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杉木萌芽林改造成杉木木荷混交林后的水源涵养功能的定位研究,表明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木荷,经抚育间伐改造成稳定的异龄针阔混交林后,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整个林分的总持水量比杉木纯林高12.24%,这对于改造杉木低产林,以便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有益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木荷后形成的混交林土壤肥力变化的测定与分析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凋落物量较多,且易于分解,灰分养分较为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好,土体疏松多孔,养分贮量大,供肥能力较强,这表明杉木萌芽林经改造形成稳定的混交林后土壤肥力状况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郭明丽 《华东森林经理》2007,21(1):26-27,30
通过德化县龙浔镇丁溪村采伐后杉木萌芽林更新造林成杉木木荷混交林后的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表明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木荷,经抚育间伐改造成稳定的异龄针阔混交林后,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整个林分的总持水量比杉木纯林高12.24%,这对于改造杉木低产林,以便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有益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杉木采伐迹地改造,营造杉木、木荷纯林、混交林试验,同样的整地,造林密度不同,经过14年的经营管理,除草、施肥,抚育间伐,其林木生长效果不同.杉木、木荷混交林的林木生长,比纯林的林木生长效果好,平均树高分别高8.8%、22.8%,胸径粗17.3%、24.3%,树冠大31.5%、4.4%,蓄积量多27.8%、76.3%.对不同的试验地土壤肥力进行比较,杉木、木荷混交林的土壤肥力养分N、P、K,比杉木、木荷纯林的土壤肥力养分N、P、K分别高25%、14.5%,25%、12%,11.8%、6.5%.  相似文献   

5.
对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米老排改造为米×杉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有较大程度提高,混交林的林冠层和枯枝落叶层的蓄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17%和50%;土壤入渗速度加快,蓄水能力提高,其0~40cm土壤的蓄水量约为杉木纯林的1.66倍,这对今后改造杉木低产林与规划经营水源涵养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林林分生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试验,并与秃杉纯林、木荷纯林、杉木纯林、杉木×木荷混交林对比,15 a的试验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都大于秃杉纯林,增益可达18%~28%以上。其中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林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于2022年,在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以不同林龄(8、27、36 a)的木荷纯林、杉木纯林、木荷与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混交对不同年龄林木生长及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混交可促进不同年龄段木荷的生长,但混交除对8年生杉木生长稍有促进作用外,显著降低27年生杉木的生长,36年生杉木生长稍低于纯林。(2)混交对木荷、杉木叶功能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两树种在不同年龄的部分叶功能性状指标存在差异(P<0.05)。(3)混交并未显著改变两树种的叶功能性状与林木生长关系;但叶功能性状指标显示,混交后两树种采取了不同生存策略,其中木荷采取获取型资源利用策略,而杉木则采取保守型资源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萌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对改造经营后的萌生杉木林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营前后林木的分布格局均为随机分布;杉木林木分布格局由团状分布转变为随机分布,木荷仍为随机分布,其它树种仍为均匀分布;经营前、后林分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38 4、0.514 2,经营后较经营前有明显的提高,林分处于中度混交;经营后杉木的大小比数下降,木荷(Schima superb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的大小比数增加;在经营后,树种的隔离程度、单木的优势度等得到了改善,有利于大径级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方法和取样法,研究广东省广州市流溪河林场黧蒴、木荷、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木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杉木(490.99 g·kg-1)黧蒴(447.18 g·kg-1)木荷(442.52 g·kg-1),各器官间存在差异,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杉木为皮叶枝干根;木荷为干根皮枝叶;黧蒴为叶干枝根皮;林分内乔木层碳储量为黧蒴(103.08 t·hm-2)木荷(83.19 t·hm-2)杉木(20.67 t·hm-2)。地被植物和枯落物碳含量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林地土壤容重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大,各层次碳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分布不均,表层(0~25 cm)土壤碳含量较高,3种林分土壤碳储量排序为木荷(154.52 t·hm-2)黧蒴(146.75 t·hm-2)杉木(131.29 t·hm-2)。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黧蒴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9.22 t·hm-2·a-1,是木荷的1.32倍、杉木的1.97倍,年净生产力阔叶林树种大于针叶林杉木;年净固碳量黧蒴为4.12 t·hm-2·a-1,木荷为3.08 t·hm-2·a-1,分别为杉木的1.79和1.34倍;各林分生态系统乔木层同化CO2能力为黧蒴木荷杉木。阔叶树种黧蒴(25 a生)和木荷(27 a生)的林分固碳能力优于针叶树种杉木(9a生)。  相似文献   

10.
对杉木人工纯林,杉木-马尾松、杉木-木荷、杉木-马尾松-木荷人工混交林的可燃物负荷量和生物质能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4个林分的可燃物负荷量和生物质能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杉木人工纯林和杉木-木荷混交林。  相似文献   

11.
陈志洪 《绿色科技》2021,(5):97-100
在杉木采伐迹地分别营造秃杉、木荷两树种的混交林和纯林,对12年生林木的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经调查效果探究,混交林、纯林不同林分的林木生长状况及林分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所不同,结果显示:混交林两树种混交与单树种纯林相比,混交林两树种林分生长量,均比纯林两树种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大7.5%、8.5%,胸径粗11.60%、9.70,树冠大4.8%、11.7%,枝下高大7.14%、25.00%,单株材积大31.3%、33.3%,蓄积量多27.5%、29.6%。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比纯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片石破土上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在适地适树、集约经营的条件下,湿地松、杉木用材林每公顷年均产值在3000元以上,柑桔、板栗等经济林木在7500元以上;在同一立地条件上,用材树种的生长效益排列顺序是:国外松、木荷、马尾松,杉木只能在土层深厚的山坞、山脚小面积造林,经济林必需实行高标准、高投入,才能取得好效益,树种以柑桔、板栗、枇杷、桃形李等为主。  相似文献   

13.
以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典型地段的桦木林、柳杉林、杉木林、竹林和天然常绿阔叶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剖面特征、土壤机械组成、酸碱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林地土壤质量。结果显示:牛尾竹林土壤各项指标处于较低水平,土壤质量很差;人工栽植的针叶林(柳杉林),其人工林土壤表现出很好的发育和熟化特征,其有机质含量和速效N、P、K总量也仅次于天然林,且团聚体数量较多,但水稳性能较差,表土的养分淋溶特征明显;而盐基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以桦木幼林最大,其次为天然常绿阔叶林、竹林、杉木林,最小为柳杉林。表明以木材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人工针叶林(柳杉林和杉木林)加速了盐基离子的流失,最终导致了土壤的酸化,因此合理的植被构成及林分经营模式是维持土壤质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的森林生态防火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森林生态防火,引入木荷、苦槠、青冈、石栎、枫香等耐火目的树种对马尾松和杉木林退化系统进行阀叶化改造.在千岛湖区进行杉木间伐补植木荷、枫香,杉木萌芽林补植苦槠、青冈,马尾松林下补植枫香、青冈或苦槠、石栎四种不同阔叶化改造试验,3年后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改造,优化了林分结构,马尾松阔叶化改造促进生态恢复的速度更为迅速.改造林分内枯落物比针叶林少,而枯落物含水率高;土壤含水率则因立地条件而异.阔叶化改造后具有明显提高生物多样性和防火效果及一定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通过针叶林阔叶化改造,调整树种的组成结构、可燃物的空间分布,改善林地环境,以森林的片状控制代替林带控制,全方位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在当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日益重视的社会背景与发展趋势下,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萌生杉木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对浙江龙泉萌生杉木林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12,林分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杉木树种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木荷树种整体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其它树种的整体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438 4,在弱度混交和中度混交之间;林分中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林木个体的优势排列顺序为:苦槠、马尾松> 杉木> 樟树> 木荷> 枫香、红豆树> 拟赤杨> 榆树。根据萌生杉木林的结构特征提出经营对策, 通过合理择伐和补植乡土树种进行林分结构调整,提高林分质量,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16.
Fire disaster is the primary one of the facts of deforestation. Although in recent years the level of forest management and technique for fire suppression have been improving and fire fighting force has been strengthened, the area of fire has not been decreased obviously. Using biological fire resistant techniqu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campaign fire. In this paper, fire resistant ability and component about 12 tree species, in mountain area of Daguisha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have been analyzed in laboratory.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d as the followings: (1) For all the tree species, fire resistant ability of leaf is more susceptible than that of branches and bark, and the broadleaf tree species are stronger than coniferous tree species in fire-resistance. (2) Calorific vdlue, water content, combustion temperature and ash content are main indexes affectingfire resistance. Heat value relates to lignin content and benzene-ethanol extractive content linearly. (3) By means of the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为中国南方亚热带常绿针叶林的建群树种,在生态公益林营造及石漠化治理中广泛应用.林火作为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的主要扰动因子,逐渐成为其结构、功能和演替的重要驱动力.以火烧5年后的马尾松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森林火灾对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的林分结构、林木死亡率、林木质量(健康状况)以及林分更新的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林木胸径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林火对小径级林木和幼苗幼树可直接致死,胸径< 20cm的林木受火灾的影响较其他径级更明显,而活立木的平均胸径得到显著增长(P<0.01).马尾松和杉木的死亡率与它们的胸径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分别为R2 =0.7743和R2=0.7473,林木胸径越小,则死亡率更高.林木胸径10~20、20~30、30~40、40 ~ 50、50~ 60 cm受火灾影响以及死亡林木的百分比分别为37.3%、18.9%、12.8%、4.8%、1.6%.  相似文献   

18.
木荷人工林经营效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木荷人工林经营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荷适应性强,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但应优先选择Ⅰ、Ⅱ级立地的中下坡造林较好。木荷适宜营造混交林,纯林生长缓慢,难以培育大径级用材林。人工林经营应严格控制经营密度,适时间伐,20年生后木荷经营密度不宜大于975株.hm-2。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木荷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随混交比例的增大而下降,树种组成以4荷6杉较为合理。在同一立地营造的荷杉混交林的蓄积量和土壤肥力均大于木荷纯林。  相似文献   

19.
人工生态公益林不同类型林分的持水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高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4):21-23,48
分别从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对杉木人工生态公益林林冠下营造的细柄阿丁枫、木荷、建柏和杉木纯林的持水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其持水功能的差异。不同林分的持水量大小排序为:细柄阿丁枫×杉木混交林>木荷×杉木混交林>建柏×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排序为:土壤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  相似文献   

20.
林业应用稀土的技术与效果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连友钦  郑槐明 《林业科学》1995,31(5):453-459
稀土在提高林木种子发芽率,促进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木荷(Schima sunerba Gardn,et Champ)、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泡桐(Paulownia sp)、杨树(Populus sp)等的苗期生长提高苗木质量,提高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杉木种子园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