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楷清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1989,(3)
<正> 发病情况及症状永修县政府机关食堂喂养仔猪64头,体重25—40斤,均作过猪瘟、丹毒、肺疫、副伤寒、链球菌弱毒苗的预防接种。所喂饲料为县饲料公司生产的配合饲料。1987年5月22日上午有4头猪突然发病,体温在42℃以上,稽留2一3天。食欲废绝,部份病例呕吐和腹泻,排泄物呈淡黄、 相似文献
2.
侯楷清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1988,(3)
1987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我县三个猪场相继爆发了仔猪的一种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口、鼻、耳壳和胸腹下等处呈蓝紫红色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3.
1987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我县三个猪场相继暴发了仔猪的一种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口、鼻、耳壳和胸腹下部等处呈玫瑰红紫色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发病率为73.7—95.3%,死亡率为7.8—37.7%。经临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一种B群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传染病。现将发病、诊断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5.
<正>自19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吉安县出现多例牛猝死症,我们初步判断其中一部分为牛魏氏梭菌病。现将其中3例归纳总结。牛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很高。临床上以病牛气性坏疽和肠毒血症、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病牛突然死亡为主要特征。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两季较多。大小牛都可发病,但以犊牛、孕牛和高产奶牛多发,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刘家森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19(9):55-56
魏氏梭菌病,又称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病,是兔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腹泻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病原:魏氏梭菌即产气荚膜梭菌,一般可分为A、B、C、D、E、F六型。兔的魏氏梭菌病主要由A型引起,少数为E型。A型魏氏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两端稍钝圆,无鞭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与临诊症状1998年8月,江西某猪场的2-4日龄仔猪突然发病,病仔猪尖叫,口吐泡沫,倒地后四肢呈划水状,体温为39.5-40.2℃。病程较短,一般于出现症状后2-3h即死亡,死后尸体腹部迅速膨气,部分病猪死前就已膨气。15d内共死亡初生仔猪200余头(最多的1d共死亡80余头),这段时间所产仔猪的大部分窝次死亡过半,部分为整窝死亡。这些发病仔猪在出生时均表现正常。2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胃肠膨气,空肠段外观呈暗红色,其内容物呈血样。其他肠段未见出血,肠内容物为黄色。肾弥漫性针尖样出血,膀胱积…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白涛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19,(3):81-82
猪魏氏梭菌病是由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在气候寒冷、阴雨潮湿的时节流行。任何品种、年龄的猪只都能够感染发病,特别是小于1周龄的哺乳仔猪和频繁使用的种公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仔猪通常呈暴发流行,中大猪和成年猪往往呈零星散发。该病突然发生,病程持续时间短,有时没有明显的前期症状就会突然死亡。定期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应急处理,可有效减少发病和控制传播。 相似文献
13.
14.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肉食产品的市场缺口逐渐增大,我国猪养殖业也逐渐从散养、非标准养殖向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型,在此过程中,各类疫病感染容易造成猪群的不健康生长,造成其体重、食欲下降,影响肉料比、出栏时间等,甚至会造成猪死亡,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的稳定产出。魏氏梭菌病便是一种威胁猪群的常见疫病,其没有前期症状、发病较急,生猪感染后死亡率较高,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应格外注意防控的疾病之一。文章在分析该病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的基础上,简述其发病特征,并探究有效的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16.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6)
正猪魏氏梭菌病的致病原是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包括A-E等5型,是引起动物气肿疽病变的一种病原体,其中A、E型可引起严重肠炎,其产生的a毒素会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毒血症。本文笔者根据猪魏氏梭菌病的致病原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进一步探讨优化防控措施,针对性更强,实际效果更佳,对猪场的保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仔猪魏氏梭菌病常发生在3日龄以下的哺乳仔猪,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笔者在售后服务中,遇到某扩繁场10~25日龄哺乳仔猪发生魏氏梭菌病,经及时防治,制止了病情的扩大。1 发病情况 该场1999年9月,10~25日龄健壮乳猪发生突然死亡,这次共发病8窝,占总产窝数50%,死亡32头,占总产仔猪36%,1窝中发病死亡2~3头的较多,整窝死亡的没有,一旦发病,仔猪死亡率100%。2 临床症状 尖叫,呕吐,有些拉黄色或黄褐色稀粪,有些不拉稀,几乎没有拉红色粪便的,体温40~41℃,后期全身松软,俯卧地上死亡。3 剖检变化 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