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蚕病的发生对养蚕生产危害较大,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特别是秋蚕期的气象和饲养环境条件,使蚕易感染蚕病,给养蚕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严格做好秋蚕养蚕前的消毒防病工作很重要.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政策和云南省退耕还林的实施,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扩大,而秋蚕期因蚕病造成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部分地区达到20%以上,因此,在秋蚕期应认真抓好秋蚕养蚕前、养蚕中的消毒防病工作,切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对蚕体的感染,以保证养蚕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兔病防治歌     
夏秋季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我省夏秋蚕一般可分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4个蚕期.每年6月~10月都适宜养蚕,时间长,批次多,养蚕数量大,产蚕量约占全年总量的60%.因此,养好夏秋蚕是取得全年蚕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我乡将老式的蚕架蚕簸养蚕、活动蚕台养蚕、三角架组合养蚕等改为立式转盘蚕台养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适合农村养蚕应用。1.养蚕优点。①空间利用率高:一间20平方米的蚕室,用蚕簸搭架养蚕只能养2~2.5张,用立式转盘蚕台养蚕可养3(6×3.3米)~4(5.2×3.8米)张,提高空间利用率50~60%。②投资少:用蚕簸养蚕,每张蚕种需蚕簸40~50个,按5~  相似文献   

4.
谈蚕的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养蚕前的准备 1、每批次养蚕前,要将蚕室、叶室及一切养蚕用具清洗消毒.食桑期中的主要用具有蚕格、薄膜、蚕网、喂叶及采叶用的箩筐和编织袋、室内用鞋、消毒用具等. 2、备足新鲜石灰:一般每张蚕每批需用石灰30市斤,湿度大时用量要增加. 3、已接触过蚕沙、前批大蚕、蚕茧、簇具、农药之类的养蚕人员在领蚕前要洗澡、换衣服,保证自身的清洁卫生. 二、领小蚕 1、为了减轻领蚕时对蚕体的压伤,要求各养蚕户带消毒好的蚕格来领蚕,每张蚕5-8个蚕格均可.  相似文献   

5.
柞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全市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其中一类蚕场90万亩,二类蚕场70万亩,三类蚕场10万亩。年养蚕1.7万把,产茧约一万吨,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在农村经济收入结构,尤其是现金收入上占有较大比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限制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环境条件而生存.生物体要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供给自身组织器官生长需要,同时向周围环境排出新陈代谢的废物.因此,周围环境的面貌也因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而改变.这种长期存在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环境条件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在环境适合蚕各发育阶段的生长发育要求时,蚕生长发育正常,养蚕生产可望获得高产,否则,蚕生长发育不良,蚕体虚弱而多病,甚至死亡,从而使养蚕生产受损.因此,从蚕业生产的目的性来看,依据蚕的各个时期生理特性而对环境进行力所能及的控制,为养蚕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控制并创造良好的蚕的生长发育环境,对蚕茧的优质、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养蚕生产的外延和内涵2个方面阐述养蚕生产中的环境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盘江镇地处沾益县中部,距离县城24km,位于南盘江上游,属半山半坝地区,平均海拔2135m,耕地面积5.59万亩。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94亩。桑树种植面积4.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7.7%,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桑树养蚕。蚕的生长周期短,具有季节性,每年的5~8月份,是采桑喂蚕最忙的时候。种桑是养蚕的基础,桑叶质量的好坏,对蚕茧的质量、产量和劳动  相似文献   

8.
小蚕共育是把蚕儿集中在一起饲育,然后分给蚕农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方法.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小蚕护理、蚕体强健,为养好壮蚕打下基础.同时,可节省劳力、房屋、工具燃料及消毒药品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解决家蚕养殖上蚕室、蚕具短缺的矛盾,近两年来我站进行了塑料拱棚养蚕试验,先后在高涧乡龙庙村三组共建塑料拱棚23个、计1350平方米、养蚕45张,获得了养蚕投资小、见效快、产量高和迅速解决蚕室、蚕具短缺问题的好效果。塑料拱棚养蚕的优点:①能迅速较好地解决养蚕与蚕室、蚕具短缺的矛盾。拱棚养蚕是在室外进行拱棚地面育蚕,不需蚕室,同时可省蚕匾等蚕具  相似文献   

10.
一、养蚕前的准备 1、每批次养蚕前,要将蚕室、叶室及一切养蚕用具清洗消毒.食桑期中的主要用具有蚕格、薄膜、蚕网、喂叶及采叶用的箩筐和编织袋、室内用鞋、消毒用具等. 2、备足新鲜石灰.一般每张蚕每批需用石灰30市斤,湿度大时用量要增加. 3、已接触过蚕沙、前批大蚕、蚕茧、簇具、农药之类的养蚕人员在领蚕前要洗澡、换衣服,保证自身的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11.
正1找差距,寻原因,清除发展蚕桑产业的障碍1.1科技创新体系滞后,蚕桑生产科技含量低。表现在生产上主要是:蚕农缺乏熟练的养蚕技术;养蚕操作不当、养蚕人员文化水平低,对蚕、桑病的预防能力差等方面;纸板方格簇、省力化蚕台育等先进的养蚕技术经过多年的推广和普及,所占比例仍然不大;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推广率较低;桑园配方施肥、蚕桑病科学防治等综合技术的应用面积也不大。1.2桑园(树)质量差。全县虽有桑园8000多亩,但大多数  相似文献   

12.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蚕病的发生往往会对整个养蚕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蚕种生产单位表现更为突出,而蚕病防治的效果对蚕种的产量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近几年来采用春、夏、秋多批次饲养的繁育形式,蚕批连接,病原易于传播,家蚕容易发生病害.而作为生产蚕种的单位,在原蚕区饲养数量增大的前提下,养蚕环境复杂,更增加了蚕病防治的难度.因此,做好蚕种生产中蚕病防治工作,是生产优质蚕种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养蚕环境与蚕病防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宜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萍  安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41-143
以宜州为例,分别选择科技力量较高、中等、较低的3个乡镇,进行了养蚕环境与蚕病防治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个乡镇在桑园管理、蚕沙处理、技术指导方面有显著差异;在养蚕规模、蚕病防治技术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消毒环节,部分项目有显著差异.整体来看,宜州市的养蚕环境及蚕病防治情况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丛娟 《新农业》2006,(3):53-53
李会远是凤城市边门镇建设村四组村民,今年四十一岁,养秋蚕十余年,他所承包的130亩蚕场,连续五年把产超百千粒,产值超2万元。今年在蚁蚕期多雨,病虫害大发生的不利条件下,又喜获丰收,摘茧260千粒,产值两万四千元。李会远在养蚕的活动中,虚心学习新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养蚕规律。他的主要做法一是培养树型增加产叶量。蚕场是养蚕基地,柞叶是蚕儿的饲料,李会远把承包的蚕场全部实行小树搬尖,培养中干树型,每年在春夏之交进行柞树剪梢,促使柞树扩枝展冠。经过他修剪的柞树产叶量,比其它蚕场增加一倍以上,有效地提高了饲料报酬率。二是良蛾投…  相似文献   

15.
传统养蚕法劳动强度大,投入大,风险大,是制约蚕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无蚕具养蚕法改变传统观念,以低投入,高产出为宗旨,实现了养蚕科学化,作在攀西地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无蚕具养蚕法鉴定。结果表明:该法在桑蚕生理性状及经济性状上的传统养蚕法无显差异,其中一些性状还优于传统养蚕法,且可节省养蚕时蚕箔,蚕架及部分蚕网,蚕药的投入,每张种约可节约人民币300元左右。因此,可在攀西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东桑西移的发展趋势.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传统养蚕化工多,劳动强度大,己不再适应农村的现状,现在止在推行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中的大蚕一日二回育技术,为了模索大蚕一日二回育饲育技术,更好的指导农村养蚕.2008年早秋在我所设置了三个不同温度,进行大蚕一日二回育的试验.  相似文献   

17.
解放初,广东省研究确定了蚕业恢复发展和蚕业科学技术研究的方向是:从增产桑叶、提高养蚕技术、改良蚕种三个方面不断革新、创造与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三十年间大幅度提高了亩桑产茧量、产丝量和丝的质量,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养蚕过程中,当蚕儿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传染,就会引起蚕病的发生,造成蚕茧生产的欠收和茧丝质量的下降,严重时甚至无收.为了避免蚕病的危害,减轻损失,在养蚕生产中,经常、及时地检查蚕病的发生征兆,迅速、正确地诊断蚕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磐安县冷水镇朱山村村民曹金方原是冷水镇供销社经理。2000年9月,供销社改制后,曹金方下岗了。但曹金方并不气馁,心想如把自家的养蚕事业做大、做好,不就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吗?于是他承包了该镇龙门安的70亩桑地,并在桑地旁搭起了400平方米的大棚蚕棚,养了165张蚕种,成了全县大棚养蚕第一人。由于蚕棚搭在桑地旁,既使蚕棚通风减少了病害;又方便摘叶,保证了桑叶的质量。曹金方大棚  相似文献   

20.
郭沛云 《农家科技》2006,(12):31-32
大棚养蚕是为适应蚕桑家庭经营规模扩大、蚕桑专业户专业村发展而研制开发的一项养蚕新技术。主要优点:一是建棚容易成本低,有利规模经营。搭建一个160平方米塑料大棚,2 ̄3人一天即可完成。每平方米塑料大棚成本仅25元左右,按照目前户有3 ̄5亩桑园规模,建一个160平方米的大棚就够用了(结合蚕台育一次可养蚕6张以上);二是节约劳力工效高。由于大棚搭建在桑园旁,采叶方便,并可完全采用地蚕育、蚕台育、条桑育、自动上蔟等省力化养蚕技术,1个劳力按常规只能养1盒左右5龄蚕,而大棚可养2 ̄3盒。一、大棚的搭建与规格塑料大棚的搭建要南北朝向,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