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洪  王怀禹  魏玲 《猪业科学》2019,36(7):98-99
为了解决目前规模化猪场混合感染疾病高发问题。通过对规模化猪场调查研究发现,混合感染疾病高发猪场普遍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疫苗免疫效果差、饲养管理存在漏洞、气候多变等因素。采用中药保健、正确使用疫苗免疫、严格消毒、中西医结合治疗、强化管理全面提升猪群免疫力,可明显减少规模化猪场混合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各种隐性或温和型猪瘟导致规模猪场母猪流产、死胎及仔猪死亡率增加,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免疫失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是各规模猪场温和型和繁殖障碍型猪瘟流行蔓延的主要因素。完善和强化猪瘟免疫及定期的抗体水平监测是目前各规模猪场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但猪伪狂犬病、猪繁殖障碍呼吸综合征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使猪瘟免疫失败报道较多。通过人工被动免疫给母猪直接注射猪瘟抗体液是繁殖障碍型猪瘟感染较严重猪场防控该病最直接  相似文献   

3.
正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由单一或多种传染病和非传染性致病因素导致猪免疫系统损伤,免疫功能降低的总称。本文通过一起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病例的诊治,提出在猪生产中,针对规模化猪场的实际情况,采取以预防为主,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猪免疫抑制性疾病。1病例甘肃省灵台县某规模猪场发生育仔和肥育前期猪突然大群发病,该场为种猪场,存栏母猪328头,据厂长和技术人员反映6个月前育仔猪开始发生生长缓慢、消瘦、贫血、背毛粗乱,有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猪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地侵袭,再加上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疾病——支原体病,使猪群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副猪嗜血杆菌病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产房和断奶前后、  相似文献   

5.
正圆环病毒病防控的好坏,决定猪场有多少猪;蓝耳病防控的好坏,决定猪场有没有猪,防控主次万不能颠倒。猪蓝耳病是免疫抑制性疾病,通过直接损害猪体免疫系统功能使机体发生免疫抑制,能干扰和破坏机体对其他疫病免疫抗体的产生和维持,影响疫苗的抗体水平,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6.
《湖北畜牧兽医》2008,(5):37-38
2007年入冬以来,病毒性腹泻病在全国部分省区普遍流行,给许多规模化猪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冬春季节,往往是猪病毒性腹泻病高发季节.近年来,猪场各种免疫抑制因素普遍存在,包括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等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因素,使猪群抵抗力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7.
养猪生产无外乎就是要让母猪多产仔、少死仔;肉猪少吃料,多长肉,早上市。可是近年来,在福建、江西、湖南、河南、河北等养猪大省陆续出现了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大范围流行。使得猪场的生产和治疗成本大幅增加,甚至有许多同行形象地把养猪场比喻为猪的“福利院”和“疗养院”。因为免疫抑制性疾病一方面削弱或解除了机体的防御功能,使各种病原体更易侵入;另一方面,使机体免疫失败,对相应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事实上,也正是在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出现之后,使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呼吸…  相似文献   

8.
<正>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指不同阶段猪群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导致的机体免疫力下降的现象。当前这种现象在我国猪场普遍存在,表现为猪群繁殖障碍、生长缓慢、死淘率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损失。本文介绍了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概念和致病因子,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以及防控策略,以期为养猪从业者防控此类猪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在国内疫情压力严峻的局势下,疫苗免疫成为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猪场免疫效果往往不容乐观,市场上疫苗良莠不齐。如何选择适合本场的疫苗以及正确评价疫苗免疫后的效果是猪场急需审视和解决的问题。1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1.1免疫抑制性因素1.1.1免疫抑制性疾病猪场最重要的免疫抑制病病原包含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PCV2)及猪伪狂犬病毒(PRV)等。  相似文献   

10.
猪伪狂犬病是猪群多种传染病的原发性疾病之一.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呼吸道病综合征等,一般都有着它的共同参与和危害.本病还能导致免疫抑制.相关资料表明,我区30%左右的规模化猪场伪狂犬呈阳性,中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感染情况也许会更糟糕.如何有效控制和净化本病.现就笔者在规模化猪场的长期实践,谈谈防治本病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给规模化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冬春季节,往往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近年来,猪场各种免疫抑制因素普遍存在,包括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因素,使猪群抵抗力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的发展,规模化猪场中疫病逐渐呈现新的流行特点,如疫病由典型向非典型发展,多重混合感染频发,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逐渐增加,繁殖障碍性疾病依旧危害严重,细菌耐药性普遍存在等。因此,养猪生产应该科学饲养管理,改善猪场环境,加强卫生和消毒工作,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保健方案,从多方面建立合理的生物安全体系。这样才能把养猪业做强做大,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综合防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猪生产无外乎就是要让母猪多产仔、少死仔:肉猪少吃料,多长肉,早上市。可是近年来,在福建、江西、湖南、河南、河北等养猪大省陆续出现了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大范围流行。使得猪场的生产和治疗成本大幅增加。甚至有许多同行形象地把养猪场比喻为猪的“福利院”和“疗养院”。因为免疫抑制性疾病一方面削弱或解除了机体的防御功能,使各种病原体更易侵入:另一方面。使机体免疫失败,对相应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事实上。也正是在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出现之后,使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不断涌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或以前很少发生的猪病,  相似文献   

14.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症状,给许多规模化猪场以及养猪专业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虽然本病是一种比较老的传染病,但是,近年来猪场的各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1目前猪场疾病现状目前,规模化猪场疾病的感染日益复杂化,免疫抑制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繁殖障碍疾病以及消化道疾病混合感染和交叉感染,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对这些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并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1.1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双重免疫抑制是目前猪场疾病问题复杂化的根源,另外猪瘟病毒(CSFV)的带毒引起的亚临床感染和免疫抑制也非常严重,还有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肺脏巨噬细胞抗原递呈能力的下  相似文献   

16.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症状,给许多规模化猪场以及养猪专业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虽然本病是一种比较老的传染病,但是,近年来猪场的各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发生。  相似文献   

17.
1导致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因素1.1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许多病原微生物可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蓝耳病)、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瘟、猪肺炎支原体、猪伪狂犬(PRV)、猪附红细胞体等。这些病原所导致的多重感染,正是许多猪场暴发猪"高热病"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在某个存在多种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的规模猪场,通过使用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与猪瘟ST传代弱毒细胞苗进行免疫对比试验。免疫前该猪场猪瘟抗体水平比较低(平均ELISA阻断率低于40%),猪群表现为不稳定,存活率低,并且病原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与弱毒苗相比较,猪瘟E2亚单位疫苗免疫后,猪瘟抗体滴度显著升高,猪群成活率明显提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E2亚单位疫苗可以突破免疫抑制的影响,在猪群存在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仍可以稳定提高猪瘟抗体水平,提供有效保护,提升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19.
《猪业科学》2015,(10):100-101
<正>1目前猪场疾病现状目前,规模化猪场疾病的感染日益复杂化,免疫抑制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繁殖障碍疾病以及消化道疾病混合感染和交叉感染,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对这些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并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1.1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双重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规模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猪病也越来越多,病情也更趋复杂化,特别是各类免疫抑制性疾病愈演愈烈,危害程度日益加重,不仅使猪群免疫力和健康水平下降,还使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导致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增多,而且增加了诊治难度,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这已成为规模化猪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1免疫抑制的危害有很多养猪人认为自己猪场没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