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虾聚缩虫病是龙虾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池中的龙虾绝大部分感染,如不及时防治,会引起感染细菌病,甚至发生死亡.聚缩虫病病原为聚缩虫,病虾往往在脱壳过程中死亡,幼体、成虾均可发生,对幼虾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弧菌病是对虾育苗期间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作者等在进口亲虾(斑节对虾)、虾苗的检疫中发现许多对虾育苗场发生弧菌病。由于虾母、虾卵和虾苗各阶段幼体发生本病,引起虾母、虾苗死亡,虾卵无法孵出,导致育苗失败,严重地影响了育苗生产。为弄清亲虾是否为育苗期弧菌病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三种对虾虾片养殖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对虾育苗是从对虾无节幼体至仔虾阶段投喂生物饵料(藻、轮虫、卤虫等)及豆浆、蛋黄、酵母等.但由于生物饵料在质和量上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对虾养殖业大发展的需要,一种新型对虾苗期幼体微粒饵料由南开大学和中捷农场研究成功。1986年8月5日河北省科委在沧州市鉴定并验收了这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饵料是对虾育苗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常采用豆浆、蛋白、单胞藻和卤虫等饵料进行育苗生产,费工、费时,占用设备,营养不全,成本高。为了取代生物饵料和代用饵料,探索新的饵料途径,南开大学和中捷农场共同承担了河北省科委下达的对虾苗期幼体微粒饵料研制项目。在两年的研制工作中,调查了国内外有关仔虾饵料研究情况,参考国外仔虾饵料样品和生产工艺资料,结  相似文献   

5.
随着养虾业的迅速发展,对虾种苗的生产也不断扩大。在对虾育苗生产中,人们常采用微藻、轮虫和卤虫幼体等活饵料来培育对虾幼体,但使用活饵料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一方面,受环境与管理等多种条件的影响,活饵料的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另一方面,活饵料的培养需要耗费较大的财力物力,成本偏高。为此,人们不断地研究开发营养全面、造价低廉、适合对虾幼体摄食和消化的人工微型配合饲料,以部分代替对虾育苗中的活饵料。人工微型配合饲料根据制造方法与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微粘饲料、微膜饲料和微胶囊饲料。前两种微型饲料在喂养过程中被水浸泡时,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虾、蟹养殖业的发展,除了要继续提高养殖技术,加强科学管理外,解决育苗期开口饲料紧缺的矛盾已成当务之急。当前,在我国对虾、河蟹等高效益水产养殖的种苗生产中,需要大量使用卤虫等鲜活幼体为开口饵料,随着水产养殖生产的不断扩大及卤虫资源的掠夺性采捞,已使国内卤虫资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胶囊饲料培育凡纳对虾幼体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欧开牌微胶囊饲料(Microencapsulated diet)分别以70%、80%、90%和100%的比例与卤虫活饵料配合来培育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幼体,通过对水质和凡纳对虾幼体生长发育和育苗效果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在整个育苗期间实验组水质较稳定,育苗效果较好,其中80%欧开牌微胶囊饲料和20%卤虫配合使用的育苗效果最好,至仔虾第7天(P7)出苗时,出苗率、平均尾重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只投喂天然饵料的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
DM_(423)菌粉制剂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养虾面积的增加,一些不利于养虾业发展的因素,如池底老化、海水污染、虾病泛滥等纷纷出现,致使产量降低、效益不好。特别是1993年,暴发全国性流行虾病,导致大面积减产、绝产,经济损失巨大。出现这种局面有种种原因,但与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虾病有很大的关系。特别在育苗期间,应用抗生素作为一种常规的“防病”措施大量使用,使对虾幼体一直处于“药浴”状态下成长,影响对虾幼体本身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并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为虾病暴发埋下了隐患。在养成期间,随着虾病的发生,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不仅影响了对…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中国对虾海虾和养殖虾的黑鳃病的发病率、病原和病变机理。发现不管是海虾还是养殖虾均有黑鳃病的个体,海虾患黑鳃病的比例为20%;养殖虾患黑鳃病的比例为90%。引起黑鳃病的病原有弧菌、丝状菌、镰刀菌、链格孢、聚缩虫、病毒等。另外水质污染和污物等也能引起对虾黑鳃病。病原生物多数具有固着特点,其致病机理是:大量病原的附着使锶的代谢功能受阻、通透性低,进而锶组织坏死;病  相似文献   

10.
为了搞好进口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台湾俗称草虾)亲虾的疫病检疫,我所在厦门黄厝临海试验场开展斑节对虾亲虾育苗期内疫病检疫。在育苗期内,发现多起弧菌病,并开展了病原分离鉴定,病因追踪、治疗药物筛选和防治措施研究,有效地防制了弧菌病的发生和蔓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