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连续5a对闽北浦城引种的11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跟踪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的树高、地径、冠幅面积、果实性状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11个无性系的年均冠幅产果在1.01~2.74 kg·m-2之间,年均产油268.92~1011.75 kg·hm-2,其中闽48、闽60、长林3号、长林40号、闽43的产量较高,年均产油超过油茶优良无性系年均产油标准值450 kg·hm-2的79.55%~124.83%,适宜在浦城县推广种植;赣447、赣石84-3无性系的产量较低,不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闽西适生的油茶高产品种,对当地引种的10个赣系列油茶无性系生长和产量表现进行了连续3a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赣系列油茶无性系的树高和冠幅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赣8和赣无2无性系的产量较高,3a平均冠幅产果分别为2.62 kg·m-2和3.33 kg·m-2;不同无性系年均产油由高到低表现为:赣8>赣无2>赣石84-3>赣447>赣55>赣永6>赣190>赣无1>赣68>赣71,其中,赣8 (697.12 kg·hm-2)和赣无2 (626.25 kg·hm-2)的产油量超过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标准值(450kg·hm-2),适宜在闽西山地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3.
油茶无性系引种与良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1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55号、长林166号10个油茶无性系,在青田县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分析各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生长量、早实丰产特性、果实经济性状和油脂营养性状,结果表明:10个参试无性系在试验地造林成活率、5年后保存率均较高,平均分别为95%、92%;各无性系生长性状和单株产量指标差异较大,4号、53号、18号、166号、40号的树高、树冠生长量均较大,4号、53号、1 8号、166号的单株产量最高;果实经济性状指标和油脂营养性状均较对照品种优良,果油率平均值为7.68%,比对照高25.28%.综合分析得出,长林4号、18号、53号、40号、166号5个品种在试验地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结实量大、果实经济指标及油脂营养成分优良,可作为主推品种在该区域推广,3号、21号、23号、27号、55号可作为配栽品种少量搭配推广.  相似文献   

4.
以10个油茶无性系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树冠不同部位的果实性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树冠内、外部的果实鲜果含水率、单果鲜重、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皮厚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53号、鄂油81号和鄂油151号的树冠内部果实的出籽率和出仁率显著大于树冠外部果实,长林40号和鄂油102号则相反;长林4号、长林53号和鄂油102号树冠外部的果实单位面积产量显著大于树冠内部果实;长林4号和长林23号树冠内部果实的不饱和脂肪酸显著大于树冠外部果实;综合评价表明10个无性系的树冠内、外果实性状综合排名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5.
油茶长林品种引进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西引进8个油荼长林品种(‘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开展了其在引种地生长适应性、物候期、主要经济性状、果实品质等试验研究,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茶长林品种在引种地表现出了较强的生长适应性,物候期与原产地较为一致,产量和鲜出籽率等主要经济性状间差异显著,与对照品种差异亦显著.果实品质与原产地相比差异较小.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更为优良的5个品种,分别是‘长林4号’、‘长林27号’、‘长林23号’、‘长林3号’和‘长林40号’.  相似文献   

6.
油茶长林系列品种在引种地性状表现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种地长林3号等8个优良无性系的每n12冠幅产量、鲜出籽率、油酸含量等14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长林3号〉长林23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长林18号。因此,长林4号、40号、27号、3号和23号在引种地表现更优。引种后对良种展开综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筛选出更适宜本地产业发展的良种。  相似文献   

7.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林下经济效益,在松阳县湖溪林场设立了试验区,对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1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55号和长林166号10个油茶品种展开了经济性研究,分别对不同油茶品种果实进行了经济性状比较分析、经济性状相关性分析和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经济性状比较分析得出10个油茶品种的经济性状有效性排序为单果重>籽粒数>果皮厚度>百粒重>鲜果含油率>果心皮数>干出籽率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干籽含油率;通过经济性状相关性分析得出11项油茶经济性状的正负相关关系;通过性状聚类分析得出果实分类并无地域区别。基于不同品种油茶经济性试验结果,推荐种植长林3号、长林53号和长林55号。  相似文献   

8.
钾肥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钾素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置了6个不同钾肥用量处理,以8年生的长林53号和长林27号两个油茶无性系为试材在江西永丰开展了施肥试验,连续两年测定了油茶果径、单果质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结果数、单株果实产量和产油量等指标,比较和分析了不同无性系的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无性系的果实性状和产量对钾肥水平差异的响应均存在大小年差异;结实大年时,钾肥水平对两个无性系果实的果径、单果质量和干出仁率影响不大,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结实小年时,钾肥水平仅对53号无性系单株结实数量和产量造成影响且无明显梯度规律,而27号无性系随着钾肥水平的提高,其干出籽率和鲜果含油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单株果实数量、产量和产油量则呈下降趋势;无论大年还是小年,单株产量均与结实数量关系最密切,大年的产量在油茶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大小年平均产量而言,两品系均以中等钾肥水平的K2和K3处理最优。适量增施钾肥可有效改善油茶结实大年果实性状,提高单株结实数量,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9.
为给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适应性研究和生产中品种的选用提供依据,对霍山县但家庙镇观音岩村引种的11个油茶品种(‘长林166号’、‘长林53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长林23号’、‘长林21号’、‘长林4号’、‘长林3号’、‘湘林56’、‘湘林26’和‘大别山1号’)果实的经济性状进行了调查,方法是每个品种选10株,每株随机选20个果实,测定其经济性状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茶的鲜果含油率在2.65%~9.93%、干籽含油率在19.07%~39.62%、仁含油率在38.67%~56.54%,不同品种油茶的含油率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鲜果质量及干籽质量有较大的差异,果形指数差异较小;‘长林53号’、‘长林40号’、‘长林21号’、‘长林3号’、‘湘林56’、‘湘林26’和‘大别山1号’7个油茶品种在引种地表现出较好的良种特性;聚类分析结果为当距离为10时分为2类,当距离为15时,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0.
历时8年(1982—1990),采用普通油茶大砧嫁接快速繁殖在我所开展油茶优株无性系测定研究,从全区55个表现较好的优良无性系中筛选出桂无1号等六个油茶高产无性系,经连续4年测产和各项经济性状测定分析,各项指标都达到和超过全国高产无性系先进水平,每公顷年均产油644.42公斤以上,最高达868.62公斤,比一般油茶每公顷产油量增产4—5倍,比参试无性系平均产油量高109%以上。  相似文献   

11.
5个油茶品种胚轴嫁接容器育苗及其年生长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3号、4号、18号、27号及166号5个品种的胚轴嫁接容器育苗试验,总结出油茶胚轴嫁接容器育苗技术全过程。同时,对5个油茶品种嫁接苗苗高年生长规律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对5个油茶品种的合理引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遂昌县种植的无性系长林油茶品种,以长林3号、4号等7个油茶新品种为试材,对种植7年后的树高、冠幅和产量等指标进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号、23号、40号、166号平均树高210 cm以上,4号、23号、40号、53号、166号平均冠幅达到215 cm,长林3号、4号、23号、40号、53号、55号2018年单株平均产量均达到4 kg以上,比对照增加81.61%~291.03%,长林3号、4号、23号、40号、53号、55号2019年单株平均产量达到3 kg以上,比对照增加30.34%~194.87%,干出籽率长林3号等7个品种均比普通种高2.06%~18.87%;干出仁率23号、55号、166号比普通种高1.73%~5.63%,含油率23号为52.95%比普通种增加9.65%。综合各个品种的各项指标,4号、23号、40号、55号品种表现优良,可作为主栽品种在遂昌县推广。  相似文献   

13.
长林系列油茶在不同分布区域的果实品质差异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和推广在当地适应性较好的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对浙江省金华、建德市和江西省樟树市的3个试验地的10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即长林3、4、18、21、23、27、40、53、55、166号)的果实品质和油茶籽油脂肪酸成分的差异情况进行了调查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域下,鲜籽含水率、烘干籽出仁率的差异均显著;不同品种对鲜果纵径、横径、鲜果质量、鲜籽质量、鲜果出籽率、烘干种仁质量、干仁含油率均有显著影响。油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不同分布区域下亚油酸、亚麻酸、顺-11-二十碳烯酸的含量差异均显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试验地的10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域油茶综合评分值的大小顺序为:金华(0.960)建德(0.315)樟树(-1.275);不同品种的综合评分值,长林27、3、18、4、21、23号的综合评分值均较高。仅考虑第1主成分,各试验地的油茶其综合评分值的排名为:建德(2.771)金华(-0.350)樟树(-2.240),其中以浙江建德的长林27号为最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最佳配置组合,以5~8年生10个长林系列良种为研究对象,设计49个配置组合并进行人工控制授粉,对当代杂交果实的座果率、种实特征、种仁含油率以及油脂油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授粉组合对座果率、果实重量、鲜出籽率、籽粒数、单籽粒重和种仁含油率影响显著,对种子脂肪酸油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油茶授粉座果率与果实重量、籽粒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果实籽粒数和单籽粒重则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对品种间控制授粉的座果率、种实特征以及种仁含油率的综合评价,优化筛选出长林系列油茶良种的最佳品种配置组合6个,即长林21号和长林4号、长林21号和长林18号、长林53号和长林40号、长林53号和长林23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长林3号和长林27号。  相似文献   

15.
利用10多个优良无性系新品种,经区试表明,其产油量(488kg/hm2上)为粗放经营状况下普通油茶(40kg/hm2左右)的10倍以上。自2004年始先后对长林系列3、4、18、21、23、27、40、53、55号共9个优良无性系油茶新品种,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繁育嫁接苗150万株,成苗率和合格率均达90%以上,取得理想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省龙岩市油茶优树筛选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10个优树无性系和现有引种的9个油茶品种进行遗传测定。结果表明:5年生油茶无性系测定林的树高平均值为1.77 m,地径平均值为5.05 cm,冠幅平均值为1.50 m,且不同油茶无性系对这3个生长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产果量平均值为5.8 kg,鲜出籽率平均值为42.6%,干出籽率平均值为27.8%,种子含油率平均值为45.9%,果实炭疽病平均发病率为2.0%。其中红山1号、河田2号、上杭1号、武平2号、新罗2号和漳平2号等6个无性系表现优良,5年生的重要经济性状指标均超过入选标准值。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闽西油茶良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长林系列4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浙江省庆元县(高海拔)和青田县(低海拔)不同海拔高度对其果实大小和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单粒重高海拔均小于低海拔;4个品种茶籽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不同海拔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变化,但不显著。棕榈酸含量,只有长林166号和长林4号低海拔比高海拔高,硬脂酸含量除长林166号,高海拔比低海拔高;饱和脂肪酸总量高海拔比低海拔高。亚油酸含量长林166号和长林40号高海拔比低海拔低,长林4号和长林53号高海拔比低海拔高;油酸含量4个品种基本上是高海拔比低海拔低,而棕榈油酸长林166号和长林4号高海拔比低海拔高。不饱和脂肪酸中顺-11-二十碳烯酸,除长林53号,其余品种都是高海拔比低海拔高。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与油茶果实的大小及百粒重呈负相关,但对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5个赣州油系列无性系的果高、果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g鲜果个数、每500g鲜籽个数、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果量、亩产油量、单株产油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等23个性状指标,依特征值大于1且性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提出了4个反映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函数式。通过计算各品种的重要主成分值,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型相近似。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油茶无性系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评选是可行的,为油茶优良品系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基于茶皂素含量差异的油茶抗性无性系是否影响茶籽象存活量和肠道菌群结构;进一步明确茶皂素在抗茶籽象方面的作用,为油茶抗虫品种选育工作以及开发新的茶籽象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将茶籽象回接于茶皂素存在含量差异的5个油茶无性系,待幼虫发育成熟后,测定不同无性系上幼虫存活量,并与茶果茶皂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比较分析油茶无性系对茶籽象肠道菌群物种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以及标志物种的影响。【结果】茶籽象存活量与茶果果仁内茶皂素含量的相关性为y=0.252 5x2–10.096x+107.47(R2=0.718 9),茶籽象存活数随着茶皂素含量上升而下降;对茶籽象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发现,长林166和长林40号这2种高含量茶皂素无性系中茶籽象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均与长林55号、53号、3号茶籽象肠道样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51个差异OTUs在高含量茶皂素组的茶籽象肠道内显著富集,分别属于黄杆菌属、固氮螺菌属、阪岐肠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引进的6个优良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湘林1号、湘林3号、湘林4号、茶陵166号、德字1号和德字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观察测定各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特性、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及产量,对其在云南省广南县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西南高原地区种植的油茶新品种,支撑油茶产业的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茶陵166号果大,皮薄,出仁率较高,较丰产,5年生树株产7.19kg,较对照增产86.75%,适应性及抗性较强,综合性状最好;湘林3号果较大,皮薄,出籽率较高,丰产性好,5年生树株产5.86kg,较对照增产52.21%,适应性及抗性强,综合性状优良;湘林1号和德字1号皮较薄,果中等,出籽率及出仁率高,丰产性好,5年生树株产分别较对照增产29.35%、21.82%,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湘林4号和德字2号综合表现欠佳,不适宜推广种植。表明茶陵166号、湘林3号、湘林1号和德字1号适宜在高原地区云南广南及相似生态环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