术指标达到预期质量效果,表明边坡植被灌草化建植技术是快速恢复高速公路石质边坡植被的有效途径,可以在同类气候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半干旱风沙区疏林式草牧场防护林的生物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半干旱沙区疏林式草牧场防护林的生物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疏林式草牧场防护林不仅可以提高疏林内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同时可明显影响林内牧草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生长动态。此外,疏林式草牧场防护林还可以提高林内牧草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枫香因其维护地力作用明显、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在生产、科研上备受重视。但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我国枫香林几乎被砍伐殆尽。因此,研究枫香种群的分布格局对种群恢复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不同生境的枫香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枫香种群进行野外调查,研究种群分布格局与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地点,枫香种群聚集强度的大小有差异;(2)不同坡位,枫香种群均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大小因坡位环境差异而不同;(3)不同坡向,枫香种群聚集强度阴坡面较阳坡面大,但聚集强度值因坡向环境差异而不同;(4)在种群发育中,幼龄期个体数量最多,并且龄级越靠近幼龄期,种群分布越呈强烈的聚集性。随年龄的增长,种群进入中龄期和老龄期,种群聚集度呈下降趋势并趋向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5)不同地点,枫香与群落中其它物种呈现出不同的相关性,但正关联种对均比负关联种对少;(6)影响枫香种群的生境异质性主要为水、热、光、土壤以及地形条件,它们决定着枫香种群的大尺度分布格局特征以及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水土流失现状和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岷江上游茂县,汶川一带的干旱河谷是优质苹果的生产区。目前该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表现为:沟蚀强烈,片蚀普遍,滑坡频繁,泥石流时有发生,河谷底部风蚀作用强。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是:植被稀疏,河谷幽深,土层松散,乱砍滥伐与陡坡垦殖。  相似文献   

20.
李长看  王威  马灿玲  丁晋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97-18299,18318
对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域的生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探讨湿地生态与生物资源保护的关系,并对湿地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