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现代养禽业采用的高密度笼养体系、分阶段饲养、断喙等管理措施可引起禽的过度应激,使它们出现啄羽、攻击或同类相食等异常行为.肠道菌群被视为一种跨物种的虚拟内分泌器官,通过肠-脑轴的双向通讯整合来自代谢、免疫、内分泌和神经通路发出的信号,并通过肠神经和迷走神经等外周神经系统、5-羟色胺和短链脂肪酸等微生物代谢产物以及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3.
4.
蜜蜂中肠酪素酶与蜜蜂中肠围食膜的形成有关,而围食膜的致密度又决定了蜜蜂微孢子虫能否侵入蜜蜂中肠上皮细胞。取蜜蜂中肠测定其酪素酶的活力,得知对意大利蜂而言,酶的活力越高,孢子虫病发病率越低;反之,则发病率高,且酶活力随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分析西方蜜蜂工蜂感染东方蜜蜂微孢子虫Vairimorpha ceranae(Nosema ceranae)后,中肠蛋白质组的差异,探讨病原与中肠细胞的互作机制。给西方蜜蜂5日龄工蜂自由取食含104个·μL-1的孢子蔗糖液48 h后,在30℃恒温饲养18 d(23日龄)。结果表明,感染组工蜂存活率仅为34.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85%(P<0.05),感染后工蜂中肠蛋白浓度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的平均单只日均糖液消耗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串联质谱标签(TMT)定量蛋白分析系统比较了感染组与对照组工蜂的中肠蛋白质组差异,发现差异显著的蛋白共565个,其中感染中肠显著上调的蛋白有301个,显著下调的蛋白有264个。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显示,感染对中肠细胞的细胞进程、能量代谢、细胞形态、蛋白质复合物、分子结合和催化活性等有显著影响;KEGG通路注释发现富集到氨酰-tRNA生物合成、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不同类型的N-聚糖生物合成显著上调,部分抗氧化相关的蛋白显著上调;而显著下调蛋白富集到氨基酸代谢... 相似文献
7.
蜜蜂作为传粉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它们对作物、水果和野生植物的授粉活动,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传粉昆虫之一,它们不仅对于农业生产意义重大,更是在维系生物多样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肠道微生物可以帮助宿主消化食物,帮助宿主合成宿主自身不能合成的营养物质,促进宿主组织器官和免疫系统的发育,肠道微生物被称为与宿主健康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第二器官,肠道微生物也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蜜蜂肠道微生物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研究基础,当前进入到探索肠道微生物与蜜蜂宿主健康的机制或因果关系的道路之上。 相似文献
8.
乳腺炎是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最常见的多发病,是危害奶业生产的头号疾病。通常认为,乳腺炎是由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进入乳腺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由于该病病因复杂,致病途径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这也导致临床上对乳腺炎的防制除了抗生素外,尚没有其他较好的对策。因此,弄清乳腺炎的致病途径、丰富发病机理、寻找防制新途径,已成为破解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瓶颈的重大需求。基于乳腺炎常伴发或继发于前胃疾病、靶向乳腺局部防制效果有限的临床现象,依据肠道菌群紊乱可损伤肠黏膜屏障、肠内细菌及其代谢物可迁移至肠外远端器官的病理机制,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没有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下,瘤胃菌群紊乱可导致致病菌及代谢物易位至乳腺,引起乳腺炎。本课题组提出“内源性乳腺炎”病理概念,认为“内源性乳腺炎”的病理机制是以肠-乳腺轴这一介导途径为基础的。并提出基于致病途径将乳腺炎分为外源性乳腺炎和内源性乳腺炎的新的病因学分类方式。乳腺炎这一新的病理学概念的阐明和分类方式的建立,或许将是更深入认识和破解乳腺炎发病机制与防制难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10.
11.
蜜蜂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所形成的微环境是维系蜜蜂健康的重要因素,菌群微环境的动态平衡不仅影响个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以及免疫学功能,也关系到蜜蜂群体的社会性.同时,蜜蜂可以作为研究肠道微生物的模式物种,给现如今医学上较为流行的“脑病肠治”的说法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畜禽舍内的颗粒物(PM)严重损害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呼吸系统,且粒径越小,危害越大。颗粒物可破坏肺部组织结构,诱导肺部炎症损伤,改变肺部菌群组成。颗粒物也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肠道通透性,造成肠道菌群容易移位或肠源性代谢产物通过肠-肺轴影响肺脏损伤的发展。降低畜禽舍内颗粒物的危害可以通过安装过滤系统、通风、空气电离等物理方法,也可以通过饲料加工和添加绿色添加剂的营养调控方法。本文主要综述颗粒物对动物肠-肺轴的影响,并从物理方法、饲料加工和营养调控方法等方面来探讨颗粒物对动物影响的缓解策略,以期寻找有效的缓解颗粒物影响动物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胆汁酸不仅有助于消化和营养吸收,近年来还被证实是一种信号分子,可通过激活相应受体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脂质代谢、葡萄糖代谢和能量代谢等。肠脑轴是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共同构成的双向信号系统,不仅能整合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还能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胆汁酸和肠道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其中肠道微生物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也是肠脑轴的重要因素。不同浓度的胆汁酸对肠道的影响有差异,其对肠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上,同样,肠道对胆汁酸的作用大部分也体现在肠道微生物。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胆汁酸和肠道微生物的相互影响。此外,在大脑中也发现了胆汁酸和胆汁酸受体,这说明胆汁酸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一定的生理作用。胆汁酸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信号,从而影响大脑各项功能。各种肠道激素、迷走神经和胆汁酸受体都参与了这个过程,其中胆汁酸受体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胆汁酸、大脑、肠道及肠道微生物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胆汁酸可能是肠道和大脑间直接沟通渠道之一,对肠脑轴有潜在影响。笔者综述了胆汁酸及其受体在肠道和大脑中的影响,介绍了肠脑轴中胆汁酸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细菌的16S核糖体RNA(ribosome RNA,rRNA)基因以其在进化上的特征性序列,现已被广泛用于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分子指标。本研究用终浓度为20μg/mL的氯霉素从蜜蜂中肠筛选得到耐氯霉素的菌株,经对其16S rRNA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再与NCBI数据库中已知细菌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相比对,结果表明经氯霉素筛选菌株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相关序列相似度为100%,因此可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菌。该菌株在供试蜜蜂中肠内对氯霉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集约化养殖模式下,早期断奶成为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人类和其他动物上的研究表明,生命早期应激会导致许多负面后果,包括严重的精神障碍,例如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调控宿主的行为。益生菌接种对母幼分离子代行为的异常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早期母幼分离对子代行为的影响,并就肠道菌群结构改善对子代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总结,以期为深入认识早期断奶对幼畜行为的影响,改善早期断奶引发幼畜行为异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动物肠道共生着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菌群,而肠壁内存在着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黏膜淋巴细胞。肠道菌群具有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生长与发育和调控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本文主要从动物肠道菌群的定植与特性、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肠道菌群对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全面禁止饲用抗生素、环境保护和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如何有效保障猪的肠道健康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生物发酵饲料可通过益生菌发酵改变饲料的理化性质,提供饲料的利用率,改善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是一种促进猪肠道健康的重要方式.本文就生物发酵饲料菌种、生物发酵饲料的功能及其对猪肠道健康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生物发酵饲料在养猪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和胞间信使,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90%以上的5-HT分布在胃肠系统中,在胃肠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学功能,许多肠道疾病的发生与肠道中5-HT的表达量变化有关。5-HT影响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维持,同时升高肠黏膜通透性,间接促进杯状细胞黏液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是5-HT刺激传入神经元,激活血管活性肠肽、乙酰胆碱的分泌,间接引起腹泻。作者对5-HT引起腹泻的原因,以及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对腹泻等肠道性疾病诊疗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