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安娜 《吉林农业》2014,(12):90-91
外语交际能力首先是由海姆斯以应能回答的四个问题的形式提出,由此确立了其在语言交际运用及语言教学方面不容小觑的统领地位。而后不同时代的语言学者纷纷在此基础上,做出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剖析。但对外语交际能力的本质到底为何,仍欠缺明晰的解读,而这也给各位一线高校外语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交际中的沟通交流工具,需要学生进行掌握和运用。交际能力不仅包括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包括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话语的能力。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语言,最重要的目的是进行交际和运用。本文阐述了交际法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方便广大高中学子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交互式”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真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充分利用口语课堂这一中国学生口语交际交流的重要场所。笔者依据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概念和克拉申的“输入理论”。通过两年的口语教学实践探索出一种新的口语教学模式.本文简要介绍这一教学模式的流程及各步骤的操作要领。指出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互动”.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 ,语言学习者的任务不仅仅是习得规则系统 ,而且还应掌握相当的词汇化了的句干 ,有效地处理语言。这意味着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中记忆了大量的惯用语串和结构。惯用语的三个主要功能(交际策略、产出策略、学习策略 )对语言习得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惯用语被视为语言习得的中心问题。惯用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方法与理论问题 ,对知识与运用的严格界限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1 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近几年的外语教学却只注重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这种忽视文化内容 ,孤立地教授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教学方式有其明显的弊端 ,学习者自我感觉掌握了语言这种“工具” ,但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中 ,常碰到交际双方的误解和失败 ,导致学生的交际能力低下。黎天睦认为 :“这类直接影响交际效果的文化知识所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产生的原因也是极其复杂的。不少人认为这是小玩意 ,无足轻重。其实不然 ,它直接影响着交际的效果。我们可以说它在语言…  相似文献   

6.
Stephen Krashen认为, 语言习得机制不仅影响母语习得的效果, 也对第二语言习得发挥作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语言输入的作用在于激活这种机制。但“输入假说”也有偏颇之处, 我们不应将语言习得完全归功于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对语言习得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疯狂英语”等创新式教学手段都是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积极应用,其旨在培养语言能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语言输入与交际、语言运用、习得顺序和习得速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了一些相左的观点。作者认为语言输入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着重论述了Hymes、Chomsky、CanMe以及SwMn等语言学家关于交际能力的理论观点及其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既引发教学观念上的变革,导致教学目的和内容的更新,更引起教学原则和方法的一场革命,从而创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有效教学手段。交际语言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必须通过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重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交际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践,提出交际法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强调英语教学必须改变以往“满堂灌”的陈旧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交际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外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现实是: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中学阶段由于受传统教学法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因而只注重了语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他们的语言知识往往胜过他们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他们也许知道某些句子的语言结构,但却不知在什么场合下正确使用这些句子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习惯和能力,在传授语言知识结构的同时,加强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探讨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笔者首先介绍一下交际能力,然后就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及社会文化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交际能力是社会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外语教学的目标。然而交际能力是以母语者的语言能力为标准的。在跨文化交际非常频繁的今天,这个标准显得不太合适。本文提出了把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标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外语进行交流,因此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目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理工科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译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得需要的信息。”这些都属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听说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生上好精读等课的工具和前提。尽管通过中学的外语学习,新入学的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但他们的听说能  相似文献   

12.
梅丽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2):170-171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中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在日常教学中存在重语法学习、轻语言运用能力,重文化诠释、轻多元文化比较,重语言学习、轻非语言行为等不利于交际能力培养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课堂教学中要从跨文化情境创造、非语言交流能力培养、隐喻文化的学习和多元文化的比较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任务和目标是在不同阶段培养相应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其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这是两种概念不同,目的相异但又相互联系的教学设计类型。本文尝试由语言教学理论和语言教学角度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在概念和目的上不容混淆,但二者教学上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4.
开心一刻     
得来不易被告人向他的辩护律师许诺说:“如果你有本事使我可以只蹲半年监狱,那么你将得到额外的1000美元酬金。”结果,被告人终于如愿以偿,律师一边收钱一边说:“这可真是棘手的活儿啊,本来法官们想无罪释放你的。”什么时间合适法官:“你竟敢在大白天闯入人家行窃选”被告:“你前次审判我时,也是这么气愤地说:‘你竟敢在深更半夜潜入民宅行窃选’请问法官,我什么时候工作才算合适呢芽”味道好极了一位好莱坞导演决定送给他母亲一件特别的生日礼物。他听说有一种小鸟能用12种语言讲话,还可以唱10首著名的歌曲,就立即买下了这只鸟送给他母亲,…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围绕“实用“及“应用“做文章,要根据社会要求,在教育改革领域中,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作为学生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也应适应现实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而交际式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的使用性,因此,本文就交际式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本文结合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具体特点,介绍了在这门课程中如何从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文化能力等方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原则、方法和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语感探微     
语感是指社会交际成员个体在对语言长期、反复地感知、理解、运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动化处理语言信息的高级语文综合能力。传统的语感观认为,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耳听、目览、心会,把接收到的语言信息转化为意念单位,亦即运用内在语言进行检查、分析、概括、综合等。如此对语感加以描述,也够严密的了。只是如将认知语感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就会把语感能力孤立、静止、片面地囿于阅读层面下的理解力。如果内在的“感受”和“了解力”不能外化,那么就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交际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自然语言.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要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身体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都会参加进来.这些与自然语言一起用于交际的辅助性的非语言工具,称为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19.
怎样使学生具备交际能力已成为近年来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学习一种语言不仅仅意味着了解它的语音,词义和句法,还应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得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年来,语言学家在外语教学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初期视听法和结构法的基础上,交际教学法在70-80年代被普遍推广和采用。现在一种新方法:会话教学已经出现,并立刻受到青睐。会话可以定义为用口头语言进行的思想或信息的非正式交流。会话教学侧重于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会话技巧,是终习得轻松自如地驾驭语言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稻作文化东传日本的方式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作、米的历史是与日本的历史共同开始的。稻作与米可以看作日本历史的象征,至少是 日本历史形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日本民族固有的生死观 、世界观乃至宇宙观,都可在这成为日本人生存根基的稻作文化中得到解释(2)。这 种使日本列岛的社会历史发生了最深刻变化的稻作文化,一般都承认是中国稻作文化的东传 。然而,中国的稻作文化到底在什么时候从哪条路线传入日本?对此则众说纷纭。有的主张 “陆路说”,有的主张“海路说”,有的主张“北路说”,有的主张“南路说”,也有的干 脆提出“多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