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更好地为水稻育苗提供气象服务,利用2015年4—5月盘锦市大洼区水稻工厂化育苗棚内外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4种棚型(独栋、连栋玻璃温室和塑料温室)的工厂化育苗棚内小气候特征,并对比分析不同棚型室内外小气候。结果表明:晴天、多云天及阴天独栋玻璃温室、连栋玻璃温室、独栋塑料温室内气温具有明显日变化,而连栋塑料温室内气温只在晴天、多云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不同天气条件下4种棚型温室内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均高于棚外,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玻璃温室内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高于塑料温室。棚内外温差白天大,夜间小,夜间出现温度逆转现象。晴天、多云天及阴天4种棚型内相对湿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降雨天棚内相对湿度变化幅度小。湿度差白天小,夜间大,与温度差相反。结合水稻育苗期最适宜温度(28~32℃)和相对湿度(50%~90%)需求,连栋塑料温室最适宜水稻工厂化育苗。  相似文献   

2.
以拱顶钢架塑料薄膜温室为试验温室,分别设置空气循环式冷凝除湿、土壤地面地膜覆盖降湿和对照三个处理,探讨与研究了空气循环式冷凝除湿的效果.结果表明:晴天各处理温室内各层的空气与室外大气相对湿度,最低点均出现在14:00-15:00时段;晚19:00至上午10:00之间,各处理温室内各层和室外大-X的相对湿度变化较平稳,但均呈现为室外<冷凝<覆盖<对照,与对照相比,此时段冷凝处理温室下、中、上层相对湿度比对照分别降低2.7%-10.5%、2.0%-7.5%和2.4%-11.3%;三处理温室同层次同时刻的绝对湿度均以冷凝处理最小,冷凝处理温室内各层绝对湿度在一天中的垂直变化幅度为上层>中层>下层.阴雨天各处理的空气相对湿度基本呈现出对照>覆盖≥冷凝规律,但差值较小,均<1%;而绝对湿度呈现出对照≥冷凝>覆盖,差值也很小.在1月份,温室内相对湿度呈现出对照>覆盖>冷凝,且变化幅度以晴天为大,阴雨天较小;温室内绝对湿度晴天为对照>覆盖>冷凝,阴雨天为对照>冷凝>覆盖.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夜间日光温室前屋面的热量损失,提高雨雪天气温室保温高于对照效果,以日光温室为对象,在2015年冬季采用保温被外覆无接缝PE黑膜的方法测试温室内温度变化,分析对温室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设PE黑膜对冬季日光温室的增温效果明显,温室气温、0.05 m处地温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晴天与阴天夜间,处理温室最低气温分别较对照提高0.9、0.5℃,最低地温提高0.7℃;晴天效果优于阴天。雪天夜间最低棚温较对照高2.2℃,最低地温提高1.3℃,且雪后1周处理温室降温幅度明显小于对照温室。试验期间处理温室旬平均气温均高于对照温室,节能效果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典型天气下大跨度日光温室内的微气候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大跨度日光温室在典型天气下室内微气候环境特点,对沈阳地区一座跨度12m日光温室阴天、晴天情况下的室内外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以及各壁(土壤、薄膜、后坡、墙体)内表面的热流量、表面温度进行了测试。1月份阴天、晴天测试结果显示:晴天时太阳辐射透过率日均值近60%;揭帘后至夜间(9:00—23:00),晴天室内空气平均温度比阴天高5.5℃;夜间(18:00-23:00)0.2m土壤温度平均值晴天为11.6℃、阴天为9.9℃;前屋面、后坡几乎全天从室内吸热,土壤及后墙向室内平均放热量是阴天的1.5倍;晴天室内空气日均相对湿度为87%,阴天为93%。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7,(14):64-65
为研究河套地区典型温室保温性能,选取三座不同类型温室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温室中利用设施农业小气候仪观测到温室内气象观测资料。从温室内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和温度差值,可以看出各温室保温效果明显不同,管理水平也不同。温室相对湿度变化相似,全年相对湿度都比较大在50%-92%之间。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相似。N0002变化较为平缓,每日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不大。冬季晴天和阴天天气状况下,各温室气温有明显的日变化,且晴天状况下温度变化幅度要大于多云天气。连阴天日光温室内气温较低,夜晚日光温室内气温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以N002平均温度最高。以N0002管理水平和保温效果最好,N0003管理水平和保温效果最差,N0001居中。  相似文献   

6.
陈丹  范万新  梁萍  梁运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29-3630,3674
对桂南地区春季塑料大棚内外的光温湿特征的观测分析表明:棚内透光率很低,仅为52%~59%,晴天相对较高,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平均增温1.3~2.6 ℃,多云天气增幅最大,阴天最小;晴天棚内20:00~6:00气温出现"温度逆转",降幅为0.1~1.2 ℃;最高气温晴天及多云时棚内高于棚外7~9 ℃,阴天高3 ℃;最低气温晴天及多云时棚内出现"温度逆转",但不足1 ℃;棚内各土层平均温度增温效果阴天与多云天气接近,增温2~3 ℃,晴天地表0 cm负增温1.2 ℃;晴天及多云天气棚内12:00~16:00前后地表温度达到40 ℃以上;平均相对湿度棚内均高于棚外2%~4%,但中午前后高温时段棚内空气湿度低于棚外4%~8%,以晴天影响大,阴天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桂南地区夏季单栋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对单栋塑料大棚夏季小气候条件进行观测,并且对比分析棚内外小气候特征。[结果]棚内透光率为76%~79%,晴天相对较高,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平均增温1.1~2.9℃,晴天增幅最大,阴天最小;晴天22:00~06:00棚内气温出现"温度逆转",降幅为0.2~1.1℃;最高气温晴天及多云天棚内明显高于棚外10℃,阴天则为5℃;最低气温晴天及多云天棚内出现"温度逆转",但不足1℃;3种典型天气棚内各土层平均温度增温2.2~4.2℃;晴天与多云天气地表最高温度棚内较棚外增温达15~16℃,最低气温增温则仅为1~2℃,日较差达13~14℃;3种典型天气平均相对湿度棚内均低于棚外3%,但8:00~18:00棚内湿度平均低于棚外8%,其他时次棚内湿度则平均高于棚外3%。[结论]该研究为农业工作者指导夏季大棚生产提供切实的小气候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日光温室后墙蓄热效率较低的问题,研究一种后墙主动蓄热的青海型日光温室。对青海型日光温室与普通日光温室室内温度、光照、地温及不同深度墙体温度进行测定,比较2种类型温室室内温度、湿度、作物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青海型日光温室较普通日光温室,晴天夜间温度平均高2.1℃,阴天平均高0.9℃;湿度方面,青海型日光温室晴天白天平均低4.7%,夜间平均低2.6%,阴天白天平均低2.7%,夜间平均低2.2%;地温晴天平均高1.69℃,阴天平均高0.59℃;青海型日光温室墙体的蓄热层深度为320~520mm;青海型日光温室中番茄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略优于普通日光温室,番茄采收期产量提高17.8%。  相似文献   

9.
蓟春型与普通型日光温室温湿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蓟春型日光温室在结构上与普通型目光温室有很大不同,为双层骨架,保温被内置于骨架之间。这种结构不仅解决了普通型日光温室保温被易受雨雪浸湿的问题,而且在采光、保温、通风等性能方面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本试验通过对蓟春型与普通型日光温室的气温、地温和湿度等环境因子的比较,分析了蓟春型目光温室的温湿度特性,为该类型温室的改进与推广利用提供参考。测量结果表明:1月中旬,晴天蓟春型日光温室最低气温比普通型高2.5℃;阴天最低气温比普通型高1.7℃左右;最低地温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均高于普通型0.8℃;蓟春型日光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偏高,平均最低湿度比普通型日光温室高7.2%左右。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5,(8):953-958
设置9个水势处理(-5 k PaT1≤0 k Pa;-10 k PaT2≤-5 k Pa;-15 k PaT3≤-10 k Pa;-20 k PaT4≤-15 k Pa;-25 k PaT5≤-20 k Pa;-30 k PaT6≤-25 k Pa;-35 k PaT7≤-30 k Pa;-40 k PaT8≤-35 k Pa;-45 k Pa≤T9≤-40 k Pa),研究不同水势条件对温室黄瓜蒸腾及室内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势下温室黄瓜蒸腾量的日内变化差异显著,以晴天12:00—13:00之间的蒸腾量为指标,开始产生水分胁迫的处理(T3)比无水分胁迫处理(T2)下降了23.3%;而水分胁迫的非气孔限制阶段T7,T8和T9处理,分别比无水分胁迫处理(T2)下降了72.4%,81.5%和84.0%。不同水势下蒸腾量的日际变化亦表现出显著差异,T1在阴天的日蒸腾量比晴天下降了60.0%;随着水势的下降,晴天和阴天的日蒸腾量差异逐渐减小,T3在阴天仅比晴天下降了36.1%;当水势下降到T7以下时,晴天和阴天的日蒸腾量差异不显著,均围绕在50 g上下波动。温室内的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3.63%~78.63%,比生产中的大水漫灌导致的温室内的相对湿度(85%~90%)降低了9(秋冬季)~24(春夏季)百分点(平均16.5百分点)。温室内空气湿度的降低,不仅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而且可实现生产的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1.
呼和浩特市厚墙体日光温室冬季小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呼和浩特市冬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特征,合理调控日光温室小气候条件,有效开展蔬菜生产,采用小气候自动监测设备观测厚墙体日光温室内冬季气象要素,分析晴天、多云、阴天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气温、土壤10cm地温、相对湿度等小气候特征变化,并对比同期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温室内外气温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各要素日变化为:气温变化均为单波峰曲线,8-9时最低,14时左右气温升到最高;地温变化均为单波峰曲线,峰值约出现在14-15时;相对湿度变化为倒单波峰曲线,最低值出现在14时;厚墙体日光温室冬季室内气温明显高于室外;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各项要素的日变化均与保温被揭盖时间密切相关,各要素变化时间与保温被揭盖时间基本相符,且同一观测要素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辽宁朝阳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3个作物生育周期的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学及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辽宁朝阳地区温室小气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室内气温变化受外界气象的影响较大,气温变化速率晴天多云天气阴(雨雪)天;气温从早掀帘起逐步上升,近12:00达最高,晴天、多云天气和阴(雨雪)天的上升速率分别为5.2℃/h、3.1℃/h和0.2℃/h;至20:00温室内气温开始下降,其降温速率分别为4.5℃/h、2.8℃/h和0.3℃/h,夜间温度变化趋于平缓;8:00-16:00相对湿度日变化较大,13: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夜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温室内CO2浓度变化受温室内光照强度影响较大,温室内CO2浓度20:00至次日20:00呈不规则的W形变化,7:00至次日7:00呈U形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21年2—8月在武汉市群力大队观测的阳光玫瑰葡萄设施促早栽培数据,分析大棚内小气候特征,并建立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小气候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棚内外气温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气温最低值均出现在5:00左右,棚内、外气温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2:00—13:00和15:00—16:00,气温日较差为晴天>多云>阴天,同一时刻的气温值为晴天>多云>阴天;3种天气状况下棚内相对湿度最高值均出现在5:00前后,晴天时最低值出现在下午15:00,阴天和多云时最低值出现在12:00—13:00,相对湿度日较差为晴天>多云>阴天,同一时刻的相对湿度为阴天>多云>晴天;棚内小气候与棚外当天及前一日的诸多气象因子相关性显著,建立的棚内日均气温模型误差小于3℃,日均相对湿度模型误差小于5%,大部分结果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逐小时气温模型误差小于7℃,相对湿度模型误差小于14%,拟合结果均通过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预报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油桃光合特性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油桃的净光合速率以晴天10:00和14:00时较高,12:00时稍低,表面为“双峰”曲线。而阴天时表现为“单峰”曲线,12:00时净光合速率最高。晴天时,日光温室内油桃的净光合速率在12:00时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日光温室内空气中CO2浓度不足引起的,适宜日光温室内主要环境因子CO2 的浓度不得低于310.1μL·L 1.适宜的温度为21.0-32.5℃,空气相对湿度不得低于45.3%。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源热泵的日光温室夏季夜间降温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年高效、优质生产是日光温室的发展方向。针对日光温室夏季夜温过高、昼夜温差小且降温方法欠缺的问题,以设施园区地表水为冷源,以热泵作为能量提升、转换手段,对日光温室进行夜间降温,分析该方法的降温、除湿效果,对CO_2浓度累积的影响及系统能耗、冷凝水回收量等,探讨水源热泵用于日光温室夏季夜间降温的环境调控能力及节能节水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夜间(20:00-06:00),水源热泵系统可有效降低试验温室内气温,平均温度比自然通风的对照温室低2.6-2.9℃;同时,试验温室内气温低于室外气温,平均温差为1.6-1.7℃。试验温室内夜间平均相对湿度为74.3%-78.6%,比对照温室降低了8.9%-12.6%。在06:00时试验温室内CO_2浓度可达1 430-1 660μL/L,约为对照温室的1.3-1.9倍,可在日出后一段时间内提升试验温室内作物的净光合速率。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稳定,日均制冷耗电量为19.3-19.9 W/m~2,日均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值可达4.1-4.4。系统制冷耗电量及COP受进风温度、含湿量的影响,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系统降温过程冷凝水回收量实测值为0.37-0.45 kg/(m~2·d),可节约18%-21%的灌溉用水量。研究表明,水源热泵系统可有效用于日光温室夏季夜间降温、除湿,有助于CO_2浓度累积,并具备良好的节能、节水效果。该研究为日光温室安全越夏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环境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黑龙江省4~7月日光温室的小气候变化规律,于黑龙江省双城市公正乡的日光温室内进行小气候观测试验,以棚内外气温、地温及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及月变化为研究重点,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7月日光温室的总体增温效果显著,但增温效果在逐月减弱,4月下旬平均7.2℃,5月份平均6.7℃、6月份平均2.0℃,7月份平均1.9℃.4~7月棚内气温日最低值出现在5∶00~6∶00,12∶00~13∶00达最大值,16∶00后开始下降.4月下旬10cm地温平均增温9.5℃,5月份平均5.9℃,6月份平均-3.5℃,7月份平均-2.4℃.与棚内外气温日变化趋势相比,棚内外的10cm地温的日变化幅度小,速度慢.4~7月份棚内10cm地温日最低值出现在8∶00~10∶00,最高值在16∶00~22∶00,22∶00开始缓慢下降.4~7月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增加也比较显著,但湿度增加效果在逐月减弱.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日光温室墙体保温性不理想,基建周期长和建造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一种节能、环保的装配式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温室由装配式钢骨架构成承重体系,墙体采用国家标准环保建材多层复合装配在钢骨架上。通过在石家庄地区进行试验,以当地常用黏土砖+酚醛板复合墙体日光温室作对照,对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温室墙体热阻比对照温室高67.2%,传热系数低40.5%,墙体热惰性指标仅为对照温室的约1/3,北墙温度稳定区明显小于对照温室。与对照温室比,晴天和阴天试验温室北墙体日平均有效蓄热量分别低86.3%和94.7%,日放热效率分别高23.1%和97.7%;连续3 d晴天和连续3 d阴天试验温室室内平均气温分别高4.9和2.0 ℃,夜间室内最低气温分别高0.7和1.2 ℃;连续3 d晴天上午8:30—10:30试验温室平均升温速率高3.1 ℃/h;连续3 d阴天保温被闭合期间试验温室平均降温速率高0.13 ℃/h。与黏土砖墙日光温室比,装配式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墙体保温性优,冬季室内平均气温和夜间最低气温高,晴天上午升温速率快,可以满足喜温蔬菜的安全越冬生产,为日光温室的更新换代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以农作物秸秆为墙体材料的日光温室(以下称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性能,以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以空心砖墙体日光温室为对照,监测了两种墙体材料温室中空气、墙体、土壤和温室各界面温度变化,分析了两种墙体材料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性能。结果表明:秸秆块墙体在晴天和阴天时均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空心砖墙体晴天夜间时散失的热量是秸秆块墙体的1.5倍,阴天夜间时散失的热量是秸秆块墙体的1.3倍;秸秆块和空心砖墙体日光温室阴天时室内最低气温分别为5.4 ℃和5.8 ℃,晴天时室内最低气温为6.0 ℃和7.4 ℃;秸秆块墙体温室中40 cm以上土壤平均温度(14.00±2.61)℃高于空心砖墙体温室(13.55±1.73)℃。温室结构中各界面表面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秸秆块墙体温室中10 cm以上土壤层和空气的蓄热量比空心砖墙体温室中的大,秸秆块墙体的蓄热量比空心砖墙体的蓄热量小。  相似文献   

19.
为辽宁朝阳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3个作物生育周期的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学及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辽宁朝阳地区温室小气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室内气温变化受外界气象的影响较大,气温变化速率晴天>多云天气>阴(雨雪)天;气温从早掀帘起逐步上升,近12:00达最高,晴天、多云天气和阴(雨雪)天的上升速率分别为5.2℃/h、3.1℃/h和0.2℃/h;至20:00温室内气温开始下降,其降温速率分别为-4.5℃/h、-2.8℃/h和-0.3℃/h,夜间温度变化趋于平缓;8:00-16:00相对湿度日变化较大,13: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夜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温室内CO2浓度变化受温室内光照强度影响较大,温室内CO2浓度20:00至次日20:00呈不规则的W形变化,7:00至次日7:00呈 U形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原非耕地地区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变化规律,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内蒙古阿拉善盟典型日光温室的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地表下10cm的土层温度、前屋面及后屋面的热流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气温、地温、热量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典型温室日均温度为5~30℃,室内晴天最低温度为2~6℃,阴天2~8℃,室内最高温度20~30℃,室内外温差15~25℃,室内地温为7~13℃,变化较室外晚1.5h;热传递方面,晴天热流量峰值出现在14:00,阴天出现在盖帘后的2~3h。确定晴天14:00及阴天13:00为温室合理灌溉及通风换气的时间,不仅为进一步探究高原非耕地地区日光温室热环境特性提供了依据,还为温室不同时间不同类型作物的管理方式、温室结构的改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