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 (Haldemann) 原产于北美洲东部地区,危害刺槐叶片。幼虫在刺槐 叶片上形成虫瘿,隐藏其中取食。通过观察与研究,刺槐叶瘿蚊1年发生5代,防治最佳时期为刺槐展叶盛期。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好。  相似文献   

2.
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原产于北美洲东部地区,危害刺槐叶片。幼虫在刺槐叶片上形成虫瘿,隐藏其中取食。通过观察与研究,刺槐叶瘿蚊1年发生5代,防治最佳时期为刺槐展叶盛期。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好。  相似文献   

3.
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属双翅目瘿蚊科,是一种危害刺槐属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在山东省内分布广泛。根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从刺槐叶瘿蚊在山东省区域内分布情况,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和生态价值,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其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刺槐叶瘿蚊风险综合评价值(R)为1.63,属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枣瘿蚊是枣树常见的害虫之一,在红枣区受害率为100%,通过调查研究枣瘿蚊的发生情况,形态特征、生活史,初步掌握了枣瘿蚊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喀什地区枣瘿蚊1a发生4~5代,以最后1代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做茧或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5.
梨瘿蚊是梨树主要潜叶害虫。通过2004年5~6月的调查,得出梨瘿蚊幼虫在梨树间和梨树内的空间分布都属于聚集分布。同时,计算了梨瘿蚊幼虫二阶抽样的理论抽样数,进行了梨瘿蚊幼虫二阶抽样的序贯分析。  相似文献   

6.
玉米田四代棉铃虫老熟幼虫空间分布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玉米田四代棉铃虫老熟幼虫空间分布型。[方法]于2009年8~9月,对第4代棉铃虫不同发生密度地块进行调查,取得了6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7种指标分析,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检验。[结果]聚集度指标的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地Moore I〈0,Lloyod m/m〈1,Kuno Ca〈0,扩散系数C〈1,扩散型指数Iδ〈1,负二项分布,K〈0,表明棉铃虫老熟幼虫在夏玉米上均呈均匀分布。棉铃虫第4代老熟幼虫在夏玉米上的Iwao回归方程为m=0.0906+0.7669m,r=0.9863;说明棉铃虫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个个体,老熟幼虫在夏玉米上呈均匀分布。利用公式N1=(1.0906/m-0.2331)/D2即可求出棉铃虫第4代老熟幼虫在玉米上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结论]研究结果为准确估值棉铃虫种群数量及变动规律,为预测及防治棉铃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刺槐叶瘿蚊在静宁县的发生情况调查显示,刺槐叶瘿蚊在静宁县主要危害刺槐、香花槐等树的叶片,县域境内南部地区受害较重,北部地区受害较轻.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枣瘿蚊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aylor幂法则、Iwao线性回归及各种聚集度指标法分析了枣园第三代枣瘿蚊(Contarinia datifoliaJiang)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第三代枣瘿蚊的幼虫在田间符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并在初步明确枣瘿蚊幼虫分布型的前提下,根据Iwao最适抽样公式得出了理论抽样模型:N=(t~2)/(D~2)((1.9629)/m+0.3801),并计算出不同虫口密度下最适理论调查取样数量及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9.
松针鞘瘿蚊(Thecodiplosis japonensis)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入侵性害虫。本研究采用7个聚集度指标对松针鞘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针鞘瘿蚊幼虫在林间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是由松针鞘瘿蚊自身行为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黑松林中松针鞘瘿蚊幼虫发生危害调查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t/D)2(-1.321/m+0.063)。  相似文献   

10.
枣叶瘿蚊在阿克苏市的消长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板引诱枣叶瘿蚊成虫与定时定点调查幼虫相结合的方法监测枣叶瘿蚊消长动态。监测发现,枣叶瘿蚊在阿克苏市1年发生4代。从总的发生趋势来看,第1代和第2代的发生数量最高。根据其发生趋势明确了防治的关键时期应放在第1代幼虫期,可有效控制枣叶瘿蚊的下一代发生数量。此外,对枣叶瘿蚊采取药剂防治和黄板诱杀,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48%毒死蜱EC效果最好,其防效达到了92.79%;5%吡虫啉EC、25%氰·马EC效果欠佳,防效仅达78%左右;挂黄板和不挂黄板的效果比较,表明挂黄板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陈小蔚  张大治  贺达汉  范玉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88-3990,4017
[目的]研究柠条豆象卵块及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调查柠条豆象卵和幼虫数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最优拟合模型为圆形模型,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变程范围分别为18.899~62.922和13.464~47.455。采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柠条豆象卵块与幼虫种群分布进行模拟,显示其分布均具有明显的聚集团块,斑块核心区聚集强度明显高于边缘,且具各向异性,西南至东北方向聚集强度高于东南至西北方向。[结论]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增加柠条林中柠条的株距和斑块破碎化对柠条豆象的种群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桉蝙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桉蝙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方法]通过对广西北流市和陆川县等地的桉树人工林进行幼虫分布调查,共设10块标准地,采用6种不同的聚集度指标和回归模型分析法判断桉蝙蛾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桉蝙蛾幼虫主要分布在1m以下树干基部;按蝙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主体为聚集分布,是环境因素的作用结果。桉蝙蛾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下最适抽样数公式n=t2(1.1/m+0.6744)/D2和序贯抽样决策限模式:T’0(n),T″0(n)=n±1.332槡n(取m0=1)。[结论]研究结果为桉蝙蛾的调查取样和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在野外的空间分布特点,为应用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进行生物防治并提高其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棋盘式取样法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松花村旁紫茎泽兰入侵较重的区域选取3块样地进行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的分布情况调查,通过6种聚集度指标(扩散系数、丛生指数、聚集度指标、聚块性指标、La指标和负二项分布指标)、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等研究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种群在野外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幼虫及虫瘿的聚集原因.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和序贯抽样理论公式,建立理论抽样模型及序贯抽样模型.[结果]泽兰实蝇幼虫在野外均呈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但个体间相互吸引;泽兰实蝇虫瘿在野外也呈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但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均数分析结果表明,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的聚集原因主要由泽兰实蝇的产卵、取食等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建立了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理论抽样数模型:N=(9.919/m+1.033)/D2、N=(6.632/m+0.015)/D2和序贯抽样模型:T0=10n±1.9617.24n+0.4、T0=10n±1.966.77n+4.[结论]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在野外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由泽兰实蝇的产卵、取食等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蔗扁蛾幼虫在甘蔗上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不同寄主对蔗扁蛾幼虫的饲养试验,观察并对比分析蔗扁蛾幼虫在甘蔗上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甘蔗饲养蔗扁蛾幼虫死亡率高于马铃薯饲养,幼虫为8龄,幼虫发育历期比马铃薯饲养的高出34.6 d,完成1个世代平均需要98.8 d。从幼虫头宽、体长和体重的观测值来看,甘蔗饲养的蔗扁蛾幼虫基本符合幼虫生长发育规律。[结论]研究结果为制定蔗扁蛾的有效防控措施,保证甘蔗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烟青虫老熟幼虫气门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烟青虫老熟幼虫气门特征。[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烟青虫5龄老熟幼虫气门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烟青虫的气门类型属于内闭式气门,腹部第8节的1对气门明显较大。气门腔口呈新月形或椭圆形,气门腔口周围具有围气门片。气门筛二唇形,中部略下陷,中央边缘部分的分枝明显较长。唇瓣外缘的过滤结构呈丛生状。气门筛外面观簇生,刺猬状,分枝发达,内面观呈规则平行排列的篱笆状,顶端分枝密生,下部渐少,基部也有单生的过滤结构,分枝不及外面观发达。[结论]该研究为烟青虫及其近缘种的分类鉴定和研制与害虫呼吸系统有关的新型农药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于磊  王丽艳  张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23-11525
[目的]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水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体内解毒酶的影响。[方法]以水稻负泥虫为研究对象,分析幼虫在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吡虫啉3种杀虫剂处理1、4、9和15d后,幼虫体内羧酸酯酶及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变化。[结果]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3种药剂处理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均较对照增高,且差异明显;而3种药剂处理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明显。[结论]解毒酶的变化在害虫抵抗杀虫剂处理过程中起到指示作用,该研究可为水稻负泥虫抗药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无瓣海桑害虫绿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林间套笼观察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绿黄枯叶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绿黄枯叶蛾在广西钦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4~5代,每代发育历期平均为57.64 d,卵、老熟幼虫及蛹均可越冬;12月开始出现越冬卵、幼虫和蛹。[结论]为绿黄枯叶蛾的预测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秋萌短命植物的种类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选择有短命植物分布的典型沙丘,于2004年9、11月~2005年3、8、9月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秋萌短命植物的种类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调查区域共发现18种短命植物秋季能够萌发,但覆盖度很小,2004年15种,2005年11种。秋萌的短命植物种类远少于早春萌发,以一年生植物为主,且都处于营养生长期。尖喙牻牛儿苗和囊果苔草分布最多,其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丘间>沙丘中部>丘顶。小地形对在干旱区荒漠植物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稍微低洼地方短命植物的分布密度高于较高的地方。[结论]秋季萌发的短命植物以一年生植物种类为主,空间分布受沙丘部位及小地形影响,与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不同饲育回数对洞庭和碧波原蚕综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洞庭、碧波原蚕在贵州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方法]将洞庭、碧波原种催青收蚁后,以一日四回育为对照,设二回育和三回育2个试验区,各3次重复,小区蚁量1 g,于2009年春季开展全龄不同饲育回数的试验研究。[结果]全龄不同饲育回数对洞庭、碧波原蚕的发育经过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碧波原蚕的幼虫生命力和发育整齐度影响较大。其中,发育整齐度和眠起情况均以二回育区最不整齐,小蚕发生率为2.43%,分别是三回育和四回育的2.25、2.93倍;4~5龄期发病率和蔟中死蚕率均为0.50%,分别比三回育和四回育各高出0.32、0.17和0.32、0.17个百分点。洞庭品种4龄结茧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碧波品种4龄结茧率三回育和四回育与二回育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洞庭、碧波品种对4龄健蛹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洞庭品种单蛾产卵量和单蛾良卵数四回育和三回育与二回育之间均存在显著以上差异,碧波品种各处理间产卵成绩差异不显著;洞庭、碧波品种单蛾不受精卵数和单蛾死卵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贵州春季气候环境和桑叶基础条件下,洞庭、碧波原蚕采用全龄一日三回育完全可行,二回育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