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漠化是我国最为严重的一种生态环境现象,石漠化地区的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均会受其负面影响,严重阻碍当地可持续发展,因此,想要构建优质的生态环境,就必须全面分析石漠化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造林技术治理对策,推动石漠化地区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基于此,分析了石漠化形成的原因与危害,并提出石漠化地区的造林技术治理对策,以期为更多的石漠化地区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越来越深受人们关注。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不仅可以对原有的水文、土地资源进行保护,还可以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阐述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现状以及其危害,结合作者近年来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经验提出了一些综合治理的方法,并且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造林技术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陈孝忠 《花卉》2017,(20):172-173
随着各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对遏制石漠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针对石漠化治理而言,存在系统性不强、管理不完善、树种选择不当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初探石漠化地区不同造林树种植被恢复情况,旨在为区域性石漠化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2009年以来,云南省滇中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气候,昆明市西山区岩溶区石漠化山地新造林地保存率较低,损失较大。为促进全区石漠化治理,本研究在西山区海口新村山和碧鸡三丘田设置了2处试验区开展抗旱造林试验。试验表明,在石漠化治理抗旱造林中,选择耐干旱、耐贫瘠的树种,造林保存率平均可以提高27%;采用抗旱苗木类型、抗旱整地方法、抗旱栽植技术、保水剂技术等,并在雨季植树造林,石漠化治理抗旱造林成活率平均可以提高9.8%。  相似文献   

5.
探究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与造林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需要消耗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后,石漠化问题愈发凸显。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石漠化的治理力度,结合岩溶地区实际情况,创新植树造林技术,更好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石漠化形成原因,重点探究石漠化的具体治理对策和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湘中5县不同石漠化类型进行植被调查分析,探讨了湘中地区不同石漠化类型的植被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湘中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比较单一,优势种比较明显,中度石漠化时期出现的乔木树种是石漠化地区乔木群落演替的先锋树种;潜在石漠化地区物种组成明显增加,群落结构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通过树高和胸径进行分析表明,潜在石漠化地区植物群落还处于演替阶段,将向着壳斗科植物为主要建群树种的顶级群落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7.
王虹  魏亚平 《现代园艺》2014,(13):73-74
在介绍石漠化涵义及危害基础上,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南省境内的淅川县、西峡县、内乡县和邓州市的石漠化现状,并从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农村能源、农田水利水保、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等方面,提出了治理石漠化的植被恢复和综合治理措施,以期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通过结合对样地调查以及查询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对贵州省在治理石漠化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治理模式以及治理方法,而且从石漠化治理区域的划分以及造树树种的合理选择还有造林技术等诸多方面着手,对如何搞好石漠化工作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借助系统论的观点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内涵进行分析研究;石漠化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地喀斯特地区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同时再加上人类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石漠化的发展不是线性的。所以在针对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时,要对地区环境的脆弱性进行治理,把人地关系之间的协调作为治理的宗旨,逐步改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实现对石漠化治理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2方面探讨了云南省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机理,详细分析了土地石漠化的现状,阐述了土地石漠化所带来的危害。并依据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成因机理及现状,提出了一些防治土地石漠化的防范对策。将生态建设和开发相互结合,实施能源建设、植被恢复、生态移民等多种方式,分不同区域进行土地石漠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石漠化地区多指喀斯特地形,是当前生态环境脆弱恶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石漠化防治理念及技术的日益完善,种植刺梨具有较好的植被恢复效果。因此,主要分析了在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中刺梨的生态价值,并探讨了刺梨的种植技术,旨在进一步促进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2.
太佩荣 《花卉》2021,(2):237-238
长期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人们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剧石漠化现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很大阻碍,更给生态环境建设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石漠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的焦点,如何改善和治理石漠化现象成为当前生态环境建设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日益严峻的石漠化问题,应当努力探寻治理石漠化的有效对策和措施,并采用必要的造林技术,进而有效提高石漠化治理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强  李倩  李薇 《现代园艺》2019,(11):52-53,128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我国农村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存在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产业缺乏及经济落后等问题,我们结合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等国家重大需求,针对石漠化整体情况、石漠化的扶贫措施,进行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与扶贫发展进行探讨,并针对石漠化生态产业扶贫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国家生态扶贫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滇、桂、黔石漠化地区为喀斯特地形,日趋恶化的脆弱生态环境制约了西南地区的发展,石漠化地区的人口问题、生存问题、能源问题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刺梨作为本土小灌木,以较高的医药价值、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西方生态伦理学、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前提,挖掘不同生态伦理思想的内涵。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石漠化治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的方法,以该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为目标,分析其石漠化产生的原因及面临的困境,提出该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光云 《现代园艺》2021,(3):143-144
我国的云南地区位于西南石漠化的中心地带,在云南省境内的岩溶面积分布是全国最广的省区之一,主要从石漠化的各项特征和相关的治理模式和植树的树种选择上进行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的讨论,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地为我国在石漠化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李继锋 《花卉》2019,(10):184-185
“石漠化”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三大生态问题之一,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某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并对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着手治理石漠化迫在眉睫。对此,本文分析了林业建设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应用,希望对我国石漠化治理有些微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县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路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丽 《现代园艺》2014,(22):157-158
石漠化是与沙漠化完全不同的概念,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燥或半干燥地区,而石漠化则是发生在半湿润或湿润岩溶地区,由于生态环境自身和人类破坏活动等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地表出现花魔化景观的过程,这种现象对土地的危害极大,土地资源丧失严重,扩展速度较快,因而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以有效遏制石漠化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县级石漠化的综合治理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土地资源保护人员提供相关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胡效颖 《花卉》2019,(16):221-2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国有林区的发展中,应加强更新造林的改革措施。但目前我国国有林区在进行更新造林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接下来,本文就分析国有林区更新造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有效的改革措施,以促进国土的绿化,促进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推进我国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从而促进我国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桂林市阳朔县杨堤乡朗洲村和沙子岩村的石漠化治理模式中,选取立地条件相似、树龄相同、人工种植的金桔经济林和金槐经济林以及灌木丛自然恢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治理石漠化过程中的效益表现,并对石漠化治理模式做出评价,提出治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治理建议,为桂林市乃至广西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植被恢复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