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于2010年对辽宁省中国林蛙驯养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全省中国林蛙种群数量3.9亿只,主要分布在辽东山区;全省现有驯养繁殖单位9957个,年产商品蛙约2亿只。总结出目前中国林蛙养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辽宁省发展中国林蛙驯养繁殖的有利条件;提出了6项措施,促进中国林蛙驯养繁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黑鹳广泛分布于欧亚地区和非洲大陆,在中国甘肃和新疆有比较大的繁殖种群。在欧洲,黑鹳多在沼泽森林或有水域的山地森林生活;而在中国,黑鹳多在山上陡峭的崖壁上栖息。它们不善与人类"打交道",喜欢在远离人烟的区域活动。这是体型很大、繁殖成功率很低的它们适应环境变化作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 含笑(Michalia figo(Lour.)Spreng)是我国南方露地栽培的常绿花木,为名贵的观赏树种。在我国南方各地繁殖含笑,通常多用高压和靠接繁殖,也有用播插繁殖的,但存在成活率低、生长慢、开花迟、效益差等问题。我们带着如何加快繁殖速度和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于1985年用大枝径切扦插培育自根苗进行试验研究。两年来培育出的含笑自根苗,在大田或盆栽长势喜人,枝叶繁茂,树形幽雅。用此法培育含笑自根苗是扩大繁殖系数,加快繁殖速度,降低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白头翁营养繁殖特性。选用白头翁根上段、中段、下段、纵切等材料分根繁殖试验;选用不同土壤、水分对白头翁根上段分根繁殖试验;采用多菌灵、生根粉处理对分根繁殖的影响试验。结果:白头翁根各段均能发芽,以上段成活率较高。以60%、80%沙土中白头翁根上段成活率较高,多菌灵处理有利于分根繁殖。结论:取白头翁根上段以多菌灵处理后于60%~80%沙土中分根繁殖较佳。  相似文献   

5.
<正>与大部分甲壳类动物的寿命相比,鲎算是一种相当长寿的海洋动物。在成长过程中,有红树林、海草床伴生的泥质滩涂是幼鲎重要的生长环境。在中国,鲎曾广泛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以及海南等沿海滩涂。如今有些地方我们已很难见到它们的踪迹,值得庆幸的是,在广西北部湾沿海还有相当数量的繁殖种群存在。  相似文献   

6.
<正>丹顶鹤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其野生种群的个体总数在3000只左右。野外仅分布于东北亚地区,即俄罗斯东部、朝鲜半岛、蒙古、中国和日本(在北海道地区为留鸟)。越冬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下游地区,其中以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的分布数量最多。越冬期过后,每年的春天陆续迁往北方地区繁殖,在中国黑龙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紫椴在种苗繁殖及造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紫椴种子具有休眠的特性,打破休眠的方法主要有化学药剂处理、激素处理、物理方法等;在种子繁殖、扦插与嫁接繁殖、组织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紫椴造林的立地类型、造林密度、培育手段等作了阐述。同时,对紫椴在种苗繁殖及造林方面今后应该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执行联合国粮农组织/意大利政府资助的中国《发展油橄榄生产》计划,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我国林业部的安排下,我们于1988年3月16日~4月23日赴意大利学习油橄榄的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 “抗虫榆”为我所白榆良种选育课题组经过多年观察试验选出的抗榆蓝叶甲优良单株。因用种子繁殖出的苗木分离现象严重,不能保留母树抗榆蓝叶甲的优良特性,所以必须采取嫁接、扦插和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方法。嫁接繁殖费工且成活率低;组织培养繁殖生根率也只有30.3%,而且分化培养基中需要价格昂贵的玉米素,成本很高,不能在生产中大量应用。为了能快速繁殖出大量抗虫榆苗木以供平原绿化所用,我们于1990年进行了扦插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福建林业科技》2015,(1):242-245
综述了近年来青钱柳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今后其繁殖技术发展方向和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有性繁殖的研究重点是其种子休眠机理及其解除方法,关键技术在于物理、化学、变温等方法联用以及生长调节剂在解除种子休眠时的协调使用;扦插、组培繁殖是今后青钱柳快繁技术研究的重点;扦插繁殖的关键技术为筛选最适宜扦插枝条生根存活的环境因子,而组培繁殖的关键技术在于培养基优化、植物生长调节剂添加、外植体脱毒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三道眉草鵐(Emberiga Cioides Weigoldi)是低山灌丛、次生林鸟类,在我国北部、东部及苏联、印度、日本等处繁殖。在吉林省每年繁殖一窝。留鸟。关于三道眉草鵐、日本人由井正敏(1975)在富士山研究了它的卵及孵化率,山岸哲学(1973)在佐贺野研究了它越冬生态。对于它的繁殖习性,比较有系统的研究未见报导,笔者于1980年12月—1981年3月;1981年4月—7月;1983年5月分别在长白山北坡对它的繁殖习性做了初步观察,现报导为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木蓼(Atraphaxis mandshurica)属蓼科,木蓼属的灌木,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半荒漠地带。该树种具抗干旱、耐瘠薄、生长迅速、容易繁殖等特点,是沙地造林的优良树种,也可作薪材和饲料等。民勤试验站从1975年开始种植木蓼,经过十年试验,已在民勤的流动沙丘上落户,长势良好。目前,已有片林70余亩,并在附近固沙林场逐步推广。木蓼用扦插、直播均可繁殖,但因种子短缺,一般以扦插繁殖为主。  相似文献   

13.
红角鸮在山西省内分布广泛,笔者于2008年至2010年在阳圪台林场对红角鸮的迁徙、种群数量、繁殖特性、栖息地和食物组成等进行了生态调查,结果表明,红角鸮在山西省的迁徙特点是每年最早迁入的日期差异为2 d~4 d,最晚迁离的日期差异为1 d~4 d,居留期为162 d~167 d,间隔期为198 d~204 d;红角鸮繁殖季前的种群数量为0.75只/km2,繁殖季后为1.08只/km2;鼠类、两爬类、昆虫类等为其主要食物。  相似文献   

14.
<正>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全球范围内野生种群数量不足300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濒危物种。东方白鹳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繁殖地,主要在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和三江平原、兴凯湖。近些年来,三江、洪河、兴凯湖、扎龙等湿地搭建人工鸟巢招引东方白鹳繁殖获得成功。拍摄一组反映东方白鹳繁殖的照片,是我多年的愿望。2014年6月21日,我和朋友凌晨3时起床,5时许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园林学会团体会员北京胖龙丽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0年,前旁是胖龙(石家庄)园艺技术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彩色景观树木的引进、繁殖和推广工作。从熟悉国际资源、筛选抗性品种、观察四季色彩变化.到引进试种、摸索繁殖技术,历时数载,注入资金上千万元。公司把眼光重点放在与中国纬度和气候条件分布类同的北美国  相似文献   

16.
<正>猛禽,鸟中的王者。每年春秋两季,数十种猛禽沿西南-东北方向往返纵贯整个中国。它们繁殖于亚洲东北地区,越冬于中国中南部广大区域、东南亚海岛、南亚次大陆,甚至远及非洲。北京西部山区是重要的猛禽迁徙通道,每年种类众多、数量惊人的猛禽从北京的山脊线上掠过,俯瞰这座它们熟悉又陌生的古城。  相似文献   

17.
白枕鹤(Grus vipio)是濒危鹤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枕鹤分布于六国,在苏联、蒙古、中国繁殖,在中国、北朝鲜、南朝鲜、日本越冬。本文对白枕鹤在中国的分布范围有新的补充。通过对日本山阶鸟类研究所环志的白枕鹤“J17”的观察证明,在1984~1987年春季均从日本迁徙到中国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繁殖。1987年6月18日,中日环志合作调查组捕捉环志了“J17”的幼雏,环志号Q00-0663,红彩环“61”。10月7日“J17”的家族南迁,于12月3日到达日本出水鹤类越冬地,环志回收说明白枕鹤迁徙于中国繁殖地和日本越冬地,是确凿无疑。  相似文献   

18.
毛白杨无性繁殖有多种方法,方法不同繁殖效果各异。本研究以成活率、亲和力、繁殖系数和苗木质量为评价依据,系统分析了毛白杨嫁接繁殖和扦插繁殖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实用性。结果表明继代、组培繁殖最适用于数量上的扩大繁殖,获得最大的繁殖系数;而炮捻、袋接和一条鞭扦插则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亲和力低的问题,苗木生长健壮;嫩枝扦插则用于无性系复壮和生根力测定。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江三江平原和嫩江中下游地区是东方白鹳的重要繁殖地。近年来,在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陆续发现繁殖巢,在越冬地的繁殖记录也逐渐增加。它们的繁殖地和越冬地都有不断南移的趋势。东方白鹳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数量众多。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污染导致繁殖力下降、食物资源短缺、非法捕猎、营巢林木丧失以及湿地面积缩减等原因,导致东方白鹳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它们相继在日本、朝鲜半岛野外灭绝,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以来,作者对辽宁省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现状,分析了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辽宁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种类包括毛皮动物、鹿类、中国林蛙、野猪、野禽和观赏展演动物6大类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具有自然条件优越等3大有力条件,存在养殖方式落后等6个问题,提出了今后应采取规模养殖等6项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