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李兵  杨子江  李俊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43-5245
湖北省既有居住建筑普遍存在热工性能差、能耗大的问题。通过对孝感地区气候特征、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以及当前湖北省既有居住建筑实行节能改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既有住宅建筑的节能改造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动态标定火焰区的方法,以彩色图像中的红色绿色成份的线性加权组合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垂直灰度投影曲线和水平灰度投影曲线确定火焰区的重心,采用由内到外扩散的办法确定火焰区的左右边界和上下边界,标定火焰区。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正确地动态标定出火焰区,并能满足实时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理论公式的计算,分析了居住建筑外墙加温保温材料(苯板)的室内热工环境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建筑外墙热工性能的现场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当前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方法的问题和不足。在一维稳态传热理论基础上,提出基于红外热像技术定量检测建筑外墙传热系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大庆市某一居民住宅为研究对象进行实测,并将检测值分别与传热系数理论计算值和热流计法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践表明,该方法快速、易于操作,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木塑材料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加工安装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经济环保,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新型材料。运用"热流计法",测量了5种木塑复合墙体和2种木塑单一板材墙体的传热系数,参照JGJ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得出以下结论:①普通砖墙(10 mm厚水泥砂浆+240 mm厚实心黏土砖+10 mm厚水泥砂浆)已不能满足新规范的热工要求。②当建筑的体型系数≤0.4时,4种复合墙体都能满足规范要求。当体型系数〉0.4时,试件2(普通砖墙+40 mm厚木塑龙骨+20 mm厚木塑板)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试件3(普通砖墙+40 mm厚木塑龙骨+外喷25 mm厚发泡聚氨酯+20 mm厚木塑板)、试件4(普通砖墙+40 mm厚木塑龙骨+30 mm厚木塑板,内填发泡聚氨酯)、试件5(普通砖墙+20 mm厚木塑龙骨+60 mm厚木塑板,内填发泡聚氨酯)均能满足规范要求。③试件3的传热系数最小,热工性能最好,构造最经济合理。④单一板墙比复合墙体厚度薄、自重轻,保温性能较高,更适合用作隔墙。60 mm厚单一板墙即可满足内隔墙的最低热工要求。120 mm厚单一板墙可满足外墙的热工要求。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系统评价指标(EETP)来评价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整体热工性能。该指标包括围护结构各传热系数、外墙和屋顶的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窗户的遮阳系数、太阳得热因子和建筑体型系数等各方面对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水平的影响.以长沙市为夏热冬冷地区代表,建立了EETP指标与单位体积的全年空调采暖能耗计算公式.算例表明:该评价指标算法简单准确,同一地区可以比较直观正确地反映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水平.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建筑围护结构动态热特性的多种模型及其物理意义,研究了识别模型参数的方法。通过对实测热特性参数序列的辨识研究,得出了在实用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动态热特性的合理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建筑围护结构动态热特性辨识的概念,阐述了围护结构动态热特性辨识的方法及其作用,介绍了一种新的围护结构动态热特性辨识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由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中国农村建筑比城市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两三倍。中国约有90 000家制砖厂,年排放CO_21.7亿t。95%以上的制砖厂集中在农村地区,且以黏土砖为主导产品,其热工性能远远不如节能砖,且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比节能砖高50%。中国农村建筑和制砖行业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计量学的一般原理明确地给出了电力测功机的精度定义.从电力测功机的力矩平衡出发,分析了影响其测试精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提高扭矩测试精度的措施和标准力矩的设计原则,介绍了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方法及其实际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暖温带具有代表性的群落辽东栎纯林夏季热量平衡进行研究,测定热量平衡各分量。同时用TDM(Thermal Dissipation Method)法通过测定树干液流流量通量,得到蒸腾耗热通量,进而把蒸腾和蒸发从蒸发散中分开,把潜热通量分成蒸腾热适量和蒸发热通量。  相似文献   

12.
为简化多针热脉冲技术获取地表热通量的测定方法,本研究基于热脉冲技术的方法原理以及传感器的设计准则,提出一种简化型多针热脉冲传感器,并对其田间实地测定结果进行评估。首先利用简化型传感器测定获取了0~50 mm土层热储量和50 mm深度处土壤热通量数据,估算得到地表热通量的动态变化;后与传统组合法(de Vries模型+自校正热通量板法)获取的地表热通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简化型多针热脉冲传感器与传统组合法得到的地表热通量日变化趋势一致,对2种方法的测定值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09,决定系数为0.98;在测定时期内,简化型多针热脉冲技术获取田间地表热通量的平均绝对偏差为12.33 W/m2。因此,本研究中提出的简化型多针热脉冲技术可以用于准确监测田间地表热通量动态,可为农田水热过程和通量研究提供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Heat flux anomalies in Antarctica revealed by satellite magnetic dat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geothermal heat flux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ynamics of ice sheets; it affects the occurrence of subglacial lakes, the onset of ice streams, and mass losses from the ice sheet base. Because direct heat flux measurements in ice-covered regions are difficult to obtain, we developed a method that uses satellite magnetic data to estimate the heat flux underneath the Antarctic ice sheet. We found that the heat flux underneath the ice sheet varies from 40 to 185 megawatts per square meter and that areas of high heat flux coincide with known current volcanism and some areas known to have ice streams.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带伴热管的寒区埋地管道的几何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管道周围土壤的二维非稳态温度场和热流密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输油管与伴热管上部未设保温板的工况进行了计算。对改变保温板的宽度与厚度工况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各自的土壤温度场和热流密度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贾志军  黄耀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7):1274-1284
【目的】明确大豆田地表湍流热通量变化特征及其规律,为阐明大豆田地表能量平衡奠定基础。【方法】以三江平原大豆田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数据分析大豆生长季地表湍流热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表水分平衡和地表能量分配特征及其主控因子。【结果】大豆田地表潜热和感热通量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特征。潜热通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一般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达到最大值,其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但当降水量较少时也与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大豆田地表感热通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亦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感热通量Hs和Hs/Rn均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大豆生长季内降水总量明显大于蒸散总量,但降水分布不均也会使得短期内出现水分收支亏缺。2005-2007年,大豆田波文比季节变化特征不完全相同,波文比与降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三江平原大豆田潜热和感热通量单峰日变化特征显著,生长季内大豆地表水分盈余。净辐射、降水量和植被发育是影响大豆田潜热和感热通量以及能量分配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1年夏季的内蒙古东部流动沙丘地区大气边界层试验资料,采用空气动力学方法和涡动相关法计算动量通量、感热通量等湍流通量;分析了非平坦下垫面风速、温度廓线结构对湍流通量获取结果的影响和通量廓线关系的适用性;对比了空气动力学方法和涡动相关法获取湍流通量结果。同时,结合流动沙丘可移动、含水量多等地形和气候特征,讨论了非均匀下垫面下湍流通量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覆盖经营雷竹林的土壤热通量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运用土壤热通量板和常规气象观测仪器对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覆盖经营的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土壤热通量和气象因子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月尺度上5 cm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均成S形,但月均值差异明显(P<0.05)。年尺度土壤是热源,净年热通量为-20.01 MJm-2,土壤月均值热通量占月净辐射的-6.2%~3.5%,年总值为净辐射的-0.67%。分析地温、净辐射因素与土壤热通量的关系,土壤热通量与5 cm,50 cm和100 cm土壤温度月均值回归研究表明:与5 cm相关性最显著,说明土壤温度变化是以热通量变化为基础的。土壤热通量月均值与净辐射显著相关(P<0.05)。覆盖的雷竹林12-3月土壤为热源,土壤热通量负向数值减小,说明覆盖物减少了土壤能量辐射。图5参16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麦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和热通量变化特征以及CO2的收支状况,利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年10月-2010年6月冬小麦生育期内涡度观测数据,分析了麦田CO2通量、热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日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单峰特征,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正午前后。其中,净辐射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均为苗期<中期<后期;潜热通量受到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季节变化特征为苗期<后期<中期;CO2的季节变化特征受到LAI、热通量和下垫面特征的共同影响,形成1个CO2吸收高峰的U型曲线,季节变化特征为前期<后期<中期。冬小麦农田CO2、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麦田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CO2的汇。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青海玉树隆宝湿地2011年10月~2012年11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年变化特征,以及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特征和地表反照率随土壤湿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玉树隆宝湿地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均呈夏秋季(融化期)高、冬春季(冻结期)低的特点;土壤热通量在10月~次年2月为负值,3~9月为正值;感热通量的年变化幅度较小,潜热通量的值呈现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的特点,地表反照率冬季高夏季低,在春季和秋季土壤冻结和融化期间地表反照率的值上午高下午低,12月份地表反照率日平均值最高,为0.44,6月份地表反照率日平均值最低,为0.24,地表反照率年平均值为0.32;冻结和融化期间,地表反照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4、2015年6~9月的太阳辐射和土壤热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湘南旱地土壤热通量变化特征。研究表明,6~9月,旱地土壤热通量季节和月变化都呈逐渐减少趋势;5和10 cm晴天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与太阳净辐射日变化趋势一致;5和10 cm土壤日均热通量与太阳日均净辐射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