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金福菇的栽培培养基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豆秸粉做为主料,添加一定比例的辅料栽培金福菇是可行的;栽培培养基中以C处理菌丝生长最快,长势最好,生物学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福州本地栽培的优良草菇品种,对20个草菇品种的菌丝生长特性、出菇特性、生物学效率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0个供试菌株遗传差异显著,菌株V1296、V1295、上海草菇三个菌株在菌丝长势、生长速度、商品性、耐储性及产量方面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福州地区生产应用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通过3个虎奶菇种源菌株在6种不同母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与生长势的比较,3个种源虎奶菇在母种培养基M6即酵母粉综合培养基表现均为最佳,无论从生长速度,还是生长势(菌丝雪白、菌落浓厚、菌丝均匀整齐、紧密)上来讲都最适合菌丝生长,可作为虎奶菇菌株母种繁殖的首选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合当地栽培的真姬菇品种,通过对来自国内和韩国的共4株真姬菇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菌丝生长特征、子实体商品性状、出菇及产量等因素,韩引菌株A4表现最好,其菌丝长势良好,抗杂性好,子实体呈深灰色,大小适中,出菇快,头潮菇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达到40.12%,适合黑龙江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合于北方高寒冷凉地区工厂化生产栽培的国内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引进W192、W2000和AS27963等3个国内菌株,与当地主栽国外菌株A15进行品种对比试验~([1-2])。在栽培过程中,主要对不同菌株菌丝的长势、形态特征、出菇期、商品性、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W192菌丝萌发速度快、长势强劲,对照A15表现相当。  相似文献   

6.
在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八家子镇泉水洞林场,采集到一株野生猴头菌株,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对其进行了菌丝体生长速度、菌丝特性试验,并进行了出菇试验,观察分析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子实体大、菌刺长、圆整紧实、颜色洁白、形态好,适合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7.
选择不同培养基对大别山野生"扒皮菇"菌种进行分离与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可以作为野生扒皮菇母种培养基,母种菌丝长势较好,长速较快。以小麦培养基作为栽培种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好,棉籽壳培养基次之,玉米芯培养基最差。3种培养基在温度20~30℃,昼夜平均温差14℃,pH值4~4.5,空气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均未有子实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红芝菌株G801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得出:该菌株菌丝在6—36℃温度范围内都能生长,以26—28℃为最适生长温度范围,生长适应性强、爬壁能力强、长速快。在PDA培养基上平均长速为4.6cm/d;在木屑培养基上平均长速为5.5cm/d,是一种既适合木屑栽培,又适合段木栽培的优良菌株,但其子实体生育阶段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较严格,只有在26—28℃的温度,85—95%的湿度,300—500lux的散射光,CO_2浓度低于0.1%的条件下子实体才能正常分化和生长。野外埋土出菇栽培优于室内栽培,不仅管理简便,而且具有以下三大优点:①保墒好,温湿度稳定,有利于子实体分化,出菇整齐;②O_2充足,光线适宜、成菇率多、产量提高21.5%,朵形圆正、畸形芝少、色泽红褐色、质量好;③可减少病虫害发生,绿霉等各种霉菌及螨类、菇蝇等病虫害因培养基在土层之下破坏了生存条件而不易发生。  相似文献   

9.
通过松杉灵芝供试菌株在不同培养基配方上生长试验及栽培出菇试验,筛选出松杉灵芝高产培养基配方2个,培养基配方添加玉米粉,松杉灵芝产量增加,落叶松木屑作为栽培原料,在菌丝长势、生长速度及产量方面与阔叶木屑没有显著差别。目前,阔叶木屑紧缺、价格昂贵,而落叶松木屑较为丰富,价格低廉,落叶松木屑作为松杉灵芝栽培原料更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元蘑1号和元蘑5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秋季闲置黑木耳棚室进行元蘑栽培研究,对2种元蘑菌株菌丝长势、生长速度、污染率、出菇集中程度、子实体形态特征、单袋产量和生物转化率进行比较研究,筛选适合秋季黑木耳棚室栽培的元蘑菌株。结果发现:元蘑1号菌丝生长速度较元蘑5号快,污染率较元蘑5号低;出菇管理中发现,元蘑1号出菇较集中,子实体品质、单袋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较元蘑5号高。结论为元蘑1号适合利用黑木耳棚室栽培出菇。  相似文献   

11.
为改良柱状田头菇栽培基质配方,提高其制菌袋成品率和产量,通过多重对比试验,对栽培基质与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柱状田头菇栽培基质的主料应以棉籽壳为主,辅料麸皮添加量20%为宜,含水量65%最适,菌丝生长以栽培基质碳氮比(50-60):1较好,生物学效率以碳氮比40:1左右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乌桕优株1年生子代幼苗为材料,对其生长特性及光合指标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优株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均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其中6号乌桕为中光合速率、低耗水、高水分利用型;12号为低光合速率、低耗水、低水分利用型;13号为中光合速率、中耗水、低水分利用型;21和23号为高光合速率、高耗水、低...  相似文献   

13.
苏氏克虫菌1号、2号防治文山松毛虫的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研制出的苏氏克虫菌1号和2号生物农药, 对文山松毛虫幼虫进行了林间药效对比试验。其用药后1天、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3 6 %和54 4 %; 苏氏克虫菌2号分别为7 2 %和43 2 %,差异达极显著。用药后10天和1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9 2 %、87 6 %, 2号分别为76 0 %和84 0 %, 二者的效果差异由极显著降为显著水平。纵观其防治文山松毛虫幼虫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比2号的药效来得快, 且最终效果也强于2号。  相似文献   

14.
四个灵芝菌株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红芝、园艺6号、灵芝F1、紫芝对4个灵芝菌株生物学性状比较,筛选出红芝为最优菌株。其特点为:母种和原种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洁白浓密,边缘整齐,在栽培过程中生长良好生物学效率较高,生物学性状优于其它菌株,适宜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理种源翅荚木苗期光合特征的日变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不同地理种源翅荚木苗期光合特征的日变异规律,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于夏季末期对翅荚木苗期的光合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翅荚木各种源苗期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气孔导度除通道种源为"双峰"型外,其它种源为"单峰"型;蒸腾速率是桂林、江华、通道种源为"双峰"型,忻城、靖西、平果、融水、英德、韶关、兴义种源为"单峰"型.(2)翅荚木各种源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异规律除平果种源为"单峰"型外,其它种源为"双峰"型;气孔导度是忻城、靖西、桂林、平果、兴义种源为"单峰"型,融水、英德、韶关、江华、通道种源为"双峰"型;蒸腾速率是靖西、桂林、兴义种源为"单峰"型,忻城、平果、融水、英德、韶关、江华、通道种源为"双峰"型.(3)所有种源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异规律为"V"字型.(4)所有种源的上部、下部叶片以傍晚的净光合速率为全天最低,气孔导度值在全天中以傍晚时最低,胞间CO2浓度以清早为最高、下午14:00最低,蒸腾速率在全天中以傍晚时最低.(5)各种源上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明显大于下部叶片的值.  相似文献   

16.
对5个美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吉泰盆地的物候期进行观测,并连续两年对其成活率、保存率与形态指标生长量及虫害防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不同核桃品种之间的物候期存在差异,芽萌动期极差值最大,其次为芽开裂期、展叶期;物候期最早的是赣选4号,最晚的则是赣选5号;②赣选2号、4号成活率与保存率较高,赣选2号与4号的树高增长最快,赣选1号树高增长较慢;而地径增长当年不同品种的差异不显著,翌年的差异显著;冠幅面积年均增长量表现为赣选4号>赣选5号>赣选2号>赣选3号>赣选1;③综合比较初步认为赣选4号与赣选2号较适宜在泰和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7.
云杉属的种和种源选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国有樟村坪林场营造云杉属5个种18个种源的种和种源试验林,进行云杉属的种和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5种云杉18个种源的造林成活率为76%~92%,平均85.0%;保存率为27%~73%,平均46.1%。欧洲云杉的平均成活率和平均保存率最高,分别达89.0%和60.0%,其中4号、6号2个种源的平均成活率和平均保存率分别达87.5%和67.0%。6年生欧洲云杉的平均树高比其它4个种的平均树高生长量提高36.85%,其中最优良种源是4号和6号种源,该2个种源的平均树高生长量比5号和7号2个种源提高26.63%;4~6年生林不同种源的保存率与历年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年生林树高和地径之间、5年生林树高和冠幅之间、6年生林树高和地径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指标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蓝桉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保山市石灰岩红壤地区进行了历时4年的蓝桉幼林N、P、K不同配比的10种处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促进蓝桉(Eucalyptusglobulus)幼林的生长;其中处理6、9、10增产效果极显著,树高增加16.31%~20.40%,胸径分别增加18.78%~19.21%,材积增加65.04%~70.19%。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促进作用,施过有机肥的处理10生长始终保持优势;磷肥是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每株施430g钙镁磷肥做底肥能使树高、胸径分别增加14.67%、15.87%,每株施215g钙镁磷肥则树高、胸径分别增加11.44%、7.83%;氮肥各水平间无差异,增产效果不明显;钾肥1、2水平间无差异,3水平可能过量,阻碍了肥效发挥。施肥能提高蓝桉生产的经济效益,较好的几个处理依次为6、9、2、10、3产出投入比值均大于对照。综合以上几个因素,N2P3K2为蓝桉幼林的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9.
比较施用叶面肥对大棚基质栽培辣木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叶面肥与对照相比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辣木生长,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鲜叶产量,其中千叶液肥1号+2号600倍液处理比对照增产41.11%,显著地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其他处理的效果依次为千叶液肥1号600倍液,大肥宝600倍液,狮马叶翠1 000倍液,一遍绿750倍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