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试论区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系统就是体系的建立和优化发展的方法系统。即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使体系与其它生态系统形成共生关系,使体系及子系统内部特定的结构要素形成稳定的结构关系,实现良好的功能关系的技术管理系统。它包括区域系统诊断、林种配置、体系及土地利用优化、体系建设及效益评价、监测、反馈调节各部分。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系统论方法,对廊坊市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归纳总结了其技术要点,发展的基本途径和特点,分析了所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对今后推广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生态环境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而河道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对河道的治理应该从人文、社会与经济等多角度考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即生态护岸与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践和试验研究情况,提出了加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则与采取的相应措施,对恢复和建造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玉林及有关领导关于组织有关专家对黑龙江垦区西部环境恶劣农场生态林建设和其它农场发展林业产业组织调研,尽快拿出意见的要求,农垦总局林业局聘请了全国著名林业专家对和平、绿色草原、克山、富裕、引龙河、龙门、格求山、大西江、荣军、七星泡等场林业现状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对下步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0.
区域性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原理,以山西省隰县雁沟垣示范区为示例,建立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通过对区域进行系统辩识、诊断及灰色关联分析,得知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区域性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进而建立系统的多目标数学规划模型,获得优化的产业结构.以优化的上地利用结构为基础,进行林种,树种的合理定位配置,使示范区的产业结构由单纯型转为综合型,防护林体系由防护型向生态经济型发展,从而形成稳定、高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1.
凌源市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多年来,这个县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坚持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常抓不懈。到2000年末,全市有林面积已达到15.2万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以及这些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总量及土壤养分的相关性。[方法]测定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流动半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沙地、盐化丘间低地和缓坡丘陵梁地4种不同生境0~5 cm和5~20 cm土层各种酶的活性,并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总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不同生境各种土壤酶活性总体变化趋势为缓坡丘陵梁地>盐化丘间低地>固定半固定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结论]土壤生物学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林型和林龄对温带半干旱地区嫩江流域固沙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及机制,为沙地人工林碳汇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相对生长方程、碳氮分析仪测定法,同步估算具有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年龄序列的11、30、45年生樟子松和6、15、26年生小黑杨2种人工林,以及28年生天然榆树疏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和土壤)、植被年净固碳量及其相关环境因子(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氮等),确定林型和林龄对沙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效果。【结果】(1)在植被固碳方面,樟子松和杨树人工林均强于天然榆树疏林,尤以樟子松人工林为最佳;且樟子松、杨树人工林的植被碳储量均随林龄而递增,但两者植被年净固碳量随林龄变化规律却不同,前者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后者随林龄而递增。(2)在土壤固碳方面,杨树人工林优于天然榆树疏林,而樟子松人工林却不及天然榆树疏林;且樟子松、杨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分别为先增后稳型和递增型。两者的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也被改变,在水平空间上,前者降低了上、下部土壤层的碳储量,且在上部土壤层碳储量随林龄增强;后者增加了中上部土壤层碳储量,且在...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发展的必然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发展的必然性任勇,高志义(国家环保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035)(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防护林是人类与自然灾害斗争的产物,其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人类对环境危机和森林巨大的生态经... 相似文献
16.
17.
18.
根据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的基本概况,从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土壤资源、水文条件、植被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发展沙区林业生态经济的有利条件,并指出了沙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榆林沙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野外现场生态调查、实验室分析和现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电厂废水农业利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结果表明,以目前达拉特电厂的水质状况,在库布其沙地进行合理的农业利用,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20a),不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和重金属污染现象的发生,因此,电厂废水的农业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