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粮食主产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宁  崔奇峰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112-117
粮食主产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来源于生产要素的增加抑或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农业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笔者研究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路径,通过层层深入的分析,得出结论:从粮食主产区土地和劳动力的相对禀赋看,相对于单位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劳动力的产值提高的幅度更大,这种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以增加产值的增长途径其实质是劳动力的减少,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对农业生产总值影响的弹性很大。在中国未来农业劳动力数量稳定的情况下,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不可能更多地依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农业经济增长的路径依然要依靠土地生产率的提高,走效率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更是种业大国,以良种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在保持我国农业连续稳定增产中的贡献巨大,据有关报道,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53.5%,良种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率为43%;由此可见品种创新和商业化育种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中国粮食生产受经济发展挤占的过程。本研究以全国最大粮食主销区广东省为例,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SDM回归方法对121个县级区域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探讨近20年粮食生产变化与区域演变。结果表明:广东省粮食产量空间分布并非随机,而是呈现出逐渐增强的空间集聚性。粮食生产区域变迁受到劳动力转移与资本化的双重驱动,一方面,粮食生产依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出水平的支撑仍然是目前广东粮食主产区得以存在的主要条件;另一方面,资本进入农业通过推拉作用使粮食产业发生转移。本研究认为要重视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特征对粮食生产政策制定的影响,一方面要科学划定粮食产销县,另一方面要审慎划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  相似文献   

4.
房丽萍  孟军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156-160
施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施用化肥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是投入其他生产要素所不能替代的,掌握化肥的增产效应从指导农业生产及确定科学有效的施肥方案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选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业从业人员为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计算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及贡献率。结果表明: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1978—2010年间化肥投入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值为0.18,贡献率达20.79%,化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和贡献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略有下降,单位质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实际粮食产量增加量有所减少,但化肥投入仍是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粮食单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近10年来浙江省粮食单产历史演变分析表明,粮食单产总体呈增长趋势。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粮食单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时段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期间,农业科技投入的贡献最大,达17.64%;1998—2000年期间,农业科技投入的贡献继续保持第一,为9.68%;2001—2004年期间,成灾面积扩大对粮食单产增速放慢所起的作用最大,达48.94%;从整体来看,1990—2004年期间,农业科技投入在推动粮食单产增长过程中的贡献最大,达44.50%。从而得出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将是继续提高浙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种业导刊》2014,(2):34
<正>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近日表示,2013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7%,为粮食实现"十连增"提供了重要支撑。2014年将强化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重大前沿技术研究。记者从当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二五"以来累计增产  相似文献   

7.
要闻     
《种业导刊》2013,(1):36-37
2012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将达54.5%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韩长赋在中国农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讲话中表示,201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54.5%,表明科技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喜获"九连增",2012年粮食产量达到5895.7亿公斤,连续五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中国海洋渔业的科技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法构建中国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利用中国海洋渔业2001—2010年的相关生产数据,对“十五”期间和“十一五”期间中国海洋渔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十五”期间,中国海洋渔业在“十一五”期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所上升,但仍处于极低水平,说明中国海洋渔业科技水平较为落后,其对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较低。最后提出了提高海洋渔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即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研发水平;建立海洋渔业科技推广机制;鼓励、引导渔业转型和加强海洋渔业科技信息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急事多.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年中的汶川大地震等均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5年增产,农业科技在保供给、促增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以上,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及物质投入要素的贡献份额.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粮食生产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分析了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淮海流域和东北三省三大粮食主产区1979—2003年间不同作物在不同区域的单产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总结了五大粮食作物不同区域的优势表现。最后提出发挥我国粮食主产区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农业部科学技术与质量标准司统一颁布的增长速度测算法,对2002-2007年上杭县水稻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计算,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推动上杭县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杨  崔海洋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6):153-158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度。为了测度贵州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贵州省9个地区2010—2017年的相关数据,使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并分解了贵州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检验了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贵州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省内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贵州省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农业机械的投入、播种面积的增加仍对贵州省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劳动力的投入与化肥施用量的提升却没有起到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测算粮食丰产工程区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以河北省为例,利用粮食生产的微观调研数据对粮食科技丰产工程区和非工程区的粮食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得出结论粮食丰产工程区的粮食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高于非粮食丰产工程区,粮食丰产工程区在促进粮食生产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和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升山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山西省1978—2011年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山西省近34年来粮食生产动态变化特征及各县(市)粮食生产空间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山西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1978—2011年,山西省粮食呈明显波浪式增长,粮食总产量分别与粮食单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动态变化基本吻合。(2)山西省各县(市)粮食生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并得出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传统农业区粮食年均增长率快。(3)影响粮食生产的4个主要成分分别为: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经济效益、自然灾害,并指出粮食单产、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财政农业支出是影响粮食产量变化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支撑规划内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引领和示范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和推广,带动了区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随着国家级示范园区建设范围进一步扩大,承担示范园区建设的地区,需要对本地区的资源和主导产业进行规划,掌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科技保障水平、科技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3个方面所包括的指标,总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支撑规划中存在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对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支撑基础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报告通过对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规划内容系统梳理,构架起研究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基础分析框架,以期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乎中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笔者立足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深入分析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确定了创新要素,构建了适合农业科研机构的指标评价体系。采取层析分析法与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建立其模糊评价模型,并对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科研机构划分为科技创新型、科学创新型、技术创新型、基础实力型等4种类型,有助于调整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力度,实现分类指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国内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理论研究中的若干争议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晓  常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9):138-144
在国内,将产业融合理论等运用于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已出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理论争议。通过对近20年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集中分析了当前国内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动力、阶段和测度、基本形态等基础理论中的主要争议点,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研究表明:(1)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对当前国内农业发展现实困境的破解;(2)农业资源的通用性是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基础;(3)旅游需求转向、管制放松和技术进步是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推力;(4)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结果是产生了新的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受旅游需求、产品创新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融合经济发展并非是一条持续增长的曲线;(5)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与农业资源通用性程度、产品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其融合发展的效应是一种经济、社会、生态多层面的综合效应,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应立足资源-创新-效应的系统视角进行探讨。由此,要进一步加强融合发展与旅游需求、农业困境及区域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强化资源、主体、经济、市场的监测、评估和管理,以科学指导国内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摘 要:天津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争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具体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独特的人才、智力、学科与科技优势,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人才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以农业高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推广体系,构建农业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机制,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与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