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鱼类发病率也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关。通常在适温范围内(7-23℃),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快、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  相似文献   

3.
1,测水温确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关。一般来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快、少生病。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鲤鱼、草鱼、鳊鱼等吃食鱼类体重的1%-3%,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饲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  相似文献   

4.
一、测水温定投饵量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度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其具体  相似文献   

5.
一、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在适度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0~6℃时,每天  相似文献   

6.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发病率也与摄食强度紧密相联。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严格确定日投饵量。早春时节,水温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鱼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增,以防投草过量造成疾病。5月份以后,水温升到15-20℃,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鳊鱼重的80%。  相似文献   

7.
<正> 1 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量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0~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  相似文献   

8.
钱程 《新农村》2011,(2):31+56
1.投饵施肥投饵是满足鱼类生长,提高产量的物质基础。开春后天气逐渐转暖,当水温升至8~10℃时,常规鱼类(四大家鱼、鲫、鲤等)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多。热带、亚热带鱼类(罗非、白鲳、土鲮、泰鲮等)则在12℃以上时开始摄食。由于春放鱼种苗小,水温低,投饵量应掌握由少到多的原  相似文献   

9.
<正> 1 测水体温度定投饵量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0℃~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  相似文献   

10.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在7℃-32℃范围内,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鱼、鳊鱼等  相似文献   

11.
武清爽 《新农村》2008,(2):24-24
1.测水体温度定投饵量 鱼类属变温动物,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发病率则与摄食强度相联。在适温范围(7~32℃)内,水温越高,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水温升降规律严格确定日投饲量。  相似文献   

12.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在7℃~32℃范围内,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鱼、鳊鱼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进入5月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存塘鱼体重的50%;7月~9月,当水温上升到25℃时,日投草量可稳定为存塘鱼体重的80%.以后随着水温下降,投草量亦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3.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开始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鳊鱼重的50%。  相似文献   

14.
五月渔事     
一、池塘常规养殖鱼类的管理水温回升后,多数鱼摄食量逐渐增加,达20℃以上时已进入生长旺季,因此投饵应尽量满足需求,日投饵次数应达2次,上、下午各1次。养殖  相似文献   

15.
1.测水温定投饵量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在整个投饵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按四定投饵法进行。  相似文献   

16.
五月渔事     
一、池塘常规养殖鱼类的管理 水温回升后.多数鱼摄食量逐渐增加.达20℃以上时已进入生长旺季,因此投饵应尽量满足需求,日投饵次数应达2次,上、下午各1次。养殖的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应适当增加施肥量.以施有机肥为好。塘内架设好增氧机,每天要视天气、水质等情况及时开增氧机增氧。  相似文献   

17.
<正> (2)投饵量 河蟹生性贪吃,尤喜食动物性饵料。从现有生产统计资料分析,河蟹的饵料系数较大,一般都在5以上。为此,要根据池塘养蟹规模、产量、饵料系数计算出全年需要的饵料量,落实好来源,搞好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的合理配比,制定好月投饵和日投饵计划,实行科学投饵。凡有条件的,可采取训练河蟹摄食,以充分利用饵料。 河蟹的摄食强度与季节、水温以及河蟹不同生长阶段,有很大关系。冬季水温虽然偏低,但只要天气晴暖,河蟹就会出来活动,并少量摄食。3月底4月初,水温高河蟹全面开食,6~10月是河蟹摄食的旺季,特别是9月份河蟹的摄食强度最  相似文献   

18.
夏秋季水温较高,是鱼虾蟹生长育肥的关键时期,俗话说“夏季长壳,秋季长肉”,同时也是病害高发期,因此,加强夏秋季生产管理十分重要。1.加强投饵。7~9月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在主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饲料,待其基本吃光,再投喂配合颗粒或其它精饲料,日投2~3次,投饵  相似文献   

19.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鱼的食欲渐趋旺盛.做好成鱼池的春季管理,是夺取全年成鱼高产的重要环节.1注意投饵施肥池塘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开始摄食,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大.根据鱼的生理特点,春季成鱼池的投饵应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则.投喂的方法是先投喂精饲料,以后逐渐投喂人工栽培的青饲料和鲜嫩草.饲料要投喂在固定的食台上,每天上午投喂1次或上、下午各投喂1次.  相似文献   

20.
杨俊文 《福建农业》2007,(10):24-25
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水温的变化,与鱼的活动密切相关。冬季降临,水温下降,鱼也就随之进入越冬状态。鱼种养到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左右,鱼摄食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