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毛虫自然感染病毒,倒吊在枝叶上死亡的情况,据几年来调查省内各茶区均有存在。其中,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致死的虫体以尾足倒吊在枝叶上,较为普遍与常见;为探明在本省茶园与气候情况下,利用这种茶毛虫病毒防治茶毛虫的效果与方法,先后采集、回收这种虫尸干藏保存在灭菌试管中,并引进这种虫尸制品,贮供进行以下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2.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Strand 是我省山区茶园的主要害虫;幼虫群集食叶,有毒;人的皮肤触及立即肿痒;大量发生为害时茶树仅剩秃枝残脉,茶叶产量明显下降。我所1975年秋在所内一号山楼下茶园采集分离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福  相似文献   

3.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建一号毒株,简称FK—1—EpNPV,是我所从1975年秋采集的自然感染病毒致死虫分离出来的,在我省山区茶园用于杀除茶毛虫有良好效果。为了给进一步大田应用提供依据,1984年对茶毛虫进行毒力生物测定,现报告  相似文献   

4.
殷坤山  唐美君  肖强 《中国茶叶》2011,33(3):14-14,16
茶毛虫是我国山地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局部茶园经常出现大暴发现象,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田间管理。为了开展室内药效试验和繁殖病毒,笔者需要经常在室内饲养大量茶毛虫。这些虫源采自于我国不同地区的茶园。  相似文献   

5.
茶毛虫是我省高山茶区的主要虫害之一.今年四月间周宁县泗桥、纯池、狮城、七步等乡、镇的许多茶园,又都发生了茶毛虫.省茶科所及时派了科研人员,协助泗桥茶叶站在赤岩村搞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示范推广片.他们先后组织群众采集茶毛虫三至四龄幼虫三十多万头,每次以一平方米3000至4000头虫的密度把虫集中到0.10亩茶树上就地复制病毒.至五月中旬,回收毒尸五万多头;同时还在该村茶场的217亩采摘茶园喷播了病毒,有效地防止了茶毛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古田县大桥镇茶场一九八四年133.6亩茶园发生茶毛虫为害,其中严重者38亩,古田县茶业公司派出技术人员,使用福建省茶科所提供的六十克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尸,播毒复制毒尸生产病毒进行防治。病毒的生产:(1)为田间采集四、五龄幼虫,室内感染后收集的虫尸;(2)选用田间四、五龄高密度虫源,喷洒病毒及时回收感染死亡的虫尸。然后将茶毛虫毒尸加少许清水捣碎,充分磨细,经双层纱布过滤,亩加清水150—200市斤常规喷雾。一般四、五龄感病虫尸每头约含5亿个多角体,10头虫尸约重一克,每亩茶园用50—  相似文献   

7.
寿宁县现有茶园58000亩,其中82%的面积分布于300~800米海拔,常是茶毛虫主要发生地区。据历史记载,一般每隔5~6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猖獗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仅一九七九年发生严重的面积就达11895亩,产量损失近千担。为了防除此虫,寿宁县多年来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得不偿失。1984年7月通过宁德地区召开病毒防治茶毛虫现场会后,在省茶科所植保室的密切配合下,寿宁县为大面积实施病毒防治茶毛虫新技术,于同年9月26日在凤阳乡,将徙手捕捉的300斤茶毛虫五龄幼虫用病毒喷后,放置于官田村茶场的0.7亩茶园里;随后又从10月8日开始  相似文献   

8.
茶毛虫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杨  殷坤山  肖强 《茶叶》2006,32(2):70-74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是茶毛虫高效专一性病原物,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工程等研究的不断深入,茶毛虫病毒将在茶园害虫综合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茶毛虫病毒形态学、生物学和应用技术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茶毛虫的防治今年第一代茶毛虫发生面广,且虫群密度较大。据作者最近调查,省茶科所实验茶厂和湘阴六塘兰岭茶叶总厂的成龄和幼龄茶园均有发生。长沙县长春茶厂三工区部分茶园和附近的村民承包茶园发生多,特别是附近村民承包茶园虫群密度大,每丛平均有3~4群幼虫在枝...  相似文献   

10.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园中的代表性害虫。本文主要综述了茶毛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并从利用天敌昆虫、性信息素、核型多角体病毒三个方面介绍了茶毛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效果,对茶毛虫及其他茶树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作出展望,一方面帮助茶农全面了解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并针对性地进行有效防治,另一方面也为应用生物防治方法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提供策略方针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保存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德炳  杨军 《茶叶》2002,28(3):158-158
茶毛虫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1983年四川达县地区13个县市,1.46万多公顷茶园中不同程度发生茶毛虫危害.万源、宣汉、通江、南江、邻水、大竹等县有6246.13多公顷茶园,虫口密度每亩高达10万头以上.万源有数千亩茶园达到30万头/亩~40万头/亩,全县3793.3多公顷茶园暴发成灾.由于及时得到川大生物系和成都市农科所的帮助,引进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通过病毒复制、田间防治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茶毛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正茶毛虫病毒是从田间病死的茶毛虫虫尸中分离获得的一种核型多角体属的杆状病毒,而杆状病毒是无脊椎动物专一性病毒,只能在活体内生存和繁殖。病毒的颗粒十分小,需要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杆状病毒由核型多角体和颗粒体两个属组成,其专一性非常强,作用于昆虫的杆状病毒只对昆虫有效,一种病毒一般只能感染一种昆虫,对其他昆虫是安全的。茶毛虫病毒也是一样,它只感染茶毛虫,并只能在茶毛虫幼虫的活体内才能生存繁殖。茶毛虫幼虫取食带有病毒的  相似文献   

13.
茶毛虫病毒制剂大面积防治示范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毛虫是我国茶区的主要害虫,一般山地茶园发生严重.近年来,该虫发生的上升趋势较快,局部地区出现大暴发现象,每亩虫量达到数十万头甚至上百万头,茶树被食成秃枝,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和茶树树势.同时,发生茶毛虫的茶园中,幼虫的脱皮和毒毛触及人体皮肤,会使人产生过敏反应,奇痒难忍,使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们在省茶科所植保室的帮助下,进行利用茶毛虫病毒杀除茶毛虫的试验,已有的结果如下:5月3日在西坪公社茶叶站,我们用省茶科所提供的79年回收毒尸,按每头毒尸加水2.5毫升配液,对从南岩采回迁放在该站茶园的三至四令茶毛虫幼虫,进行喷杀效果试验,试验时气温18度,当晚有大雨。结果:观察70头虫,至第八天出现倒吊死虫16头,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三年春、夏我们开展“以菌治虫”的试验研究,测定青虫菌、杀螟杆菌、白僵菌对茶毛虫分别有甚为良好、良好、好的杀虫效果;青虫菌、杀螟杆菌在茶园试验对茶蚕还分别有甚为良好、良好的持续杀虫效果(以上已报导在本刊一九七三年三期十五页)。当年秋季,继续对茶毛虫进行这几种菌剂的茶园效果试验,结果同上述测定  相似文献   

16.
1无公害茶园的用药管理技术1.1严禁剧毒、高残留农药在茶园中使用严禁剧毒、高残留农药DDT、六六六、林丹、三氯杀螨醇、甲胺硫、1605、1059、氧化乐果、毒杀芬、七氯、氯丹、杀虫脒、磷胺、水胺硫磷胺、氟乙酰胺、苯硫磷、异丙磷、久效磷、呋喃丹等在茶园中使用。1.2优先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常用的制剂有细菌、病毒、真菌等。如应用Bt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卷叶蛾;各寄主害虫的专一性病毒防治茶毛虫、茶尺蠖、油桐尺蠖、茶蚕、茶卷叶蛾、茶小卷叶蛾、茶刺蛾;真菌制剂白僵菌、韦伯虫痤孢菌等…  相似文献   

17.
2015-2016年在赤壁茶园运用生态控制的方法治理茶园害虫,建立333.33 hm2生态防控示范区。调查结果表明,1年多后,茶毛虫种群数量减少71%;茶尺蠖越冬代成虫高峰虫量减少33%,第1代成虫高峰虫量相比上一年减少64%;小绿叶蝉百叶高峰虫量减少62.8%;茶园蜘蛛的种群密度增加2倍;所产原料全部通过欧盟最新农残检测,达到出口标准。  相似文献   

18.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高山茶区的主要害虫。1985年起寿宁、宁德、福安等县、市茶场,在该虫大面积为害严重的茶园中,由于频繁接触虫体的毒毛、毒丝,采茶7天左右就会十分痛痒,直至皮肤腐烂,最后无人采茶,引起嫩梢叶粗老、或仅剩秃枝残脉。当上述场的领导从福州市农业局等地获悉:该市红旗茶场曾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建一号”毒株(FJ—1—EPNPV)及其杀虫剂(简称本  相似文献   

19.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建一号毒株,简称FK—1—EpNPV,于1976年以来,先后在所内及闽东、闽南等十多处山区茶园试验、示范,杀除茶毛虫二至五龄幼虫效果达80—90%以上,为了探明在应用过程中,对茶园常见天敌的安全性,进行本项观察试验,现报告试验情况与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利用昆虫病毒防治茶树害虫,已由实验室逐步扩大到田间应用,并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综合治理茶树害虫的一个组成部分,起着极为重要的协调作用。笔者依据病毒在茶虫防治实践中已取得的一些成功实例分析,谈谈如何更好地将病毒治虫在茶园中推广应用的问题。一、病毒治虫在茶园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