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梅莲 《蚕桑通报》1990,21(4):35-37
桑紫纹羽病,又名烂蒲头,是我县桑树的主要根部病害。70年代传入,80年代受害面积逐步扩大。我区莲花等3个乡沿溪桑园均有发生,严重地块发病率达70~80%,受害株枯死,对蚕茧生产威胁极大。为了探求防治本病的方法,我们于1984、1986年选用了6种杀菌剂,进行试验,收到较好的防效。为了节省成本,提高防治效  相似文献   

2.
3.
浅谈蚕病的综合防治曾春生(江西省修水县蚕桑局332400)“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防治病虫工作的方针,是劳动人民长期同病虫害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蚕病的防治,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方针,才能有效地把蚕病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蚕病...  相似文献   

4.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沫 《广西蚕业》2006,43(3):39-41
养蚕生产中预防蚕病发生的办法是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综合防治蚕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家蚕蚕茧生产中发生的常见蚕病进行了全面介绍,并提出了科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蚕病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从切断传染源、控制蚕病发生和蔓延、加强蚕儿饲养管理三方面综述了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覃海全 《广西蚕业》2010,47(1):10-13
针对我市新蚕区蚕农轻视消毒防病环节,养蚕管理粗放,导致蚕儿体质差、抗病能力弱,蚕病暴发,单产低、蚕茧质量差等状况,详述养蚕过程中消毒防病技术,为今后蚕农克服消毒防病薄弱环节,增加养蚕收入,稳定蚕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品华 《蚕桑通报》1993,24(4):41-43
在养蚕过程中,影响优质、高产、高效的因素很多,如要求蚕儿吃得饱、吃得好、住得好,以及避免发生农药中毒或蚕病等等.其中蚕病发生是我市近年来影响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无病的基础上,才能谈到提高茧质和增加效益.有的农民反映:这几年蚕儿越来越难养了,真是"想养蚕,怕养蚕,特别怕养夏秋蚕","蚕病多,单产低,收入少".长此下去,势必影响蚕农积极性,阻碍蚕桑生产发展.笔者根据我市农村蚕病发生情况,提出  相似文献   

9.
10.
原蚕饲育区微粒子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原蚕饲育区(包括国营原蚕区种场、村办场、场带队,下同),为我省发展蚕种生产、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蚕种需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仅1990年春期我省原蚕饲育区就生产了蚕种273万盒,占全省生产量的73.6%。可见原蚕饲育区,为克服国家财政困难、缓解我省蚕种供需矛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刍议成仙球(上饶地区蚕桑工程办公室)人们从事栽桑养蚕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原料茧,但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多种病源体的侵袭,导致发生程度不同的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目前蚕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浅析镇巴县防治蚕病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镇巴县养蚕条件落后,蚕病防治环节薄弱,采用传统防病措施不能很好控制蚕病发生的现状,提出了防治技术要求,并对蚕病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黄美红 《蚕桑通报》2002,33(1):62-64
随着蚕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 ,广大蚕农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 ,当前影响蚕茧单位产量的因素之一 ,主要是能否控制蚕病的发生。目前在各期蚕的饲养过程中 ,小蚕通常疾病发生率较低 ,而到了4龄以后 ,尤其是5龄开始 ,各类蚕病就会逐渐暴发出来。本文就蚕桑生产中存在的技术处理误区 ,论述蚕病的发生种类、原因和防治对策。1蚕业生产技术误区蚕桑生产涉及到种桑、养蚕两项技术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既要照顾到有优质、充足的桑叶资源 ,又要顾及到饲养技术的应用到位 ,以确保实现无病高产。然而 ,还有许多蚕农由于忽视了对蚕桑适用技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蚕病综合防治刘林祥(永新县蚕桑贸工农开发公司)香病对生产威胁很大,蚕病的发生原因很多。主要有:①消毒不彻底,药量不够,②病委及香沙处理不当,③前后养蚕间隔时间短,④蚕儿饲养期操作不规范,⑤气候因素给病菌带来了适宣繁殖条件.③饲养不科学削弱蚕儿对病的抵...  相似文献   

16.
丁玉明 《蚕桑通报》1990,21(2):10-12
众所周知,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所以历来都为蚕业界和广大蚕农所重视,从院校科研单位到广大农村大面积生产中都在探求和实践防治措施,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近年来,特别是1989年从我县的生产实践看,蚕病的发生有所猖獗,笔者作了如下的调查和浅析: 一、当前农村蚕病发生的特点 1.蚕病发生的普遍性。今年我县蚕病发生的面很广,非但分布在全县蚕区各地,而且各期发病都较广。春蚕期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又有充足的时间消毒准备,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蚕期给桑、食桑、进出眠期间,通过看、摸、听,确诊蚕儿是否发病,并提出了预防蚕病要早诊断,才能有效控制蚕病发生和防止蚕病蔓延传染,稳定蚕桑生产,增加养蚕收入。  相似文献   

18.
19.
<正>射阳县2004年晚秋蚕发生大量蚕病,其发病量之多,发病面之广,危害之严重在射阳县晚秋历史上还属首次。据不完全统计,80%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发生蚕病,发病严重的户损失70%以上,个别重灾户颗粒无收,这不仅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影响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增加了行业不稳定因素,个别农户误认为蚕种质量存在问题。为了总结经验,防患于未来,笔者对2004年秋蚕暴发蚕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莫永 《广东蚕业》2009,43(3):23-25
近年来,玉林市桑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全市农村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蚕农科学种养意识淡薄,管理粗放,先进的蚕桑生产技术难以普及,玉林市蚕业近年频受病害攻击,损失严重。本文总结了玉林市近年来发生次数较多、面积大、损失严重的蚕病种类,并详细描述了这些蚕病的特点和症状,找到了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