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第一次看到张爱玲的作品是她的<沉香屑--第二炉香>,故事的新颖和叙述的缜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重逢张爱玲;柯灵在<读书>上发表了<遥寄张爱玲>一文,这使我对她的经历和创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收获>重刊了她的<倾城之恋>,我不能不为她的才情所折服.张爱玲被从尘封的历史中发掘出来,一下红遍了中国,从旧作重印到出版文集与传记,乃至于仿效者风起,成为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 相似文献
3.
很多习语借助某一具体形象来表达意义,以形象来比喻某个意义,这类成语叫比喻性习语。英汉比喻性习语往往采用生动鲜明的形象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比一下英汉比喻性习语,我们就会发现英语和汉语比喻性习语竞采用相同的形象来表达相同的意义。例如:趁热打铁: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如履薄冰:to be on the thinice;浑水摸鱼:to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s; 相似文献
4.
英汉动物词文化意象的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金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1):76-78
从文化传统、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分析英汉动物词文化意象的差异,探讨翻译中如何鉴赏和处理这些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相传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后来,茶叶逐渐演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及至今日,“客来敬茶”早已是我们民族生活中待人接物最常见的礼仪。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种茶、制茶、饮茶、品茶,渐渐由茶的物质属性生发出这一瑞草清茗的精神属性,使小小的茶叶负载起深重的文化精神,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文化──把人文精神和自然境界统一起来,使茶道不仅包容了极其深刻的哲理,而且体现出美的境界。虽说唐宋之前,茶已成为文人学者的描述对象,如晋代就有诗人杜育、文学家… 相似文献
6.
7.
8.
工厂企业绿地景观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企业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美化作用,而且也是体现企业历史、企业文化的重要场所。文章主要探讨了植物、园林小品、楹联题刻等在工厂企业绿地景观中体现文化底蕴的主要作用和形式。 相似文献
9.
10.
《农家参谋》2017,(1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和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的学习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英语翻译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西方国家交流的过程中,翻译不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更加承担了文化传递的重要作用。由于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都对英语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无论是汉语还是英文都是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语言,如何能够将翻译的内容与背景文化相结合,准确地表达出,这对民族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目前英文翻译方法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方文化底蕴的差异,分析了文化底蕴对英文翻译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由于文化底蕴掌握差异下的英语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是影响交流的关键。其中文化底蕴,对翻译有很大影响。了解中西方文化,加强文化的理解,将推动中国和国际接轨的进程。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用一些文化的例证,总结规律,以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希望这种分析能对翻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淑红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3(3):47-48
英汉成语分属不同语系,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本文从民族心理、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文化遗产、民族历史五个方面比较英汉成语的文化背景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为在园林规划中创新利用造园材料,通过指出造园材料所表达的意义与氛围是材料环境与观察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分析典型材料不同的意象特征,包括时代特征(明清、民国、现代)和场所特征(商圈、居住区、公园、工厂),进而通过从时代意象与场所意象两个方面阐述不同材料给人们提供不同视觉体验与心理感受,探究在意象固化的环境下传统材料创新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周恩来“求同存异”外交思想的传统文化底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宝丽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4)
周恩来的成长过程中 ,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使他在处理外交事务上无处不流露出传统文化的思维 ,并由此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外交思想与策略—“求同存异” ,为新中国的外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常明堂 《新农村(黑龙江)》2014,(12):123-123
通过对甘肃不同产地的中药甘草采用传统鉴别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从性状、显微及理化等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品质。结果是甘肃不同产地的甘草野生品与栽培品在性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效成分含量也有所不同,本研究为中药甘草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吴晓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3):105-106,134
明喻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喻体的运用却有很大差异。文章从文化角度,通过分析地域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学作品等五个方面来探讨两种语言中明喻喻体的不同及其体现的文化差异,从而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