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玉米锌素营养基因型差异及遗传特性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19个单交种和15个自交系为材料,对玉米不同基因型品种的抗缺锌性能及其分级指标、与其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在供试的单交种之间锌素营养特性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同时发现:玉米单交种对缺锌的敏感性与其亲本自交系有密切的遗传关系,可以通过选用不同敏感性的自交系有目的地选育对某些营养具有一定敏感性的品种,为通过育种手段解决营养问题提供了可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玉米吸肥能力与喜肥程度对化肥效应的影响及其分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宽  王秀芳 《玉米科学》1999,7(1):65-71
:应用田间试验和植株化验分析方法,对玉米吸肥能力与喜肥程度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品种玉米对化肥中氮、磷、钾吸收总量及其利用率的差异较大,高低相差值达10~12倍;等量化肥对不同品种玉米的增产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差异更大,高低相差值达256倍与167倍。可见,玉米品种间吸肥能力与喜肥程度的差异给化肥效应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化肥施用技术优劣之间的差异。研究还得出:对玉米吸肥能力与喜肥程度进行分级所应用的吸肥参数与化肥效应参数之间存在着极密切的直线正相关,其方程为y=022923+0847x(R=05923)。依据生产实际情况与需要,应用二参数已将不同品种玉米的吸肥能力与喜肥程度划分成高、中、低3个等级。因上述二参数存在着极密切函数相关。所以,应用化肥效应参数对玉米喜肥程度进行分级更为通俗、简便与实用。  相似文献   

3.
选用 1970s~2000s典型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共 12个基因型为试验材料,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 1970年代至 2000年代,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的产量同步增加,这种增产效应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表现更优。秸秆还田条件下, 2000s较 1990s、 1980s、 1970s单交种增产 7.23%~25.56%,母本增产 12.05%~30.38%,父本增产 9.80%~32.74%;秸秆不还田条件下,单交种增产5.92%~13.98%,母本增产 11.41%~28.54%,父本增产 9.96%~32.31%。单交种子粒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与容重呈上升趋势。秸秆还田对各年代玉米单交种的产量性状和容重的提高程度产生一定促进作用,对于现代品种的影响较老品种更大。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玉米锈病发病规律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吉林省玉米锈病发生规律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以下问题:玉米植株在生育后期对锈菌的侵染抵抗能力要明显强于生育前期;玉米不同叶位的叶片抗侵染能力有明显差异,老叶抗病性强于新叶;增施N肥和P肥,可削弱玉米对锈病的抵抗能力,但增施K肥可增强玉米对锈病的抵抗能力;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显著,自交系2L637、2L725、单交种铁15、辽单33、丹玉3、铁12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柯永培 《玉米科学》1993,1(4):011-013
玉米姊妹交技术是以遗传方法克服自交衰退的一种技术进步。用具有一定遗传差异的玉米姊妹系杂交,通过姊妹种配制改良单交种能大幅度增加繁育制种产量,显著提高种子生产效益;并可适当增加杂交种的产量及稳产性。选育玉米姊妹系的主要方法有自交分离法、回交转育法和杂交选育法。筛选玉米改良单交种应同时兼顾杂交种的杂种优势及其亲本姊妹种的增产效应,并必须经过多生态比较鉴定后才能使用。种子生产的技术核心是保证姊妹系的遗传纯度和姊妹种的种子质量。该项技术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铁研28号是铁岭市农科院2002年冬在海南以外引系K14为母本、自选系铁D9125为父本,经过基因重组、性状互补。选育而成的株型紧凑、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中熟玉米单交种。母本K14是铁岭市农科院引进的玉米自交系.父本铁D9125是铁岭市农科院以丹340/C8902为基础材料新选育的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7.
王振宝 《玉米科学》1992,(1):006-010
本文研究了不同玉米单交种与自交系对肥力反应的生理机制及单交种与其双亲自交系的关系。研究结果将玉米基因型对肥力反应分三种类型——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它们在无肥条件下的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绿叶面积、根系条数、根系体积和干重、总氮吸收、抽丝后吸氮能力等降低幅度不同,表现为迟钝型<中间型<敏感型。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根系活性等绝对量表现为迟钝型>中间型>敏感型,这一顺序不受生育时期及施肥与否的影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与叶片、伤流液中氨态氮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单交种对肥力反应与其双亲自交系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玉米新品种登海17是由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玉米育种站于2000年用K10为母本、DHC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单交种,原代号为DH9003。2008年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8028。  相似文献   

9.
水稻生产中钾肥的营养与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华 《中国稻米》2005,11(1):38-40
K(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在正常情况下,植物吸K量一般超过P而与N接近,而喜K作物需K量则高于N。K虽不是细胞内任何分子稳定结构的成分,但植物正常生育确需要大量的K,K对促进多种物质代谢,增进机体健康和改善品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不能为其他元素所代替的。由于N、P化肥用量的大幅度增加,耐肥矮秆高产品种(组合)的推广应用以及作物产量的明显提高,从土壤中带走的K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10.
对青饲玉米施用不同的肥料品种和用量作基肥,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有机肥作基肥,肥效期长,但玉米吸收慢,满足不了玉米快速生长的需求;纯化肥N、P、K搭配作基肥,玉米生长快,产量高,但到后期有脱肥现象;以化肥N、P、K搭配一定量的农家肥作基肥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棕壤磷素及玉米吸磷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腐熟还田与化肥配施等处理对棕壤磷素、玉米吸磷量、玉米产量、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秸秆直接还田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彼此间差异显著,以腐熟秸秆配施化肥处理最明显。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玉米吸磷量和玉米产量,以未腐熟秸秆配施化肥处理增产最明显。各处理的磷肥利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秸秆直接还田配施化肥处理秸秆腐熟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单施化肥处理。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吸磷量和磷肥利用率直接还田好于腐熟还田。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省公主岭市的国家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对2014年土样进行酶活性测定和分析,探讨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定位施肥处理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玉米生育期内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规律,从苗期至拔节期上升,在拔节期出现峰值;随后下降,至灌浆期酶活性最低,收获后酶活性出现回升。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以上3种酶活略有不同,从苗期至开花期升高,开花期至收获后期呈下降趋势。在玉米相同生育期内不同施肥处理间比较,土壤中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有机肥+化肥(NPK+1.5M1)有机肥+化肥(NPK+M2)有机肥+化肥(NPK+M1)有机肥+化肥+轮作(NPK+M1+R)化肥+秸秆还田(NPK+S)单施化肥(NPK)CK。长期有机肥配施化肥和秸秆配施化肥处理对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比氮磷钾处理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干物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干物质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干物质明显高于PK(不施氮肥)和CK(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33.0%~52.4%和49.5%~71.3%,且NPK+DD2(基肥+氮肥深追二次)处理较NPK+SD1(基肥+氮肥浅追一次)处理干物质量提高14.6%。追氮提高寒地玉米单穗穗行数,显著提高了行粒数和百粒重,提高寒地玉米产量,与PK处理相比产量提高54.4%~73.2%;NPK+DD2、NPK+DD1(基肥+氮肥深追一次)与NPK+SD1处理相比产量提高8.76%~12.2%,以NPK+DD2处理产量最高,收获指数最高,达到63.06%。追氮改善寒地玉米品质,与CK和PK处理相比,蛋白质分别提高为2.05%~2.38%和2.24%~2.57%,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0.33%~0.58%和0.14%~0.39%,淀粉含量分别提高1.81%~2.11%和0.29%~0.59%,赖氨酸含量降低0.01%~0.02%和0.02%~0.03%。不同追氮方式有利于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子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且氮肥深追好于氮肥浅追,以NPK+DD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张秀芝  高洪军  彭畅  李强  朱平 《玉米科学》2012,20(6):123-127
以1989年建立的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氮磷钾肥配施(NPK)及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牛粪+NPK、秸秆+NPK)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与不施肥(CK)相比,分别提高192.0%、218.3%和192.6%。NPK、牛粪+NPK及秸秆+NPK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单施氮肥处理。经18年长期定位试验,与试验初期相比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及碱解氮含量,以牛粪+NPK处理效果最好,分别增加46.6%、28.6%和36.8%。施用牛粪及秸秆后土壤pH值年纪间变化不大,长期施用化肥土壤pH值降低。  相似文献   

15.
杨峰  闫秋艳  鲁晋秀  李峰  王苗  董飞 《玉米科学》2016,24(6):136-143
施等氮量225 kg/hm2条件下,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同生育期植株对养分吸收及0~20 cm和21~40 cm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明确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均不同程度增加夏玉米产量,增产16.48%~48.15%,收获指数增加7.81%~15.52%。缓控释肥处理对夏玉米产量提高作用明显,最高达9 697.50 kg/hm2。缓控释肥处理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残留量呈低-高-低的趋势,能较好协调土壤养分供应与夏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较高,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砂壤质潮土夏玉米适宜的化肥种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ASI)推荐施肥、缓/控释肥、保水型复混肥和普通复混肥对夏玉米产量、SPAD值及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施用缓/控释肥和ASI推荐施肥增产效果较好,分别比农户习惯施肥处理增产11.0%和9.8%,保水型复混肥没有显著增产效果。夏玉米专用缓/控释肥养分缓慢释放可弥补砂壤质潮土保肥性差的缺点,能维持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较高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具有显著增产效果,是砂壤质潮土区夏玉米适宜的化肥品种。  相似文献   

17.
氮肥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春玉米产量及农学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5种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春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氮(N150)、优化施氮配施有机肥(N150+M)处理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水分和温度受不同氮肥用量影响较小。N150和N150+M处理玉米增产幅度较大,增产率分别为19.44%和16.67%;N150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高量施氮处理(N180)最低;减量施氮(N120)与N150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较高。优化施用氮肥处理,不仅可以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保障速效养分对春玉米的及时供给,同时还可以增加春玉米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省曲靖市开展2组旱地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磷钾施肥量对玉米生物量和养分的积累、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高峰期在抽雄期;磷素和钾素的供应对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钾素的影响大于磷素。P 120 kg/hm2、K 75 kg/hm2(P2K2)处理搭配合理,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积累和子粒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产量比其他处理高3.90%~24.74%。P 60 kg/hm2、K 75 kg/hm2(P1K2)处理的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农学效率较高。P2K2处理的钾肥利用率和钾素农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适量施Mo(施H2MoO4:0.33 kg/hm2),可以促进玉米对NPK的吸收,提高NPK肥料利用率(分别增加23.38%、26.52%和65.21%),增加单产(增产4.35%)及改变子粒品质;过量施用有抑制NPK在植株体内积累的趋势,与产量无益.玉米苗期营养体内全糖、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与施Mo水平呈正相关,蛋白N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增施有机肥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和2016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常规施肥+有机肥(增施鸡粪1 500 kg/hm~2,NPKM)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NPK和NPKM处理2015和2016年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3.62%和18.61%、36.75%和44.93%。植株叶片SPAD值、植株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均表现为NPKMNPKCK。与CK相比,增施有机肥后,土壤呼吸、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增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连续两年玉米子粒产量均与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的SPAD值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吐丝期和成熟期的根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