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5):F0003-F0003
该项目针对谷子花器小,杂交困难,遗传基础狭窄,品种类型单一且改良效率低下等问题,以隐性核不育材料为工具,利用其遗传行为简单、易恢复的特性,突破谷子杂交困难、难以构建群体的技术难题,建立了“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技术体系。具体为:将育种目标分解为若干目标性状,从各生态区和国外搜集资源;从中鉴定、筛选含有目标性状基础种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所为加强育种工作主动性和目的性提出的一种新型常规育种方法,它成功地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结合在一起,在对亲本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以不育材料作工具,构建多个混合群体-目标性状基因库,利用各基因库内基因的累加效应开展超亲育种,进行种质创新;利用基因库间基因的重组、互作效应及基因突变进行组合育种、改良育种,将各基因库创新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用该法已创新出系列早熟、超早熟新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培育出了多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突出。培育出4份超早熟谷子新品种,在河北省坝上地区正常成熟,其中超早熟1号还具有甜秆、多穗、秸秆粗蛋白含量高的特点,超早熟2号小米富铁、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高。  相似文献   

3.
制定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的第一步.收获指数的提高是当前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收获指数的改良要依靠一定的生理基础.要建立超高产种质基因库,利用杂种优势和采取多种育种途径等育种策略达到超高产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疆棉区机采棉育种现状,在新疆不同生态区建立机采棉育种流动基因库,加强机采性状的选择,提高机采棉品种抗逆性。  相似文献   

5.
小麦高产抗旱育种实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山西省干旱缺水的气候特点,以抗旱节水、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不断调整育种方向、明确育种目标、突出培育重点性状等,利用与创新关键遗传种质资源,不断充实提高基因库整体水平,采用科学有效的选择方法及选育环境,育成了晋麦46号、晋太170等优良小麦新品种。运用的理论与方法对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德国、法国的玉米育种方法,结合我省玉米育种实际,建议: 1.开展玉米基因库的分类研究。应用测交方法,把现有种质资源划分成几个基因库;随时测定外引系并进行基因库归类。在种质资源的使用上要坚持在同一基因库内组建选系的基础材料;在杂种优势强的基因库间选用测验种。使选系的目标始终对准测验种,以求育出过硬的骨干系对手材料。 2.实行自交系选育的早代配合力测定。早代系及测交产比的多点测定。根据配合力测定结果与早代系在多环境下的自身表现选择自交系及配制组合。以此确保选出配合力高,综合性状好的材料。 3.实施并完善杂交种多点鉴定。简化杂交种在育种圃内的性状调查。把杂交种筛选的注意力集中在多环境鉴定组合的产量、抗病性、抗倒伏及稳产性上。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08,(11):33-33
<正>水稻的常规育种一般指的是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系统选育是在现有的品种群体内,根据当地的育种目标,选择某些性状与群体有差别的优良变异单株,经过培育、比较、鉴定,从而获得新的品种。在品种群体中产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08,(32):33-33
<正>水稻的常规育种一般指的是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系统选育是在现有的品种群体内,根据当地的育种目标,选择某些性状与群体有差别的优良变异单株,经过培育、比较、鉴定,从而获得新的品种。在品种群体中产  相似文献   

9.
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中国超高产水稻育种概况,将中国的超级稻育种分为超高产水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两个阶段。构建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从理论体系和育种材料体系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是水稻育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水稻核心种质是指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中,控制某些优良性状的特殊基因群体或基因系统,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它能够沿着育种目标置换和扩充基因群体,直至全面符合育种目标。建设水稻核心种质育种平台(产量性状育种研究部分),从水稻核心种质的遗传演变和理想遗传模型研究、影响产量基因的分子育种、栽培稻和野生稻高产基因的发掘、根系生物学育种研究4个方面展开遗传育种探索。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超高产水稻根系活力及其影响因子,光合作用机理及其产量实现过程,茎的转运和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水稻超高产生理育种要加强产量及其相关生理性状在细胞水平生理过程和形态水平目标性状的构成相互关联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建立实现水稻高产优势的生理学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手段,从分子到群体不同生理层次相互依存关系,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逐步实现水稻超高产设计数字化生理育种。  相似文献   

11.
刘莹  赵翠荣  王立峰  陈科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86-13987,13990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福建柏是优良的用材树种,遗传改良和发展利用很有必要,但其育种群体尚未建立。该研究利用127株福建柏优树开展20 a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估算生长性状育种值,结合群体遗传多样性构建福建柏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以期为交配创新种质提供亲本材料,提高优良品种选育效率。结果表明,优树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的狭义遗传力介于0.214 7~0.308 5,分别有19.75%、32.38%和28.56%的遗传变异源自家系间。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比值介于0.464 1~0.587 5,后向选择优树能获得稳定的生长遗传增益。依据单株立木材积育种值和EST-SSR分子标记特征值迭代筛选出41株优树构成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观察杂合度0.359 8,Shannon信息指数1.322 8,等位基因数6.545 5,有效等位基因数3.306 9。核心育种群体的单株立木材积育种值是第1代育种群体的1.63倍,并保留了第1代育种群体73.58%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耗散结构理论与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耗散结构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矮败小麦育种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效率的途径:科学构建原始群保证系统远离平衡态;引入新种质,保持体系的开放性;保证有益基因的引入,增加负熵流是群体改良的关键。最后从育种规划学角度提出建议: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技术的深化和组装;矮败小麦轮轮回选择技术的区域布局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棉花综合育种的群体改良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玉米窄基因群体的构建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质创新是玉米育种工作的主题。在长期的玉米育种研究工作中探索出一种新的种质创新方法,即构建窄基因群体创造新种质。并对玉米窄基因群体的基本概念、构建的依据、方法以及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小麦品种烟农23号的选育与育种思路、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烟农23号的育种设计思路与选育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正确的育种计划与选育思路是育种工作者摆脱盲目性、提高科学性的有效途径。在杂交方式上,采用复式阶梯杂交,实现优良基因的转移、互补、重组、积累,逐渐优化性状组合;选育策略上采用多组合小群体筛选组合与少组合大群体选育品种相结合,重点组合重点选择;在杂种后代处理上采用以穗代株选择法,较好地综合了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增强了选择性和目标性,提高了育种成效;在高代品系鉴定上,创造育种环境的多样化,使育成品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得到全面鉴评,有利于选育出丰产性、稳产性、多抗性和广适性结合较好的基因型,达到以空间争取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创造小麦新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杂交选育程序和小麦目标性状群体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选出了一套较为简便实用的杂交利用方案。选育了一批矮秆大穗新品系和一批性状表现优良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9.
分子标记技术在现代猪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技术不仅可以进行猪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重要的是还可以作为标记辅助选择和标记辅助育种,为猪的早期选种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着重概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猪遗传育种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利用新的生物育种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加大种群扩繁选育速度,使其尽早形成新品种生产力,通过推广优质细毛羊种羊,改良现有的细毛羊、半细毛羊品种,从而提高国产毛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