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840年以前的清代是农业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关中农学家杨屾是蚕桑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对关中农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但其农桑并存的观点并未持续发展.以杨屾的农桑俱全的种植思想为切入点,总结了这一时期陕西关中主要副业发展的特点,即由蚕桑业发展为植棉业.试图分别从棉与桑发展的条件着手,用多个角度全面的分析清代棉桑关系变更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杨屾农桑观点在当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可行性,后未发展下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中国东中西部人口特征、农村地区城镇化特征、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及农村生活水平等的不同,对中国东中西部农村差距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阐述了差距的现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农村社会发展差距在不断加大,缩小农村社会发展差距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云南省几种农村能源作物的分布状况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云南省发展农村能源作物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对云南省未来如何发展农村能源作物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彬如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52-257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造成的城乡教育不平衡发展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城乡教育失衡由城乡教育资金投入差距、城乡师资力量差距和城乡教育机会差距这3方面原因造成。教育的城乡差距反过来又在经济方面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形成了“经济滞后——教育落后——经济滞后”的恶性循环。在就业方面,造成农村人才不足的同时城市就业压力过大。在社会发展方面,造成农村的人口、法制、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城镇的水平。最后提出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从教育机会分配的优惠政策、提高教育资金投入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这3个方面入手,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5.
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陈成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13-317
随着淮南市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在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农用地整理潜力受限条件下,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已成为解决用地矛盾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笔者在分析淮南市农村居民点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标准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城镇体系规划法对农村居民点理论潜力进行计算,再用层次分析法得到2020年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9605.65 hm2。最后从新农村建设、土地后备资源、建设用地需求等因素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通过分析得出,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在各种推动因素作用下,应尽快有效地对居民点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6.
宋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29-133
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挖潜的可行性,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用地标准。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通过农村宅基地挖潜的可行性分析推定,农村宅基地数据主要来源于农户调查。结果表明:(1)农村宅基地可以划分为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2个类型,生产用地主要包括农村宅基地内的种植、养殖以及农机具存储用地,生活用地主要包括起居室、堂屋、粮食储存等用地;(2)在保障农民必要生产和生活用地的基础上,舒兰县农户的人均农村宅基地标准在162.46m2左右比较合适;(3)通过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推定,舒兰县合理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应在232~295m2之间。人均150m2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缺乏挖潜的可行性,标准应该按照保证农民正常生产与生活需求的原则确定。  相似文献   

7.
2007—2008 年,对云南省元阳、金平、元江、江城、勐海、景谷、勐连、澜沧8 个县中,哈尼族人口分布较多的15 个乡镇、23 个村委会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进行系统调查、收集和整理。共获得与哈尼族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农业生物资源299 份;按用途分粮食、药用植物、蔬菜、果树、油料作物6 类,分别占收集样品的48.2%、21.7%、18.4%、7.7%、2.0%;调查发现哈尼族的农村社会经济中种植业和养殖业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农业生物资源是维系哈尼族农村社会发展的最基础性生产资料。笔者分析了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和消长情况及原因,并对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江苏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效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196-200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是国家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在江苏9个典型县3645家庭能源消费及其相关问题入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江苏典型地区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和最终用能消费结构,比较研究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和有效热中商品能所占比例的差异,分析了能源消费与家庭纯收入的变化关系。研究为认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建立能源供需平衡体系和生物质资源的规模化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茶传统文化,在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基础上,分析了哈尼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基诺族、白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和佤族等11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在茶树驯化、种植、制茶、饮茶以及古茶树保护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发现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既有本民族鲜明的独特性又相互交融。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丰富多样、宝贵的茶文化资源,提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保护与利用建议,通过开展茶文化旅游、建立云南民族茶文化理论体系以及古茶树保护区等措施,既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对外界的影响力,又对当地生态环境及民族茶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实现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目前云南规划烟区在耕地资源配置方面的详细情况,以及市场经济对云南规划烟区坡度影响,以最新烤烟种植区划成果数据和坡度格点化数据为基础,分析各州市烤烟种植区划核心区,优质区和适宜区在坡度类型的分布状况和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州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分析市场经济对云南烤烟种植区坡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省烤烟规划面积为全省适宜种植烤烟耕地坡度为Ⅰ和Ⅱ类耕地总面积的47.9%,仅为Ⅰ~Ⅲ类总面积的18.7%。而最新规划的烟田40.0%在Ⅲ类耕地区,在Ⅳ和Ⅴ类区的比例高达26.3%。各州市Ⅲ~Ⅴ类烤烟规划面积百分比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比,表明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地区,烤烟种植区向坡度较大耕地发展的趋势越明显。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云南烤烟产业发展在耕地资源配置方面的情况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0条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后的社会经济效应做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反映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影响好坏的首要因子,此外,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土地利用率、人均水土保持投资、农业总收入以及基本农田面积也是反映社会经济效应的重要因素。只有当这些单项指标效益均较好时,整体的社会经济效应才会处于良好状态,水土保持要采用系统工程原理,才能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近6年西藏自治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系统建立了人均纯收入发展趋势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运用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反映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的4项主要指标因素相对于纯收入的关联程度.分析得出:在未来5年中西藏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4.695%,农村居民纯收入数量性状与4项指标之间关联度第一位的是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位的是第三产业收入,第三产业位居第四。  相似文献   

13.
The Minimal Living Standard Allowance System (MLSAS), established by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in the late 1990s, was intended to provide basic needs for urban and rural low-income populations. Although the subsidy standards of MLSAS have increased rapidly over the years, its distributions in time and space were found imbalanced. Using the per capita subsidy income (PCSI) data of 338 Chinese cities from 2008 to 2016, this study quantified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urban-rural gap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MLSAS throughout China and identified the major influential socioeconomic factors of the observed patter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CSI of China's low-income populations increased rapidly but with large variat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between geographic regions. The PCSI in rural areas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urban areas, whereas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PCSI in urban area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rural areas, indicating the allowance from MLSAS was more unequal among rural residents. Additionally, the higher PCSI was concentrated mainly in three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eastern China. Most citi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lagged in terms of PCSI.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CSI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dicated that the income and GDP per capita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Wit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urban-rural gap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implementing MLSAS, the current study should help improve the subsistence subsidy polici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桑园经营面积对中国西部地区蚕农年收益的影响,于2015—2018年间,对涪城区13个乡镇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和蚕农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获得的554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中国西部地区桑园经营的适度规模。结果显示:(1)蚕农每户自有产权土地面积极小,为0.04 hm2/户。(2)蚕农自主经营的平均桑园面积为2.05 hm2/户。(3)区域桑园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阈值范围为1.51~12.08 hm2。(4)蚕农人均纯收入与桑园经营规模的函数关系为y=-2491.8x2+33201x,即人均纯收入最大时的土地经营规模为6.66 hm2。由此可见,当前蚕农在确定自身土地经营规模上是理性和合理的,未来经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土地需求空间。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市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保护措施和城乡居民点集约用地标准,应用对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石家庄市耕地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石家庄市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减少速率时间和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年份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市减少速率大;经济发展是耕地减少的根本动力,人口增长是耕地减少的重要因素,科技进步和复种指数提高补偿了耕地减少的产能损失,国家政策松紧对耕地减少速率具有重要影响;应从控制人口数量、科学规划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加强耕地保护,以促进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鉴于农民人均收入的高低和农村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能够直接反映农村贫困状况,以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恩格尔系数表征农村贫困状况,通过选择南疆三地州作为研究区,以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恩格尔系数为参考序列与农民收入结构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从而得出农民收入结构与贫困之间的内在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家庭经营性收入与贫困关联程度最大,其次为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对贫困状况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因此,进一步从优化种植结构、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南疆三地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加快发展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从1989年以来呈连续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广东构建和谐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瓶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实现中国各地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之一。笔者在深入分析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创办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政策性的贷款担保基金和农产品保险基金等路径  相似文献   

18.
收入水平、城市化率等指标是影响水产品消费量的重要因素,探讨人均GDP增长对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的影响程度,有助于客观评判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特征。借助1981—2015 年相关统计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了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人均GDP增长变化是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增长的单向Granger 原因,即经济收入增长有助于提高水产品消费量;人均GDP对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的冲击力度大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对于人均GDP的冲击力度,保持收入水平增长是促进水产品消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以保山典型欠发达山区洼子田村的各产业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数据为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粮食、畜牧、烤烟、核桃、长期劳务输出和季节劳务输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增长的关系,确定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各产业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关联度大小顺序是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核桃>粮食>畜牧>烤烟,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和核桃成为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支柱产业。该研究为保山市乃至类似保山市的低纬高原山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EKC研究:以化肥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针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演变问题,开展农业环境库兹尼茨曲线研究,验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用化肥使用量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方法】本文采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我国及31个省市1952到2007年间的化肥、人口、农业总产值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除少数省市外,我国和大部分省市的化肥投入量无论在人均还是总量上都与人均农业总产值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且均已出现拐点并跨越峰值,说明我国化肥的投入量已出现整体的下降趋势。而部分出现倒U的省市化肥投入量还将持续增长一段时间。【结论】总的来说,我国化肥投入为增产手段的趋势已基本得到了扭转,人们消费行为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