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涛  陈松  刘敏  田梅惠  刘增虎  杨海  董占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77-14278
[目的]了解吡咯类杀虫剂溴虫腈对家蚕不同性别的毒力差异。[方法]以家蚕卵色限性品种卵2为供试材料,采用浸叶法测定溴虫腈对家蚕雌、雄2~5龄起蚕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溴虫腈对该品种雄蚕各龄期起蚕的LC50都高于同一龄期的雌起蚕,不同龄期中溴虫腈对3龄雌起蚕和雄起蚕的毒力最大,然后依次为2、4、5龄雌起蚕和雄起蚕。[结论]家蚕起蚕雌雄性别对溴虫腈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家蚕对溴虫腈的耐受性机理奠定了基础,也为指导蚕桑安全生产、专养雄蚕和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摘要 1.桑叶細胞液中溶存物質之濃度与蚕儿血液中溶存物質之濃度,有密切关系。即以细胞液濃度大者之桑叶育蚕时,其蚕儿血液濃度亦大,否則反之。 2.蚕儿血液中溶存物質之濃度,依蚕儿發育龄次之增进(本试驗系自第三龄)次第增加,于5龄期显著增大,于上簇后第二日达于最高点,后漸低下,化蛾时之血液濃度,与5龄第3日蚕儿之血液濃度略同。 3.每次脫皮前(本試驗系自第三眠)之血液濃度較脫皮后者为高。各龄蚕儿之血液濃度(本试驗系自第三龄)約于飼食后第3日再見增高。 4.蚕儿血液中溶存物質之濃度,概以雌蚕較雄蚕为大。雌雄间血液浓度之相差,自5龄起蚕后显著,于上簇前后之相当期間內相差特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鸡ANP32家族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在不同月龄鸡免疫器官中的表达特征,为后续研究鸡ANP32家族蛋白与新城疫病毒(NDV)复制及其致病性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分别构建鸡ANP32家族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后进行诱导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情况,并通过荧光观察分析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NP32家族基因在1~6月龄鸡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鸡ANP32家族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ANP32A、pEGFP-C1-ANP32B和pEGFP-C1-ANP32E,转染HEK-293T细胞后得到正确表达,获得携带EGFP标签的融合蛋白EGFP-ANP32A、EGFPANP32B和EGFP-ANP32E,其分子量分别为60.0、57.9和56.9 kD。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EGFP-ANP32A、EGFP-ANP32B和EGFP-ANP32E的荧光与细胞核荧光完全重合,即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ANP32家族基因在1~6月龄鸡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免疫器官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ANP32A和ANP32E基因在1~6月龄鸡免疫器官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且在2月龄免疫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达峰值;ANP32B基因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以1月龄鸡免疫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鸡ANP32家族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且ANP32家族基因在不同月龄鸡免疫器官中均有表达,但这3个基因具有独特的表达特征,其表达差异与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草菇细胞核不对称分裂与菌种退化的相关性,揭示草菇菌种退化机理.[方法]根据草菇菌落形态观察并结合RAPD技术筛选出退化的草菇菌株,通过细胞核DAPI染色,观察其细胞核大小、数目,比较正常菌株与退化菌株细胞核的异同.[结果]草菇菌丝细胞为多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不对称分裂.退化菌株细胞中形成染色体的数量不同,同一个细胞中可观察到大小不一的细胞核;正常菌株PY与3个退化菌株PYb5、PYb6、PYb7平均每个菌丝细胞的细胞核数目分别为12.78、10.06、8.88和7.26个,不对称分裂核分别占总核数的2.5%、10.5%、15.3%和23.7%.[结论]草菇细胞核不对称分裂可能是引起草菇菌种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辛硫磷对家蚕雌雄个体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家蚕性别和对辛硫磷农药的抗药性的关系,以家蚕卵色限性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浸叶法测定家蚕雌雄个体各龄期对辛硫磷农药的致死中浓度(LC50).结果表明,各龄雄蚕个体对辛硫磷的LC50均高于雌性个体,1~5龄的雄蚕LC50分别为:407.811、1 291.245、2 046.462、3 376.183、5 428.747 mg/L,分别是雌蚕的1.03、1.14、1.05、1.05、1.07倍.  相似文献   

6.
玉米体细胞继代无性系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已选择培养47次的玉米胚性细胞,发现细胞核、核仁、间期核染色中心和染色体数目等表现出广泛的变异,即细胞核类型多样化,细胞核仁加倍,间期核染色中心增多,细胞直径增大和染色体数混倍性。多样性细胞的出现可能与长时间继代培养过程中使用2,4-D等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拟南芥AGO2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gonaute(AGO)是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对基因沉默和植物抗病性起重要调控作用。为进一步了解AGO作用机制,今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拟南芥AGO蛋白各成员的细胞定位进行预测,并对AtAGO2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10个拟南芥AGO蛋白均不含信号肽序列,表明它们不是外泌蛋白。AtAGO1,AtAGO2,AtAGO3,AtAGO4和AtAGO9带有核定位信号,但携带的核定位信号肽序列各不相同,显示这些AGO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核。通过克隆AtAGO2全长序列,构建获得与报告基因eGFP融合表达的细胞定位检测载体pCHF3-eGFP∷AtAGO2,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其瞬时表达于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AtAGO2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处理诱导AtAGO2蛋白在细胞质膜及其周围"颗粒化"聚集,但抗病诱导剂苯并噻二唑(benzothiodiazole,BTH)处理不影响AtAGO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这些结果说明AtAGO2可能通过JA途径参与植物抗病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五龄期4 ~12日龄柞蚕经0.1~0.18 g/L环丙氨嗪药液喷蚕喷叶处理:4~6日龄柞蚕取食4d药叶后,体压升高、体躯伸长、节间膜膨起,导致6.1% ~46.4%畸形蛹产生,雌蛾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0.16、0.18g/L药剂处理区,个别雌蛾的腹部腹面体色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体色的改变不影响雌蛾生理机能.药剂处理五龄期8日龄以上柞蚕对其生长发育、化蛹、产卵量以及子代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水稻淀粉胚乳细胞发育期间程序性死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水稻淀粉胚乳细胞核在发育期间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伴随淀粉胚乳发育进程,其细胞核呈现染色质凝聚这一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典型特征。水稻胚乳细胞还出现核变形、核膜破裂、核基质进入胞质乃至核降解形成核残体的现象,细胞核从变形到解体是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证实水稻淀粉胚乳的细胞死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EVANS BLUE染色结果表明,水稻淀粉胚乳细胞死亡顺序是由胚乳中部向四周扩展。随发育进程,水稻胚乳中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持续下降。对水稻淀粉胚乳中的DNA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已验证的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的dsRNA对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幼虫的毒力,为RNA干扰在马铃薯甲虫防治中的具体应用条件.[方法]采用饲喂法,将不同剂量马铃薯甲虫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dsRNA(dsSAHase)导入马铃薯甲虫体内,运用线性回归方法测算各龄期LC50;观测饲喂后成虫的产卵数,解剖观察雌成虫卵巢发育情况.[结果]dsSAHase对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幼虫1龄,2龄,3龄和4龄的LC50分别为2.341、2.552、3.450和4.968 μg/mL.[结论]dsSAHase对马铃薯甲虫幼虫具有显著致死作用、拒食作用以及抑制生长发育作用,各龄期幼虫的毒力随龄期增长而降低,其中对1、2龄幼虫毒力与对3、4龄幼虫毒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拉尔地区棉铃虫自然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点滴法和浸叶法测定了新疆阿拉尔棉铃虫田间自然种群3龄,4龄幼虫和初孵幼虫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有机氯4类14种常用农药的毒力反应,并与国内外已知敏感基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种群处于高敏感水平,3龄幼LD50接近内地敏感种群或比内地敏感种群更低;在供试药剂中灭多威,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和磷和辛硫磷相对毒力指数仅为0.16-0.5;与印度,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敏感品系相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家蚕酚氧化酶原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家蚕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的cDNA序列设计2对特异引物,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蚁蚕到5龄起蚕)酚氧化酶原基因的转录活性。[结果]PPO1和PPO2基因在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的转录活性存在较大差异。PPO1基因在2龄眠蚕、4龄眠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2龄起蚕、3龄眠蚕3、龄起蚕和1龄眠蚕,在3龄眠中、4龄起蚕的表达量较低,在4龄眠蚕有弱表达,在其他发育时期几乎无表达。PPO2基因除了在蚁蚕1、龄眠中、2龄眠蚕无表达外,在其他时期的表达量均较高。[结论]酚氧化酶原基因在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的转录表达均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七星瓢虫三四龄幼虫捕食四种蚜虫功能反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七星瓢虫对不同寄主的捕食、衔接转移的特性,将三、四龄幼虫对棉蚜、麦蚜,大豆蚜、萝卜蚜捕食功能反应进行了试验,并分别建立了捕食功能反应数学模型。日最大捕食量三龄幼虫分别为86.6、71.6、86.4头和82.5头,四龄幼虫分别为155.3、121.8、170.1头和145.6头。同时,进一步试验验证瓢虫高龄幼虫转移时的捕食功能和特性,仍存在"抢食"和"补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极端温度(-2,+5及+45℃)持续时间(0至8小时)对红圆蚧 Aonidiella aura-ntii(Mask.)死亡率的影响,同时观察了红圆蚧在+10℃和+25℃恒温下的死亡率.在低温实验中,除了3龄雌虫及第二脱皮阶段雄虫外,红圆蚧大多数龄期、虫期在极端温度-2或+5℃的死亡率明显高于+10℃恒温时的死亡率。在高温实验中,红圆蚧在极端温度+45℃与在+25℃恒温下的死亡率相似;+45℃高温仅对第一脱皮阶段红圆蚧(不分雌雄)及第二脱皮阶段雄虫死亡率有明显影响。经历过+45℃高温处理的3龄雌虫,如能存活下来,成虫生殖能力与在+25℃恒温下生活的虫子相比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亚洲玉米螟已成为棉花上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该虫在棉田落卵量大,幼虫孵化率高,幼虫可为害棉花嫩头、叶柄、蕾、铃、茎杆等多种器官。根据同龄幼虫在棉花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布,计算出1头幼虫一生破坏棉花器官二代为3.373个,三代为2.202个。通过各龄幼虫存活情况,估算出1块卵孵出的幼虫二代可为害棉花蕾7.46个、嫩头7.12个、棉桃3.32个、钻蛀茎杆3.32次,三代破坏棉铃9.97个、嫩头2.44个、茎杆1.26次。  相似文献   

17.
平均气温17.7℃腹管食螨瓢虫幼虫期(15.3天)平均捕食桔全爪螨各虫态800.7只;气温24.2℃3~4龄幼虫平均日捕食猎物卵104.6粒,或若螨59.2只,或成螨44.2只;气温15.6℃雌成虫平均日捕食桔全爪螨各虫态77.3只;气温23.4℃日平均猎食卵78.5粒,或幼螨55.1只,或若螨65.1只,或成螨62.2只。腹管食螨瓢虫雌成虫对桔全爪螨卵、幼螨和成螨的功能反应为Ⅰ型反应,其功能反应的参数成螨为1.8707,幼螨为2.6225,卵为1.0325;对若螨为Ⅱ型反应,参数为1.0601。3~4龄幼虫对桔全爪螨的卵和若螨为Ⅰ型反应,参数为1.9598和1.3626;对成螨为Ⅲ型反应,参数为1.2715。雌成虫捕食量大于雄成虫。成虫和幼虫都较为嗜食猎物的卵。  相似文献   

18.
湘西黑藤的杀虫活性及其杀虫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湘西黑藤的杀虫活性及其有效成分。【方法】通过叶片浸渍法和叶碟法测定了该植物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杀虫活性和拒食活性,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薄层制备、重结晶、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该植物仅根有杀虫活性,根甲醇提取物对桃蚜无翅蚜成虫、3龄菜青虫、白纹伊蚊4龄幼虫、玉米螟3龄幼虫、黄曲条跳甲成虫、棉蚜无翅蚜成虫和甘薯天蛾3龄幼虫都有毒杀效果,其24 h的LC50值分别是30.9 mg•L-1、38.4 mg•L-1、135.4 mg•L-1、161.7 mg•L-1、180.3 mg•L-1、212.9 mg•L-1和244.5 mg•L-1。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和鉴定了5个活性化合物,即鱼藤酮、6a,12a-脱氢鱼藤素、Tephrosin、Isolonchcarpin和Pongaflavone。鱼藤酮、6a,12a-脱氢鱼藤素和Tephrosin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3龄菜青虫、黄曲条跳甲成虫和棉蚜都表现出毒杀活性,在浓度为100 mg•L-1时,死亡率为62.3%~100%;Isolonchcarpin和Pongaflavone对甘薯天蛾3龄幼虫有拒食活性,48 h的AFC50值分别是195.5 mg•L-1和106.6 mg•L-1。【结论】湘西黑藤各部位中仅根为活性部位。该植物根的甲醇提取物对棉蚜等多种害虫有较高的活性。首次从该植物的根中分离5个活性成分,即鱼藤酮、6a,12a-脱氢鱼藤素、Tephrosin、Isolonchcarpin和Pongaflavone。前3个成分对多种害虫有较高的毒杀活性,后2个成分对甘薯天蛾幼虫有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19.
黑带食蚜蝇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黑带食蚜蝇对烟蚜的捕食作用研究,得到1,2,3龄幼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为Na=0.249 7 N/(1+0.249 7×0.148 6 N),Na=1.175 6 N/(1+1.175 6×0.029 8 N),Na=0.989 9 N/(1+0.989 9×0.005 0 N),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6.73头,33.56头,202.1头。结果表明,利用黑带食蚜蝇防治烟蚜是有一定潜力的。  相似文献   

20.
枯小实蝇 Dacus(Bactrocera) dorsalis,芒果实蝇 Dacus(Bactrocera) occipitalis,番石榴实蝇 Dacus(Bactrocera) correctus,南瓜实蝇 Dacus(Zeugodacus) tau,和瓜实蝇 Dacus(Zeugodacus) cucurbitae 等5种寡毛实蝇3龄幼虫的脑细胞染色体组型,其染色体数目为12者居多,可配染色体均分别为5对,另1对为性染色体。根据试验结果显示,5种实蝇3龄幼虫的染色体组型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