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威优四九是我省安江农校1983年用V_(20)A×测64—49选育定型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父本测64—49是从测64父本中选择的早熟优良株,经过多代分对测交和系选而育成,因而威优四九基本上保持了威优六四的性状,而且还具有熟期比威优六四早、植株比威优六四矮、千粒重大、父本恢复力强等优良性状,较好地解决了多穗和大穗、粒重和结实率的矛盾,日产量和产量都较高,是我省目前较理想的杂交早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Ⅱ水稻再生成穗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40—1、汕优63、特优63、威优64、盐籼203等品种各节位的再生穗数和产量,结果表明,再生穗数一般为头季稻穗数的150%以上,最高的可达到246.3%。40—1的再生穗数为头季稻的199.2~246.3%,汕优63为156.5~193.9%,威优64为212.9%,特优63为165.9%,威优64、盐籼203有54.8%~32.0%,40—1有20.9%的再生穗来自地下部非伸长节,而特优63、汕优63分别只有0.5%和13.6%;威优64、盐籼203地上部最高成穗节位为第3节位,以1、2两节位成穗最高,40—1、汕优63、特优63地上部最高成穗节位为第4节,汕优63、特优63的主要成穗节位是第2、3节,40—1的主要成穗节位是3、4节;再生穗较多的节位再生穗的产量结构性状较好。相反的较劣。  相似文献   

3.
威优77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其恢复系明恢77是用明恢63与测64杂交选育而成。1989年早季参加省、市早杂优组区试,省区试18个点平均亩产454.4公斤,居9个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威优64增产4.06;市区试11个点平均亩产470.85公斤,居9个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威优63增产13.31%,增产达极显著. 该组合在福建省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与威优64相同.株高90~100厘米,穗长21.60厘米,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8~20万。大穗大粒,每穗总粒数120~125粒,千粒重28.5克,结实率80%以上。根系发地望秆粗壮,耐肥抗倒,抽穗整齐、苗期较耐寒。后…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中部、南部地区热量资源丰富,早稻以威优35来取代部分中熟早籼,有利于对热量的充分利用。文章详尽分析了威优35亩产451公斤以上的穗粒结构及其与气温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987年我们对V20A × 1126、威优48、V200×F51和协青早A×选10—19四个杂交早稻新组合与威优49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作了栽培,旨在探索各组合产量形成特点及如何实行良法配套夺高产。 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施肥总量折合亩施纯N12公斤,P2O56公斤,K2O 7.5公斤左右。追肥在移栽后二周和三周各一次:第一次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4.5公斤,第二次各6公斤。各组合全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如表。 从表中可看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每亩有效穗数以威优49最多, V20A ×1126第二;每穗总粒以V20A × F51最多,其次为威优49和 V20A × 1126;每穗实粒数以…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于1982~1983年在长沙市东郊进行。采用威优35、威优6号和汕优6号三组合进行分期播种,每10天播一期,共播10~12期,分别在秧苗期、分蘖期、穗形成期和结实期取样,进行生长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利用杂交早稻分蘖成穗,降低空壳率,进一步提高“早杂”产量,本文从近几年试种威优35、威优49等组合的过程中,对杂交早稻的成穗特点,不同时期的分蘖.分蘖苗的叶龄,以及空粒在每穗着粒位置等,进行了挂牌定点追踪观察,分穗画出穗模型,系统地摸索了空秕粒分布规律,现整理如下,以供研究和生产上的参考。 一、“早杂”成穗特点及不同位次分蘖空粒分布的规律 (一)主、蘖成穗特点和穗部空粒的变化。据观察,“早杂”亩产500公斤以上的田块,一次分蘖穗平空粒率18.17%,比主穗穗平空粒率16.84%要高1.33%,而二次分蘖穗平空粒率为25.03%,比主穗、…  相似文献   

8.
作者1983-1986年进行威优35,威优64、威优437的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探讨杂交早稻高产潜力与技术。一、光能利用与物质生产:威优64生长快,叶面积大,净光合率高,穗干重大,但较分散,乳熟期群体生产结构较7944差,抽穗后干物质日增重高。物质分配与物质运转:抽穗后12天内籽粒灌浆靠茎、鞘贮藏养分转运;12天后靠冠叶光合产物。威优64茎、鞘养分转运率高,但其占籽粒总干重率低,其原因是抽穗后光合率高。二、颖果发育与籽粒灌浆: 杂交稻弱势颖花比率大于常规稻,弱势  相似文献   

9.
“常优64”是湖南常德地区农科所用本所选的常菲22A与测64-7配组育成的。1986年参加地区试,1987年地区品审组审定通过,并大面积示范推广,同时湖北、广西等省也引种种植,1988年在全区推广将近100万亩。 该组合为中熟杂交晚籼,在湘北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08天,比威优64短1天。1986年地区区试各点平均产量509.7公斤,居参试组第二位,比对照威优64略高,日产量4.72公斤,比对照威优64高0.06公斤,居该组第一位。该组合株叶型适中,分蘖力较强,有效穗多,穗粒结构好,一般每穗总粒数100y左右,结实率75%以上,千粒重27.8克。。大面积栽培一般亩产4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与实践,阐述了密阳46亲本,在不同栽培条件和不同制种季别的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提出威优46高产制种宜采取特殊措施攻父本,培育多穗大穗的父本群体,实施规范化栽培技术,使母本每亩颖花量超2000万。  相似文献   

11.
 根据杂交水稻抗冷性选育种的需要,我们研究了低温对五个杂交水稻组合的影响。从低温对幼苗根系电解质泄漏,黄化幼苗转绿和幼苗存活率的影响来看:根系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加,叶绿素合成能力的降低与幼苗存活率具有一致性,其抗冷顺序为粳稻型的秀优57>籼稻型的青优早>汕优63、汕优64和威优64。杂交水稻Fl的抗冷性与母本近似.与父本关系不大。保持系的抗冷性相似于不育系。本文对该结果在杂交水稻抗冷性选育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几种杂交水稻及其亲本三系幼苗抗冷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杂交水稻抗冷性选育种的需要,我们研究了低温对五个杂交水稻组合的影响从低温对幼苗根系电解质泄漏,黄化幼苗转绿和幼苗存活率的影响来看:根系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加,叶绿素合成能力的降低与幼苗存活率具有一致性,其抗冷顺序为粳稻型的秀优57>籼稻型的青优早>汕优63、汕优64和成优64。杂交水稻F_1的抗冷性与母本近似,与父本关系不大,保持系的抗冷性相似于不育系。本文对该结果在杂交水稻抗冷性选育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不育系的包穗现象是制约制种和繁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选育含eui基因的不包穗或少包穗的不育系是从遗传上根本克服这一不利因素的关键措施。本研究通过辐射诱变保持系冈46B。获含eui1基因的长穗颈保持系冈46eB(1),继而杂交回交育成相应长穗颈不育系冈46eA(1)。冈46eA(1)不仅保持了原不育系冈46A的优良农艺性状,而且能部分解除包穗现象和改良异交特性,并对外源赤霉索更为敏感;其组配的F1与原不育系冈46A组配的相应组合的F1在株高、穗长和穗粒数上略有增加,其他性状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水稻三系不育系冈46A及其保持系冈46B为对照,研究了水稻三系不育系Ⅱ-32A及其保持系Ⅱ-32B的花器性状和柱头外露特性。结果表明,Ⅱ-32A和Ⅱ-32B的单边柱头外露率、双边柱头外露率、总柱头外露率及柱头长度、面积、体积和上部颖花开颖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冈46A和冈46B。Ⅱ-32B/冈46BF2群体(498株)的总柱头外露率呈连续分布,表明水稻总柱头外露率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15.
46 份国外腰果种质生物学性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续2年观察国外引进的46份腰果种质植株株高、冠幅、两性花和座果数。结果表明,46份参试腰果种质中,39份种质的生物学性状优良,可进入种质比较中试试验。  相似文献   

16.
Tubers of Kennebec, Netted Gem and four seedlings treated with MH30 made acceptable chips after storage for 9 months at 55 F. After treatment with CIPC and storage at 46 F for nine months tubers of Kennebec and three seedlings made chips of acceptable colour; at 52 F Kennebec and two seedlings were acceptable. When reconditioned at 70 F for two weeks after storage at 40, 46 and 52 F, CIPC-treated samples of Kennebec made acceptable chips, plus one seedling from 40 F, two from 46 F and one from 52 F.  相似文献   

17.
转反义vp1基因水稻再生苗的获得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超级双元载体和农杆菌介导转基因技术,试图将反义vp1基因引入到容易穗萌的保持系冈46B和容易诱导愈伤组织的籼稻品种R893与容易转化的粳稻品种粳16中,结果冈46B获得再生苗41株,R893获得再生苗43株,粳16获得再生苗26株.经PCR检测,仅粳16中有2株携带潮霉素抗性基因,其中1株携带反义vp1基因;冈46B和R893中未能获得转基因再生苗.  相似文献   

18.
威优46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威优46系一高产、稳产,抗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的中晚籼型优良组合,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本文对该组合进行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测定研究,并提出在栽培上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黑农46、黑农53和黑农56的子叶节为转化受体,对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中的6-BA浓度、草丁膦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以及伸长培养基进行筛选,确定适合不同基因型的最佳转化条件。结果表明:黑农46、黑农53和黑农56的最佳6-BA诱导浓度分别为1.7、1.6和1.7 mg.L-1;最佳草丁膦筛选浓度分别为2.0、3.0和2.0 mg.L-1;同时确定了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伸长培养基类型的最佳组合是侵染时间25 min、共培养时间3 d和Ⅲ型伸长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缘种间同源基因序列保守的原理,设计20对可用于扩增菌草PEPC基因的特异性PCR反应引物。利用PCR-RFLP技术对46份菌草种质资源进行PEPC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对引物可对供试材料实现有效特异性扩增,PCR产物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ae III酶切,在46份材料上共给出176(平均每对引物14.7)个变异类型。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SM)在0.86~1,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65时,46份材料可分为四大类群,这表明PCR-RFLP技术可有效用于菌草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