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中熟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进行了联合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按指定的效应模型,对诸品种的品种主效,地点主效品种×地点互作效应进行了多重复比较和系统的分析。结果认为,各试验地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各参试品种遗传型与不同的环境存在互作效应大小;参试品种间不但丰产性不同,而且在与地点的互作方面还存在真实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省1995年早籼稻品种试验区域6个试点参试品种的外观品质测定结果为试验材料,用多元分析法探讨了籽粒长、粒型、垩白率、垩白面积和透明度5个外观品质的品种(基因型)、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和各效应内外观品质间相关关系;剖析了各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并用作者提出的品种互作效应简易检验方法对参试品种的外观品质作了基因型×地点互作效应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外观品质的5个性状均以品种效应为主,而且品种效应依次以粒型权重相对最大,透明度、籽粒长性状次之,垩白率、垩白面积最小;环境对垩白面积、垩白率有较大影响.相关分析显示,外观品质间有相关关系,而且相关分别来自遗传(品种)和环境(地点)效应.将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分解为各品种基因型×地点互作效应,发现多数品种垩白率、垩白面积、透明度均存在基因型×地点交互作用,多数品种粒长、粒型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新育成或新引进的品种,在推广应用之前,必须经过多点、多年试验,通常称为区域试验。经过这种试验,才能对品种的优劣、适种范围及其对不同年份气候条件的反应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其正确利用提供广泛的信息。而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是区域试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区域试验研究的各个效应,按其性质可归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两类。固定效应包括:①品种效应(τi),即供试品种产量、品质等主效;②地点效应(υj),地点间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管理方法等可以预知的环境差异主效;③品种×地点  相似文献   

4.
以2004年和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试的26个中晚熟品种为试材,对品种的产量特性及基因×环境互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份×地点互作效应和地点效应是影响产量和产量性状的主要随机因素。有效穗和穗粒数在地点间的变异最大,结实率在品种间的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大豆近期区试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3个试点15个参试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各性状的品种(基因型)、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相对变异。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在品种间、地点环境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且存在品种×地点交互作用。蛋白质含量以品种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大,脂肪含量以品种×地点交互作用的相对变异最大,蛋白脂肪总含量的各效应中以地点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大。将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分解为各参试品种的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发现,参试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均存在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并且有些品种的互作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产上小麦粗脂肪含量变化很大的问题,选用参加2005~2006年山东省小麦高肥1组区域试验的11个材料,进行粗脂肪含量及其稳定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地点间小麦籽粒粗脂肪含量变幅为1.6%~2.7%,变异系数为4.55~13.28;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得知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的品种和地点间的互作效应,其中品种的固定效应导致的变异最大,品种和地点互作次之,地点(含重复)效应较小;但不同品种与不同试点的交互作用不同,每个品种(系)对试点都有其特殊的适应性。因此,在小麦产业化种植时,要获得粗脂肪达到标准的商品粮食,既要选准适宜的品种又要注意适宜的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7.
普通玉米蛋白质、淀粉和油分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玉米蛋白质、淀粉和油分含量的遗传主效应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方法】采用谷物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分析10个自交系及90个F1、F2杂交组合在两个种植地点的试验数据。【结果】蛋白质、淀粉、油分含量的遗传主效应方差(VG)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VGE)分别占各性状总遗传方差(VG +VGE)的38.5%和61.5%、48.2 %和51.8%、48.2%和51.8%。在遗传主效应中,蛋白质、油分含量同时受控于种子和母体效应;淀粉含量以母体效应为主,种子(胚乳)效应次之;细胞质效应相对较小。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中,3个品质性状均以种子、母体×环境互作为主,未发现细胞质×环境互作。蛋白质含量以互作遗传力(h2GE)为主;淀粉、油分含量以普通遗传力(h2G)为主。【结论】3个品质性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种子(胚乳或胚)、母体植株和细胞质等3套遗传体系的遗传主效应及基因型×环境互作。其中,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淀粉、油分含量同时受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互作)对大麦籽粒酚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7个大麦品种为材料,种植在3个生态条件迥异的地区,测定其籽粒酚酸含量,并采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基因型、环境以及G×E互作对所分析的各酚酸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于原儿茶酸和丁香酸含量,G×E互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型,基因型的影响最小;对于香草酸含量,G×E互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基因型,环境的影响最小;对羟基苯甲酸、总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和总酚酸含量,环境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G×E互作,基因型的影响最小;对于阿魏酸和总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含量,基因型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G×E互作,环境的影响最小.[结论]基因型、环境以及G×E互作对大麦籽粒中主要酚酸成分含量有着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择冬播麦区9个小麦主产省份有代表性的9个品种,分别在9个省份种植,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的环境作用大于基因型作用;沉降值、硬度、稳定时间、延伸性和拉伸面积的基因型作用大于环境作用。通过AMM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对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品种和环境互作程度比较大的为四川试点,比较小的为陕西和河南试点;同时,不同品种的不同品质指标有不同的适宜区,对于沉降值而言,陕65在四川有好的适宜性,对于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10.
小麦粉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化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小麦的面团稳定时间是判别小麦品种类别及其用途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针对生产上小麦面团稳定时间变化很大的问题,选用山东省主要推广的12个优质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9个不同的试点上,连续3年进行了面团稳定时间变异及其稳定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年份和地点间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为24.29~49.60。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对面团稳定时间进行稳定性分析得知,面团稳定时间存在显著的品种和地点间的互作效应,其中品种的固定效应导致的变异最大,品种和地点互作次之,地点(含重复)效应较小。但不同品种与不同试点的交互作用不同,每个品种(系)对试点都有其特殊的适应性。因此,在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种植时,要获得面团稳定时间达到标准的商品粮食,即要选准适宜的品种又要注意适宜的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1.
AMMI模型在亚麻区域试验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亚麻区域试验中,品种(G)和环境(E)互作现象普遍存在,AMMI模型作为一种分析G×E互作关系的方法,较线性回归分析法更多地解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AMMI模型中双标图和特殊互作效应值Dge的引入,为直观、定量地估计环境对基因型的分辨力及基因型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对2005年至2006年云南省亚麻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回归分析法只解释互作SS的56.91%,而AMMI模型3条主成分轴共解释了96.53%的互作SS.应用AMMI模型分析亚麻品种区域试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混合线性模型的原理,以1994~1995年浙江省晚稻区域试验的产量性状为资料,采用最小二阶无偏估计法(简称MINQUE法)和调整无偏预测法(简称AUP法)对各项方差分量和随机效应进行分析,并采用Jackknife重复抽样技术对各遗传参数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生育期、结实率主要受地点效应影响;产量受地点效应影响外,还受年份×地点互作效应影响;有效穗主要受地点效应和年份×地点互作效应的影响;除生育期和有效穗两个性状未测出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外,其余各性状均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表明这些参试材料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云南烟草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经3年多点品种区域试验发现:品种与年份互作效应不显著,而品种效应、地点效应、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显著。表明参试品种间有产质上的差异,而其差异程度又随地点间的土壤、气候、耕作、管理等环境差异而异;造成烟叶产质变异的主要因素不是年度间的气候变化,而是固定因素品种和地点、尤其是品种因素及其与地点的互作。说明在烟叶生产中通过品种的合理布局,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各试点烟叶的品质。建议云南省烟区以云85,云87和K326为主栽品种,搭配种植K358,K346,G28和红大,局部烟区搭配种植云烟317,V2,RG11等品种,以适应云南省不同卷烟配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型×环境互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型×环境互作与地理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地点的互作效应与地理气象因素相关密切,在相似的地理气象条件下,品种×地点的互作形式相近。本文通过对区试点的分析比较,初步认为武清点为北方晚熟冬麦区品种和高代育种材料品质、产量一般适应性鉴定的最佳地点。同时本文对蛋白含量的区划方法予以尝试。  相似文献   

15.
以2004年和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试的26个中晚熟品种为试材,对品种的产量品质特性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份与地点互作效应和地点效应是影响产量和产量性状的主要随机因素。有效穗和穗粒数在地点间的变异最大,结实率在品种间的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黄淮麦区小麦品质育种中对籽粒硬度的选择效率,以7个籽粒硬度有差异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及按7×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21个F_1杂交组合在2个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研究了籽粒硬度的遗传。结果表明,基因型、地点以及基因型与地点间互作均达极显著水平。籽粒硬度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方也达到极显著水平。济麦22籽粒硬度的一般配合力在2个试验点均表现最高,可作为改良籽粒硬度的优异亲本。杂交组合徐麦25×淮麦33和淮麦33×济麦22在2个试验点的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籽粒硬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作用方式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籽粒硬度可能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F_2~F_3)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17.
宁夏水稻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宁夏1999年水稻品种区域试验5点10个参试品种11项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品质性状的品种(基因型)效应、地点效应及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的相对变异.结果表明精米率、粒长、垩白率和直链淀粉含量以品种效应为主;整精米率的品种效应相对变异较小,以环境(地点)效应较大;糊化温度存在较大的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糙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品种、地点及品种×地点均不显著;通过试点环境对水稻品质性状的影响分析(SSR检验),定性分析了宁夏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对整精米率、垩白面积、垩白率等品质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翠薏1号、龙薏1号、台湾薏苡3个薏苡品种为材料,研究4种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主效达极显著差异,密度主效无明显差异,品种和密度的互作达极显暑差异;翠薏1号以栽培密度120 cm×25 cm产量最高,龙薏1号以栽培密度120 cm×30 cm产量最高,台湾薏苡以栽培密度120 cm×20 cm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甘蔗品种的区试蔗茎产量和蔗糖分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AMMI(主效可加互作乘积)模型及双标图、Di(品种稳定性参数)以及相应表现型值与Di值的聚类分析,对2005~2006年14个甘蔗品种云南5个试点的2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进行基因环境互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产量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显著,稳定性好的品种有云瑞99-113、德蔗93-94等;甘蔗糖分与环境互作效应较小,稳定性好的品种有云瑞99-113、云蔗98-236等.②根据AMMI双标图,提出了参试品种在参试点的适应性.③根据平均产量和糖分及其Di值聚类分析,参试品种可分为5类.基于AMMI的互作稳定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为蔗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豫西832系我校1976年以中引4号与偃师4号杂交,经连续选择培育,于1983年育成。校内外多年产量试验证明,比当前推广种百农3217和宝丰7228显著增产。1986年参加洛阳地区高肥组联合区域试验,产量居首位。对该资料进行分析证明,豫西832的平均亩产最高,品种主效最大,与其他品种的产量差异均极显著。而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在各地点间则差异不显著,互作方差及变异系数最小,说明该品种适应性好,不仅高产而且稳产。因属大穗型品种,根据目前研究,亩产千斤的产量因素结构为:亩穗数28~32万,穗粒数41~45粒,千粒重41~45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