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的生态宜居建设,各方面积极创新发展绿色金融。贵州省拥有优秀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基于此,笔者以贵州省绿色金融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了新形势下贵州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指出了贵州省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存在涉农资金规模不足、绿色农业与数字技术金融契合度不高、生态环境效益不够、促进乡村振兴的机制路径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绿色信贷标准、开发新型绿色技术、发展绿色农业、积极融合绿色金融与数字化技术等对策建议,以助推贵州省绿色金融的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王琼 《南方农机》2022,(19):101-103+107
主体是工作目标实现的执行者,是影响农村生态治理质量和乡村经济发展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必须着力于乡村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需求,科学引进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工具,明确乡村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夯实乡村生态治理的主体责任、精准定位农民在乡村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地位、以网络为媒介全面传播先进理念与优秀文化、构建互联互动的合作治理长效机制等几项有效措施。实践证明,乡村生态治理要具备鲜明的绿色发展导向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和深层次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全面提高乡村生态治理质量和治理水平,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了五大发展理念,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五大发展理念,而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与美丽乡村建设有密切的关系。文章以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为例,探析如何在绿色发展理念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张小梅 《南方农机》2023,(10):124-126+133
【目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满足农民多层次的生活需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方法】笔者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了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民主体生态意识淡薄、乡村治理投入不足、生态治理法制体系不健全等多种困境,并提出了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路径。【结果】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国家加强政策引领,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社会企业提供支持,从而优化我国生活环境,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促使乡村焕发新生机、新活力,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乡村。【结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是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郭翔宇 《南方农机》2022,(9):117-1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构建乡村振兴的新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乡村发展中还存在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低等问题。为此,笔者应用文献调查法,基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出了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短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实现循环绿色经济,才能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号更加鲜明,苏南地区乡村生态振兴亟须被推进。课题组从国内外乡村振兴现状与对比分析切入,阐述了生态振兴的意义,分析了苏南地区乡村生态振兴中存在的产业与生态发展不协调、农民参与生态治理较少、生态振兴的文化意识淡薄等现实困境,并探究了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如促进生态振兴与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农民参与生态振兴的积极性、推进生态振兴与数字化结合发展、重视乡村文化意识传承工作,为有效改善苏南乡村生态环境、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发展指明方向。苏南地区应树立大局观、长远观,团结起来,充分发挥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文化意识或机制作用,共同努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以维护和打造苏南地区乡村良好宜人的生态环境为本,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协调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背景下,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振兴除了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外还要注重乡村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因此,有必要对"乡村美"的内涵和目标指向进行系统的认知和了解,明确当前乡村振兴落实过程中在乡村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文明的具体需求,加大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加速推进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科学规划生态建设与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文明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灌区是当前灌区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环境优美、资源高效利用的主战场,新时代生态灌区建设将高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红线"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将生态灌区发展与"红线"有效衔接,为其绿色发展筑牢可持续的基石。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提出新时代灌区主要矛盾为产业质量低、绿色环境压力大、资源利用效率低与灌区人民对高产量高品质农产品长链产业、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可持续绿色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文献分析和政策文件解读,对农业质量产量底线、生态与环境底线、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三条红线"进行分析,并从"三性四面"角度分析了与生态保护红线的联系与区别。"三条红线"的提出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新时代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是解决新时代灌区主要矛盾的有效抓手,是积极推进生态灌区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对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瑞敏 《南方农机》2023,(11):113-115
乡村振兴需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金融的发展无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可选路径。基于此,笔者分析了湖南省绿色金融的供需现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有发展绿色金融的意识,应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配套体系,健全法律配套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大力培育优质的专业人才,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雅安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统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绿色发展之路,以巩固提升"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构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绿色有机品牌持续唱响。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进程,促进了乡村发展、振兴。  相似文献   

11.
陈玉涵 《南方农机》2023,(10):114-116
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助力乡村产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乡村宜居环境建设以及新型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等方面。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国存在着绿色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绿色金融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不够以及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通过树立新的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理念、丰富农村绿色金融的种类、加大绿色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以及完善绿色金融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等举措来解决绿色金融问题。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可以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风险保障以及战略指引等,政府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构建更为完善的金融体系,为绿色金融以及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农业工程是建立在工程学、生物、农业科学、经济及管理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一门综合交叉应用科学。在我国当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农业工程科技存在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性,其主要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乡村振兴呼唤农业工程科技向生态化发展。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第一,推进农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发挥农业工程在乡村振兴中的系统作用;第三,突出农业农村工程特点及重点发展领域。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创新适应中国当代绿色发展、生态振兴的内在要求,将对我国农业生产实践、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自信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支柱,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滋养。通过论述文化自信视域下历史名人家风家训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分析培育文明乡风的困境及其成因,通过融入地方名人家风家训文化、树立新乡贤等措施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助推乡村振兴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香懿  贝金兰 《南方农机》2023,(22):119-12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是著名的“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同时也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港口城市,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连云港市积极推动当地渔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题组通过分析连云港市渔业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连云港市渔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态格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做好“招引人才”和“培育人才”等沿海渔村发展的新模式,以期推动沿海渔村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宜兴市地处"苏南模式"的发祥地,在乡村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宜兴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大胆推进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宜兴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总结经验,为推进和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其为进入新时代的乡村发展建设提供了新蓝图。文章以脱贫地区的典型代表商洛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方面阐述了其乡村振兴工作现状,梳理出其存在乡村产业竞争力不强、人才力量不足、和美乡村建设缺乏支撑等发展短板,并提出了夯实组织人才基础、加快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文旅康养融合、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等对策建议,以期为西部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借鉴,助力推动脱贫地区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7.
乡村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首次提出,不仅为实现乡村发展提供了指南,同时也是我国重视乡村发展的表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即要求实现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农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绿色农业发展是一种既创收又环保的模式。但是在现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农业技术应用低、农业模式落后、制度不健全等)。与此同时又根据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其中做出巨大贡献。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国家生态文明的前提、实现美丽乡村的要求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而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帮助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同时为农村生态文明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从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意义出发,发现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最后回归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结合水生态环境治理,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相整合,初步形成符合乡村实际的不同类型的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模式,即:"生态保护-田园种养-休闲观光"自然生态型、"土地流转-统一规划-绿色开发"产业发展型、"河道防护-保持水土-生态利用"安全保障型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模式。水生态文明村建设需要政府支持与农民参与的共同推动,政府尽量给予农村发展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需要动员、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扶持农民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以来,广元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融合发展为路径,大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治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乡村振兴开局良好.本文总结了广元市特色农业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要成效,分析了美丽宜居乡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立足新阶段全面推进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