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璐  李娟  王丹丹  郭佳瑶 《水土保持通报》2023,43(1):235-243,262
[目的] 研究贵州省贵阳市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之间耦合协调状况,为进一步推动西南喀斯特山区水资源高效供给与水生态环境维护,统筹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对2010—2020年贵阳市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利用耦合协调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贵阳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显著提升态势,而水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呈波动下降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提高态势,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失调的演变过程,空间上整体呈现中、西部较高,东部较低的分布格局;二者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聚集与低高聚集空间关联较明显。影响因子变动较大,且双因子增强效应与非线性增强效应明显。[结论] 贵阳市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之间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增强,未来应增强创新第一动力作用,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提升“三水”统筹治理能力,促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飞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1):317-321
[目的]从区域资源综合利用与水土资源管理角度探讨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地治理问题,旨在寻求旱区盐碱地治理与开发利用新模式,以创新旱区盐碱地治理观念与技术,为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支撑。[方法]根据在陕西、宁夏和新疆等省区的野外调查和研究经验,结合有关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旱区盐碱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管理新模式。[结果]旱区盐碱地水土资源管理新模式是通过高效水调控促进土盐—水盐分离(简称:旱区盐碱地双分离治理模式),可以综合概括为"减少区域水损失,低耗水充分洗盐,集约化水盐分离,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其中"减少区域水损失"是旱区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障的前提,"低耗水充分洗盐"是节省洗盐的时间成本和水资源成本的基础,"集约化水盐分离"是实现水盐分离和水盐分别再利用的核心技术,"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是旱区农业发展用水的核心经济原则。[结论]旱区盐碱地双分离治理模式通过集约化水土资源管理,可以提高水盐分离效率,提升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其资源、环境和生态风险小,治理效益持续时间长,有助于维持和提升盐碱地治理的区域经济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真实地揭示福建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基于虚拟水、水足迹理论,构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定量测度并对比福建省内陆、沿海地区的水足迹,分析评价各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结果显示:①2002~2016年,福建全省水足迹呈快速增长趋势,其农畜产品虚拟水消费量占较大比重。全省水资源匮乏度较大,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水资源压力较大,水资源进口依赖度逐年攀升。相比内陆地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对水资源的消耗更多,水资源压力更大;②研究期间,福建省经济较快发展,消耗了大量水资源,但水资源创造的效益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沿海地区。可见水资源的丰缺和时空分布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合理安排生态用水是搞好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特点,指出在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用水。引用大量事实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是水。有水或无水是生态环境恶化与改善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归纳梳理一些从事水资源研究与管理领导和专家对合理安排生态用水的认识和设想,分区域从自然条件特征、水资源配量布局、管理机制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措施组成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确保生态环境用水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临夏州受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制约,流域水资源总量持续减少,人均自产水资源只有576 m3,不足全省平均的 1/2,仅为全国平均的 1/5,统筹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瓶颈制约,必须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采用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临夏州区域概况及水资源管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水资源管理利用存在的问题,从突出重点领域节水、完善配套水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因地制宜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三方面提出了提高临夏州水资源管理利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水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承载力是进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基础。介绍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选取了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实际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生态用水率等8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因素,并以山西省河津市为例进行了具体计算与分析。评判结果表明: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该地的水资源承载潜力已相对较小,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的大量超采,水环境破坏等因素,极大地限制了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出发,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全面节水战略的实施,合理利用本地水资源并实行引、提黄河水工程。  相似文献   

7.
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西北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水源枯竭,用水浪费,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制约西北区域经济发展关键因素,提出合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经济可行,是水资源科学利用的一个途径;全民节水,科学配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个侧面;理顺管理关系,优化配置水资源,综合治理,确立生态农业,涵养水分,改善生态环境,是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启动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之计,通过以上途径,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西北生态环境,支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河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时空协调关系,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有效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黄河中游19个城市2011—2021年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两系统的面板数据,运用组合赋权、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该区域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特征。[结果]黄河中游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和水资源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区域间差距逐渐缩小。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一些地区已从濒临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阶段。此外,区域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由西安和郑州市两个中心城市向外呈放射状递减。对外贸易依存度、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对两系统协调度影响较大,且交互因子之间呈非线性加强或双加强关系。[结论]为提升黄河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空间依赖度,应加强区域间合作,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区域水资源压力状态和产生的原因,为区域合理开发和配置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构建三维水足迹模型,利用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定性分析水资源可持续程度,并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法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对2007—2016年间安徽省水资源压力的影响。[结果]①2007—2016年间安徽省水足迹总体先增加后下降,其中比例达97.88%~98.73%的内部水足迹中以农业生产用水比例最高且与总水足迹变化趋势一致;2016年安徽省由北向南人均农业用水依次递减,其他类型水足迹以长江流域比例最高;②2007—2016年间安徽省水足迹深度在2~4内波动并最终呈下降趋势且由北向南逐渐递减;2007—2016年安徽省水资源整体可持续利用趋势在增强;③安徽省水足迹各驱动因素中,技术效应为逆向驱动,正向驱动中经济效应贡献值最大。[结论]本文所用三维水足迹模型更能反映安徽省水足迹的实际情况;虽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趋势在增强,但还需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加快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缓解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水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0.
淮河安徽段水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淮河是中国七大水系中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水污染使水资源紧张状况更为严峻,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淮河干流水质有所好转,尤其是高污染河段的状况改善明显,但淮河的治理任务仍然艰巨。本文着重从流域的角度分析了淮河安徽段水环境污染现状、淮河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和原因,最后从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重复利用、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推行清洁生产等方面,探讨了应对淮河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