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有益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用于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人工栽培的覆土和草炭中分离、纯化出40株细菌,经液体发酵试验和平板试验检测这些菌株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3株细菌(编号为:T24、T34、C1)。  相似文献   

2.
暗褐网柄牛肝菌俗称"黑牛肝菌",是云南省名贵食用菌。在田间,暗褐网柄牛肝菌与根粉蚧、植物三者间形成特殊的营养关系,这种营养关系是通过暗褐网柄牛肝菌与根粉蚧在植物根上形成的"菌腔虫瘿"实现的。对暗褐网柄牛肝菌﹣根粉蚧﹣植物三者关系作出了初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培养基、分离材料2个方面5个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培养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株以采集的中熟子实体的菌肉分离效果最好,采后到分离时间不宜超过24h,培养基以M1配方为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人工栽培的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为试材,观察其担孢子着生情况及细胞核数量,并以三轮杂交试验对其交配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每个担孢子内含有1个细胞核,53株单孢菌株按不同的交配型被分为4组,分别包含5、25、4、19个菌株,说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属于四极性交配系统,交配型受双因子控制。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生态调查中,笔者从未发现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和任何树木根系形成外生菌根的结构。为了进一步证实暗褐网柄牛肝菌是否为外生菌根菌,在温室条件下,用暗褐网柄牛肝菌栽培种和液体种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和栲树(Castanopsis sp.)进行菌根接种试验。接种5个月后,思茅松一、二级侧根及吸收根表面上,均有大量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缠绕生长;菌丝有锁状联合,但是并没有菌丝套和哈氏网发育的迹象。接种10个月后有大量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也缠绕在栲树根的表面,有发达的菌索;菌丝有锁状联合,呈结晶体状,但没有任何菌根结构形成。在同样的温室条件下,思茅松和印度块菌形成了典型的外生菌根。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在室内接种条件下也不能与思茅松和栲树形成外生菌根。因此,暗褐网柄牛肝菌可能不是一种外生菌根菌。  相似文献   

6.
归纳总结了暗褐网柄牛肝菌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方法、营养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工厂化栽培和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营养组成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以菌丝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主要指标,对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桑黄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适氮源为麦麸,最佳碳氮比为20: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0g·L-1、麦麸50g·L-1、KH2PO42g·L-1、MgSO41g·L-1、VB1300μg·L-1、VB2400μg·L-1。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10个暗褐网柄牛肝菌发生地的土样为试材,调查发生地的生境及出菇情况,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研究土壤肥力对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发生地的海拔范围在613~1 370 m,东经100°05'~101°32',北纬21°40'~25°03';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较好的是嘎栋的凤凰木树下,每3 m2≥1个,其次是临沧幸福镇的枇杷树下,每4 m2≥1,出菇较差的是打洛的桃树下,每40 m2≥1;凤凰木树根上较易感染牛肝菌菌丝并形成菌腔虫瘿,菌腔虫瘿量与牛肝菌的发生量成正比关系;土壤肥力综合排名得分为幸福镇东风星火山(低)试验基地振东果林农场嘎栋景洪勐养打洛资源圃星火山(高),幸福镇土壤肥力综合得分排第1位,出菇也较多,表明土壤的肥力对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出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牛肝菌栽培一直是食用菌生产领域的研究难点,适宜的栽培料是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重要保障。通过测定暗褐网柄牛肝菌的菌丝长势和栽培过程中理化指标以及胞外酶活性,筛选该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通过测定菌丝体长势,初筛得到5种栽培料配方,分别为C1(杨木屑99%、生石灰1%)、C3(橡木屑99%、生石灰1%)、Y1(杨木屑50%、玉米芯24.5%、麦麸皮24.5%、生石灰1%)、Y2(杨木屑50%、玉米芯24.5%、棉籽壳24.5%、生石灰1%)、X2(橡木屑50%、玉米芯24.5%、棉籽壳24.5%、生石灰1%)。在栽培过程中,Y1和Y2栽培基质总有机碳、全氮含量在菌丝体生长时期均处于较高水平,且营养消耗速率快,Y2栽培基质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和漆酶活性均较显著高于其他组。由此可见,Y2栽培料基质更适合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体的生长。试验结果为暗褐网柄牛肝菌...  相似文献   

10.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目前唯一能够采用腐生栽培的方法进行菇房人工栽培的牛肝菌类食用菌。在野外,暗褐网柄牛肝菌与蚧虫和植物根系能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菌腔虫瘿",并寄宿在植物根部。通过长期野外跟踪调查,对菌腔虫瘿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菌腔虫瘿的季节变化规律可划分为两季:雨水季(4~11月)和干旱季(12月~翌年3月)。在雨水季,多数菌腔虫瘿表面光滑、有色泽;虫瘿内部的蚧虫比较活跃,繁殖速度快,腔室内的虫龄结构复杂多样,菌腔虫瘿繁殖、转移和扩散到新根部位的速度较快;在干旱季节,菌腔虫瘿颜色变暗,表面粗糙甚至长霉菌;菌腔虫瘿内部的蚧虫繁殖速度较慢,虫龄结构相对单一,菌腔虫瘿繁殖及转移、扩散速度较慢。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与菌腔虫瘿的变化规律一致,雨水季节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茬数多、产量高,而干旱季节几乎无子实体形成;在4个调查点中,菌腔虫瘿数量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数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74、0.861、0.904、0.815,在一定程度上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数量与菌腔虫瘿数量总体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
瓶栽条件下覆土方法对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计10种覆土方法研究了瓶栽条件下覆土对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在瓶栽条件下出菇必须通过覆土处理.通过自然条件下覆土、无菌覆土以及覆土中混入细菌、放线菌的对比试验,发现覆土中的微生物能抵抗外界微生物的污染,并对子实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另外,对比覆土后封口培养及敞口培养的处理,大多数封口培养的处理出菇受到抑制,说明CO 2的浓度对暗褐网柄牛肝菌在瓶栽条件下形成子实体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值为4,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无机盐为KH2PO4+ MgSO4·7H2O.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黑木耳液体菌种最佳培养基配方及最佳培养条件,以黑木耳品种"黑山"为材料开展研究.采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天数和摇床转速对黑木耳液体菌种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黑木耳液体菌种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5 g·L-1、豆粕2 g·L-1、磷酸二氢钾0...  相似文献   

14.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优化试验分别对六妹羊肚菌的母种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的最佳母种培养基组合为可溶性淀粉20.0 g·L-1、蛋白胨5.0 g·L-1、KH2PO42.0 g·L-1、叶酸10.0 mg·L-1;最佳母种培养条件为透光率20.0%、pH 6.5、温度26.0℃.通过对母种培养基及培养条...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橙黄疣柄牛肝菌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方法,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培养,筛选出适合橙黄疣柄牛肝菌菌丝生长的基础培养基,其中菌盖和菌柄两者交接处的分离成功率达60%以上。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状况为参照标准,对橙黄疣柄牛肝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确定其最适生长温度、pH值、葡萄糖含量以及氮源。结果表明,橙黄疣柄牛肝菌为中温型菌根真菌,在25℃下长势良好,最佳pH值为6,最佳葡萄糖含量为0.5%,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16.
适合虫草素积累的蛹虫草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蛹虫草液体发酵中适合虫草素积累的培养基和发酵培养条件,以半定量薄层色谱法为检测手段,以虫草素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选的方法,最终优选出的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5 g·L-1、葡萄糖20 g·L-1、磷酸二氢钾1 g·L-1、七水合硫酸镁0.5 g·L-1、维生素B110 mg·L-1、荼乙酸2 mg·L-1.优选出的培养条件为发酵液pH7,培养温度25℃,光照时间12h.  相似文献   

17.
纪纯阳 《食用菌》2020,(4):13-15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优化美味牛肝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确定了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 g/L,麦芽糖22 g/L,酵母膏14 g/L,磷酸二氢钾0.5 g/L,硫酸铵2.7 g/L,硫酸亚铁67 mg/L,硫酸铜100μg/L。试验结果为液体培养美味牛肝菌菌丝培养基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8个不同采集地来源的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菌株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了菌丝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初筛和出菇复筛试验。结果表明:8个供试菌株在M1琼脂培养基(200g马铃薯、20g葡萄糖、2g酵母膏、1g MgSO_4、1g KH_2PO_4、20g琼脂、1000mL水)上菌丝长势均粗壮浓密,在M1液体培养基(M1琼脂培养基不加琼脂)中,除菌株Cy3和Cy6(因菌丝生长缓慢或几乎不继续生长而被淘汰)外其它6个菌株均生长良好;出菇试验中,菌株Cy4表现优良栽培性状:菌丝在培养料中长势强,子实体产量高[单菇重(101.0±5.2)g,成熟率95%],商品性状好(菌盖黑褐色、菌柄黄色粗壮和基部稍膨大)。  相似文献   

19.
研究成功分离出野生牛肝菌菌丝,同时在培养基中已有组织分化。菌丝经ITS鉴定为美网柄牛肝菌(Boletus reticulatus Schaeff.),也即同物异名的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subsp.reticulatus(Schaeff)Konr.];最适培养基:黄豆粉培养基(葡萄糖20g,KH_2PO_4 1g,酵母膏7g,黄豆粉3g,MgSO_4·7H_2O 0.5g,MnSO_4·H_2O 0.5g,琼脂20g,H_2O 1000mL)。最适培养温度28℃。  相似文献   

20.
以野生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的菌丝为原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中的最佳碳源、最佳氮源和最佳无机盐。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糖为最佳碳源,酵母膏为最佳氮源,CaSO_4为最佳无机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5 g·L_(-1)、酵母膏2.5 g·L_(-1)、Ca SO40.3 g·L_(-1)、琼脂20 g·L_(-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