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分析球头立铣刀刃磨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S”形刃球头立铣刀前、后刀面以及切削刃的数学模型。模型的建立对“S”形刃球头立铣刀几何参数的分析及优化、切削机理的研究、刃磨参数的选择以及刃磨装置的设计都将具有理论意义;对加快“S”形刃球头立铣刀的国产化制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已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建模时的刃磨方法,推导了刃磨参数与结构参数及设计参数的关系式;分析了刃磨参数的变化对设计参数的影响。对“S”形刃球头立铣刀的机械刃磨及专用刃磨机的设计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深微孔加工的特点,阐述了研究钻削深微孔用新型钻尖的重要性;建立了新型钻尖后刀面和前刀面的数学模型;介绍了主切削刃的求解以及非共辆螺旋面钻尖刀面的刃磨原理;得到了给定刃磨参数下钻尖的计算机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圆锥形磨粒和棱锥形磨粒对中密度纤维板(MDF)的磨削特性差异,考察切削刃对于纤维材料磨削去除的作用机制,为实现MDF高效磨削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球头圆锥磨粒和五棱锥磨粒,采用楔形式划擦法,分别对MDF开展磨削试验。使用高速摄像机、三维测力仪、3D轮廓仪测定动态磨削过程、动态磨削力变化以及磨削表面的形貌轮廓等评价指标。  结果  球头圆锥磨粒在沟壑两侧形成更多的材料隆起,但沟壑边沿区域的初始表面完整性更好。当沟壑体积相近时,五棱锥磨粒产生更多的磨屑,且在单道磨削痕迹中产生磨屑的相对时点更早,更明显的磨屑流沿着切削方向从两个前刀面流出。五棱锥磨粒的切向磨削力达到最大值的相对时间点要早于球头圆锥磨粒。两种磨粒磨削MDF时的磨削力与磨削深度均呈现二次幂增加趋势,但五棱锥磨粒对应的磨削力比更大。两种磨粒切削时比磨削能与沟壑体积呈先降低后增大的二次幂关系,并存在一个转折点即临界沟壑体积(对应一个临界磨削深度);在沟壑体积基本相同时,球头圆锥磨粒真实的比磨削能较五棱锥磨粒更大。  结论  具有明显切削刃特征的五棱锥磨粒在磨削MDF时具有更优的磨削性能,具体表现为更高的材料去除率以及更高的能量利用率。可见,切削刃对于由纤维组成的材料具有重要的磨削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硬质合金整体立铣刀高速铣削加工航空铝合金时的刀具磨损形态及其磨损机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速切削条件下,硬质合金整体立铣刀的磨损形态主要表现为涂层破坏、月牙洼磨损、微崩刃、剥落和破损等.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结磨损、扩散磨损以及疲劳磨损.与常速铣削磨损机理的不同之处在于高速旋转形成的热、力耦合的应力场对硬质合金刀具的作用与冲击影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对PCD刀具微细切削加工刃下区的弹性应力、弹性位移和弹塑性分界线方程进行了推导,利用PCD刀具进行微细切削无氧铜和硬铝的实验,并对工件表面进行了SEM分析,指出侧向塑流和纵向塑流是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后刀面熨压作用的分析,提出了PCD刀具后刀面刃磨方向应平行于刀具刃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齐次坐标变换的方法对成形车刀切削刃曲线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切削刃曲线的一般性变换方程,结合相应的数控源程序,不仅可以提高加工出成形车刀切削刃曲线和校验样板的精度,而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8.
对在不同切削条件下木材切削加工过程木工刀具磨损的多组试验数据,采用PLSR方法,根据变量重要性指标分析和因子载荷分析,从7个变量及其组合中筛选出了5个用于建模的自变量,以刀具磨损量作为因变量,建立了对所选自变量(切削速度 vc、切削路径lc、切削深度ae、刀具后角α以及刃磨角β等)的PLSR模型;采用建模数据覆盖的切削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和建模数据未覆盖的切削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PLSR方法选择的自变量是合理的,所建立的木工刀具磨损的回归模型可以较满意地计算出不同切削条件下木工刀具的磨损量。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固结磨粒刃磨与游离磨粒刃磨的方法对PDC(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刀具进行了刃磨试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采用2种不同方法刃磨的PDC刀具刃口形貌,发现固结磨粒刃磨时容易出现刃口崩刃现象,而游离磨粒刃磨则获得了较高的刃磨品质.基于PDC刀具材料本身的物理与力学性能以及2种刃磨方法各自的特点,探讨了影响PDC刀具刃磨品质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游离磨粒刃磨的特点,提出了脆性材料的游离磨粒滚动去除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在不同切削条件下木材切削加工过程木工刀具磨损的多组试验数据,采用PLSR方法,根据变量重要性指标分析和因子载荷分析,从7个变量及其组合中筛选出了5个用于建模的自变量,以刀具磨损量作为因变量,建立了对所选自变量(切削速度vc、切削路径lc、切削深度ae、刀具后角α以及刃磨角β等)的PLSR模型;采用建模数据覆盖的切削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和建模数据未覆盖的切削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PLSR方法选择的自变量是合理的,所建立的木工刀具磨损的回归模型可以较满意地计算出不同切削条件下木工刀具的磨损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型整体硬质合金三刃麻花钻的结构特点,对这种新型钻头的切削性能、加工效率、钻削力、孔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断屑性能等进行了试验,并与普通高速钢麻花钻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整体硬质合金三刃麻花钻的切削性能明显优于普通高速钢麻花钻,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的硬质合金钻型.  相似文献   

12.
余华 《现代农业研究》2019,(10):103-104
“择伐”抚育是我国马尾松林经营生产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林木进行“择伐”经营,为马 尾松林创造最优的生长环境,并最终提高林木经营经济效益。本文以马尾松林“择伐”经营为研 究对象,分析马尾松林“择伐”经营的意义、措施,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择伐”对马尾松林经营 效率的影响,旨在充分发挥“择伐”经营优势,创造更多林木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杂交桑芽片贴接扦插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尤海  董有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18-5419
[目的]就地繁育良桑,增加良桑苗供给。[方法]利用杂交桑杂交优势强、扦插生根力强、易成活的特点,以杂交桑为砧木进行杂交桑"芽片贴接"扦插试验,并与"倒袋接"繁殖良桑苗相比较。[结果]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生长期内,与"倒袋接"相比,杂交桑"芽片贴接"成活率高14%,年生长平均条长、平均围度分别长30和0.9 cm,芽片与接穗削口结合紧密,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嫁接易成活;生根后能及时供给嫁接芽营养,有利于嫁接芽生长;插穗根系发达,苗木生长旺盛。[结论]杂交桑"芽片贴接"扦插繁殖良桑苗具有繁苗快、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挖掘“商薯19”的增产潜力,以商洛市农户常用的竖插法为对照,采用单株水平扦插法、双株水平扦插法栽培“商薯19”。结果发现双株水平扦插法总产量最高(3 037.81 kg/667 m2),与竖插法产量(1 838.7 kg/667 m2)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统计不同扦插方式的大、中薯数量、产量及大、中薯率发现,双株水平扦插法主要通过增加大薯产量和中薯数量来达到增产效果。双株水平扦插法能够同时适应生产淀粉和鲜食的需求,有必要进一步试验、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木材锯切为闭式切削,其中侧刃的作用不可忽视。为探寻锯切过程中侧刃对切削力的影响并将其量化,采用不同锯料角锯齿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做单齿切削力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设计和建模方法,研究了锯料角、切削厚度、含水率和刀具前角等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并建立切削力模型。结果发现: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木材切削力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可较为有效地反映切削力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R2=0.92和R2=0.94);在闭式切削过程中,锯齿的锯料角对切削力有一定影响,且随着锯料角的增加,切削力缓慢降低;切削厚度对切削力影响显著,其次是刀具前角,木材含水率、锯料角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6.
曼地亚红豆杉种条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美国引进曼地亚红豆杉优良品种(T axusm ed ia“N igra”)种条20万根,经塑料大棚温床扦插试验,平均成活率89.3%,其中Ⅰ级条成活率为84.9%,Ⅱ级条89.2%,Ⅲ级条90.1%。6月上旬,将已生根成活的苗木移栽于塑料杯容器中,容器苗移到盖有遮荫网的大棚内,经10月底调查,平均成活率99.4%,其中Ⅰ级条成活率99.3%,Ⅱ级99.4%,Ⅲ级99.4%。目前,4 a生苗高已达40~50 cm,地径1.3~1.5 cm,苗木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未发生任何病害,每株苗已萌发新枝10根左右,可以采条进行扩大繁殖。  相似文献   

17.
Pressure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remove 83 blades from a preformed obsidian core weighing 820 grams, yielding 17.32 meters of acute cutting edge. The blades represented 91 percent of the original weight (2.1 centimeters of acute cutting edge per gram of original material), thus demonstrat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essure-blade techniqu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cute cutting edges.  相似文献   

18.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monolayer-deep, flat-bottomed, circular etch pits can be grown on highly ordered pyrolytic graphite by high-temperature etching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In this work, these graphite etch pits are used as "molecule corrals" to isolate ensembles of molecules for study by STM. The nucleation of self-assembled molecular films in the corrals took place by nucleation events separate from those leading to self-assembly on the surrounding terrace and allowed the measurement of the nucleation rate constant in the corrals. The dependence of the nucleation rate for self-assembly on pit size shows that nucleation occurs at open terrace sites and that step edges (that is, the corral's perimeter) and confinement inhibit film growth.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得出了群钻切削刃段钻削力的分布规律和切削用量对钻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