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经》版本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经》,唐陆羽撰。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东园先生、茶山御使,世称陆文学。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茶经》一书在我国古代许多官修、私修目录中均有著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和世界的茶学古籍中,有一部光彩夺目的经典之作,那就是我国唐代茶坛大师陆羽所著的《茶经》,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记载有关茶事活动的科技专著,是重要的茶史文献。“茶圣”陆羽陆羽(约公元733年—804年),字鸿渐,又号竟陵子,世称陆文学。他是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其生平富有传奇色彩,他本是一个弃婴,后被竟陵的西塔寺智积和  相似文献   

3.
关于茶神     
山曼 《农业考古》2000,(2):39-42,65
茶神应属于民间行业神的系列,像很多其他行业的神一样,茶神不止一位,各地供奉的茶神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茶神的供奉与祭祀自古十分简单,现代民俗学也缺少关于茶神信仰的较详细的调查与记录,不知是本来无可记,还是有所记而没能记。我在这里把所见到的关于茶神的资料作了一番梳理,极希望能有实地调查的补充与丰富。 一、陆羽 陆羽是信奉最广的一位茶神。历史上确有其人。 陆羽(733-6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陆羽一生富于传奇色彩。他本是一个无名无姓的弃…  相似文献   

4.
陆羽与信阳茶信阳地区农牧局黄道培,黄予涛据史载,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茶圣陆羽的抱负和决心得到“伯乐””贬谪竟陵司崔国辅的赏识和支持,崔公将自己心爱的白驴、乌牛和文槐书函赠给陆羽。时逢盛唐,经济文化发达,茶区已由巴蜀发展至江淮一带。陆羽遂由竟陵...  相似文献   

5.
五月十二日“茶神”陆羽故乡——湖北省天门县在竟陵镇陆羽宾馆举行首届陆羽研究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全国部分省市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茶叶学会、茶叶公司。茶场等单位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共116人。中商部茶畜局陈云锡副局长和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王泽农教授出席并主持了会议。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诸冈妙子和她的女友瓮君代教授也应邀专程到天门县参加了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茶韵(六首)     
一 .茶 寿(1) 调寄《水调歌头》  茶字一零八 ,个个喜欢她。皆因日日相伴 ,体壮受人夸。盏盏生津消渴 ,袅袅幽香除困 ,解闷顶呱呱。常饮能长寿 ,迷了万千家。生活好 ,无别爱 ,只贪茶。浅斟细呷 ,神意俱到胜观花。相约陆翁弟子(2 ) ,领略卢仙神韵(3) ,共度好年华。愿作高龄汉 ,妙法靠叶嘉(4 ) 。                     ( 2 0 0 0年 7月 1 8日 )注释 :(1)茶字由“艹”加“八十八”构成 ,和数是一百零八。因而 ,茶寿乃指长命超百岁、高寿之意。(2 )陆翁 ,即陆羽 ,自称桑苎翁 ,唐代复州竟陵 (今湖北天门 )人。他用毕生的…  相似文献   

7.
“茶神”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芋翁,又号竞陵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其确切生卒年代不详,大约唐朝开元二十一年至贞元二十年间(公元733——804年)在世。陆羽一生嗜茶成癖,他为了研究茶学,亲自访茶、采茶、造茶、烹茶,足迹几乎遍及祖国广大茶区,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唐朝诗人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生动地记述了陆羽穿山越岭不辞辛劳采摘香茶的情景,诗云:“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野,相思一磬声。”陆羽在长期实践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总结,终于写出了我国茶史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对饮茶的历史,茶的起源、性质,茶的产地、栽培,采茶的器具,制茶的  相似文献   

8.
陆羽姓氏名字问题源于文献史料记载不一、理解不同。陆羽姓氏名字和来历的研究应以《陆文学自传》为依据。陆羽在《茶经》中说自己"远祖纳"(陆吴兴纳)、其祖籍应是吴兴(湖州)。由于陆羽移居吴兴,在《茶经》中认祖归宗,陆羽故乡竟陵(天门)和后来移居、长期生活并终老的第二故乡吴兴(湖州)两地亲情源远流长,茶文化事业的友好合作关系应更加亲密、紧密。  相似文献   

9.
《农业考古》2004,(2):269-271,281
陆羽唐代著名学者,是茶学的创始人,《茶经》是其代表作。陆羽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据称他是一个弃婴,不知所生,其姓名是长大后自己用《易经》占卜出来的,他卜得的是“蹇”之“渐”卦,其卦词有“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等语,于是他就取姓为陆以羽为名,用鸿渐作字。大约三岁的陆  相似文献   

10.
陆羽,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后人奉其为茶神、茶仙、茶圣,并且根据自己的揣度,绘其像、塑其形以供之,成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但是流传至今的有关茶神陆羽的形像却极为罕见。最近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整理文物过程中,发现一尊河北唐县出土的白瓷陆羽瓷像,“此像上身着交领衣,下身着裳,戴高冠,双手展卷,盘腿趺坐,仪态端庄……。”这件瓷像是与风炉、茶壶等一组邢窑茶具同出,故可推测为茶神陆羽像,其手中所捧书卷可能代表《茶经》一书。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生于唐玄宗开元15年(727年),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他是怎样一跃而为茶神的?或者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奉为茶神的?《新唐书  相似文献   

11.
陈宏 《农业考古》2002,(2):28-29
据《余杭县志》记载 :“陆羽泉 ,在县西北三十里吴山界 ,双溪路侧 ,广三尺许 ,深不盈尺 ,大旱不竭 ,味极清洌”。据《新唐书》“陆羽传”载 :“陆羽字鸿渐 ,复州竟陵人 (今湖北天门县 )。不知所生……上元初 ,更隐苕溪 ,自称桑苎翁 ,闭门著书 ,贞元末卒 (公元 80 4年 )。羽嗜茶  相似文献   

12.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21,(2):186-192
本文认为当代一些好事者所谓"陆羽在余杭著《茶经》""陆羽终老于竟陵""陆羽、李冶青梅竹马是恋人"之论,均为伪命题。弘扬陆羽文化,尤其是作为学术研究,重要的是弘扬其精神,求真求实,知古鉴今,资政育人。而以地方利益为目的,对并无异议之史实,作出断章取义和牵强附会的所谓考据,纠结于另有著经之地、终老之地,除了添乱,毫无积极意义;至于无中生有虚构其恋爱情事,实为侵犯古人隐私,无聊而庸俗,亵渎"茶圣",作践自我。  相似文献   

13.
龙海市行政辖区共有14个乡镇,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相对集中分布于九龙江流域沿岸及主要水库区周边的白水、程溪、九湖等乡镇,而生猪养殖散养户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园、海澄、角美、榜山等乡镇。  相似文献   

14.
周志刚 《农业考古》2007,(5):187-192
前记:本文对陆羽撰著、编述、诗文、碑碣的所有著作,作一考察,记录存佚、卷次、版本,对各书内容不作详细介绍。因各书历代版本源流繁多,所记版本卷次仅以文后参考书目为准。《茶经》三卷存。有宋咸淳九年(1273年)左圭原刊百川学海本和明刻本等多种版本。原书三卷,据(唐)皮日休《茶中杂咏.序》:“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季疵始为三卷《茶经》,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饮之者,除而疬去,虽疾医之,不若也。”所言与今本《茶经》内容次第相同,今本都作三卷十篇。至宋以后,《茶经》卷本渐有歧异。(宋)…  相似文献   

15.
我市引进性诱器后,陆续在龙海角美、榜山、海澄、东园等地布点施用。为较详细了解性诱剂的作用和使用上应注意的技术问题,笔者进行了定点定期系统跟踪观测.观测面积300亩,观测秋毛豆品种“75”、“2808”。  相似文献   

16.
《农村.农业.农民》2010,(3):F0003-F0003
陈湃,字焘,号天沐。1948年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1966年始先后在新疆石河子农学院、新疆石河子电教馆工作,1992年始在郑州大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位于九龙江下游的龙海市东园排污口进行环境因子质量调查,结果表明:排污口的污水影响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导致海水中的无机氮、磷酸盐分别超过四类、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有部分化学物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又根据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的实际需求,探讨了龙海市东园排污口与邻近海域环境影响的因素,特别是当今普遍关注的海水水质恶化、赤潮频发、生态系统失衡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中秦汉陶录》农史资料读考(谨以本文稿费献给国际农业考古学会筹委会)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周晓陆陈直教授(1901———1980年),字进,又作进宜,号摹庐,又号弄瓦翁,江苏丹徒(一署镇江)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继承乾嘉学派优良传统,参以王...  相似文献   

19.
陆羽在他的二十九岁时,写了一篇自传,即今流传着的《陆文学自传》。全传约 1100字。它概述陆羽二十九年的生活经历和著书立说的可喜成就。其生活经历为:从小孤苦无依,由一位老和尚抚养成人,他当过小和尚,又当过伶人和传人的首领,曾受到两位竟陵太守的器重,他曾从邹夫子读书,安史之乱他避难来到湖州定居等等。其著书立说为,共著书八部六十一卷,即《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此外,还部《四悲…  相似文献   

20.
唐末竟陵籍作家皮日休与广州籍显宦郑愚之间属于座主门弟子关系,但他们个性、人生观等多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发生过一定的误会和摩擦,本应亲密而转为隔膜。从皮、郑关系的考察中,可以看出皮日休的辩才、急智、桀骜不驯的性格,唐末文人风尚也可藉此而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