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当代港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在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中,揭示了西方文化的根本精神是"自觉地求表现"的精神,由此去说明西方文化成就的主要是客观的人文世界.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则是"自觉地求实现"的精神,因而成就的主要是道德人格.这两种根本精神既有其价值所在,但又有偏颇,因而中西文化的会通就成为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茶文化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概况,已有很多的论文和论著作了研究和介绍,但往往不谈茶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近十多年来,一些学者不断地研究和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西传,但又往往不把中国茶文化的西传放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来探讨其历史的地位,因而,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所指的明清时期是指从明朝的建立到清代中后期的1840年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是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影响西方的重要时期;而1840年以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是伴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不是一种平等的文化交流。中国的文化精英…  相似文献   

3.
提出研究生英语教学三境界:谋生、谋智与谋道,"谋道"作为最高境界,以提升英语教育内涵,谋求文化同归和文化传承。英语教学好比品味西餐,吸取西洋文化精华,又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新鲜的、有深度的认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课堂导入作"开胃菜",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启发学生学习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解读关键词为"正餐",分析重点和难点,感悟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通的价值观;课后扩展阅读英文版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作为"甜点",享受英语学习的"一箭双雕"——中西文化交融,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  相似文献   

4.
以老舍茶馆为代表的北京大碗茶,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的普及化与平民化倾向;星巴克则是美国咖啡文化的代表,而茶道与儒道佛传统文化及咖啡与西方人本主义都是密不可分的。在中西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融入西方的茶道与进入东方的咖啡都力图改变自我,在获得互相认同的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文化交流对文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文学巨匠林语堂不仅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中西文化交流更是有深远的影响。林语堂自幼受到西方式的教育,成年后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造诣颇深,他也由此获得对两种文化的深刻理解。一方面,林语堂对中国社会与人民的描述、对幽默闲适之风的推崇、对翻译文学理念的革新,极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作品中的不实描写使得西方人对中国人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见。  相似文献   

6.
万蕙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2):147-148
人文意识是西方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精髓,也是西方文学中属于世界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探讨如何通过西方文学的学习来培养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博爱理念、忏悔意识、积极进取精神和创新超越观念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深处,进而体现于每个社会行为的细节中,实现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上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对英文广告语的汉语翻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而,在进行广告语的英汉翻译时,翻译者不但要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深刻的认识,还要正确地运用翻译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告语的宣传和号召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 ,利玛窦是最具影响的人物。西方近代科学及天主教在中国能有现在的发展 ,利氏是有开创之功的。文章从西学翻译的角度 ,通过介绍与分析利玛窦的著作来评价其对中国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思想文化以及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影响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于文化,意识以及价值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在具有深刻魅力的同时,对于社会发展,甚至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中重要的影响。价值观作为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意识,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可见价值观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国作为带有浓郁西方文化特色的国家,与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有着众多的相似性,年轻人作为社会中的主流群体,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引导意义,可见研究年轻人的价值观对于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因此,本文将结合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社会发展形式的差异,探究中法年轻人价值观之间的对比,对于社会发展,以及中法之间的文化融合,做出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些西方人把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无限扩大,乃至到了不可理解的地步。张隆溪在研究中对这种文化对立的差异性研究进行了质疑和批判。他的跨文化研究具有鲜明的平等意识,在语言的阐释中积极寻找中西文学中相通的主题。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应对西方话语而产生的某些结论上,而是要在中西文化的细微阐发中做到同中见异和异中见同。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80-282
以中国武术为代表的东方武术和以西洋拳为代表的西方武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武术体系。在运用访谈法、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两大武术体系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武术理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中国武术体系重下重守重整体,西方武术重上重攻重结果;中国武术体系根源于农耕文化,西方武术体系根源于渔猎文化是东西方武术核心体系差异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典型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国家,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也是美国精神的主体。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表现主要是重私权、重私利、重独立、重自由,在当前,我们应正确看待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以便我们能够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潮流中更加理性地借鉴与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更好地建构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文化的渗透,中外文化交流随之深化,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之隔,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日文化的交融,造就了中国园林艺术在日本生根发芽,从而形成独特的日本园林艺术。反观日式园林对中国园林,尤其是中国现代园林在设计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日式园林在中国园林的设计与应用两方面来浅析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思想的同时,受到中西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融合影响,又多了一层人的自信精神。作为汉代雕塑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俑是这个时期造像艺术的典型代表。受到祖先崇拜思想影响和周汉礼教的约束,汉俑造像在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的纷繁交融中,体现着汉民族自信浪漫、自由活泼及简洁雄浑的性格,极富魄力的汉俑造像,见证了汉代艺术的辉煌,并散发出两汉艺术大气而浪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由于受着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造园体系、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而在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构成中,植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地位,有着不同的含义。笔者着重从植物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在植物造景上表现出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调查发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是注重西方文化的导入,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增加中国文化素材,加强中西文化对比和提高教师文化修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西方文学中,意象派并不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派别,然其代表人物庞德及其意象主义诗论和主张却对现当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其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意象主义出现于当代西方,却又与中国古典诗歌之"意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绝不可等同。  相似文献   

18.
青年时期的冯友兰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在借鉴吸收西方哲学思想中创立了“新理学”。“新理学”是比较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哲学体系,也是中国正统派哲学与西方正统派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亦即中国古典理性主义与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冲突交融,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婚姻观逐渐从传统的包办婚姻变迁为现在的自由恋爱婚姻。本文主要从女性文学对中国婚姻变化进行分析,以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作为基本分析,研究我国婚姻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什么角度、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之中是否还有内在生命力,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一直是近代以来受到多方关注而又见仁见智的焦点问题。西化派专注于文化的时代性来看待中西文化,将中西文化的差别归结为时代性的不同,从而得出了中国文化早就已经死亡的结论。文化保守主义者注重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坚心要为中国文化的现代生命力做见证,但也存在着根本不承认中国现代文化是整体的“中国文化”之组成部分的问题。“马魂中体西用”论指明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文化生命整体”,明确肯定这一“文化生命整体”在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从一个侧面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