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理、祥云、宾川、永平4县(市)分期播种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州各地气候特征,根据亚麻在全州冬季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以热量条件和海拔高度作为冬亚麻的区划指标,把全州各地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旋适宜区、不适宜区4个区域。提出应在Ⅰ区、Ⅱ区内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推广冬亚麻。并建议把生产和治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多熟立体农业是科学的农作制或农业生态系统,能够充分合理地开发气候、土地、水域等时空资源,培养地力,保护环境,高效低耗,促进农业的持久发展。本文论述了多熟立体农业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多熟立体农业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文 《福建农业学报》2002,17(4):248-252
福建山区耕地以水稻为主茬作物的熟制主要有双三熟制和单二熟制,该研究建立了这些熟制的3个气候评估模型,即(1)生长季适应性评估,建立了主要作物生育期钟模型模式,反映作物生长发育随气候的动态变化,并将生育期与气候生长季进行对比分析。实现生长季适应性评估;(2)产量表现评估,建立主要作物产量-气候经验模式,评估作在各地的产量表现;(3)其它约束条件的评估,是对上述两评估考虑到的其它必须要气条件的评估,主要熟制气候评估模型的建立,为传统的定性评估向量评估的转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发展多元多熟制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苏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经济发展速度快的省情,本文阐述了发展多元多熟制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根据现有种植制度和主要农区的特点,提出了发展多元多熟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位于滇中的澄江县,全县人均耕地公0.05hm^2。其中旱地面积占47.9%;通过改造传统的旱作技术,与现代新技术结合,实行立体多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出,同时注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历时六年的开发与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发展多熟种植和旱作农业,推动农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旱作多熟制立体种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时间、空间和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在干旱少水情况下,更能起到抗旱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湘西北旱地粮经多熟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旱地粮(粮食作物)经(经济作物)分厢间套作多熟制是一种保粮增收的耕作方式,是开发高效旱作农业的有效途径,在湘西北及武陵山区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多熟制"的意义 "多熟制"是在我区小麦预留行套种玉米实现一年两熟的基础上,为克服作物共生期间的诸多矛盾和便于机械作业,加大小麦播幅和留行宽度,并运用套种、复种、地膜覆盖栽培等种植方式和综合配套技术,使作物赢得更长的生育期和有效积温,从而提高复种指数,实现一年多种多收,简称"多熟制".目前,我区以一年三种三收为主,所以,又普遍称之为"三熟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沿江棉区熟制的演变;分析介述了不同类型熟制的经济效益和配套技术;讨论了发展高效益熟制需做好“四良”配套等问题;提出了当前沿江棉区只有因地制宜,走立体多熟、高产高效的路子,才能巩固和发展棉花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按照"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效益、突出特色"的农业发展思路,根据叶城县林带地面积较大的特性,着力培植特色农业,重点推广"多熟制"种植,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现就叶城县花生套种小茴香、洋葱、复播黄豆"多熟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苦丁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初步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苦丁茶种植对气候的适应性要求,采用主导指标法对海南岛各地苦丁茶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初步区划,依照海南岛的地区气候特点,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以合理安排苦丁茶在海南岛的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12.
汪志辉  马君  吉莉  刘斌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4(6):870-874,898
[目的]分析并探讨重庆市北碚地区的农业气候区划.[方法]根据北碚地区一年三熟之主要农作物小麦(春性小麦、半冬性小麦)、水稻(中熟早稻、迟熟早稻、迟熟晚稻、一季中稻)、油菜所需热量和不同耕作方式及品种搭配的耕作区,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不同耕作方式及品种搭配的耕作区所需积温;根据北碚地区近30年各地年平均温度和年积温资料,结合各区域地形、海拔高度、降水量和土壤性质等因素,利用统计归类分析方法,对北碚地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结果]不同耕作方式及品种搭配的4类耕作区所需积温分别为:第1类耕作区年积温≥6 530℃,第2类耕作区6 530℃>年积温≥6 350℃,第3类耕作区6 530℃>年积温≥5 990℃积温,第4类耕作区年积温≤5 990℃;将北碚地区划分为浅丘平坝温热区、高丘温热区、单斜低山与岩溶槽谷温和区、低山岭脊温凉区4类农业气候区.[结论]利用4类农业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和4类耕作区所需积温,对北碚地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可为合理安排作物种类、品种等提供指导,同时对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指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都昌华  叶克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30-130,189
本文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提出增加复种指数,利用粮田发展多熟制高效栽培的4种模式,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陕北枣区的地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陕北枣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的陕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枣区.根据陕北枣区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比较研究了陕北枣区与全国主要枣产区的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有效积温等气象因子,以及各物候期内主要气象因子和各物候期出现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陕北枣区是我国气候偏凉的优良晚熟制干枣的优生区.特别是由于陕北枣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制干枣品种应是陕北枣区发展的主体;并由于陕北气温偏凉,具有特殊的气候特征,发展品种应以适应当地的品种为主,尤其是当地良种.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叶城县多熟制种植的发展、现状,对其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广应用多熟制种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地貌特征复杂、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农业生产条件在区域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对耕作制度进行分区,以指导该区农业生产发展。以热量(≥0℃积温)、水分(降水量、干燥度)、地貌等作为分区指标,以县(区)为基本单元,采用地理位置-地貌-水旱作-熟制的命名方法,将该区划分为10个耕作区,并描述了各区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作物类型、主要耕作方式及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17.
多熟制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熟制的发展前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陈阜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梁志杰陈述泉多熟制是世界上分布很广的一种农作制度,其应用面积据统计在1亿hm2以上,大部分分布在亚洲,在南美、非洲及北美和欧洲也有一定分布。而中国是相对运用范围最广、水平最高的地区,目前采用多...  相似文献   

18.
对湘西北旱地粮食经多熟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旱地粮食(粮食作物)经(经济作物)分厢间套作多熟制是一种保粮增收的耕作方式,是开发高效旱作农业的有效途径,在湘西北及武陵山区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沿江稻区多熟制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长江下游沿江稻区多熟制生产的自然生态特点,以春玉米露地移栽和地膜直播为对照,研究了营养钵育苗两段覆膜新型种植方式下春玉米的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具有增产与早熟的显著特征。春玉米的主要生长发育特性为大田初期株高日增量大,叶片早生快发,生长旺盛;中期植株叶面积多且高峰稳定期长,叶面积系数大,光合势强;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多,贮藏物质向穗部运转效率高,穗大粒多粒重。通过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寻优,探明了春玉米两段覆膜方式的最大生产潜力和高产技术优化组合。玉米产量8250kg/hm  相似文献   

20.
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提出增加复种指数,利用粮田发展多熟制高效栽培模式,重点介绍了两种栽培模式:油菜-西瓜-稻;春甘蓝-稻-秋莴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