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呼郊发展奶牛业,目前占有天时地利两个有利因素,是发展奶牛业的大好时机。呼郊乡村要紧紧抓住这一时机,从而走上富裕的道路;发展奶牛业要有整体观念,全局思想,要将种、养、加紧密结合起米。从长远来看,要加强加工业的发展,通过加工业的发展,为种、养两业提供资金,提供动力,从而带动整个奶牛业的发展,满足城乡人民对鲜牛奶及乳制品的需求;种植业的内部结构如何,关系到奶牛业能否持续发展。具有自己的饲料基地,是呼郊奶牛业发展的基础;奶牛品种是决定奶牛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品种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五大连池市奶牛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由于牛奶收购价格屡创新高,牛奶生产、乳品加工和市场消费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市奶牛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但是,近半年多来,奶牛业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比如饲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牛奶的收购价格回落,  相似文献   

3.
呼郊发展奶牛业,目前占有天时地利两个有利因素,是发展奶牛业的大好时机。呼郊乡村要紧紧抓住这一时机, 从而走上富裕的道路;发展奶业要有整体观念,全局思想,要将种、养、加紧密结合起来。从长远来看,要加强加工业的发展,通过加工业的发展,为种、养两业提供资金,提供动力,从而带动整个奶牛业的发展,满足城乡人民对鲜牛奶及乳制品的需求;种植业的内部结构如何,关系到奶牛业能否持续发展,具有自己的饲料基地,是呼郊奶牛业发展的基础;奶牛品种是决定奶牛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品种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牛奶需求量不断加大,许多国外优质品种牛奶流入,让我国人民有更多的选择,同时,对我国奶牛业也带来重大考验。在奶牛生产过程中,乳房炎是一种常发性疾病,主要由于病原微生物、环境、饲养管理及牛自身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引起。乳房炎是降低牛奶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全世界各地发生,制约奶牛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临床症状、饲养管理、疫苗注射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饲料是奶牛生产的物质基础,发展奶牛业的可靠保证必有足够的粗、精饲料资源。在奶牛饲粮结构中,粗饲料约占50%。辽宁省作为粗料的干草历来靠从外省购买羊草。近时期以来,羊草收获时期延迟,重量增加质量下降,价格逐年上涨,致使牛奶饲料成本增加。辽宁省盛产廉价的玉米秸,除部分地区用喂役畜外,大部分作为烧柴和秸棵还田,如何开发本地廉价饲料资源,充分利用玉米秸喂奶牛,促进国营、集体和农户奶牛业的发展,这是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为此,笔者从1987年3月至1988年3月在抚顺市高湾奶牛场进行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 ,奶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它可带动饲料生产、良种培育、奶牛饲养、牛奶收购、贮运及加工、营销、餐饮、保建等多个行业 ,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引起了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被列在突出发展的位置 ,号称“朝阳产业”、“风雨事业”。本着“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一头奶牛致富一户农民”、“一群奶牛带动一方产业”的思路 ,在各县 (区 )畜牧站的大力配合下 ,我们深入乡村 ,对天水市的奶牛业生产、经营、基地建设等情况 ,进行了详实的调查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一、现状天水市具有较为…  相似文献   

7.
基于Nerlove模型的我国牛奶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奶业快速发展。但一系列宏微观影响因素经常会导致牛奶生产和价格剧烈波动,甚至对我国奶业产生致命打击,特别是经常发生的"倒奶事件"、"杀奶牛事件"等,直接影响着我国奶业生产的稳定和牛奶市场的均衡供应。采用1995-2013年我国牛奶产量、牛奶价格、饲料价格和规模化率数据,运用Nerlove模型对牛奶供给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滞后两期牛奶产量和滞后一期饲料价格对本期牛奶产量有着负影响,滞后一期牛奶产量、滞后一期牛奶价格和规模化率对本期牛奶产量有着正影响;牛奶的短期弹性为0.104 0,短期内缺乏弹性,长期弹性为2.126 8,长期内富有弹性,表明牛奶供给对价格的反应存在滞后性。因此,政府应该提升规模化水平,扶持饲料企业发展和扩大优质饲料的种植面积,保持奶业价格政策的持续、稳定性,引导奶产业构建更加紧密的、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贵州省生态畜牧业建设及奶牛业的发展,以农户家庭分散饲养奶牛的方式也发展起来,但农户在奶牛饲养和牛奶生产过程中卫生意识差、质量控制技术低,导致牛奶生产损失大,经济效益低。全面介绍了在贵州省黔南州、贵阳市实施的新西兰技术援助项目“贵州省农村社区牛奶卫生质量安全项目”,重点介绍了奶制品卫生安全、监测评估体系及农村实用的牛奶卫生质量控制技术应用推广的成果,对贵州省奶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生产上的重要疾病,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降低牛奶品质,而且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已成为制约奶牛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内外相关资料显示,50%以上的奶牛乳腺炎是由金葡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所引起的。研究发现,94%~100%的从患乳腺炎奶牛乳  相似文献   

10.
瘤胃酸中毒是威胁奶牛业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急、病程短、病症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成为近年来阻碍我国奶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奶牛瘤胃酸中毒是奶牛食入大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精料或酸败饲料,导致瘤胃产酸过多,引起一系列消化系统障碍,代谢功能紊乱,瘫痪、休克病症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赵洪喜 《农技服务》2008,25(3):60-61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业的迅速发展和牛奶产量的不断提高,皱胃变位作为一种生产性疾病其发病数量也随之增多。奶牛皱胃变位多发生于产后不久的高产奶牛,直接影响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对畜牧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较大。笔者就奶牛皱胃变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的分析评价,从河西地区的资源与区位优势、水土资源条件、农林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以水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为目标,农林牧、粮经草全面、协调发展,发展生态产业,培育产业经济带,延伸产业链,形成结构合理的沙产业发展格局。引进节水、高效的植物种、品种和优良家畜,发展苜蓿草产业、麻黄、甘草、黄芪等中药产业、肉羊和肉牛等暖棚式舍饲畜产业、棉花和马铃薯产业、酿造葡萄产业和日光温室蔬菜、花卉产业等,构建河西走廊复合的农林牧生产系统,促进荒漠绿洲沙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京山区县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山区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业结构已经向逐渐多元化,但是人均收入水平仍然落后于平原地区。同时,各山区县之间产业密度相差较大,经济状况差异显著。为了判断山区的主导产业,对北京2006年7个山区县的产业结构进行区位商计算,表明第一产业为其主导产业。为了进一步分析主导产业,选择了9个主要产业计算区位商,结果证明林业、畜牧业、渔业可能为主导产业。然而区位商本身存在缺陷,经过对其缺陷的补充探讨,最后判定林业、畜牧业、工业、旅游业为其主导产业。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山区应该建立以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提高劳动力素质,利用自身资源,形成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4.
乳业是宁夏引黄灌区畜牧业的特色产业,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宁夏引黄灌区乳业发展具有气候、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奶牛单产低、养殖环境差、龙头企业带动力弱、经营机制落后等一些制约乳业发展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周边省份乳业企业的竞争威胁.因此,为加快宁夏引黄灌区乳业发展、提升乳业竞争力,必须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杜江  安裕伦  林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98-6500
以2006年毕节地区各县市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灰色统计评估对喀斯特地区农业商品产值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5项农业经济产值中,渔业产值水平处于高类型指标,说明渔业产值在该区域内都高于平均水平;农业和牧业处于中类型指标,说明农业和牧业产值在该区域比较平衡,都接近平均水平;林业和服务业产值处于低类型指标,说明林业和服务业的产值水平在整个区域普遍较低,都低于平均水平。该评估结果可为区域合理利用分配农业资源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中国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是:GDP为117251.9亿元(当年价),一、二、三产业之比14.6:52.2:33.2;农林牧渔业产值为16997.2亿元(1990年不变价),农、林、牧、渔业产值之比48.6:5.0:33.8:12.6;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52414.9千hm2,粮作、经作、其他面积之比65.2:16.2:18.6。根据三大区域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其水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分析了结构调整的近期走向:在2010年前后,东、中、西部GDP年增长率将分别为8.2%、7.1%、6.8%;农林牧渔业产值年增长率分别为4.6%、4.3%、5.7%;作物总播种面积年增长率极小。  相似文献   

17.
人地系统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探究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及障碍因素,对适时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牧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人地系统类型结构,从农牧业、村庄、乡域、城镇4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人地系统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及人地系统协调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性和空间非均衡性,农牧业、村庄子系统发展相对滞后,乡域子系统发展水平增幅明显;人地系统耦合度基本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稳步提高,整体由轻度失调衰退向勉强协调发展转变,空间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格局;阻碍人地系统协调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为乡村人均草地面积、人均GDP、乡村人均肉产量,且障碍程度不断增强;子系统障碍度顺序为农牧业>村庄>城镇>乡域,农牧业、村庄子系统障碍作用突出,乡域子系统障碍作用明显减弱。综上,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升,但仍面临农牧结构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三产融合发展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农户投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构建短面板动态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1997—2016年 28个省市农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结合灰色关联方法研究30个省市2011—2016年间农 户的投资结构以及不同投资渠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结果表明: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不能有效 推动农、林、牧、渔产值的增加,农户投资、消费水平与农、林、牧、渔产值之间存在规模递减效应;中、 东、西部均存在资产流出生产环节问题,房地产业发展显著影响农村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村经济脆 弱性;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从生产环节影响产值增加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9.
杨剑  王俊能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495-10497,104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消费模式发了变化,在市场需求导向下,畜牧业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依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约束,优化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是实现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山西省为例,建立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了山西省畜产品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并在综合考虑消费拉动和环境约束的条件下,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测算出各类养殖业(生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关联度,从而确定其发展优先次序.结果表明:考虑到资源环境禀赋的边界,当各类畜禽养殖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区域环境承载力内时,应优先大力发展奶业,稳定生猪生产,巩固肉牛生产,实行“节粮型”与“精料型”畜牧业并重的方针;当各养殖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已经超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时,则应优先发展肉鸡、蛋鸡,适度发展生猪、肉牛和奶牛,实行“环保型”与“生态型”畜牧业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20.
郭红  邹弈星  王永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01-15903,15917
在介绍川西北民族地区概况的基础上,剖析了川西北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具体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经济增长缓慢2个方面。通过对川西北地区农业结构分析发现,该地区种植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畜牧业作为牧区的主要产业,其生产效益较高,农业生产还处于资源导向型阶段;农业生产结构是以牧业为主的农牧结构,种植业以谷物、薯类为主,畜牧业以奶业和牛肉业为主;川西北民族地区具有发展谷物、豆类、水果、牛肉、羊肉、奶肉6个产业的比较优势,其中,水果、牛肉、奶业3个产业的区位商值在加大,产业比较优势逐步加强,谷物、豆类、羊肉3个产业的区位商值有所下降,产业比较优势较为稳定。为了促进川西北地区农业向深度、广度发展,提出了以下对策与建议:一是走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二是适度提高经济作物比重;三是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