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对高产鱼塘水质恶化引起暴发性鱼病的问题,进行了观测研究。对池塘水质恶化的形成规律,恶化水质的特性及对鱼类产生的危害有初步认识,并为处理水质恶化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引起池塘水质恶化,概括起来有4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科学养鱼》2005,(9):81-81
众所周知,在养殖中后期,池塘负载加重,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更有一些池塘连续养殖,中间不清塘,底质太肥,水质也受到较大的污染。养蟹池塘随着饵料的增加、水温的增加,水质问题日益恶化。现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总结,对养殖河蟹池塘的底质和水质做以下分析,希望可以给广大养殖户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地区鱼类生长期较短,将近有半年的时间处于越冬期。由于池塘长期覆盖冰层,冰下水体不能和大气接触。加上长期的养殖及实行承包后所产生的短期行为,使池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直接影响了它的生态平衡。本文阐述了池塘生态环境恶化因子——淤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应邀走访了郑州郊区、中牟县、洛阳吉利区、焦作武陟、新乡原阳等沿黄鲤鱼高产区,发现高产池塘水质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池水过肥偏老,透明度偏低,一般不超过20cm,有的甚至不到10cm,池水严重富营养化,氨氮含量超标,水中鱼类不易消化的微囊藻等藻类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条件致病菌和寄生虫,导致鱼类食欲不振,生长缓慢,发病率上升,死亡率高。下面就引起池水恶化的原因及调控防病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广大渔农朋友参考。1引起高产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1.1池塘严重老化。大多池塘都属于使用8~15年的老池塘。池底淤泥较深,达0.5m以上,底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腐屑,生产旺季水温较高,这些腐屑的氧化分解物溶入水中,极易引起池  相似文献   

5.
乳山市以往沿海潮间带池塘养参均采用垒石造礁的养殖方式,由于数年连续养殖后,池底淤泥逐渐增多,而且难以清除,造成池底生态环境恶化而导致病害。而利用原有虾池改造的池塘因池底缺乏足够的硬质附着基,其池底还是以烂泥底为主,更容易发生病害。山东省乳山市的渔业科技人员,大胆改革剌参养殖造礁技术,采用遮阳网作为附着基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强,在自然水域中,一般不易发生疾病。但在池塘精养黄颡鱼,增加放养密度和人工大量投放饲料,如投喂饵料营养不全、饲料变质、水质变差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黄颡鱼会产生疾病。因此,做好黄颡鱼池塘养殖病害防治工作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下面就防治黄颡鱼池塘养殖疾病发生的主要技术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7.
蓝藻发生与控制方法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池塘养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在高温季节频繁爆发蓝藻水华,给养殖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从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方面探讨分析了蓝藻的发生,并提出了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鱼病的流行对池塘养殖有极大危害,损害了养鱼户的经济效益,挫伤养鱼户的积极性,危及池塘养殖的发展,现就此情况提出鱼病多发原因及对策,供参考。一、鱼病多发的原因1.养殖生态环境恶化。一是随着工农业及池塘养殖本身发展,造成养殖水源的污染;二是水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9.
养殖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生产,由于死亡的生物体、鱼类的粪便、残饵和有机肥料等不断积累,加上泥沙混合,在池底淤积成厚厚的淤泥,很容易造成水质恶化,既破坏了养殖水体的生产能力,又对水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养殖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也是造成养殖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清除养殖池塘过多淤泥是池塘改造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吴建军  赵宇江 《水产养殖》2011,32(12):38-39
大量的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水体底质恶化不仅是造成整个养殖水体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疾病频发和池塘生产性能下降的罪魁祸首,因此底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要实现健康养殖就必须从改善底质开始。当前市面上已有了大量底质改良方面的产品,在为广大养殖户丰富产品的同时,也为广大养殖户的选择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1.
《内陆水产》2009,(7):38-41
8月仍处于高温期,养殖池塘水质往往变化很快,极易引起恶化。其原因主要是养殖密度较高,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池塘水质恶化后,溶氧量降低,对鱼类正常生长的不利因素增加,轻者影响鱼类生长,重者造成泛池泛塘和死亡。因此,高温期间养鱼,及时科学调控池塘溶氧、合理投喂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长期的养殖生产以及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出现的只注重利用,忽视维护管理的短期行为,使,导池塘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产性能越来越差,鱼病频发,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加强池塘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减轻池塘水质恶化,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是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李文启 《齐鲁渔业》2008,25(10):31-31
现将内涝期间的鱼池管理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水质调节内涝期间,池塘与外界水体大量交换,排涝渠里沤制树木、农田里沤制玉米秸秆等污水流入池塘,造成池塘水质恶化。由于水体相连,采用换水的方法调节水质已不现实,但可采用泼洒生石灰、漂白粉的方法来净化改良池塘水质。  相似文献   

14.
1 底质恶化的危害 1.1 池底恶化导致"氧债"增加 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很多残饵和鱼虾蟹的粪便、死亡的藻类等沉淀在池塘的底部,过多会消耗掉底层本来并不多的氧气,造成底部缺氧状态.在缺氧条件下,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质产生发酵作用,产生很多还原性中间产物,这些物质强烈亲氧,当水中有氧时,他们就会与氧结合,从而消耗掉水中的氧气,直至全部被氧化后,水中溶氧才升高.由此可以看出,要增加底部的溶氧必须把这些能消耗掉氧气的还原性物质去掉,这样才能增加底部溶氧.就好像是把这些"债务"还清后才有可能让池塘底部的溶氧升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大。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破坏了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殖水环境的恶化一旦超过了养殖对象的适应范围,河蟹就会处于应激状态,应激降低了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表现为厌食、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浙江海涂对虾养殖的快速发展,集约化程度提高,水产养殖朝着高密度、高产量方向发展.但在高强度养殖的同时,带来了养殖生态环境不良,水质下降,池塘中残饵和排泄物大量沉积等一系列问题,由此造成池塘水质和底质的恶化,导致养虾各种病毒和细菌频发,进而制约着水产业的健康发展.能让池塘底部沉积的有机废物有效地防控或充分利用,以改善生态养殖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双底双高"生态养殖技术正是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内陆水产》1991,(1):36-36
由于多年未认真清塘.底泥淤积,溶氧不足,水色过浓.亚硝酸盐的积累,使得池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疾病频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池塘河蟹养殖因放养品种单一、种质低劣、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河蟹品味差,增产不增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于2002年探索了池塘蟹鳖生态混养技术,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池塘 试验池为长方形土池,共3口,面积共计14.5亩,池塘水深1.2m~1.5m,坡度l∶l.5。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2.防逃 用钙塑板在池塘上埂围成防逃墙,埋入地下15cm~20cm,地上高度50cm,沿池塘四周围成圆弧形。3.清塘 l月上旬,清除池塘内过多淤泥,加固塘埂,补缺堵漏,池底淤泥10cm~20cm,…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水产良种场于2003年开始试养南美白对虾,平均单产为每亩300kg。由于养殖池塘生物结构单一,饲料利用率较低,大量代谢产物在池塘中积累,南美白对虾养殖水环境恶化、传染性疾病大规模爆发,养殖效益较低。为此,我们在2006~2010年进行南美白对虾池套养罗非鱼的试验。套养罗非鱼后,平均每亩池塘增加收入约1000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省罗非鱼养殖产业迅速发展,但随着养殖密度增大、池塘生态环境恶化,养殖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2014年7月,笔者接到某一罗非鱼养殖场电话,称该场两口罗非鱼养殖池塘出现死亡,原因不明。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