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河蟹套养鲈鱼,起到进一步提高蟹池养殖水体利用潜力,有效利用池塘水体空间与水生动物资源,改善水体环境的自然生态作用,同时鲈鱼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较高,更为蟹池套养补充效益提供了保证。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1.池塘布局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面积5~20亩为宜,水深在1.5~2米,塘埂宽度在1.5~2.5米,淤泥厚度保持在5~10厘米以维持池水肥度,塘埂坚实防漏水,排灌方便,池塘坡比为1∶(2~3)。  相似文献   

2.
在池塘条件相同情况下,放养方式以鲤为主,试验池搭配鲢、鳙、团头鲂、银鲫、鲶鱼,对照池仅搭配鲢、鳙鱼,亩投饲量相同,试验池亩产量、亩盈利、投入产出比均明显高于对照池,总产饲料系数、kg鱼饲料成本明显低于对照池。试验结果表明,多种鱼混养更能充分地利用池塘水体和饵料,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潘明芳  孙本彦 《河南水产》1998,(4):12-12,14
1995—1997年在夏邑城湖渔场利用39~#、40~#池为示范塘,进行了新建池塘高产养鱼综合防病技术试验。试验池平均亩产531.5千克,亩效益1084.3元。1 池塘条件与养殖模式1.1 池塘条件:试验池选择长方形、东西走向的39~#、40~#两口池塘,面积分别为7亩、8亩。池深3.0米,水深可达2.5米,水源为地下水,pH值7.5—8.5,每口池塘配有3千瓦增氧机一台。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根据鱼和鳖的生活习性,将鱼鳖混养于一池,既可提高池塘利用率,又能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名、特、优水产品,是提高池塘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1、建池:凡可养鱼的池塘均可改建成鱼鳖混养池,面积1—10亩均可,初养以1亩左右为好,池塘东西走向,池中央留小岛,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使用1口30×667 m~2蟹池作为蟹池套养两茬青虾技术的试验池塘,同时选择条件相当的另外两口蟹池套养青虾的池塘作为对照池,进行不同放养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选择试验池1口(1~#池),对照池2口(2~#和3~#池),3口池塘硬件条件基本相同,每口池塘水、电、  相似文献   

6.
肖志国  王秀兰 《水产科学》1993,12(11):19-21
在池塘条件相同情况下,改养方式以鲤为主,试验池搭配鲢,镛,团头鲂,银鲫,鲶鱼,对照池仅搭配鲢,鳙鱼,亩投饲量相同,试验池亩产量,亩盈利,投入产出比均明显高于对照池,总产饲料系数,kg鱼饲料成本明显低于对照池,试验结果表明,多种鱼混养更能充分地利用池塘水体和饵料,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成本,提高池塘育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我所于一九八四——九八五年,进行了“以青代精,以塘养塘”,利用鱼种池空闲时间种植稻、稗,培育鱼种的生产性试验,取得了亩产鱼种704.5斤,亩均总产值998.79元的好效益。现将一九八五年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池塘选择: 利用本所编号为1、2号的鱼种池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保证良种青虾苗种的供应,本文进行了不同模式种虾及抱卵虾培育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培育模式下,种虾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和商品率均是螃蟹池专池池塘工业化池,亩产和亩投入成本是专池螃蟹池池塘工业化池,增重率是螃蟹池池塘工业化池专池,专池培育为等速增长(b≈3),螃蟹池和池塘工业化池为负异速增长(b3);不同培育模式下,抱卵虾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均是  相似文献   

9.
为了积累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数据,以利于有效调控池塘藻相,2013年春季研究了3口不同富营养池塘的浮游植物和氮、磷营养盐:室外池I、室外池II以及大棚池。结果表明,根据氮、磷营养盐水平,室外池I和大棚池均属超富营养水体,而室外池II属于富营养水体。室外池I的浮游植物种类最多,优势种类是绿藻门和硅藻门,蓝藻门种类和数量均很少,比较适合养殖。而室外池II只有蓝藻门,且种类非常少,仅2种,以蓝藻门隐球藻属(Aphanocapsa)占绝对优势,已经明显形成了隐球藻属水华。大棚池藻类种类比室外池II多,但是也以蓝藻门的隐球藻属为优势。室外池II和大棚池的浮游植物多样性评价等级均为I级,多样性差,而室外池I为II级,多样性一般。本研究表明,春季不同富营养程度的池塘出现不同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富营养池塘在低温的春季可以形成蓝藻门优势;建立氮磷营养水平与池塘藻相之间的可靠关系需要更多的数据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10.
春季是亲鱼性腺生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亲鱼培育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家鱼人工繁殖的成败。因此在常年培育的基础上,要特别抓好春季培育。 一、亲鱼培育池基本条件及放养密度 1.亲鱼培育池基本条件:亲鱼池的位置要临近水源,排灌水方便,利于调节水质。水质肥沃,保水力强的池塘宜作为鲢、鳙鱼的培育池;水质瘠瘦,微流水的池塘,宜作为草、青鱼的培育池。面积3—4亩,水深1.5米左右,以长方形为好。鲢、鳙鱼培育池应有约20厘米深的池塘淤泥,易使水质肥沃。草、青鱼培育池应少含或不含淤泥。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现有鱼池稍加改造开展鱼鳖混养能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鳖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与鱼争夺水中溶氧,而且由于其经常浮到水面进行呼吸,使上下层水混合,能使鱼鳖混养池经常保持较高的溶氧。加上鳖在池底爬行,有利于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鳖排泄的粪  相似文献   

12.
王武  张惠明 《内陆水产》2000,25(2):30-31
2蟹种池建设蟹种池由一级池(又称仔蟹培育池或发塘池)和二级池(又称1龄蟹种池或扣蟹池)组合而成。2.1水源水质与土质蟹种池要求水源充沛、水质为纯淡水 ,无污染。池塘排灌方便。土质为非盐碱地 ,并以壤土为最佳。稻田要求靠近水源 ,保水性能良好。2.2形状面积与水深池塘为长方形 ,东西向排列 ,面积1500~3000m2,包括2个池塘 :即一级池和二级池。一、二级池之间由一低埂相隔(埂高0.9m ,埂宽1m) ,其比例为1∶8。现以3000m2为例 ,详见下图。一级池750m2,池深1m ,水深0.4~0.8m ,池塘坡度…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我们于2015年进行了池塘微循环水养殖锦鲤试验,获得成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与池塘条件在郑州玉地养殖农民合作社永定庄基地,利用东1号池作为微循环流水试验池,东2号池作为静水对照池,水面面积均为10亩,鱼池呈长方形,东西走向,东西长为100米,南北宽为70米,水深1.2~1.5米,水质优良,符合《淡水渔业水质标准》。2.微循环流水池塘设计在长方形池塘宽面侧距离岸边3米左右设置养殖槽,养殖槽底部开挖集污管、排污管、排水管后覆土,铺长42米、宽8米、厚度10厘米的混凝  相似文献   

14.
对越冬池塘和干塘冻晒的非越冬池塘培育夏花鱼种过程中池塘的轮虫冬卵数、浮游生物量、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轮虫冬卵含量: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浮游生物量: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鱼苗成活率:越冬池远远低于非越冬池;生长速度: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本次试验对夏花鱼种培育过程池塘的选择在生产中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瑞林  曹艳 《黑龙江水产》2007,(3):23-24,31
为提高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2006年穆棱市马桥河镇水产站利用镇鱼种场一口10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经过135天饲养,10亩池塘共产商品鱼3600kg,平均亩产360kg,创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最高水平。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1、池塘。池塘1口,面积1  相似文献   

16.
正鱼藕综合养殖是科学利用藕池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环境资源来种藕及养鱼的种养模式,达到鱼、藕双丰收,提高藕池的经济效益。弥渡县有藕池两千多亩,每年从5月开始藕池里都会长出很多浮萍及其他水生生物,这些优质资源不但没有得到科学利用,而且还影响莲藕的生长。近年来,弥渡县水产工作站积极开展鱼藕综合种养试验示范,达到了预期效果。一、材料及方法1.池塘选择选择弥渡县水产试验基地池塘4个,1、2、3、4号池,1、4号池分别为5.4亩,2、3号池均为2.7亩,选择1、3号池为对照池,2、4号池为试验池(故意把试验池和对照池分开)。池深2米,塘埂是石头支砌挡墙,池底为黏性土,水源主要是地下碱性(pH 7.6)温泉水和少量雨水。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美国大豆协会合作开展了改良品系鲤鱼鱼苗养至鱼种试验。本试验的目的是利用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对改良品系鲤鱼鱼苗养至鱼种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示范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本试验使用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试验示范基地的三口池塘,每口池塘面积为5亩。试验池的平均水深为1.5m,试验池配备水泵和叶轮式增氧机(功率3KW),水源来自地下井水。水源水质无污染,符  相似文献   

18.
正池塘网箱生态育苗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的特点,同时网箱出产的参苗由于其本身就生长在池塘水域中,放苗后不存在是否适应环境和发生应激反应的情况,高成活率、高品质的参苗受到广大刺参养殖户的欢迎。笔者利用刺参养殖池塘在高温期、低盐度期做了刺参苗网箱保苗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的选择选择2个池塘进行试验。1~#池  相似文献   

19.
<正>一、金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1.建池池塘应选在避风向阳、泥质池底、不渗漏、水源充足和给排水方便的地方,池塘面积100~300米2,水深为40~60厘米。池塘以东西向较长的长方形池较好,接受阳光面积较大,阳光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因为池塘养鱼主要以天然  相似文献   

20.
我们总结了最近2~3年越冬池塘的发病情况,特别是越冬鱼池大批鲤鱼死亡、而鲢鳙却很少死亡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认为越冬池适当利用增氧剂和机械增氧相结合的方法对解决越冬鲤鱼大批死亡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比较越冬鲤鱼大批死亡的越冬池,我们看到这些池塘多存在着换水不便、池塘水质老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