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野生与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菌多糖能提高生物体的免疫功能,蛹虫草中就含有很高的多糖成份。本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野生和人工栽培的蛹虫草中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以蛹虫草菌皮为材料,研究虫草多糖和虫草素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虫草多糖和虫草素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了提取虫草多糖及虫草素的最佳工艺,即优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10,提取次数2次,此时虫草多糖提取率可达8.72%,虫草素的提取率达到0.2908%。  相似文献   

3.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柞蚕蛹虫草不同部位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柞蚕蛹虫草多糖百分含量子实体部分高于蛹体,子实体多糖含量是蛹体的3.27倍。  相似文献   

4.
对蛹虫草新菌株3号多糖进行提取纯化,通过体外氧化反应体系评价蛹虫草新菌株3号粗多糖及精多糖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不同浓度时蛹虫草新菌株3号粗多糖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蛹虫草粗多糖总还原力为0.182,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4.4%,且随多糖浓度上升,羟自由基清除率增大。蛹虫草新菌株3号精多糖总还原力为0.136,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5.3%。蛹虫草新菌株3号粗多糖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率均优于蛹虫草新菌株3号精多糖。由此推断蛹虫草新菌株3号中多糖种类繁杂,并非单一多糖,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功能的多糖,且多糖之间的抗氧化功能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何雯雯  池升春  李卫旗  贺亮 《食用菌》2020,(6):13-15+20
用大米、花生、黄豆、玉米、小麦、桑蚕、柞蚕分别栽培蛹虫草。测定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含量及其单糖组成,以还原力、对DPPH·及·OH清除率为指标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小麦培养基培养的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为5.45%;花生、大豆培养的子实体多糖的单糖种类最多,为6种;桑蚕、柞蚕培养的子实体所含单糖种类最少,为3种;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大米、玉米培养基培养的蛹虫草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3个指标优于其余5种培养基培养的蛹虫草多糖。  相似文献   

6.
蛹虫草产胞外多糖的液体优化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蛹虫草进行发酵培养基配方正交设计试验 ,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的优化培养基配方如下 :玉米粉4% ,黄豆粉 0 6 % ,酵母汁 0 3% ,K2 HPO4 0 0 5 % ,Mg SO4 0 0 5 % ,接种量 3% ,pH5 5。此培养基组合在 2 5℃培养 1 4 4h的胞外多糖产量可达 1 83g/L。碳源因子对胞外多糖的产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比色法测定冬虫夏草和蛹虫草中多糖和甘露醇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苯酚-硫酸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高碘酸钠氧化法建立虫草多糖和甘露醇的定量分析方法,并比较市售天然冬虫夏草和人工栽培蛹虫草在多糖和甘露醇含量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用比色法测定三种天然虫草和六种蛹虫草中多糖和甘露醇的含量,其多糖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7%(RSD为2.29%),甘露醇的含量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RSD为1.79%)。实验表明,本研究方法可用于虫草多糖和甘露醇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园园  王勇  张晶  丁建  李悦 《食用菌》2020,(4):20-23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蛹虫草及白化蛹虫草菌丝生长影响。方法:CM-1518、白化蛹虫草CM-Y1518为试验蛹虫草菌株,研究亚硒酸钠(0~700 mg/L)对蛹虫草及白化蛹虫草菌丝长势、菌丝平均长速及菌落形态影响。结果:蛹虫草菌丝硒耐受性高于白化蛹虫草,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不超过650 mg/L时,蛹虫草均可生长,硒耐受极值为700 mg/L;当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不超过200 mg/L时,白化蛹虫草均可生长,硒耐受极值为250 mg/L。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灌胃不同浓度普通蛹虫草和富硒蛹虫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试验分0倍组、1倍组、2倍组、5倍组、5倍富硒组、10倍组和10倍富硒组7个组别,分别灌胃不同蛹虫草溶液21 d,观察其对小鼠体重、日饮量和日食量的影响,检测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雌、雄鼠体重除10倍富硒组外均增加,且蛹虫草浓度越高体重增加量越小;小鼠日食量及日饮量变化不明显;灌喂21 d后,10倍组和10倍富硒组小鼠肠道中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其余组菌量减少,且致病菌肠球菌数量减少,其余组菌量增多;利用高通量技术对5倍组和0倍组肠道粪便检测,证明了小鼠灌胃蛹虫草溶液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结论:灌胃21 d后,高浓度(10倍)蛹虫草溶液效果最佳,可使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多,肠球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减少。整体上,普通蛹虫草调节肠道菌群的效果优于富硒蛹虫草。  相似文献   

10.
蛹虫草是一种食药用价值很高的食药用菌,也是野生冬虫夏草的理想替代物,其含有核苷类化合物、虫草多糖、虫草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抑菌、抑病毒复制及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极具应用前景。主要介绍蛹虫草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关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以北冬虫夏草、山楂、枸杞为主要原料,用甜味剂甜菊糖苷调整甜度,研制出低糖虫草复合保健饮料,用苯酚-硫酸法对饮料中虫草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合饮料的感官评定结果,确定该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北冬虫夏草浸提液20%,山楂浸提液14%,枸杞子浸提液8%,甜菊糖苷0.15%,虫草多糖含量为1 350mg/L。该饮料色泽美观、口感宜人,具有保健功能,适合各类人群。  相似文献   

12.
人工培育蛹虫草与野生蛹虫草氨基酸成分测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人工培育蛹虫草与野生蛹虫草氨基酸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野生蛹虫草中含有的17种氨基酸,在人工培育蛹虫草中几乎都含有,并且在以蚕蛹为培养基质生长的蛹虫草中氨基酸总量及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总量均高于野生型及其它人工培育型的蛹虫草。  相似文献   

13.
蛹虫草的富硒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蛹虫草菌丝体、子实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时,能明显提高子实体中硒的含量,但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有一定的延迟与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蛹虫草人工培育的研究历程,对虫草素的生物合成途进行总结。对影响蛹虫草子实体生长的一级控制及二级控制因素进行讨论,并针对虫草种植行业今后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虫草素含量蛹虫草新品种‘海州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爱玲  张翔  张海洲 《园艺学报》2010,37(8):1373-1374
 高虫草素含量蛹虫草新品种‘海州1号’ 分离自野生菌株。菌丝白色,浓密。子座橙黄色,圆柱形, 顶端尖细,少分枝,直径2 ~ 5 mm,长12 ~ 15 cm。菌丝生长适宜温度16 ~ 20 ℃,子座形成与发育适宜温度18 ~ 22 ℃,适宜光照强度500 lx。在适宜条件下菌丝满瓶时间5 ~ 6 d,原基形成时间12 d,生产周期45 ~ 50 d,虫草素含量平均24.98 mg ·g-1DW。  相似文献   

16.
虫草及蛹虫草对大鼠离体肝细胞能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DP为底物观察到虫草及蠕虫草提取液能降低大鼠离体肝细胞反应体系内AMP的浓度,并能提高ATP浓度.在1.0~5.0mg生药/ml范围内,虫草液使细胞能荷值增加13.27%~37.35%;蠕虫草液使细胞能荷值增加24.08%~43.73%,P<0.05。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白灵菇多糖对力竭运动大鼠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选取250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5组,使其进行为期30 d跑台运动,观察白灵菇多糖对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对大鼠NO-NOS、ATPase活性的影响。在使用白灵菇多糖后,大鼠机体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SOD活力与-SH含量明显升高,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休息12 h后,大鼠机体的一氧化氮合酶(NOS)能力、一氧化氮(NO)水平与运动前水平一致,因此,白灵菇多糖能够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并且能够增强机体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8.
RFLP在鳞翅目蛹虫草菌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RFLP技术鉴别两未知菌株S1001和S1002是否系鳞翅目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caris)。试验以ITSl,TTS4为引物,PCR扩增rDNA的5.8S+ITS区段,扩增产物纯化后用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获得DNA的RFLP图谱,并同ATCC模式菌株的RFLP图谱相比较。结果表明:三个作为对照的ATC菌株具相同的RFLP图谱,而两待鉴定菌株之间存在差异,且明显不同于ATCC模式菌株,从而证明,两待鉴菌株与ATCC菌株之间在rDNA区域具有明显的结构差异,故推断两待鉴定菌株不隶属于鳞翅目蛹虫草菌。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筛选出优良的北冬虫夏草菌株LKA,其菌丝满皿时间短,菌丝长势粗壮,子座分布均匀,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达到63.65%,其虫草素含量为野生冬虫夏草的613.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