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对风吹楠6个家系2年生苗木叶片的10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家系间和家系内叶片性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风吹楠家系间各叶片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各性状变异大小依次为叶面积叶柄长/叶长比叶面积叶长/叶宽宽基距/叶长叶长叶脉数叶厚叶宽脉左宽/叶宽;各叶片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除脉左宽/叶宽外)均达到α=0.01极显著水平,家系内的表型分化系数(61.21%)高于家系间,为其叶片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风吹楠10个叶片表型性状间两两相关性较大,为种质资源鉴定指标优化提供了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青梅天然居群表型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居群取样以及果实与叶片性状测定,揭示青梅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规律,为其天然林保护与经营以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亦为海南岛青梅种及变种的修订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全面调查海南岛青梅天然分布区的基础上,对9个天然居群133个单株的17个果实与叶片形态性状进行研究,运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青梅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水平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7个果实和叶片形态性状在青梅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这些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居群内的变异(50.57%)远大于居群间(11.38%),居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18.31%;各性状的分化系数变化幅度为4.52%(叶片侧脉数)~40.31%(果实小萼片长宽比)。相关分析表明,叶片长与叶柄长、叶片长宽比与叶片最宽处至基部的距离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果实大萼片长与叶片侧脉数、叶柄长显著负相关;青梅果实和叶片形态性状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相关不显著,叶片侧脉数、叶柄长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而果实大萼片长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叶片侧脉数、叶片长与1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利用居群间欧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将9个青梅天然居群分为3类。【结论】应加强现存青梅天然林及其生境的保护,对于变异丰富的卡法岭等居群以及具特殊土壤生境的石梅湾居群应予以重点保护;居群内变异是海南岛青梅居群变异的主要来源,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迁地保存与遗传改良时,可适当增加居群内个体数,减少居群取样数;由于海南岛各青梅居群间形态性状变异幅度大,且为连续变异,本研究不支持以往发表的分布于海南岛的青梅新种和变种。  相似文献   

3.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揭示青杨不同种群叶片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叶片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为青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全国主要分布区的34个青杨种群为材料,采集1~2年生枝条在温室扦插繁殖,移植苗圃,第2年春季平茬幼化,同年7月采集茎尖以下第7、8、9片新生叶测定苗期叶片14个表型性状(叶片形态性状、叶色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青杨的14个叶片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青杨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变异丰富;种群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55.771%,表明种群间变异是主要的变异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562%,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柄相对长,最小的是叶绿素SPAD值。各种群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852%,其中内蒙古坝底(31号)种群变异最丰富,而河北龙泉(11号)种群变异最小,叶片表型性状稳定性最高。青杨叶片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大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仅叶色与其他叶片性状无明显相关,叶色遗传相对独立。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4个种群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长叶柄大叶类群、中等叶类群、短叶柄窄叶类群和小叶类群。结合类群分布和中国地形特点,中国青杨种群可划分为3个分布区,分别是太行山以东华北平原北缘地区(1区)、太行山和六盘山-秦岭之间的黄土高原地区(2区)和青藏高原周边地区(3区),其中1区以短叶柄窄叶类群为主(57.14%),2区中等叶类群占66.67%,而3区占比最大的为小叶类群(62.5%)。【结论】青杨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变异丰富,河北蓝旗卡伦(17号)、内蒙古半截塔(30号)和内蒙古坝底(31号)种群多样性丰富,是多样性保护和种质资源保存的重点种群。叶片表型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强,青杨叶片呈现以海拔变化为主的地理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香花油茶良种选育和生态经济型品种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生长良好的30个香花油茶无性系叶为材料,使用叶面积仪和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仪对叶表型性状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叶水分含量特征:叶含水量为52.07%~62.44%,含水量高于55%的无性系占比70%以上。叶表型性状:15号无性系的叶长最大,29号无性系的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形状系数均最小;各无性系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18%~23.07%,叶周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18%),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07%);叶宽、叶面积与其他叶表型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708%,说明这2个主成分概括了6个性状的主要信息。其中,叶面积的特征向量值最大,其次是叶宽,叶面积和叶宽是区分香花油茶无性系最主要的叶性状。经聚类分析,香花油茶各无性系可被划分为3个类群。叶绿素含量:香花油茶不同无性系间叶绿素含量存在变异,变异系数为8.48%;25号无性系叶基、叶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其他无性系有显著差异,叶尖叶绿素含量除与18号无性系无显著差异外,与其他无性系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阐述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种群间和种群内叶片性状变异特征,在广东省内 高州油茶主产区选取3 个代表种群为研究对象,选择6 个叶片性状为特征变量,运用巢式方差分析、多 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对叶片性状进行种群间、种群内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高州油茶 除叶厚、锯齿百分比外,其余叶片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群间和种群内变异丰富。群内变异 (9.45%)大于群间变异(5.33%),因此叶片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其群内变异。其中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 数(Vst)为0.362 7,分化水平较大。(2)叶片性状平均变异系数(CV)为16.77%(9.85%~35.02%), 其中叶柄长、叶厚、叶形指数、叶长、叶宽、锯齿百分比的变异系数依次为35.02%、15.67%、14.65%、 13.09%、12.33%,9.85%。(3)6 个叶片性状指标可归纳为3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73.33%。(4)年均气 温越高,叶形指数越大;随着海拔上升,叶柄长度越短;纬度越高,年均降水量越大,锯齿百分比越小。 随着经度与纬度变大,叶形指数越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构树不同种源叶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等提供参考。【方法】以30个构树种源的叶为材料,通过测量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等8个叶的表型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构树不同种源间8个叶表型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性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和绒毛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叶片性状间变异系数幅度为12.72%~64.50%,该结果初步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叶周长的种源重复力均在55%以上,表明构树的叶性状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3)对不同种源建立叶面积拟合方程,除四川大邑外,其他种源的叶面积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这些模拟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后续试验可通过叶长与叶宽预测叶面积,简化试验。4)对构树叶各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和绒毛密度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种源间构树叶的地理变异是以纬度变异为主。5)根据叶片的8个性状可将30个构树种源聚为3类。【结论】构树不同种源间叶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油茶杂交F1代叶片表型性状的分离规律和遗传变异特征。【方法】运用杂交F1代叶片质量性状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分析、数量性状离散描述及其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法分析了攸县油茶×普通油茶‘华硕’种间杂交F1代47个单株的叶片表型(4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效应。【结果】1)叶表型的4个质量性状中,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871,其中叶缘形态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254;新叶颜色最低,为0.691。其中,叶形和叶背腺点有偏向母本的遗传趋势,而叶缘形态有偏离母本的遗传趋向。新叶颜色是绿色和红色趋近1︰1,分别是53.19%和46.81%,与母本相同的新叶颜色占46.8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2)12个叶片表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17.75%,范围为9.55%~26.07%,经正态性检验后,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正态分布趋势,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12个叶表型数量性状在F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30.15%~25.93%。叶干质量、比叶重、叶型指数、叶长、叶面积和叶厚的中亲优势率为正,其中叶型指数和比叶重的平均值高于高亲值,叶鲜质量、叶宽、叶柄长、叶片含水率和叶顶角的中亲优势均为负,这些性状的平均值小于中亲值,其中叶鲜质量、叶宽和叶柄长趋中变异明显,存在于双亲之间,而叶片含水率和叶顶角的平均值小于低亲亲本,呈现出明显的趋小变异。3)16个叶片性状呈现错综复杂的相关性。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结果充分反映了各类群的综合特征。油茶种间杂交F1代在遗传距离为20.00处将其分为Ⅰ和Ⅱ类群。在遗传距离为10.0处,第Ⅰ大类群分为Ⅰ-a亚类和Ⅰ-b亚类。第Ⅰ大类群38个单株与母本攸县油茶聚在一起,形态表现与母本相似度更高,为偏母型。【结论】油茶种间杂交F1代叶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其中12个数量性状表现出比较广泛的分离特征,4个质量性状均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这为下一步育种材料的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表面积和种子长宽比4个表型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均有丰富变异,其中家系3变异最大(12.2%),家系1次之(9.69%),家系2最小(8.68%);性状间,以种子表面积变异最大(14.47%),宽度变异次之(10.74%),种子长(6.97%)和种子长宽比(8.57%)变异相对较小。3个半同胞家系的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两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家系2的种子表面积与家系1、家系3种子表面积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是4个种子表型性状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除种子表面积与种子长宽比之间的相关性水平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组内联接、Euclidean距离对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在距离2处可将其分为2组。其中第1组为家系3;第2组为包括家系1和家系2,此两个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具有较大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为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罗源国有林场的19个F1家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并开展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的选择,对普通油茶的杂交子代进行遗传分析,研究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9个家系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95%,第1级分枝高的变异系数最大(95.39%),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10.3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9个家系的地径、果实性状、鲜出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干出籽率、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单株产油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性状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与单果鲜质量、单果鲜籽质量、单位面积产油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26、0.605、0.673;与果实纵径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76。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母本41-4单位面积产油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9.65);父本46-2单位面积产油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3.35);LY17号家系(“41-4”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山东小果白刺的表型变异程度及变异规律。[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山东小果白刺5个群体种实和叶片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群体内变异是山东小果白刺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各性状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20.20%60.70%,平均值为40.71%;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9.34%,各器官的表型变异程度有叶片大小(8.99%)﹥种子大小(7.74%)﹥果实大小(6.77%)和种子形状(10.22%)﹥叶片形状(6.70%)﹥果实形状(4.35%);小果白刺10个表型性状间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5个小果白刺群体被聚合成2类。[结论]山东小果白刺种实及叶片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其地理变异规律遵照随机变异模式。该研究结果为小果白刺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木荷群体叶片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广东省16个木荷群体叶片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长、叶片宽、叶面积、长宽比、叶脉数和叶脉密度6个性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木荷叶片6个表型性状在群体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11.44%,在群体内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88.56%,说明群体内变异是木荷叶片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楸(Fraxinus platypoda Oliver)43个优树1年生嫁接苗1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43个优树无性系间表型性状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0.11%、30.54%;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中节间距和小枝总叶面积的系数最大,分别为42.11%、72.20%和31.56%、52.86%,叶片含水量、总叶柄长/叶轴长、总叶柄长3个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均值分别为30.17%、29.05%和26.57%,13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节间距、叶轴长、总叶柄长、叶面积应视为水楸易测定和重要的表型性状。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育出香花油茶优良品系,对定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的39株5年生香花油茶的生长情况及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具有速生性和早实性,是非常有潜力的油料树种;各单株果实产量的变异度大,其单果质量、果高、果径、果皮厚、籽粒数、鲜籽质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参照小果油茶选出优标准,文中初选了31号等9个优株。  相似文献   

14.
君迁子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君迁子(Diospyros lotus)的13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纵径、叶片横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千粒重、2年生苗高、地径等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君迁子性状在不同群体间的果实、叶片和种子等表型均存在变异。果实分为长椭圆形和扁椭圆形2种。叶片的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变异,变异系数都超过了10%。群体间种子大小差异明显,群体间种子千粒重变化很大,桑植群体的千粒重为济源群体的4.25倍;群体内比较一致,个体间种子千粒重变异系数有9个群体小于3%,12个群体小于4%。2年生苗高、地径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卢氏群体的生长表现最好,苗高为94.70 cm,地径为16.7 mm;分宜群体生长表现最差,苗高为13.05 cm,地径为2.9 mm。多数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纬度、经度成正相关,与海拔成负相关。聚类分析显示,11个君迁子群体可分为4类,群体间的分类并没有依据地理距离的远近而聚类,说明君迁子群体间表型性状变异的不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柿树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省8个不同产地的柿树(Diospyros kaki)品种/类型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柿树表型多样性极其丰富,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叶长宽比、果实长、果实宽、果长宽比、果柄长、果体积、果质量、果密度、果固形物、果可溶性总糖、果蛋白质14个表型性状中除叶长宽比和果长宽比外的12个在品种/类型间和品种/类型内都存在极显著差异(a=0.01);品种/类型间和品种/类型内优株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品种/类型间的变异远远大于品种/类型内优株间的变异;利用品种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所有单株基本按品种/类型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701份杜仲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探究杜仲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为杜仲优良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材料。 方法 对杜仲叶片14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究杜仲不同种质间叶片表型的遗传多样性。 结果 不同来源地杜仲叶片的14个表型性状间存在较大差异,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20.68%),叶绿素参考值变异系数最小(4.57%);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1.90~2.09,叶片长和叶柄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均为2.09;叶片表型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有26对,呈极显著负相关的有19对,叶片长、叶片宽、叶面积、叶周长、叶柄长5个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的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9.211%。基于14个表型性状,将701份杜仲种质划分为4类,各类群间叶片表型性状存在较大差异。 结论 杜仲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筛选出叶面积、鲜比叶质量、叶片绿色成分、叶绿素参考值、长宽比、节间距6个性状可作为评定杜仲资源的主要表型指标,为叶用杜仲良种选育及综合利用提供了优异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明确凤丹栽培群体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凤丹选育过程中的主要及次要指标。【方法】以河北地区栽植的239株凤丹实生苗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26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凤丹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及评选指标的筛选。【结果】凤丹不同单株间表型变异丰富,26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50%~57.39%,多样性指数为1.15~2.09,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果实性状的,而生长性状的多样性指数高于果实性状的;由26个表型性状构成的两两组合中,4/5以上的组合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有23个性状与单株种子质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平方欧氏距离为16时,26个表型性状被聚为6类,其中,冠幅、坐果数与单株产量性状构成1个分支;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果实质量、单粒质量、单角质量、单角种子质量、复果种子数和角数均能与单株种子质量构成最优的回归方程;以单株种子质量的平均值与标准差为评价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中反映果实性状的第1主成分,筛选出了12株优良单株,并确定以单株种子质量平均值+2倍标准差为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8.
9份榆属种质资源半同胞家系果实的果长、果宽及果实长宽比等表型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均有丰富变异,家系间的部分表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各性状在家系内的平均变异系数均不大,而且各性状间的平均变异系数差异亦不大,以果实长宽比为最大(9.87%),其次为果长(9.76%),果宽平均变异系数最小(9.54%),各性状家系内变异的稳定性较高。果长与果宽、果长与果实长宽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15、0.751;果宽与果实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165。以组内联接、Euclidean距离对9份榆属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距离5处,可将其分为5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阐明东北地区不同产地三花槭繁殖体表型性状变异规律,为三花槭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基础。 方法 以黑龙江、辽宁和吉林三省的4个产地的三花槭繁殖体为材料,对其表型和活力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 果实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翅果长宽比(P = 0.787)外,其它性状在产地间均差异极显著(P < 0.01),不同产地间三花槭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长与果实宽、翅果长、着生痕长、翅长和空壳率呈显著正相关(0.368≤r≤0.421),种子生活力与空壳率和翅果长呈极显著负相关(r = −0.897,r = −0.507)。三花槭繁殖体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翅果长、翅果宽、果实厚度和翅长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0.556≤r≤−0.529),果实长、果实宽和千粒质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0.456≤r≤−0.380),空壳率与年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r = −0.549),种子生活力与年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516)。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对产地和家系进行综合评价,P2产地综合评价值较高,果实长等现实增益为2.83%~22.08%。以20%的入选率,初选出6个优良家系,果实长等现实增益为1.13%~78.65%。 结论 三花槭繁殖体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差异,主要受海拔和年均气温2个环境因子的影响。根据多性状综合评价初步选定P2产地和家系19、12、6、22、27、28为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以木姜叶柯浙江庆元、江西赣州、广东惠州3个种源内的25个家系材料为对象,研究了家系间4个种实生物学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同一种源不同家系间单果重、果长、每果穗果实数、果穗长生物学性状中至少有3个以上表现极显著差异,其中单果重和果长在所有家系中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说明在种源内以特定性状开展优良家系选择很有意义;种实生物学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江西赣州和广东惠州种源内家系的单果重与每果穗果实数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江西赣州、广东惠州和浙江庆元种源内家系的果穗长与每果穗果实数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广东惠州果长与每果穗种实数间呈负向显著水平.种源内家系均可分成多个小组,它们代表了家系内单果重、果长、每果穗果实数及果穗长之间的关系,单果较轻时,伴随着果实长、每果穗果实多、果穗较长,而单果较重时,伴随着果实短、每果穗果实少、果穗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