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业信息探索》2013,(10):46-47
1稻谷、小麦、玉米是我国人民三大主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5.8957亿t,其中稻谷2.0429亿t.小麦1.2058亿t,玉米2.0812亿t,三大主粮占90.4%。近9年来.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累计增产1.5890亿t,年均增产1765万t.增量主要来自稻谷、小麦、玉米。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连续9年增产后,主粮继续增产有难度。  相似文献   

2.
吕聪  王平  常鹏  靳婧  刘阳  马龙雪  杨庆利  邢福国 《核农学报》2019,33(10):2033-2039
为了解析不同培养温度和水分活度对稻谷和大米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影响,揭示温度和水分活度(aw)调控稻米上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分子机制,以湖南黄华占稻谷和黑龙江稻花香大米为原料,分析稻谷和大米的真菌菌相,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稻谷和大米AFB1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稻谷和大米水分活度及温度对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w降低至0.75以下,稻谷和大米上不适合黄曲霉生长繁殖和产毒。在33℃、aw为0.96条件下大米黄曲霉产毒最多,33℃、aw为0.90条件下大米黄曲霉的生长最好;稻谷则是在温度37℃,aw为0.94和0.92条件下分别为最适产毒和生长,可见黄曲霉在稻谷和大米上生长和产毒的最适条件并不统一。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低温25℃可以促进黄曲霉产毒基因表达,但毒素在转录合成过程中受到了阻抑,高温37℃则抑制部分结构基因的表达,但菌的生长受到极显著影响而导致毒素量极低。因此,稻谷和大米储藏期及加工时,保持较低的aw是有效预防黄曲霉侵染及AFB1污染的关键。本研究结果为制定储藏及加工期稻谷和大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锌肥施用方式对小麦、玉米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和"先玉335"玉米品种,"良星99"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土施和叶面喷施锌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华北石灰性土壤上,土施和叶面喷施锌肥并没有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小麦产量有一定程度增加;土施以及叶面喷施锌肥均显著提高小麦、玉米籽粒锌含量,叶面喷施锌肥的效果更好,并且小麦籽粒锌含量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玉米。土施和叶面喷施均能显著降低小麦、玉米籽粒磷锌摩尔比,增加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叶面喷施的效果更好。因此,单独叶面喷施锌肥或与土施相结合是提高小麦、玉米籽粒锌含量的有效措施,是保障人体锌营养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小麦和玉米苗期是磷素营养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研究两种作物苗期对介质供磷反应,可为合理施用磷肥提供参考.试验设缺磷对照、低磷胁迫、中等磷胁迫和正常供磷(P2O5含量分别为0、0.05 mmol·L-1、0.3 mmol·L-1和0.5 mmol·L-1) 4种磷水平,选取小麦"小偃22号"、"兰考4号"和玉米"屯玉65号"、"户单4号"为指标作物,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小麦、玉米苗期磷累积量对介质不同供磷水平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供磷水平下,两种作物苗期磷累积量显著不同且因作物类型、基因型、器官及测定时期不同而异.总体而言,介质供磷后,苗期早期生长阶段(出苗后25 d以前),小麦的介质最佳供磷水平较玉米高;苗期后期(出苗后40~50 d),小麦和玉米最佳供磷水平一致.如果以低磷胁迫作为对比进行分析,玉米苗期整株磷累积量对介质供磷的敏感性比小麦强;从不同基因型来看:"兰考4号"对介质供磷的敏感性强于"小偃22号","屯玉65号"和"户单4号"基本一致.缺磷条件下小麦较玉米磷效率高,供磷条件下玉米较小麦高;但不同基因型间规律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玉米周年水肥利用效应,在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原阳科学实验站进行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研究。试验肥料设置底施、1次追施和2次追施,水分设置1水、2水和3水,每次灌水450 m3/hm2。结果表明:补充灌溉与追肥相结合对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效果,其中小麦穗长增加0.2~0.8 cm,穗粒数增加2~10粒,千粒质量增加2~9 g,成穗数增加9万~57万穗/hm2;玉米穗长增加0.48~1.82 cm,行粒数增加2.0~8.4粒,5穗穗粒质量增加15~374 g,百粒质量增加2.0~13.0 g。同时,补充灌溉和追肥处理较对照小麦增产9.85%~37.93%,与一次性底施肥处理相比,相应补充灌溉+追肥处理增产9.92%~25.66%,以3水2肥效果最好;与1次追肥处理相比,相应2次追肥增产3.95%~6.11%,以2水2肥效果最好。与对照、相应1次性底施肥和1次追肥处理相比,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1.05%~46.62%、18.71%~32.03%和2.8%~5.42%;小麦玉米综合产量分别增加10.46%~42.36%、14.37%~28.87%和3.34%~5.75%,与小麦增产趋势一致。小麦玉米综合灌水利用效率较对照增加0.95~5.41 kg/m3,较一次性底施肥0.56~3.81 kg/m3,较1次追肥提高0.35~0.67 kg/m3,均以1水2肥处理最好。因此,节水增产的最佳配置为2水2肥和1水2肥。  相似文献   

6.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4(6):102-102
<正>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1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将从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部分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此举意在抑制过快增长的粮食出口,稳定粮食价格。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宣布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84种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颗粒燃料抗结渣剂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解决秸秆类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结渣问题,通过在玉米秸秆中分别添加4种添加剂,对其结渣率、灰熔融特性、燃料特性等开展试验研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的MgCO3、CaCO3、Al2O3添加剂均可有效改善结渣效果,其中MgCO3的抗结渣效果最好,结渣率近似为零;CaCO3添加剂结渣率低于10%,抗结渣效果性价比最高。同时,添加添加剂对燃料的燃烧性能无明显影响。这为解决玉米秸秆等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结渣问题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米草玉米的耐盐效果及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最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培育耐盐碱作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大米草玉米耐盐碱能力和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筛选出的适应盐渍土种植的优良大米草玉米自交系具有很强的生长势和耐盐碱性,耐盐能力为11.76g/kg。根据作物生长势好,生长势强和生长势特强3种长势试验地块的测试结果,3种地块土壤脱盐率依次为15.7%,22.9%和34.5%,表明通过培育优选出的大米草玉米不仅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能力,而且还对改良盐渍化土壤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基于类Fenton反应的用于谷物中镉测定的快速消解方法。推荐快速消解的反应条件范围为,谷物样品0.2 g,30%过氧化氢5~7 mL,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0.005~0.01 g,硝酸60~100μL,单位体积超声强度4~20W/mL,超声时间20~30 min。在此条件下对大米样品进行快速消解,与传统湿法消解比较测定样品中镉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对大米、麦芯粉、玉米3种谷物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80%~110%之间。用四川大米、河南小麦、小麦、玉米4种标准物质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证明这种基于类Fenton反应的用于谷物中镉测定的快速消解方法可用于谷物样品快速前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人参副产物的适口性,使人参副产物更好地应用在饲料添加剂中,对发酵菌剂能否提高人参副产物的适口性进行了比对研究。试验选择了9头月龄相同、体重相近的延边黄牛,分为对照组Ⅰ(基础日粮)、试验组Ⅱ(基础日粮添加3%人参副产物)、试验组Ⅲ(基础日粮添加3%发酵人参副产物)进行为期60 d的适口性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后的人参副产物在感官性状上有明显改善,增加了采食量,提高了采食速度,从而提高了人参副产物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11.
对稻田养鱼(垄稻沟鱼)后的稻田土壤、田水、水稻植株、稻米蛋白质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和田水的氮,磷、钾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得到改善;水稻的根系活力增强,分蘖增多,稻株的氮、磷、钾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的累积均有明显增加,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也有所提高;稻田杂草基本根除,同时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引言据国内外报道(Goriog Cleve 1962),氮素化肥施入土壤中,有相当一部分从土壤中损失,一般作物只能利用30-50%。施于土壤中氮肥损失的途径主要是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流失,硝态氮在嫌气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以及亚硝酸盐的化学分解。  相似文献   

13.
于1993年早造分别在水稻秧苗期、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及灌浆期以0(对照),100,200,300mg/L广增素802喷施叶面,研究广增素802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00mg/L浓度的广增素802能增加水稻秧苗的叶绿素含量,降低ATP酶的活性,增加秧苗的总根数、新根数和干物质重量,有利于培育壮秧。200mg/L和300mg/L浓度的广增素802能增加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5.67%~7.86%,提高了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对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一个控制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的QTL进行精细定位研究。针对前期定位的RM587-RM6119区域,应用在目标区间内杂合片段呈交叉排列的3个剩余杂合体,自交后获得3套F2∶3群体,对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单株产量进行QTL分析。在3套群体中均检测到控制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单株产量的QTL,其遗传作用均以加性作用为主,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母本珍汕97B,且QTL的效应在各群体间相近。因此,该目标区间存在一个共同的QTL,通过控制每穗粒数来调控单株产量。通过比较3个剩余杂合体共有的杂合区间,最终将控制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的QTL定位于RM3414-RM19417之间约96.4kb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新嫩组织的硅质化及其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供硅处理与否的溶液培养水稻作供试材料,研究了硅在新嫩组织中的含量、分布、形态分组和动态变化及其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组织硅质化在展叶( 或出穗) 前即已开始,在稻瘟病菌入侵的关键时期展叶( 或出穗) 后最初几天,供硅与否其组织硅质化状况已存在悬殊差异。前者新嫩叶片SiO2含量达5-45% ,难溶性硅占全硅量94-5% ;后者新嫩叶片SiO2含量仅为1-20 % ,难溶性硅占全硅量只78-33% 。供硅的新嫩叶片表面已有明显亚铃状硅化细胞出现,乳突粗大,X-射线硅的能谱分析线在硅化细胞和乳突处出现较高的峰,表明该处硅的分布密度较高。而未经供硅处理的对照此时新嫩叶片表面未见明显硅化细胞,乳突小,X-射线硅的能谱分析线为无曲折变化的平滑直线。供硅与否水稻新嫩组织间上述差异是导致日后稻瘟病发病率明显不同的基础。试验还表明,无论供硅与否,水稻体内可溶性硅含量始终维持在0-3% 左右,表明这可能是稻体组织内由可溶性硅转化为难溶性硅的一个阈值。  相似文献   

16.
冷冻虾仁辐照保鲜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研究了出口冷冻虾仁的辐照保鲜效果 ,并对辐照冷冻虾仁的微生物指标、主要营养成分、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3~ 5kGy的辐照剂量可以杀灭冷冻虾仁中 99%以上的微生物 ,经 1~ 9kGy剂量辐照 ,虾肉中大多数氨基酸含量均有增加 ,其总量明显高于对照 ,增加幅度在 0 33%~ 2 4 6%之间 ,辐照后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降低 ,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辐照前后无显著差异 ,辐照后虾仁在 - 7℃下贮存 ,保鲜期比对照延长 6个月。  相似文献   

17.
基于稻米摄入风险的稻田土壤镉临界值研究:个案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浙江富阳某乡土壤Cd的污染,以及水稻对土壤Cd的吸收,并应用基于稻米摄入风险的方法推导了土壤Cd的临界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与稻米Cd污染严重。结合土壤总Cd和土壤pH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稻米Cd含量的预测模型。应用预测模型计算表明,pH分别为5、6、7、8时土壤Cd的临界值分别为0.42mgkg-1、0.79mgkg-1、1.49mgkg-1和2.81mgkg-1。土壤性质差异使得Cd的临界值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在研究区,有73%地区总Cd含量超过了所对应的临界值,因此需要实施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土壤Cd的临界值推导过程中不确定性来源主要为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水稻Cd的预测模型,土壤pH是最敏感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陈怀满 《土壤学报》1985,22(1):85-92
在温室中进行了剖析添加的Cd、P、Zn对稻谷产量、植株和稻草中的矿物含量以及糙米中Cd的浓度的研究。P增加了稻谷和植株产量,而Cd、Zn和P-Zn的交互作用使其降低。稻谷和植株产量有类似的线性回归方程式,其稻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17.24+0.0466(P)-0.1850(Cd)-0.1115(Zn)-0.0005(P-Zn) 其R2=0.97**,式中Y为稻谷产量(克/株);P为添加的P浓度(毫克/公斤);(Cd)为添加的Cd浓度(毫克/公斤);(Zn)为添加的Zn浓度(毫克/公斤);(P-Zn)为P和Zn的交互作用。所有处理均明显地影响着稻草中矿物元素的含量。粕米中的Cd浓度随着添加的Cd、P、Z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只有Cd的影响是显著的。粕米中Cd的浓度与收获时用0.05M HCI所提取的风干土中的Cd浓度有极显著相关性(Y=0.75**).对糙米中Cd浓度的评价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探明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影响,试验选用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和籼粳交水稻甬优2640为材料,系统研究播期对机插稻茎蘖动态、穗部性状和籽粒灌浆动态特性的影响,阐明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及其构成特征。研究表明,播期推迟,机插稻茎蘖数拔节期显著升高、成熟期下降,成穗率明显降低,早播与晚播变化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机插稻穗长、着粒密度、单穗粒质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二次枝梗数比例、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单次枝梗着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均随播期推迟而呈下降趋势,而一次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呈上升趋势,且籼粳交水稻受播期影响较大。除一次二次枝梗数比例、一次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和一次枝梗着粒数差异较小外,穗部构成特征其余指标均于早播、晚播间差异显著(P0.05)。随机插稻播期推迟,强、弱势粒米粒终极生长量变小,单粒质量降低,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下降,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迟,活跃灌浆期和有效灌浆时间均延长;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差异较小,晚播较低,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推迟,活跃灌浆期缩短,有效灌浆时间延长。适宜早播机插水稻,群体茎蘖升降平稳,有效穗数增多,穗粒充足,穗部结构优化,结实率高,灌浆持续时间长,灌浆速率稳而高,弱势粒灌浆更充实,易实现稳产、高产。因此,苏中地区机插水稻提前至5月26日播种,抢时早栽,可实现单产突破。  相似文献   

20.
空间技术诱发的水稻早熟突变系的品质性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间技术诱发产生的 9个水稻早熟突变系分析表明 :与原亲本相比 ,突变系的外观品质变化明显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AAC)出现高、中、低 3种变异 ;多数突变系的淀粉粘滞特性和碱消值比原亲本差 ,少数相似 ;胶稠度与原亲本相仿或明显改良 ;除突变系SP5 0 1外 ,农艺性状变差 ,但千粒重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