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软罐头食品的工艺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玮 《甘肃农业》2012,(9):53-55
软罐头起源于美国,是食品包装史上的第二次革新,被称为第二代罐头食品。软罐头食品一般都是将各种不同的食品原料加工处理后,装入热熔封口的蒸煮袋内,经过适度的加热杀菌,使之成为能长期保存食用方便的食品。  相似文献   

3.
软罐头起源于美国,是食品包装史上的第二次革新,被称为第二代罐头食品.软罐头食品一般都是将各种不同的食品原料加工处理后,装入热熔封口的蒸煮袋内,经过适度的加热杀菌,使之成为能长期保存食用方便的食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天山北麓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的生态因子。【方法】以中天山北麓1500~3000 m海拔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基于相关性分析揭示不同海拔、不同土层草原土壤微生物量及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异规律。【结果】(1)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为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在不同草地类型的分布特征与微生物量分布特征相同,土壤容重、pH与微生物量分布特征与之相反。(2)微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海拔2900 m处达到最大值。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海拔1500~3000 m范围内分别为316.07~3324.10、8.98~343.11 mg/kg。土壤微生物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在0~60 cm土层内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在各海拔梯度上均表现为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40~60 cm土层。(3)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拔2900 m处达到最大值;土壤容...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研究临高县5种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方法]以临高县滨海台地5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土壤总孔隙度木麻黄林最大(46.17%),桉树林最小(39.46%)。土壤毛管孔隙度马占相思林最大(22.57%),次生林最小(18.95%)。土壤含水率木麻黄林最高,平均达27.85%,而次生林含水率最低,平均为4.34%。土壤p H在4.81~6.59,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均为极强酸性(p H 4.5~5.5)土壤,次生林和椰子林为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34~28.68 g/kg,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含量为0.10~1.63 g/kg,马占相思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椰子林最低;全磷含量为0.21~1.74 g/kg,桉树林全磷含量最高;全钾含量为0.16~2.15 g/kg,马占相思林最高。有效磷含量为0.98~132.46 mg/kg,次生林有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为3.03~27.35 mg/kg,椰子林速效钾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为1.38~5.15 mg/kg,硝态氮含量为0.56~3.51 mg/kg,其中马占相思林硝态氮(平均2.29 mg/kg)和铵态氮含量(平均3.93 mg/kg)最高。同一森林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准确评估临高县森林土壤肥力的潜力,预测和维护人工林生态系统长期生产力,指导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犬皮肤病发病率较高、类症鉴别难度大,其致病因素较复杂,种类繁多,仅凭经验或肉眼观察难以做出正确诊断。犬的皮肤病有品种、年龄及个体差异,受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应激因素的影响也很大。如果用药不当或继发感染会给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本文简要分析常见的犬皮肤病。  相似文献   

9.
依据《中国植被》和朝阳市现已基本稳定的森林植被群落,朝阳市可分为6个植被型组、13个植被亚型、55个群系。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群系增加了44.7%。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11):96-99
为资源化利用数量日益膨大的园林废弃物,设计不同类型园林废弃物堆肥试验以研究其在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园林废弃物在堆肥过程中,堆料温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翻堆后再上升继而再下降的趋势;pH值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与后期相比,前期上升速率相对较快;有机碳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全氮含量保持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无机与分析化学>中的实验十五是测定罐头食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笔者在带领学生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地方具体操作起来存在许多困难,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宋晓丽  陈伟  樊俊华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2):1361-1362
文章介绍了海口市土地利用概况,并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分析了海口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认为在短期内社会和经济因素是影响海口市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是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应按照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向,采用综合分析、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制定新一轮的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安排各类用地.  相似文献   

13.
对紫色土丘陵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传统农耕地由于受耕作活动的影响, 表层土壤松散, 容重(1.46 g/cm3)最小, 总孔隙度(46.3%)最大, 土壤紧实程度较低, 不利于抵抗径流的冲刷; 竹林地土壤机械组成分形维数D(2.58)<农林混作型耕地(2.62)<传统农耕地(2.64)<园地(2.67), 团聚体破坏率(PAD)竹林地(32.6%)<园地(38.5%)<传统农耕地(43.1%)<农林混作型耕地(51.9%), 说明竹林地土壤结构性和团聚体水稳性相对较好, 土壤抵抗侵蚀的能力更强; 园地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整体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 农林混作型耕地具有部分园地土壤的特点. 比较上述特点, 园地和农林混作型耕地两种土地利用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侵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温室的屋面结构形式综述了圆拱型、尖拱型、文洛型和锯齿型等温室的结构特点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5.
紫色丘陵坡地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色土丘陵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农耕地由于受耕作活动的影响,表层土壤松散,容重(1.46g/cm^3)最小,总孔隙度(46.3%)最大,土壤紧实程度较低,不利于抵抗径流的冲刷;竹林地土壤机械组成分形维数D(2.58)〈农林混作型耕地(2.62)〈传统农耕地(2.64)〈园地(2.67),团聚体破坏率(PAD)竹林地(32.6%)〈园地(38.5%)〈传统农耕地(43.1%)〈农林混作型耕地(51.9%),说明竹林地土壤结构性和团聚体水稳性相对较好,土壤抵抗侵蚀的能力更强;园地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整体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农林混作型耕地具有部分园地土壤的特点.比较上述特点,园地和农林混作型耕地两种土地利用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侵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农药药害的常见类型,从发生情况、症状着手,分析总结了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种子休眠类型及其破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子休眠是种子对环境产生的生物适应性,对种子休眠的概念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种子休眠的类型,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破除方法,以供广大种子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并研究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剖面深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淮南市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草地、复垦林地、淮河农田、乔木林地,分别以A、B、C、D表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60份共4类淮南土样,通过恒温密闭培养30 d(25℃)及测定各相关因子获得基本数据,探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剖面深度(0~100 cm)和相应理化性质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变化特征。[结果]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存在相同的变化规律,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在前期随时间延长大幅下降,而中后期缓慢下降并趋于平缓;其矿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C、B、A、D,D监测区地表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一直处于较低值,C监测区地表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他3类监测区(P0.05);不同土壤剖面深度的矿化速率在第20天左右达到最低值,之后都有缓慢上升的现象;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质地(砂粒含量)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淮南市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可以运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进行模拟和检验。[结论]该研究为区域碳平衡、农业生产、温室效应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海南热带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特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利用 BIOLOG-ECO 技术,对海南热带地区6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的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曲线基本一致,但碳源利用能力强弱有别。不同植被类型土壤192 h处的AWCD值大小顺序为:混交林>半红树林>次生林>椰子林>湿加松林>木麻黄林。不同林分类型对六大类主要的碳源利用率存在差异,混交林、半红树林、次生林和椰子林4种植被类型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的利用率最高,而木麻黄林和湿加松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对六大类碳源的利用率均不高,其中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是这2种人工纯林主要碳源利用形式。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McIntosh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也表现为混交林、半红树林和次生林高于人工纯林。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能够明显区分,其中PC1可以解释所有变量方差的47.32%, PC2可以解释所有变量方差的31.58%,累计贡献达到78.9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各指标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与土壤pH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相比纯林,人工混交林对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