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兽药头孢氨苄在牛奶中的残留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兽药头孢氨苄治疗奶牛乳腺炎后在牛奶中的残留为对象,研究其在牛奶中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10g头孢氨苄治疗,弃奶时间都以2.5d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2.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在奶牛养殖中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抗生素残留不仅影响牛奶的品质,还给饮用牛奶的人们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分析了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主要危害,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残留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奶牛养殖已成为我国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奶牛存栏头数和产奶总量不断增加,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人们在奶牛饲料中使用了各种能催奶的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结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耐药菌株增加,内分泌功能紊乱、抗生素残留和兽药残留超标等,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消费者对牛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无抗奶、无残留奶的要求,国家也为鲜奶及奶制品的质量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制性措施,但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减少  相似文献   

4.
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 于牛奶销售价格、奶牛饲养成本和产 奶量等因素。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与 奶价成本比 (牛奶销售价格与牛奶生 产成本之比)、奶料比(奶牛头日产奶 量与头日混合精料饲喂量之比)、奶料 价格之比 (牛奶销售价格与混合精  相似文献   

5.
牛奶中吡利霉素残留消除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吡利霉素在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常规饲养条件下,对6头健康奶牛乳房注入方式给予盐酸吡利霉素乳房注入剂(5 mg/mL),每个乳区10 mL,连续2次给药,间隔24 h。停药后分别于第6、12、24、36、48、60、72、96和120 h对每头奶牛4个乳区挤得的混合奶进行采样,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各时间点牛奶中吡利霉素的残留量,结果统计以盐酸吡利霉素残留消除规律曲线及平均消除规律曲线表示。结果表明:吡利霉素在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较快,48 h时6头奶牛牛奶中吡利霉素残留量平均值为94.0μg/L,已低于最高残留限量MRL(100μg/L),到60 h时6头奶牛每头牛奶样品中的残留量都低于MRL。试验结果说明,新药吡利霉素弃奶期的制定应跟据我国具体情况进一步研究确定,笔者初步研究认为48 h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头正常奶牛和临床确诊有子宫内膜炎的54头奶牛奶中孕酮含量变化的周期模式进行对比测定,发现正常奶牛奶中孕酮含量变化周期有规律,而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奶中孕酮含量变化无规律,波动大,脉冲式或发情后孕酮跳跃式上升到最大值。根据这一特点,对597头奶牛测定奶中孕酮含量变化的周期模式,诊断出142头奶牛有子宫内膜炎。经临床复核,准确率达98.6%。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牛奶中抗生素、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提高奶牛产奶量及奶品质,选用萝卜缨与胡萝卜、山药等多种药食兼用食物提取物组成的饲料添加剂添加至奶牛日粮中分组饲喂,称量产奶量,测定牛奶品质指标。结果显示,药食兼用饲料添加剂稳定冬季奶牛产奶量,且添加比例越高,效果越显著;降低生鲜乳体细胞数,一定程度提高生鲜乳中脂肪、真蛋白、乳糖含量,且添加1.5%药食兼用饲料添加剂效果更明显。因此,此药食兼用饲料添加剂可代替抗生素,提高奶牛免疫性能,改善奶品质。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奶牛乳房炎是世界范围内仍未解决的顽疾之一.目前,发生乳房炎后一般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不仅引起产奶量下降甚至停奶,而且会导致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危害人类健康.在此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治疗及其预防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乳房炎影响奶牛泌乳机能,使产奶量减少,甚至使乳房丧失机能,饮用患病牛的奶对人体有害.近年来,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备受关注.中药具有低毒性、低残留及安全性好等优势,人们在防治奶牛乳房炎中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中草药,以期替代抗生素类药物.应用中草药防治乳房炎正日益被国内外专家所关注.笔者概述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提高奶牛产奶性能的研究近况以及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临床试验研究与应用,同时进行了中草药防治乳房炎作用效果的试验研究,对疗效的作用机理做了初步探讨,并且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何京 《河北农业》2007,(1):29-30
饲养奶牛前应做的工作 1、调查当地牛奶销售市场 牛奶不像其它畜产品,原料奶保存期短,产出后必须在24小时内销售出去,否则很容易变质。因此,首先要考虑附近有无乳品加工厂收购原料奶。如果通过其它渠道销售(如自行加工),要考虑一定距离范围内牛奶的用户有多少。调查牛奶销售市场时既要了解目前的市场情况,又要预测将来的潜在市场情况,居民的数量和结构及居民收入水平、购买力、饮食习惯等进行预测。此外,在调查当地牛奶销售市场的同时,还要了解当地的牛奶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11.
赵从民 《新农业》2006,(3):38-38
乳房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奶牛常见病,发病率一般在20%左右。患牛产奶量减少,奶中营养成分降低,而且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及毒素及药物残留,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双抗EIA检测奶牛发情周期中奶孕酮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应用双抗EIA测定了14头奶牛发情周期中奶孕酮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配种后1—5天奶中孕酮含量较低,小干3ng/mL,配种后6-10天,奶中孕酮含量逐渐上升(>3-<8ng/mL),配种后11天,奶孕酮含量迅速上升,并维持到配种后19天,奶孕酮含量超过8ng/mL,配种后20天,未孕牛奶孕酮开始下降,并在21天陡降到低水平(<1ng/mL),配种后21—24天,孕牛奶孕酮含量显著高于非孕牛(P<0.01)。本试验表明:双抗EIA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具有实用价值。可用于奶牛早孕诊断。  相似文献   

13.
选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20头,无菌采集奶样,分别接种于伊红-美兰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却浦曼琼脂、叠氮钠血琼脂、马铃薯培养基、牛奶琼脂培养基上,进行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卡那霉素药物的混合菌药物敏感筛选试验,培养24-72h,根据抑菌圈的直径,判别为不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分析出每个奶样的优选敏感药物;再用每一头奶牛奶样的优选敏感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该20头奶牛中有19头的临床性乳房炎痊愈,这表明该混合菌药物敏感试验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吻合性达95%。  相似文献   

14.
牛奶的生产是保持牛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生产要点主要为:一是挤奶前必须对所有与奶接触的用具(如奶桶、滤布等)进行一次较彻底的消毒杀菌。尤其是对残留奶垢和死角处,要采用沸水冲烫、蒸煮等方法。二是挤奶时要对奶牛的乳房进行短时按摩。用清洁、温热的毛巾进行清洗。不仅可减少微生物对牛奶的污染。还促进牛奶的分泌。三是牛舍的环境一般都较为潮湿。空气流动性较差。空气中含有大量细菌。因此挤奶时不要使牛奶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四是挤奶人员一定要注意卫生,应戴口罩,防止唾沫飞溅;要防蝇。牛奶千万不可混入苍蝇或其他昆虫;更不能使污水及粪便等污物溅入牛奶中。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是造成奶牛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奶牛乳房炎主要靠抗生素防治,但因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牛奶中有抗生素残留,食用这种牛奶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注射用胸腺五肽(冻干型)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注射用胸腺五肽对奶牛乳房炎有明显疗效,牛乳中无抗生素残留;注射用胸腺五肽每天使用量在2 mg范围内,奶牛无不良反应产生。  相似文献   

16.
乳房是奶牛的重要器官,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奶牛的生产能力。乳腺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生产实践中,多重“治”轻“防”。临床治疗中,又多大量使用抗菌素,结果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用药量不断加大,乳品中药物残留严重超标,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廊坊市奶业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工作成效,剖析了奶业存在的养殖成本高,亏损增加;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增加,奶源过剩现象出现;原奶与成品奶的价差比过大等问题,提出发展奶牛适度规模养殖、加大对奶牛养殖企业的配套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度,降低终端成品奶价等对策和建议,促进奶业提质增效,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或许有一天,喝牛奶就相当于喝人奶。这种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的牛奶,含有人奶中特有的蛋白质,可形成普通牛奶中难以得到的人体免疫力。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领导的课题组与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公司等单位合作,历经7年,成功培育出一批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研究证实,这种转基因牛奶,具有和天然蛋白同样的补铁、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不仅使牛奶产量降低,奶的营养成分变劣,而且乳房炎奶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及毒素,人饮用了这样的奶,会给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系统评价了昆明雪兰牛奶有限公司来自6个机械挤奶规模化奶牛场、6个机械挤奶奶牛合作社和6个手工挤奶奶站的原料奶的微生物指标,研究了原料奶生产贮运过程关犍控制点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1)机械挤奶规模化奶牛场原料奶、机械挤奶奶牛合作社原料奶和农户手工挤奶站原料奶细茵总数分别平均为346875cfu/ml(60750~180000cfu/ml)、155206cfu/ml(2950~812500cfu/ml)和2385167cfu/ml(298500~6700000cfu/ml);芽孢总数分别为424cfu/ml(30~2380ofu/ml)、102cfu/ml(10~310cfu/ml)和762cfu/ml(70~2270cfu/ml);耐热芽孢总数分别为100cfu/ml(5~610cfu/ml)、45cfu/ml(10~100cfu/ml)和102cfu/ml(10~350cfu/ml);嗜冷茵数分别为2366cfu/ml(42~5900cfu/ml)、1912cfu/ml(90~4600cfu/ml)和6082cfu/ml(1075~18000cfu/ml)。(2)牛奶中微生物数量第1滴至第5滴奶中最高,随后有明显下降。(3)刚挤下牛奶,贮藏前、后的牛奶,运输前、后的牛奶中微生物数量逐渐增加,其中运输前、后增加最多。(4)通过挤奶时对奶牛乳房采用一次性纸巾清洁、废弃头三把奶、乳头药浴、牛奶贮藏温度维持在4~8℃、采用奶槽车运输将温度保持在4~8℃等措施,原料奶中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