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西瓜砧木超丰F1种子发芽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葫芦类西瓜砧木最适宜的发芽条件是在常温(约20℃)条件下浸种18小时,30℃恒温进行催芽,利用砂培和嗑种处理对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有显著作用,而砂培对种子发芽率没有明显作用。嗑种可有效提高发芽率。用1%-3%的H2O2溶液处理葫芦种子,可有效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以葫芦和南瓜种子为材料,比较了68、72、75、80℃4个干热处理温度条件及6℃和常温2种种子保存条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通过田间栽培试验检测了种子干热处理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8~80℃的温度处理种子72 h后,不会影响葫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但显著降低了南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高温干热处理后,3个葫芦品种的种子分别在常温和6℃下保存15个月后,种子发芽势均显著下降;2个南瓜品种分别在常温和6℃下保存12个月后,除68℃和72℃处理的南瓜京欣砧2常温保存种子的发芽势以外,其他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显著下降。通过3 a 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田间试验,不同带毒率的葫芦砧木种子经过72℃干热处理72 h后,嫁接西瓜在田间均未发生CGMMV。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葫芦科作物种类,甚至不同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不一样;干热处理种子是防治CGMMV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不同引发方式对葫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敏  别之龙  周虓  黄远 《北方园艺》2010,(24):18-21
以蛭石、赤霉酸(GA3)和聚乙二醇(PEG)为引发方式,研究了不同蛭石含水量、溶液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葫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适宜的引发条件下3种引发方式均可提高葫芦种子的发芽率,以蛭石含水量50%处理72 h效果最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64.10%和24.76%,发芽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4.
PEG引发对葫芦种子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EG-6000不同渗透处理浓度和时间对葫芦种子活力和PEG-6000浸泡12h对葫芦种子外渗液电导率和萌发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PEG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研究结果表明,25%PEG-6000溶液浸泡12h为葫芦种子的最佳引发方式,可显著提高葫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降低种子外渗电导率,提高POD和S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草原老鹳草和毛蕊老鹳草为试材,采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不同的萌发温度条件,测定2种老鹳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研究老鹳草种子萌发特性,以期为老鹳草属植物的选育、繁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老鹳草属种子在相同处理条件下的萌发率不同。2种老鹳草属种子萌发要求的最佳温度也不同。草原老鹳草种子发芽率最高是经砂纸摩擦处理组,为88.3%,发芽势为88.3%,最佳萌发温度为20℃。毛蕊老鹳草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砂纸摩擦处理组,为86.6%,发芽势为86.6%,最佳萌发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豇豆和萝卜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豇豆和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8℃和30℃下豇豆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高;虽然不同温度处理未对萝卜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产生影响.但25℃,28℃和30℃下萝卜的发芽指数较高,有利于萝卜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
菠菜种子发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几种处理对菠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剥皮处理能极显提高菠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低温处理能显提高菠菜种子的发芽势、极显提高发芽率;赤霉素处理能显提高菠菜种子发芽率。10g/LKNO3浸种和40g/L的NaOH浸种却显或极显降低了菠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8.
金光菊种子萌发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谦  刘益荣 《北方园艺》2016,(17):73-76
为促进金光菊在成都地区的高效栽培和推广应用,以金光菊种子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植物激素处理、温水浸种、温度和光照条件对金光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3种激素处理中,200mg·L-1 GA3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62.4%和57.4%;50℃温水处理24h金光菊种子发芽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64.2%和59.6%,显著高于对照;金光菊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金光菊种子是一种需光种子,全光照条件下进行催芽处理,金光菊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了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9.
根际微生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白菜在根际土样和根外土样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探讨根际微生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的土样中,适宜白菜种子发芽的25~30℃条件下,根际微生物有利于提高白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黑暗条件有利于根际微生物对白菜萌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韩春梅 《长江蔬菜》2010,(10):29-30
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豇豆种子的发芽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豇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8℃和30℃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高,有利于豇豆种子的萌发。综合所测各项指标来看,30℃是豇豆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  相似文献   

11.
君迁子果皮较厚,结实,种子不易萌发,为了寻找君迁子种子的最佳贮藏方法和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对低温4℃贮藏的君迁子种子和常温贮藏的种子进行浓硫酸处理、清水浸泡处理、高温浸种、GA3处理、对种子横切1/3、剥胚处理等,观察不同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低温冷藏处理的君迁子种子再进行75℃高温浸种或GA3处理能促进君迁子种子的萌发,可提早君迁子种子发芽时间;经过清水浸泡的低温冷藏的君迁子种子通过横切1/3+剥胚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是最高的;浓硫酸处理对提高君迁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马凯慧 《长江蔬菜》2013,(24):50-51
以葫芦种子为试验材料,针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耐热的特性。设置多个温度梯度对葫芦种子进行干热处理,然后比较种子的发芽率,得出35—50—60℃、35—50—70℃、35—50—72℃处理的发芽率较高;结合发芽率与杀毒效果,选用35—50—72℃作为最佳处理温度,将此温度下处理的种子播种后取幼苗期真叶.ELISA检测不带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因此,得出能有效降低黄瓜绿斑驳病毒致病力并且对种子损伤较小的种子干热处理条件为35—50—72℃。  相似文献   

13.
窄叶野豌豆种子存在硬实现象,硬实种子不透水,在不经过处理的情况下,发芽率极低(8%)。为提高窄叶野豌豆种子的发芽率,采用98%的浓硫酸对窄叶野豌豆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发芽可知,窄叶野豌豆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0℃。在10℃温度条件下,经浓硫酸浸种处理10 min的种子发芽率达到100%,发芽势达到82%。用浓硫酸处理5~50 min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为95.8%,平均发芽势为68%;而不经浓硫酸处理的空白对照试验组发芽率仅为8%。  相似文献   

14.
砧木(葫芦)种子干热灭菌消毒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砧木(葫芦)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干热处理,处理前后检测种子细菌性果腐病及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带菌、带毒情况,同时检测干热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种子带菌、带毒量;同时干热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在种子水分恢复到4%时即可恢复至96%。  相似文献   

15.
以紫薇种子为材料,采用冷水浸泡2d、40℃恒温水浴24h、50℃恒温水浴12h、55℃恒温水浴30min 4种不同催芽方式对种子进行处理,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催芽方式对紫薇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55℃恒温水浴30min的催芽方式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势较高;40℃恒温水浴的催芽方式种子发芽势最高,但发芽率最低;50℃恒温水浴12h的催芽方式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极低。总体而言,不同催芽方式对紫薇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该试验为紫薇播种催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当年采收的莼菜种子为材料,运用低温、激素、热水浸泡、不同发芽温度以及光照时间等
对莼菜种子进行处理,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4 ℃低温处理对提高莼
菜种子发芽率有较好的效果,莼菜种子4 ℃水藏后用500 mg·L-1 GA3 溶液浸泡6 h+40 ℃水浸泡50 min
对打破莼菜种子休眠有较好的作用;发芽温度以25 ℃最好,20 ℃条件下种子发芽周期较长,30 ℃条件下
种子发芽孔处易滋生白毛腐烂;种子在部分光照条件下发芽率较高,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发芽。  相似文献   

17.
双氧水对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采收的茄子种子因休眠作用影响种子的萌发,会出现幼苗参差不齐的现象.影响了农业生产。为了打破种子的休眠,以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培育的黑骠茄子和日本砧木品种托鲁巴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双氧水对茄子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下,双氧水浸种可以显著提高茄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而且在低浓度处理下效果较好,随着浓度的提高,处理效果逐渐降低,当双氧水浓度达到1.2%时已基本没有效果,以0.3%双氧水浸种3h,可以使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莴笋种子的发芽状况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莴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8℃.22℃和25℃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高,有利于莴笋种子的萌发。综合种子萌发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来看,22℃是莴笋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  相似文献   

19.
猕猴桃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猕猴桃种子,研究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用5~20℃变温处理比0~15℃变温处理种子萌发早,在处理后第18天开始萌发,第25天接近最大值,低变温处理在第37天开始萌发,第60天接近最大值;在猕猴桃种子适宜萌发的条件下,用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尤其是发芽势明显增强,平均发芽数在播后第20天(发芽势记载日期)比对照高38.3%~80.1%,在播后第19天高67.2%~140.4%,同时萌发的时间缩短,比对照早2~4 d;不同浓度处理之间的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加也有增效作用,浓度越大,发芽率越高,在播后第19天的发芽率在39.3%~56.5%之间,第24天的发芽率在94.3%~99%之间。  相似文献   

20.
以当年采收的荸荠种子为材料,探讨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低温层积、摩擦去种皮、98 %浓硫酸浸泡、热水浸泡、不同浓度GA3和6-BA浸泡、不同贮藏方式、不同发芽温度和光照条件以及不同品种等对荸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荸荠种子4 ℃低温水藏48 d后,98 %浓硫酸浸泡10 min+40 ℃水浸泡50 min对提高荸荠种子发芽率效果最好;发芽温度以25 ℃最好,30 ℃下种子不发芽;贮藏方式以湿沙藏最好,其次是水藏;种子在部分光照条件下发芽较好,黑暗条件下发芽率较低,不同品种之间以沙洋荸荠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