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中后期三化螟白穗田间空间分布型呈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即白穗团,而白穗团内的白穗在田间分布呈聚集型。三化螟高密度发生时,采用平行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和棋盘式取样法与对照(全田普查法)无显著盖异。利用反正弦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取样方法中以棋盘式取样法更接近全田普查法,说明该法对三化螟为害状调查更适宜采用。 相似文献
2.
3.
4.
水稻鼠害田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频次拟合法和Iwao法,对水稻不同生育期鼠害田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稻田鼠害株多属负二项分布,即以个体群为基本成分,呈现聚集分布型。根据田间分布型信息,得到了水稻鼠害田问调查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以及由鼠害丛率(M)估算鼠害株率(Y)和平均密度(X)的回归估值抽样模型(经X~2检验,P>0.05)。最后,应用估值抽样模型计算鼠害防治指标,并以此建立鼠害防治的序贯决策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5.
6.
7.
中华稻蝗已成为局部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笔者于1989—1990年对该虫蝻在田间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并进一步探讨了抽样技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方法: 在中华稻蝗蝻处于二、三龄(低龄阶段),五、六龄期(高龄阶段)分别调查不同类型田块8块,再定一块田从蝻孵化至羽化定期调查扩散行为。调查时采用目测1m~2样点等距离取样方法,统计时以每块田为单位,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和频次分布检验法判断空间分布型,并根据分布型计算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及不同抽样方法可靠性比较。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 Drake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抽样技术,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回归模型分析了茶网蝽成虫、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利用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使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其理论抽样数和若虫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成虫、若虫空间分布型均呈密度依赖性负二项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成虫聚集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若虫密度低于2.624 9头/叶时聚集是由环境因素引起,若虫密度高于2.624 9头/叶时由环境因素与昆虫自身聚集习性共同引起。对若虫进行序贯抽样,当防治阈值为4头/叶、分布临界值为1.96时,防治上、下限方程分别为:■和■,百叶若虫量达到471头以上时需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为该病害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选取13块稻田逐丛调查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法则,研究了广东西南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稻田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空间分布格局随着病丛密度的提高逐步从聚集型向均匀型演变发展。m*-m回归分析表明病丛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个体的空间分布随着病丛密度的提高而趋向均匀分布。根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以均匀为主的空间分布特性,田间抽样调查以采用五点或对角线法等较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n=(1.96)2/D2(1.287 1/+0.079 9)。 相似文献
10.
黑绒金龟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成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4,12(4):56-60,56
根据对西吉县10块豌豆中黑绒金龟随机多点抽样调查的3年资料,配合Ney-ma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发现该虫在豌豆田符合负二项分布,应用IwaoX-X回归法和Taylor指数法求得理论抽样量模型,从而导出不同置信度t,不同虫中密度X(头/m^2)和不同允许误差D下的理论抽样数N。利用Iwao和Taylor序贯抽样模式,得到该虫的两个序贯抽样模型。结合Iwao和Taylor的二个模型,得到了该虫的复合序 相似文献
11.
12.
二化螟种群突增机制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 1 999年对二化螟种群在攸县稻区种植制中周年数量动态变化、嗜性和为害特征的观察 ,不同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的效果对比调查 ,结合当地影响其种群发生和为害的多个因子的综合分析认为 ,气候偏暖、粗秆品种的扩种、药剂防效的降低、螟虫繁殖力的提高及种植制度和作业方式的变更是近年二化螟种群突增和为害加重的重要诱因。并提出了“依托农业防治 ,突出科学用药”的控螟策略以及“狠治一、三代压基数 ,巧治二、四代减损失 ,重治桥梁田降低转化率”的周年全程控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二化螟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福建省,二化螟是再生稻的重要害虫。作者对第二代二化螟为害前季稻造成的产量损失结构进行了通径分析。通过田间调查和小区试验,建立了再生稻二化螟防治指标模型: ET=(100C·F-P·E(0.0037N_1 0.1207N_2))/(P·E(0.0123N_1 0.0098N_2)) (卵块密度) ET=(100C·F-P·E(0.0097N_1 0.1258N_2))/(P·E(0.7077N_1 0.5601N_2)) (枯鞘株率) 按照防治指标模型,制定出不同产量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连作晚稻三化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三化螟幼虫在晚梗稻分蘖、圆秆、孕穗、破口期均能侵入,所形成的为害株数、为害类型和幼虫存活率与生育期有密切关系,为害丛、株增长呈S型曲线。分蘖期、孕穗—破口期引起丛、株为害率和损失率与卵块密度显著相关,每个卵块损失稻谷分别为59.11±2.99g、74.58±3.31g。考种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减少。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三化螟经济允许卵块密度为:分蘖期130—150块/666.7m~2,孕穗—破口期100—120块/666.7m~2;防治指标:分蘖期100—110块/666.7m~2,为害团50—60个/666.7m~2,丛为害率2.0%—3.0%,株为害率1.0%—1.5%。 相似文献
16.
棉田捕食性天敌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天敌的空间分布型对于利用天敌控制害虫以及天敌试验研究工作均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天敌的调查取样设计技术的精确程度与保护利用效果,而且还可借以看出天敌的生活习性以及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程度,从而有助于种群消长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