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724-1726
在植物发育过程中,光是重要的环境信号。在植物光信号传导途径中存在一类重要的光信号调控因子,该类因子与其他植物主要的光信号调控蛋白一起,构成了植物的光信号反应的网络途径,从而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一起协同调控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简述了近年来在光信号传导途径中重要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以促进人们对植物光信号传导途径调控植物重要发育过程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2.
土壤砷污染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报道了土壤砷背景值与砷存在形态、土壤砷污染与作物的关系、砷超累积植物与土壤砷污染的植物修复以及土壤砷污染的农业控制措施。砷对植物的危害不仅受砷浓度和形态的影响,还因作物的种类、积累部位而不一致。研究As超富集植物及其富集机理,利用其进行植物修复,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土壤有机质、磷肥、pH等都会影响植物对砷的吸收累积,可作为降低作物砷含量的农业调控措施。种植不富集As的作物,或可食部位As含量低的作物,可以减少As进入食物链。  相似文献   

3.
乙烯利在植物成花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乙烯利在植物成花调控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对观赏植物、北方落叶果树和南方常绿果树的开花调控,并指出目前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应用阶段,今后应加强乙烯利的成花机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探讨了酸雨对植物危害的机理;分析了在酸雨危害植物过程中,物种(品种)、生物学特性、酸雨特性及SO_2、O_3、病虫害等复合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外来入侵植物凤眼莲对赤潮进行生态调控取得了很大进展。从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外来入侵植物对赤潮生态调控的应用基础和外来入侵植物对赤潮生态调控作用研究进展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综述了酸雨在个体水平上对植物形态结构、植物生理生化、逆境生理等方面影响的研究:酸雨影响叶片中的细胞器、破坏叶片的膜系统、腐蚀叶肉组织;破坏花的结构;酸雨对植物的出苗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植物的出苗速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酸雨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叶片的N代谢;酸雨淋洗植物造成植物营养元素的析出,使得植物营养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指出在包括酸雨在内的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酸雨对植物影响的机理研究、酸雨对植物影响的长期定位系统研究及尺度转换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酸雨对彩叶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酸雨的发生与分布规律,综述了酸雨胁迫对彩叶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酸雨对彩叶植物影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LED光源作为第四代新型半导体固态冷光源,具有光质纯、光效高、波长类型丰富、光强与光质可调控及节能、环保、寿命长等优点,在人工光植物工厂光环境调控和太阳光植物工厂人工补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阐述了植物工厂和LED光源的特性及优点,介绍了LED光源在植物工厂补光、光环境调控中的应用,并对LED光源在植物工厂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植物光合基因psbA的结构及表达调控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目前对植物光合基因psbA的研究进展,1,独具的功能;2.在地绿体基因组中的定位及拷贝数;3.密码子使用特性;4.表面调控特点,包括转录,翻译,翻译后4个水平的调控特点以及光等因素对调控的介导;5.编码产物D1蛋白的光抑制现象,并对尚待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植物水孔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植物细胞的原生质膜和液泡膜上存在水孔蛋白,它们在水分长途运输、渗透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在植物组织中水孔蛋白的分布与其生理功能具有密切的关系,编码水孔蛋白的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存在多种调控机理,继续对植物水孔蛋白的生理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酸雨危害与土壤酸化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雨致酸土壤的分布与污染源的分布密切相关。大型污染源如火力发电厂等影响范围可达数十km~2;土壤酸化过程缓慢,由中性至微酸性,大多要30年以上时间。小型强污染源如硫磺厂等影响区域约1km~2;土壤酸化速度快,几年即可显著致酸。酸雨致酸土壤有明显的作物反应,钙质土无酸化迹象,对作物生长有益;酸性土的酸化明显,对作物危害大;中性土酸化幅度大,在作物上的反应为宜种度下降与病虫害滋生。  相似文献   

12.
李彬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18-402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铅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大豆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铅与模拟酸雨复合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铅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酸雨会影响大豆的发芽率;铅与酸雨的复合处理降低了幼苗的株高、叶面积、物质量和蒸腾速率,而对叶绿素的影响并不突出,叶绿素主要受酸雨酸度的控制;复合处理的抑制作用高于单一因子,且受铅的浓度与酸雨的酸度影响.[结论]重金属铅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在抑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上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宁麦13和徐麦31两种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酸雨对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抑制了小麦的生长,减少了生物量的积累。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的单穗粒数和单茎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48.6%和56.7%,徐麦31则分别下降了31.2%和39.7%,差异显著。小麦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对酸雨胁迫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氨基酸、蛋白质含量,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小麦籽粒中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6.6%和30.9%,总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0.6%和15.1%,均与对照差异显著。而小麦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含量较对照降低,且总体表现为酸度增强变化幅度增大。不同蛋白组分也对酸雨胁迫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而降低了谷蛋白含量和谷/醇。pH值2.0的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的清蛋白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1%和23.9%,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酸雨胁迫降低了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宁麦13和徐麦31的pH值2.0酸雨处理总淀粉含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1.8%和20.2%,与对照差异显著,但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可见酸雨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对品质也有明显影响。酸雨处理尽管提高了籽粒总蛋白含量,但降低了谷蛋白和谷/醇,降低了其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模拟酸雨(SO<,4><'-2>:NO<,3><'-1>=5:1)对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伤害了小麦叶片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从而显著降低了小麦的产量,经过pH为2的酸雨处理后的小麦产量降幅达19.1%.通过对植被指数的分析可以看出,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在开花期以后逐渐降低,而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则在灌浆期以后开始下降,两者的下降幅度都随着酸雨pH的下降而增大.光合速率表现出与叶绿素含量相同的变化.另外,对小麦产量与不同生育期冠层和叶片水平的植被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灌浆期的小麦冠层水平的NDVI、mVD705和WI与酸雨处理后小麦的产量显著相关.总之,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无损伤地监测不同酸雨处理对小麦的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7—2004年惠州市降水中酸雨频率、pH值、硝酸根和硫酸根等的浓度,研究了惠州市酸雨演变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近年来惠州市的酸雨频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酸雨强度为弱酸型酸雨;酸雨类型仍以硫酸型酸雨为主,但随着SO2造成酸雨的贡献率降低,氮的氧化物的贡献率急剧增加,酸雨类型进一步接近于硝酸型;降水中氮营养盐含量较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2004年的总氮含量较1997年的增加了一倍多。虽然目前降水尚未达到硝酸型的程度,但这种转变具有深远的生态学意义,特别是降水中氮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服务价值概念出发,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生态服务价值的分类,包括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与价值评价方法包括替代市场技术和模拟市场技术,以及在不同生态功能体系中的运用。大量研究显示,酸雨、重金属等环境污染及气候异常对城镇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如酸雨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退化、土壤和水体酸化,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积累富集,造成生物体的慢性中毒等,由此降低了城镇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城镇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和城镇规划建设,应考虑生态恢复的经济消耗以及生态服务本身所具有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酸雨污染类型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复合型转变,为了解转变对我国陆地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为试验对象,研究模拟硫酸型酸雨(SAR)、硝酸型酸雨(NAR)及混合型酸雨(MAR)对山核桃的生理特征影响。试验测定了山核桃在不同酸雨类型下,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反应参数在pH值为5.6,4.0,2.5时的数据。结果表明:SAR处理下,山核桃的株高、基径在pH 5.6时高于另两个梯度,NAR处理下,生长量的大小为pH 5.6处理MAR>SAR,有显著差异,但三种酸雨类型各梯度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三种酸雨对山核桃的光合作用都产生抑制,净光合速率在pH 2.5处理下小于pH 56处理,对表观量子效率(AQE)、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都表现为MAR相似文献   

18.
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不同pH值(分别为3.0,4.0,5.0)的酸雨胁迫处理水稻(Oryza sativa)种子和幼苗,以了解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pH值5.0的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但pH值4.0和pH值3.0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幼苗对不同程度的模拟酸雨胁迫均敏感,各生长指标包括叶长、苗高、植株鲜重、不定根数等被显著抑制,且随着pH降低,被抑制程度越甚。试验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均有影响,且幼苗阶段较种子萌发阶段对酸雨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匡方毅  韩沁哲  彭磊  刘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70-14872,15005
利用Daniel的趋势检验、因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986~2010年长沙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中国SO2排放量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与长沙年降水酸性的相关性,同时讨论了致酸物质的传播路径,还对可能有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探索酸雨预报提供预报因子。结果表明,长沙市年降水酸性呈现一次明显的"脉动"变化,酸雨性质已转为硫酸、硝酸混合型;降水酸度并没有随当地SO2的浓度下降而下降,尚不能说明当地近地层致酸污染物的排放是形成该地酸雨的主要原因;中国大范围SO2的排放量与年降水酸性关系密切;影响长沙年降水酸性的主要致酸物质来自全球的排放,其中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的排放起重要作用;所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理想,但霾日与年降水酸性呈分段性显著正相关,浮尘污染增加降水酸性。  相似文献   

20.
模拟 pH2、3、4、5、6的雨水,以1、5、10年的积累雨量淋洗3种紫色土。淋洗后的土壤 pH 值对微生物有抑制或刺激作用,其影响较雨水 pH 值更明显。4种土壤酶活性与淋洗后的土壤 pH 值的相关程度亦较与雨水 pH 值为高。雨量积累的影响较 pH 梯度的影响微弱。意味着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危害,首先通过土壤的酸化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