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用TiN蒸镀膜作辅助电极.在不同脉宽系数下对绝缘性陶瓷材料Si3N4的电火花加工稳定性进行 了实验研究,得出了脉宽系数越小,加工越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用TiN蒸镀膜作辅助电极,在不同脉宽系数下对绝缘性陶瓷材料Si3N4的电火花加工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脉宽系数越小,加工越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国内外绝缘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对高电压辉光放电加工、电解电火花放电加工及辅助电极电火花加工等绝缘工程陶瓷的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原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且分别对相应的复合加工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金属表面电火花镀盖强化工艺是利用多种合金材料作为电极,依靠脉冲放电产生的局部高温,将电极材料移镀和熔渗到工件表层或刀模具的刀口部位,形成一层新的合金涂层。从而使工件表层得到强化、合金化和增厚的目的。电火花强化工艺虽引进较早,由于长期受镀敷层厚度小、表面光洁度和生产率低的原因,限制了该工艺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应用。作者针对上述缺点进行一些改进和试验研究,初步解决了表面光洁度和生产率低与镀敷层厚度小的问題,从而提高了镀敷层质量和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种用高压脉冲,引发电极产生电火花放电,进行强化的新方法,经实验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作者使用了TP——801B型单板机,对电火花放电过程进行了数据记录,根据实测数据,用数学方法得到放电电流和时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並用此式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验进行比较,得到的结果令人满意。最后列举了部分强化对比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氮化硅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烧结后的强度和韧度,通过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技术产生尘埃等离子体,采用SiH4和N2为反应气体,气相沉积Si3N4纳米粉体材料。利用朗缪尔探针技术测得沉积室中离子密度分布,获得气压为53Pa时,不同射频功率和不同位置处离子密度分布规律。通过TEM、IR和XRD技术对Si3N4纳米粉体材料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尘埃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纳米Si3N4粉体材料为球形,均匀分布在20nm,并且具有β-Si3N4晶相。  相似文献   

7.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和陶瓷结合剂CBN砂轮,对TC4钛合金进行了超高速磨削工艺试验,对磨削后砂轮及工件表面形貌进行了观测.研究了砂轮线速度、工作台速度、磨削深度等磨削参数对磨削力、表面粗糙度等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TC4钛合金在超高速磨削条件下的加工效率和表面品质获得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锈钢纤维长度与填充量对导电膜片导电性能与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将不锈钢纤维均匀地铺撒在涂有脲醛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表层纸上热压,制备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不锈钢纤维填充导电膜片。首先通过微观结构表征,分析不锈钢纤维在导电膜片平面和断面内的搭接状况;然后采用四电极法与同轴线法测试导电膜片的体积电阻率及电磁屏蔽效能;最后通过理论模拟探究不锈钢纤维填充导电膜片的电磁屏蔽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不锈钢纤维填充量的增加,导电膜片平面和断面内不锈钢纤维之间交叉排列的混乱程度不断增加,并以随机排列的形式相互交织形成了有效的“三维导电网络”。2)随着不锈钢纤维长度和填充量的不断增加,导电膜片的体积电阻率逐渐减小,而其电磁屏蔽效能逐渐增大。3)不锈钢纤维的填充量、导电膜片厚度对导电膜片的导电性能影响显著。4)当不锈钢纤维长度为15 mm、填充量为250 g/m2时,导电膜片的体积电阻率降低为6.493×10-3 Ω·cm,电磁屏蔽效能为37.77~51.42 dB,达到中等屏蔽效果,适用于对电磁兼容要求较高的场合。5)理论模拟结果表明,吸收损耗在导电膜片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效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导电膜片表现出了很好的吸波特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试Al2O3基陶瓷材料、Si3N4基陶瓷材料及硬质合金材料等刀具材料与木质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及磨损前后的粗糙度变化,分析了几种刀具材料与木质复合材料的摩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刀具材料与MDF、PB的摩擦性能要明显优于硬质合金刀具材料,且Si3N4基陶瓷材料优于Al2O3基陶瓷材料的摩擦性能;硬质合金材料与木粉/PE复合材料摩擦性能较陶瓷材料稳定;添加ZrO2的Al2O3基陶瓷材料摩擦性能优于未添加ZrO2的Al2O3基陶瓷材料;刀具材料种类对MDF摩擦系数的影响显著,而对PB摩擦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正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不十分明显;添加ZrO2的Al2O3基陶瓷材料可以抑制腐蚀磨损。  相似文献   

10.
以4种四倍体泡桐B4,Y4,N4和M4及其对应二倍体泡桐B2,Y2,N2和M2为材料,分析其叶片显微结构的差异,测定了部分差异指标,并根据这些差异进行四倍体泡桐的抗逆性评价.结果表明:4种四倍体泡桐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细胞结构紧密度、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均大于其二倍体,海绵组织厚度和细胞结构疏松度则相反;筛选出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3项指标,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4种四倍体泡桐的抗旱性与抗寒性均大于其二倍体,强弱排序为M4 >Y4>N4>B4>M2>Y2>N2>B2.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0.94(K_(0.5)Na_(0.5+x))NbO_3-0.06LiNbO_3无铅压电陶瓷,并对钠过量对陶瓷的晶体结构、显微形貌、电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XRD测试结果显示,所研究的所有陶瓷样品均为单一钙钛矿结构,而且在室温下均为正交相和四方相两相共存.当x=0.01时,陶瓷具有最优的压电性能,其压电常数d33、相对介电常数εr、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和厚度机电耦合系数Kt分别为255pC/N,850,0.46和0.42.研究结果可以为KNN基压电陶瓷的结构和性能调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匝间绝缘测试仪在电机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析匝间绝缘测试电路原理,用Matlab搭建仿真模型,获得电容放电波形。用LabVIEW测得正常波形和故障波形,对波形进行分析,阐明波形比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鲜食型糯玉米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特性,为选育优质、高产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Ⅳ,以8个糯玉米亲本为研究对象,对其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糯玉米果皮厚度表现出一定的负向超亲优势,支链淀粉含量的杂种优势较弱,表现近低亲遗传;糯玉米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变异既有加性基因作用,也有非加性基因作用;8个糯玉米亲本果皮厚度的GCA值大小为N7N23N34N46N28N4N8N27,支链淀粉含量的GCA值大小为N23N7N28N27N34N8N4N46;果皮厚度的广义遗传力较高(90.53%),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的狭义遗传力均较低;N8、N27是选育薄皮糯玉米的理想亲本,N23是选育高支链淀粉含量糯玉米的理想亲本。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果皮厚度与雄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与行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株高、穗位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雄穗长、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雄穗分支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利用杂种优势可以选育果皮较薄的糯玉米杂交组合;通过分析亲本和组合的配合力效应及方差,可以对糯玉米自交系的利用价值进行评价;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与部分农艺性状相关性显著,可以提高糯玉米品质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硒、硅及氮源对多花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yoshida溶液培养多花黑麦草幼苗,研究了Se对幼苗生长和N、P、Ca元素含量以及不同氮源(NH4NO3、CO(NH2)2、NaNO3、NH4C1)下Se(0.1mg/L)、Si(SiO240mg/L)、Se与Si共施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e1.0mg/L显著抑制苗长,Se浓度≥0.25mg/L显著抑制幼苗增重,对幼苗分蘖无显著影响;Se并未显著提高多花黑麦草幼苗N、P、Ca含量(仅Se0.125-0.50mg/L显著提高幼苗根中Ca含量).不同氮源培养时,硝态氮与酰胺态氮显著促进幼苗增重;同一氮源经Se、Si及Se与Si共施处理未显著促进幼苗增重.  相似文献   

15.
在采用封闭式阴极装置实现高速ELID磨削的基础上,对氮化硅陶瓷的ELID高速磨削工艺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与非ELID高速磨削工艺的对比,揭示了氮化硅陶瓷ELID高速磨削的工艺机理,并给出了其表面粗糙度、磨削力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表明:ELID高速磨削工艺能大大地减小氮化硅陶瓷的表面粗糙度值及磨削力,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此外,砂轮线速度和磨削深度对其表面粗糙度值没有显著影响,且变化没有明显规律;而工件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值存在一定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值随着工件进给速度的提高而增加,即表面加工质量有下降的趋势;ELID高速磨削工艺中的各类磨削参数均对氮化硅陶瓷的磨削力产生重大影响:磨削深度增加或工件速度的加快,都使磨削力变大;砂轮线速度的增加则导致磨削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MCSYS系统的第二部分——CAM系统。该系统以CAD部分的数据为基础,按着线元数据生成数控加工指令,其特点是用通用算法语言实现了自动编程。通过简单运算,排除了刀具与工件间的相互干涉,在粗加工和精加工刀具路线生成后,给定具体加工条件即可生成实际的数控指令。  相似文献   

17.
会同第二代杉木林集水区水质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会同第2代杉木林集水区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水、地表水、地下水,集水区旁的小河水、水库水,县城河流水的水质进行了连续5个水文年的定位监测,研究了该集水区水质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集水区地下水、集水区旁小河水、水库水、县城河流水之间的水质无显著性差异;大气降水中各元素含量按高低排列的顺序为K>Zn>Ca>Org—N>NH4—N>NO3—N>Fe>Si>Mg>Mn>P=Cu,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水中,除Zn以外,其余元素的含量均比大气降水中的含量高,地表径流水中K、Ca、Fe、Si元素含量高于穿透水,地下水中N03—N、P、Mg、Si元素含量高于地表径流水。而NH4—N、Org-N、K、Ca、Fe、Cu、Mn低于地表径流水;大气降水中K、P元素含量变动明显,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水中NH4—N、NO3—N、Org—N、P、K、Cu、Mn、Si元素含量变动系数均小于大气降水,而Ca、Mg、Zn含量变动系数却大于大气降水;林冠层对大气降水的化学淋溶量按大小依次为Ca>Mg>Fe>K>NH4—N>Mn>NO3—N>P>Cu>Org—N>Zn,Org—N和Zn为负淋溶效应;杉木林生态系统对大气降水中NH4—N、Org—N、K、Cu、Zn、Mn产生有效贮虑效应,其强度依次为Zn>Org—N>NH4—N>Mn>K>Cu>NO3-N。而P、Ca、Mg、Fe元素的贮滤强度为负值。  相似文献   

18.
电快速脉冲群干扰的频谱分析及消除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MATLAB对电快速脉肿群干扰试验所用干扰脉冲波形进行了频谱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干扰是一种广谱干扰,用普通的滤波方法很难消除.为此,提出了用吸收式滤波器消除这种干扰的方法以及实现过程中试验、调试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用峰值约15kV的低频脉冲电压引发金属丝电极与种子胚尖之间的空气火花放电,对作物种子具有生物学效应。经对水稻、小麦、黄瓜种子的初步研究发现,改变处理条件,可促进或抑制种子发芽,以致使种子半致死或致死。品种和粒形不同的水稻种子,对电火花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圆粒形比长粒形种子更敏感。当浸种时间增加时,处理的水稻种子存活率下降,但下降规律并非线性,用频率30Hz的电火花处理水稻种子1秒钟,种子的发芽率在浸种45小时处显著突起。  相似文献   

20.
施氮时期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茎秆发育及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倒伏严重的问题,探讨不同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发育及倒伏情况的影响,以期为黄淮海平原区高产夏玉米氮素管理、提高夏玉米植株抗茎倒伏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植株形态的玉米品种先玉335(XY,高秆低穗位型)、浚单20(XD,中秆高穗位型)和京单28(JD,中秆低穗位型)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种肥(N1)、苗肥(N2)、拔节肥(N3)、大喇叭口肥(N4)和抽雄肥(N5)5个施氮时期处理,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学、解剖学和机械力学特征以及田间倒伏率的影响。【结果】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学、解剖学及机械力学特征均有显著影响(P0.05)。N1、N2、N3处理能明显促进夏玉米茎秆发育,植株重心、穗高系数、基部第3节间长与粗、硬皮组织厚度、表皮层厚度及大小维管束数目、节间抗折力、硬皮穿刺强度和植株抗拉力均显著大于N0处理;其中,N1、N2处理夏玉米基部第3节间长粗比值显著小于N0处理,N3处理则表现出略大于N0趋势;田间倒伏率表现为N1、N2显著低于N0和其他施氮处理,N3略大于N0处理;N4处理下,夏玉米植株穗高系数、基部第3节间长与N0无明显差异,节间粗、各项解剖学及力学指标显著高于N0,节间长粗比值表现为略低于N0处理,田间倒伏率较N0显著降低;N5处理对夏玉米茎秆发育无明显影响,节间各项形态学、解剖学和力学特征与N0差异不显著,田间倒伏率随着夏玉米植株重心和穗高系数的显著降低而明显低于N0处理。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各施氮处理夏玉米穗粒数、粒重及产量均显著大于N0处理(P0.05),其中,N3、N4处理穗粒数和粒重均处于较高水平,增产幅度最大;N1、N2处理穗粒数最多,但粒重较低,增产幅度低于N3、N4处理;N5处理虽然粒重最高,但穗粒数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降低,最终增产幅度不大。【结论】合理的施氮时期可显著促进夏玉米茎秆基部节间发育,显著降低节间长粗比值,增强植株抗茎倒伏能力;种肥、苗肥作用最显著,但因粒重较低进而降低了增产幅度;拔节期施氮节间长增长迅速进而导致了节间长粗比值增加,植株抗茎倒伏能力降低,玉米栽培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大喇叭口期施氮可明显促进茎粗增加,进而降低节间长粗比和田间倒伏率,同时穗粒数和粒重较高,增产幅度最大。因此,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播种或苗期少量施氮,大喇叭口期重施氮肥的分次施氮措施有利于促进夏玉米茎秆和雌穗发育,提高夏玉米产量及植株抗茎倒伏能力。关于最佳氮肥配比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