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摩擦滑移隔震结构的减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摩擦滑移支撑结构的动力响应,采用Newmark法,对一个算例结构在加摩擦隔震前,后两种情况下,分别进行了动力反应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摩擦滑移隔震技术具有明显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设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耗能减振系统,利用加强层与外围框架柱二者之间相对大的位移差,布设竖向粘滞阻尼器.基于结构简化计算简图,分别得到了采用假定振型法和有限单元法的数学模型.基于模态阻尼比,参数分析确定了阻尼器的最优阻尼系数.以一个安装了加强层阻尼系统的高层建筑为例,仿真分析了其在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研究表明,加强层阻尼系统可以大幅提高结构的模态阻尼比,有效减小结构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子结构法对地基-高层筒体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地基阻抗采用拟合数值结果得到的近似公式,上部结构采用有限条法计算结构侧向刚度矩阵,综合考虑基础与结构的动力平衡条件导出地基-结构耦合系统的运动方程,文中对一栋21层筒中筒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讨论了不同场地,不同地震输入以及基础埋深等因素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子结构法中,土-结构系统运动方程的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与频率相关。工程中通常采用系统的基本频率来计算地基的动力阻抗以简化运动方程的求解。对于土-桩-结构系统,本文提出一种时域中的精确解法来考察这种近似解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建筑结构专业的教学方式,探讨一种新的、更加适合于实际设计工作的教学模式,即整体设计法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颁布前,很多低烈度区的重点设防类建筑没有进行建筑隔震减震设计。该标准颁布后规定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点设防类建筑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建筑隔震减震等技术。根据《建筑隔震设计标准》提出的整体设计法和CCQC复阵型法并结合PKPM-GZ模块来进行低烈度区建筑物隔震设计。以7度区的一所学校食堂为例,论证并展示了整体设计法的隔震设计过程。结果表明通过设置隔震层后,结构的自振周期被延长,有效避开地震波中高频部分从而达到隔绝部分地震能量,减小了地震力,可满足《建筑隔震设计标准》要求。对于低烈度区隔震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所得成果可供设计师在低烈度区的重点设防类建筑隔震减震设计工程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招投标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建筑市场制度的日趋成熟和规范,建筑市场招投标体制已成为规范市场最根本的措施。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为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与机遇,同时也为建筑市场的发展和自身完善提供了动力,因此熟悉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是企业占领市场,发展壮大自身的根本。而正确了解和合理确定无标底招标的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是公正、公平、科学评标,正确选择中标单位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一项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就自己在工作中进行无标底招标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野外大比例(1:2)土-箱形基础-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的试验研究.在假定环境激励是有限带宽白噪声的前提下,用NEXT法测试并分析了该7层框架结构模型脉动响应信号及其动力特性.借助在Matlab环境下编制的程序计算各点响应的功率谱,得到了模型前5阶自振频率.通过现场实测值与底部固结假定下结构三维有限元计算理论值的比较发现,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时的自振频率比不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结柏第一阶自振频率最大降低8.5%.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我们研制的结构非线性反应分析软件non1的前处理和后处理技术。该软件用MATLAB40实现,采用折线型滞回模型描述结构的恢复力特性。通过前处理技术,我们可对诸多有关的计算参数随时加以调整;并可选用Wi1son-θ法、Newmark-δ法和高阶单步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计算。通过后处理,我们可以将计算结果以所需要的任意一种图形方式显示,并可对任一时刻的动力反应进行动态数值查询  相似文献   

10.
采用振型分解法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分析.基于上部结构具有经典正交振型的假设,对控制方程进行解耦,使之成为单自由度体系,直接运用振型叠加法求解.本文方法在求解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时与基础固定时的动力响应频域分析方法一致,只需要调整地震动输入,就可得到问题的解答.数值计算表明,本文方法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实际工程中结构可靠度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引起建筑结构可靠度降低的原因,指出了建筑结构可靠度诊断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检测方法及其他多种因素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提出了建筑结构可靠度诊断检测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四叉树结构的DEM生成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以四叉树结构存储采样数据的方法,给出了建立四叉树结构的算法和基于四叉树结构建立DEM模型的实例,结果表明,DEM模型的生成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依据昆山市1994至200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马尔柯夫方法对其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10年其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利用马尔柯夫过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预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未来10年昆山的土地利用结构将保持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的趋势,但其变动幅度将逐渐趋向平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DEM模型生成效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建立DEM模型的一般原理和影响DEM生成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改进DEM生成算法效率的关键在于改进离散数据存储结构和在其中的查找算法。  相似文献   

15.
16.
依据结构动力学原理,采用瞬态振动激励试验法,对南京林业大学竹质结构抗震安居示范建筑中的一根顶梁柱结构系统进行频响函数和动刚度测量分析,并对其进行动态稳定性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柱系统的动刚度大,其振动响应小,意味着该系统在单位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就小;柱的激励频率与其动刚度所对应的极大值频率相同时,其响应越小;顶梁柱结构符合木建筑房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对竹质结构建筑房屋的设计与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依据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02~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马尔柯夫法对其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9年其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利用马尔柯夫过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预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未来9年东坡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将保持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东坡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结构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个考虑地基刚度并结合下柔上刚的结构特征,把一栋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最后得到一个计算此类结构自振周期的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即FFT算法)进行了地震波的数字频谱分析和地震波的反演,结合坝与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工程实例,对地震波的2种输入方法进行了动力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将地面自由场地震记录反演到岩基面,作为计算建筑物动力响应的地震波,更贴近实际工况。  相似文献   

20.
县级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需要对县级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方法]基于弹性规划的灰色多目标规划,依据人们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与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目标的关系,将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类型整理重组归并,形成满足结构优化的决策变量.[结果]依据研究区特点,建立多种约束条件,采用WinQSB软件进行计算,得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针对计算得出的三套方案,定性分析了各个方案的优点及缺点,在土地结构优化的环节指导了规划方案最优的选择.[结论]此方法在多个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进行了应用,征求了多部门意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与当地发展和规划比较吻合,能够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