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研究了黄岩农药厂各种农药生产废水的可生化性和混合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效果。结果表明,11种生产废水的可生化性各异,总排放口废水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按废水排放量配制的混合废水,用全混合活性污泥工艺进行,在进水COD为1200-1500mg/L,HRT6-8h下,处理出水COD小于300mg/L,其去除率大于80%,出水酚小于0.1mg/L,各项指标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有机质负荷、水力负荷、低pH废水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处理染化废水和有机废水稀释混合样的运行性能,发现在进水COD浓度为3390.7~8984.8mg/L(其中染料COD浓度为831.3mg/L)、色度4000倍、HRT3.3~3.4d时,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5%~93%和86%~88%.运行期间,在UASB反应器内,污泥有颗粒化现象,COD负荷、COD染/COD总比及HRT等操作系数对反应器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用易降解工业有机废水作为染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外加碳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黄岩农药厂各种农药生产废水的可生化性和混合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效果,结果表明,11种生产废水的可生化性各异,总排放口废水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按废水排放量配制的混合废水,用全混合活性污泥工艺进行处理,在进水COD为1200—1500mg/L,HRT6—8h下,处理出水COD小于300mg/L其去除率大于80%,出水酚小于0.1mg/L,各项指标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有机质负荷、水力负荷、低pH废水等短时间冲击,对处理效果影响不明显;但杀螨王废水的冲击影响作用相当明显。另外该工艺对杀螨王废水的处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单独杀螨王生产废水不宜采用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结果表明:①氯霉素废水COD浓度达29858~49613mgL-1,BOD5/CODCr比值为0.42,属可生物降解废水.因为其中的氯霉素和氯化物对生物处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宜作适当的稀释处理.②用好氧生物法处理时,平均进水COD浓度为886mgL-1,平均COD去除率64.5%;用厌氧生物法处理时,平均进水COD浓度为4539.5mgL-1,平均COD去除率78%.③从BOD5/CODCr比值来看,经过生物处理,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成分基本去除,生物抑制作用也随之消失,出水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处理染化废水和有机废水稀释混合样的运行性能,发现在进水COD浓度为3390.7 ̄8984.8mg/L(其中染料COD浓度为831.3mg/L)、色度4000倍、HRT3.3 ̄3.4d时,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5% ̄93%和86% ̄88%。运行期间,在UASB反应器内,污泥有颗粒化现象,COD负荷、COD染/COD总比及HRT等操作系数对反应器性能均  相似文献   

6.
氯霉素废水可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1)氯霉素废水COS浓度达29858-49613mg.L^-1,BOD5/CODCr比值为0.42,,属可生物降解废水,因为其中的氯霉素和氯化物对生物处理较强的抑制作用,故宜适当的稀释处理,(2)用好氧生物法处理时,平均进水COD浓度为886mg.L^-1,平均COD去除率64.5%,用厌氧生物法处理时,平均进水COD浓度为4539.5mg.L^-1,平均COD去除率78%,(3)  相似文献   

7.
介绍采用厌氧酸化-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碱性含油污水的实验室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酸化可以调整污水pH值,并可提高可生化性,使整个系统的COD去除率提高,从而可以认为生物(水解)酸化-二级暴气沉淀是炼油含碱污水合适的生化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8.
三种植物对COD的耐受极限与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水生植物能在待处理的有机废水中正常生长,并有最佳效果,以COD为主要研究指标,利用水葫芦、水花生和蕹菜进行了水培试验。测定了培养液中COD、悬浮物、色度、全氮量和植株中的全氮量。结果表明,有机废水中COD1000mg/L左右是水葫芦和水花生正常生长的上限,而蕹菜在1300mg/L以上。3种植物对有机废水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不但去除COD和氮素的能力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而且对悬浮物也有一定去除效果,水葫芦和蕹菜还有一定的脱色能力。认为用水葫芦和蕹菜净化有机废水是经济有效而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9.
对菊花加工厂废水中的化学污染物和物理性状进行了检测,并在实验室内采用粉末炭活性污泥法对废水进行小规模处理。在实验条件下,BOD5去除率达93%,CODcr去除率为87%,总氮去除率为47%,总磷去除率为40%〈总硬度降低52%,出水的色度,悬浮物,PH等均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土壤栽培系统处理人工养鳖废水和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废水的CODCr与BOD5去除率达到50%以上,NH+4-N去除率约为70%~80%,但是没有除磷效果。本文对污染物的净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影响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利用△表实现软件定时器的基本思想,阐述了该软件定时器的实现方案,并对影响软件定时的精度作了分析.实际测试和使用结果表明,该定时器使用方便,定时精确,特别适用于需要对大量事件定时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选择景泰县珍禽养殖场12窝1日龄乳鸽,共计24只,按其品种分成4组,进行为期28日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乳鸽的品种不同,其生长速度和屠宰体重各不相同:即杂交王鸽的体重最重,生长速度最快;银王鸽次之;丹麦王鸽再次之;美国白王鸽生长速度最慢,体重最轻。  相似文献   

13.
太矶头滑坡是三峡工程库区一大型深层滑坡.对于深层滑坡采用抗滑桩等传统方法施工困难,工程费用高,甚至无法实现抗滑.为此提出了采用深埋式变阶群桩进行综合防治的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方法的设计过程.在深层滑坡治理中,该设计思路比较新颖,对类似工程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限差分法在河流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的对河流水体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及时了解河流的水质状况是必要的。河流水质预测是了解河流水质污染趋势的重要手段。利用一维水质模型来近似模拟河水的水质状态,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从而预测河流中污染物浓度。以淮河淮南段为例进行验证,证明了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对河流水质进行预测是可行的,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一维水质模型完全满足实际应用对误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北五味子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条件,以叶片、叶柄、茎为外植体,探讨不同因素中不同条件对北五味子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0.1%HgCl2适合作为北五味子的消毒剂,其中叶片、叶柄和茎的最佳消毒时间为6 min、6min和10 min.叶片、叶柄、茎3个外植体的最适基本培养基分别为MS、B5和N...  相似文献   

16.
若假设可供使用的处理机具有p q台,将其分成两组,两组处理机之间进行异步并行计算。提出了一种求解非凸函数极小的异步并行拟牛顿算法。若假设目标函数是二阶连续可微的,二阶导数矩阵在极小点x*处正定,步长由Wolfe原则确定,证明了所提出异步并行算法的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把江苏沿海七个岸段划分为四个农业适垦级别区:1.围垦条件最好的为大丰和东台岸段,可围面积共57.14万亩;2.围垦条件较好的为射阳岸段,可围面积34.97万亩;3.围垦条件较差的,海安和如东岸段,围垦的难度较大,可作小面积围垦;4.围垦条件极差的为北境的赣榆、连云港、灌云、滨海和响水,南境的南通、海门和启东,不宜肓目围垦。评判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8.
抗虫杂交棉种植密度与叶枝利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探讨了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抗虫杂交组合的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枝情况下,杂交种不适合低密度种植,一般种植密度不应低于37500株/hm~2;在留叶枝情况下,杂交种适合低密度种植,种植密度22500株/hm~2左右;在低密度栽培下,留叶枝比整枝表现增产,但不同组合增产幅度差异较大。留叶枝与整枝相比,单株铃数显著增多,但铃重降低,纤维品质也相对变差。  相似文献   

19.
李晓平  宫敬 《油气储运》2006,25(8):11-14
多相流动的瞬态数值模拟最常用的是双流体模型,由于受技术垄断的影响,其相关求解资料较少.为此,通过采用有限体积法,将SIMPLE算法推广到两相流形成SIMPLE-MF算法,用于双流体模型的求解效果较好,并开发了两相流瞬态模拟程序.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制剂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抗病和促长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4个方面论述了微生态制剂对水产动物的抗病机理:抑制病原微生物;能防止有毒物质胺和氨的积累;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消除污染物,净化环境。从2个方面论述了微生态制剂的促长机理:菌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为动物补充营养;产生促生长素之类的生理活性物质,产生各种酶类并提高动物的消化酶活性,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发育。并简单介绍了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