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讨论具有齐性核的分数次积分算子,当核函数满足Dini条件时在弱H^1(IR^n)上的有界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一定条件下证得多维密度核估计的Bootstrap逼近成立. 相似文献
3.
孙桂萍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4):1-6
目的 探讨两两NQD随机变量序列的密度核估计是否具有与NA序列密度核估计类似的相合性.方法 设{Xn,n1}为同分布的两两NQD随机变量序列,f(x)为X1的概率密度函数.基于样本X1,X2,…,Xn,给出了密度函数f(x)的核估计,在一定条件下,结合NA序列的相关结果 的证明方法 ,引证后经过认真严谨的推导得出结论 .结果 (1)两两NQD序列的r阶平均相合性:(i)limn→∞E|fn(x)-f(x)|r=0,(ii)E|fn(x)-f(x)|r=O(n-r4);(2)逐点强相合性:fn(x)-f(x)→0,a.s.,对f(x)的任何连续点x成立;(3)一致强相合性:limn→∞supx∈I|fn(x)-f(x)|=0,a.s.结论 两两NQD随机变量序列的密度核估计具有较好的相合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并讨论了二类既含有Cauchy核又含有反射的卷积型方程,利用Fourier变换将其转化为具有反射的间断系数的Riemann边值问题,按照经典的Riemann边值问题的解法,得到了方程在{0}类中的一般解与可解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入权函数及多参数,应用实分析的方法及技巧,建立了一个零齐次核的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还考虑了其等价形式及逆式. 相似文献
7.
城乡交错带空间分布是相关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基于行政区域的统计资料研究方法存在若干不足,将3S(GIS,GPS,RS)技术与大数据结合则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本文通过POI(point of interest)和核密度分析结合的方法界定上海市城乡交错带分布区域,进而从发展模式对城乡交错带分布区域的形成进行解读。本研究方法所提出的城乡交错带区域清晰地展示了城市化扩张的三类典型模式:近郊圈层扩张模式、中郊轴向延伸模式和远郊孤立发展模式。最后从POI数据更新频率、交通路网集聚性、人为标注的选择性、郊区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影响城乡交错带分布的因素。研究方法突破了传统基于行政边界区划的不足,可为城乡交错带相关研究及城乡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综合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各项因素,以余江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进行评价,结合核密度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点的集聚性,并提出了农村居民点的4种优化方案,最后引入加权Voronoi图,以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搬迁方向。研究表明:余江县综合影响力一级、二级和三级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2 472.54、3 173.01和977.26 hm2,面积占比依次为37.33%、47.91%和14.76%,高级别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余江县综合条件优越的中部区域,低级别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区域;核密度分析结果直观显示了高集聚区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区域,可优先发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中,就近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共1 116.99 hm2,重点发展型农村居民点共2 839.37 hm2,内部挖潜型农村居民点共2 126.93 hm2,迁移归并型农村居民点共539.52 hm2,综合条件较差的南北丘陵地带设置的迁移安置点较少。研究结果可为对低丘岗地区农村居民点的科学规划与布局优化提供参考,并可运用到土地整治规划、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CdSe/ZnS量子点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遗传毒性。[方法]分别设空白对照组、NaCl对照组和Cd2+对照组以及浓度分别为20、200、2 000和4 000 nmol/L 4个量子点处理组,以腹腔注射方式对雄性尼罗罗非鱼体进行暴露,暴露后1、4、7、14及28 d进行静脉取血制作血涂片,通过微核率、核异常率及总核异常率检测其遗传毒性。[结果]各NaCl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暴露1 d后各量子点处理组产生的微核率达到峰值后总体呈下降趋势。Cd2+对照组的微核率在整个试验期间均与NaCl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微核率14 d达到峰值。核质外凸和核质内凹是核异常的主要类型,核固缩及不均等缢裂细胞类型在前期易被诱导。[结论]量子点外壳及表面修饰基团的综合作用对鱼体有诱导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增加的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非鱼能逐步解除该负面效应,由此推测鱼体最终能解除由QDs诱导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0.
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和耕地集聚程度,可以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耕地保护、耕地资源利用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高精度耕地地块数据,采用耕地指数、景观指数、核密度估算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江苏省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江苏省耕地指数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的特征,耕地高比重区分布于苏北和苏中,低比重区分布于苏南;耕地指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呈显著的集聚状态;耕地高比重集聚区分布在苏北,低比重集聚区分布在苏南.②江苏省耕地景观指数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平均斑块面积指数排序为苏北>苏中>苏南;斑块密度指数和边界密度指数排序为苏中>苏北>苏南;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排序为苏南>苏中>苏北;边界密度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平均斑块面积指数、斑块密度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性均不显著.③江苏省 50%以上地区耕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指数、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随着耕地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全省70%以上地区耕地的边界密度指数和斑块密度指数随着耕地密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玉米灌浆至成熟期四种密度下子粒内含物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子拉内含物的百粒含量(g),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从灌浆至成熟期的子粒子物质积累、蛋白质、脂肪、淀粉及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子粒灌浆至成熟的进程,四种密度下玉米子粒子物质积累均呈Logistic曲线的规律变化。蛋白质、脂肪、淀粉及子粒水分含量在不同密度不变化不同,其基本变化形式为:直线(y=b0+b1x)变化、高次曲线变化和Logistic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运用随机Kernel密度函数,将空间因素引入研究框架,对1998~2005年广西县域收入分布演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县域收入差距具有持续稳固的特点;区域收入分布演进总体呈单峰俱乐部收敛,表现出多俱乐部收敛的趋势,贫穷俱乐部的规模远大于其他较高收入俱乐部;县域收入分布演进明显具有空间依赖性,近邻效应显著,邻域富裕的县域向较高收入水平演进的机会较大,并且导致县域经济增长表现为局部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核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主成分分析处理非线性问题的不足,采用基于核主成分-聚类分析的评价方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并分类。先利用核主成分分析剔除原始数据中存在线性相关和信息重叠的指标,再利用得到的主成分代替原来的评价指标,对土壤质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客观,可为土壤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函数权重均值及其凸性(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5):75-77
在给出函数权重值定义的基础上,得到了函数均值在凸函数中的性质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价值观内含着四个基本点,一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标准;二是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价值评判原则,以人民为价值评判主体;三是坚持价值与真理相统一;四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广西不同桑树品种桑枝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筛选出营养型或保健型的桑树品种资源,以推动广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测定广西蚕区12个主栽桑树品种桑枝的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保健活性成分(总黄酮、总生物碱、多酚、多糖),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对桑枝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进行综合评分,并采用类平均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桑枝营养品质方面,12个桑树样品中以桂桑优62的综合评分值(Di)最高(2.309),强桑1号次之,7862×94168的最低(-1.59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桑树样品可初步划分为四大类:桂桑优62可作为食品加工和菜用兼用品种(第Ⅰ类),强桑1号、农桑14和果大10可作为饲料加工品种(第Ⅱ类),桂桑优12、试11×93251和7862×94168可作为兼用备选品种(第Ⅲ类),桑特优1号、粤桑11号、伦40、沙2×伦109和桑特优2号可作为菜用品种(第Ⅳ类).在桑枝保健功能方面,12个桑树样品中以粤桑11号的Di最高(3.204),沙2×伦109次之,农桑14的最低(-2.337);聚类分析亦可将供试的12个桑树样品初步划分为四大类:第Ⅰ类为黄酮和多糖类兼用型保健品种(粤桑11号),第Ⅱ类为生物碱和多酚类兼用型保健品种(桂桑优12、桂桑优62和农桑14),第Ⅲ类为生物碱和黄酮类兼用型保健品种(桑特优2号和试11×93251),第Ⅳ类为兼用备选品种(果大10、7862×94168、桑特优1号、强桑1号、沙2×伦109和伦40).[结论]依据桑枝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可将广西蚕区12个主栽优良桑树品种分别分成四大类.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桑树品种桑枝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特性予以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广西蚕区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高淀粉玉米品种四单19为试验材料,设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4个水平的密度处理,研究栽培密度对寒地高淀粉玉米籽粒灌浆期同化物转化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增加与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趋势相吻合,说明淀粉含量的增加是可溶性糖转化的结果;灌浆期间,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受种植密度影响;灌浆前期,随密度增加,籽粒中粗脂肪含量有降低趋势,而在灌浆中后期,籽粒中粗脂肪含量随密度增加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筛选耐盐、敏盐的玉米种质资源,为耐盐玉米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4-9月,在宁夏银川,以10个不同基因型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盐分含量不同的2块地:对照田(土壤全盐含量低,为0.612g/kg)和盐碱胁迫地(土壤全盐含量中度,为2.269g/kg),两地块间土壤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测定两地块中成熟期各玉米品种的K~+/Na~+,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有效光照强度(PAR)、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温(T~L))以及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法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耐盐性强弱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相比,盐碱胁迫条件下各玉米品种的根系和茎基部K~+/Na~+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同一品种不同器官的K~+/Na~+总体表现为茎叶片茎基部根系,表明离子的吸收和运输具有选择性,其中茎具有贮存K~+的作用,根系具有贮存Na~+的功能。盐碱胁迫下各玉米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总体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叶片温度(T~L)显著高于对照(P0.01),其他光合指标无明显变化规律。此外,盐碱胁迫条件下,各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较对照均降低。【结论】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之间的耐盐碱能力存在差异,根据综合评价值(D值)大小,耐盐性由强到弱顺序为WY_2宁3/1522A3/A18HoViY1A111-3/H242H237/A18桂青贮1号A3/A18高北21/A58H237/150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